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胰岛素对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期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造成缺血6h再灌注18h,术后立即及6h后即时使用胰岛素,测定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梗死体积及其占全大脑体积百分比、两半球体积差值均显著减小(P<0.05)。结论:胰岛素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用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短波疗法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Wistar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模型,梗死大脑中动脉2 h后再灌注18 h,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评分,在再灌注18 h后用超短波治疗(超短波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现测脑细胞含水量、2,3,5-三苯基四氮唑溶液染色脑梗死体积和细胞中bcl-2表达.结果 超短波疗法与对照组比较,对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减少脑水肿,减少脑梗死体积和提高细胞bcl-2表达,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适时的起短波治疗有减少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和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为脑血管病物理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模型,梗死大脑中动脉2 h后再灌注18 h,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评分,在再灌注18 h后用超短波治疗(超短波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现测脑细胞含水量、2,3,5-三苯基四氮唑溶液染色脑梗死体积和细胞中bcl-2表达.结果 超短波疗法与对照组比较,对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减少脑水肿,减少脑梗死体积和提高细胞bcl-2表达,且两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适时的起短波 疗有减少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和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为脑血管病物理治疗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法连续观察尿苷三磷酸(UT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中脑缺血再灌注(MCAO)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缺血30min后以微量输注泵采用大鼠尾静脉持续给予不同剂量的UTP,输注速度为5ml.kg-1.min-1。再灌注24h后测量大鼠脑含水量及神经损伤行为学评分(NDS),并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MRI连续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6、30、54h大鼠脑梗死情况。结果 10、30、90μg/kgUTP组大鼠NDS评分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大鼠右侧大脑半球含水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随着UTP剂量的增加,梗死区域逐渐缩小,10、30、90μg/kgUTP组梗死体积占整个脑半球体积的百分比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90μg/kgUTP组再灌注后6、30、54h梗死区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TP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健康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阻断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后再灌注,在0.5h,6h,12h,24h和48h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取脑进行TuNEL染色。结果:①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非缺血侧大脑半球未见阳性的凋亡细胞。②脑缺血再灌注早期部分神经细胞发生了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多,12h~24h达到高峰。③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的边缘区,梗塞灶中心区和正常区无凋亡细胞。结论:神经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麻素(CB)受体激动剂WIN 55,212-2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on组),行线栓法敛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前24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0.3ml;WIN 55,212-2预处理组(WIN1~3),分别于MCAO前24 h腹腔注射WIN 55,212-2 0.3,1和3rag/kg;DMSO组,于MCAO前24 h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WIN 55,212-2的溶剂)0.3 ml.观察MCAO120 min再灌注24,48和72 h后神经功能评分(NFS)和再灌注72 h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结果 WIN 55,212-2预处理组大鼠NFS明显高于DMSO组和Con组(P<0.05),脑梗死容积百分比明显小于DMSO组和Con组(P<0.05).WIN2组和WIN3组的脑梗死容积百分比明显小于WIN1组,NFS明显高于WIN1组(P<0.05),WIN2组和WIN3组的NFS和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8),但3 mg/kg WIN 55,212-2可引起大鼠明显嗜睡和倦怠.结论 CB受体激动剂WIN 55,212-2预处理能诱导脑缺血耐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剂量相火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糖尿病Sprague-Dawley(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情况,探讨预防性应用丙泊酚对糖尿病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50只雄性健康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ozotocin,STZ)55 mg/kg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72h后剪尾尖采血测定血糖,以后每周测血糖,血糖持续≥16.7mmol/L为糖尿病大鼠(50只大鼠造模成功36只).36只糖尿病大鼠,建立高血糖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高血糖组(n=18)、丙泊酚+高血糖组(简称丙泊酚组n=18),各组按脑缺血90 min再灌注3 h(n=6)、6 h(n=6)、24 h(n=6)分为3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比较丙泊酚组与高血糖组各再灌注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结果 相同再灌注时间点,丙泊酚组比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P<0.05;相同时间点丙泊酚组较高血糖组梗死体积缩小,其中再灌注3、6 h组间比较P<0.05,再灌注24 h组间比较P<0.01.结论 预防性应用丙泊酚能减轻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经功能缺损症状,缩小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T3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T3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生理盐水组、MCAO+T3组.应用MCAO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后1 h及再灌注后6 h给予腹腔注射甲状腺激素10 μg/100 g,生理盐水为安慰剂.再灌注24 h后,观察不同组别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梗死体积变化,以及缺血侧脑皮质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MCAO+生理盐水组比较,MCAO+T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减轻,脑梗死体积减小,NGF、BDNF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GF、BDNF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4):318-321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稳定性评价,以及再灌注时间对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及MCAO/R组(n=65),MCAO/R组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采用Longa评分法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进行评分。分别于再灌注3 h、6 h、12 h、24 h、2 d、3 d、5 d、7 d后断头处死大鼠,取脑组织0.2%TTC染液进行染色。测量不同时间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比较各组间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MCAO/R组大鼠造模稳定性可达86.95%;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R组大鼠均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在6 h组逐渐增大,3 d组达到高峰,5~7 d组下降。结论: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性高的造模方法;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先逐渐增大,而后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再灌注模型,研究缺血脑组织再灌注后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时程变化,探讨ROS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2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MCAO组(缺血90 min,再灌注3、6、12、24 h),每组5只大鼠。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及肛温,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每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后3、6、12、24 h时处死,迅速取脑组织进行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并制作新鲜脑组织冰冻切片,采用ROS特异性染色方法——H2DCF-DA荧光染色法,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区ROS的表达。结果 1) 在MCAO手术过程中,Sham组以及MCAO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及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Sham组大鼠脑内无缺血半暗带区,其相应脑区内只可见极少量的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而MCAO组大鼠再灌注后3,6,12,24 h 4个时间点,脑组织半暗带区域均可见大量的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且从再灌注3 h起,MCAO组大鼠脑组织半暗带区域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量持续增加,其中再灌注6 h与3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24 h与12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TC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大鼠无脑梗死发生。MCAO组大鼠脑组织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从3 h 到24 h),相对梗死体积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MCAO组大鼠脑组织H2DCF-DA阳性细胞数目与脑梗死体积比率呈正相关(r=0.833,P<0.01)。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中ROS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ROS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护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和脑组织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的SD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线栓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h,之后再灌注24h。治疗组分别给予缺血再灌注前后经腹腔注射缬沙坦40mg/(kg·d)或EPO 3000IU/(kg·d),对大鼠脑组织的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相较于缺血再灌注组,ARB处理组可降低梗死组织含水量,减少脑梗死的体积,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相较于缺血再灌注组,EPD处理组可降低梗死组织含水量,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失,且经EPD预处理,具有显著的改善,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EPD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EPD和ARB可降低梗死组织含水量,减少脑梗死体积,其预处理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以及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B缺血组、C小剂量治疗组和D大剂量治疗组.于术前30min及术后1 h分别给予银杏叶提取物20mg/kg和40mg/kg腹腔内注射.应用TTC染色及HE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及缺血坏死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POD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C、D两组梗死体积明显小于B组(P<0.01),D组梗死体积小于C组(P<0.05);C、D两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B组(P<0.01),D组凋亡细胞数少于C组(P<0.05);C、D两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B组(P<0.01),D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C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疗效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吸氧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西京  熊利泽  胡文能  郑玉  路志红 《医学争鸣》2002,23(15):1349-1352
目的 研究吸入不同时间 10 0 % O2 能否诱导脑缺血耐受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方法  6 3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n=9) :即 A组 (对照组 )于缺血前 2 4h吸空气 2 4 h;B,C和 D组分别于缺血前 2 4 h连续吸 10 0 %O2 2 4 ,12和 6 h;E,F和 G组分别连续吸 10 0 % O2 2 4 ,12和 6 h. A,B,C和 D组于吸氧结束后 2 4 h造成脑缺血 ;E组于吸氧后即刻造成脑缺血模型 ;F组间隔 12 h;G组间隔 18h后造成脑缺血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 3- 0尼龙线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 ,2 h后拔出尼龙线使血液再灌注 .脑缺血 2 h和再灌注后 2 4 h行脑功能障碍评分 ,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 .结果  B组的脑功能障碍评分与A组相比显著降低 (P<0 .0 5 ) ,C,D,E,F和 G组与 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脑梗死容积 B组 (10 4 .8± 6 2 .1) mm3显著小于 A组 (199.0± 6 9.6 ) mm3(P<0 .0 1) .吸 10 0 % O2 12 h及6 h组及吸 10 0 % O2 2 4 h后即刻造成脑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脑梗死容积无明显差异 .结论 本实验首次证实连续吸10 0 % O2 2 4 h且间隔一定时间后能模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计算和脑梗死体积的测量,评价改良的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为实验研究提供可重复性好、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头端烧制成圆球的传统"圆头线栓",B组采用头端用万能胶包裹成梭形膨大的改良"梭头线栓"制作大鼠MCAO模型,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3h后将"线栓"拔出,造成再灌注损伤。采用"盲法"分别于再灌注10min和再灌注24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脑切片TTC染色,数码相机照相,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脑梗死体积比;根据统计结果评价改良的MCAO再灌注模型,分析MCAO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脑梗死体积比之间的关系。结果B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大于A组(P<0.01);B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明显较A组稳定,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分别为CVB=0.12,CVA=1.08);再灌注10min和再灌注24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B组评分均高于A组(P<0.05);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脑梗死体积比的大小成线性相关关系(r=0.873,P<0.01)。结论采用改良的"梭头线栓"制作MCAO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比变异度小、稳定性高,是可靠的制模方法;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可用作评价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钙离子结合蛋白(calcium and integrin-binding protein,CIB1)双链RNA(CIB1.siRN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只):假手术组(S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A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CIB1-siRNA组(B组).A组、B组行大脑中动脉阻断,阻断1 h再开放,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组在缺血前即刻、16、24 h水压法尾静脉注射CIB1-siRNA 2.5 mg/kg(用PBS稀释至10 mL),S组给予等量PBS,S组只作切口,不作缺血再灌注.S组、B组、A组分别于再灌注1、5、11、23、47 h各处死8只大鼠,断头取脑,计算脑梗塞体积比,用RT-PCR法测定脑缺血半影区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B组、A组再灌注23 h时脑梗塞体积比达到高峰,再灌注47 h脑梗塞体积比均高于S组(P〈0.01);与A组比较,B组脑梗塞体积比增加(P〈0.01).A组和B组再灌注5 h时Caspase-3 mRNA表达高峰,B组各时间段Caspase-3 mRNA表达均强于A组.结论 CIB1-siRNA预先给药可加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钙离子结合蛋白(calcium and integrin-binding protein,CIB1)双链RNA(CIB1.siRN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120只,体重290~310 g,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S组,n=40)、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A组,n=40)、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CIB1-siRNA组(B组,n=40).A组、B组行大脑中动脉阻断,阻断1 h再开放,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组在缺血前即刻、16、24 h水压法尾静脉注射CIB1-siRNA 2.5 mg/kg(用PBS稀释至10 mL),S组给予等量PBS,S组只作切口,不作缺血再灌注.S组、B组、A组分别于再灌注1、5、11、23、47 h各处死8只大鼠,断头取脑,计算脑梗塞体积比,用RT-PCR法测定脑缺血半影区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B组、A组再灌注23 h时脑梗塞体积比达到高峰,再灌注47 h时B组、A组脑梗塞体积比均高于S组(P〈0.01);与A组比较,B组脑梗塞体积比增加(P〈0.01).A组和B组再灌注23 h时Caspase-3表达高峰,B组各时间段Caspase-3表达强于A组.结论 CIB1-siRNA预先给药可加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浓度七氟醚诱导的迟发性脑保护效应以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60只,体质量220~300 g,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2.5%七氟醚组(Sevo 1组)和4.0%七氟醚组(Sevo 2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于脑缺血前24 h吸入纯氧,而Sevo 1组及Sevo 2组分别于脑缺血前24 h 吸入2.5% 或4.0%七氟醚+氧气混合气体60 min。缺血2 h,再灌注24和72 h后取脑组织,运用2,3,5-氯化三苯四唑(2, 3, 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Sevo 1组和Sevo 2组再灌注24和72 h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I/R组脑组织顶叶皮层缺血半影区NF-κB表达明显增加,七氟醚能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24和72 h缺血半影区NF-κB表达的增加(P<0.05)。结论:七氟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迟发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评价改良线栓法制作的大鼠大脑中 动脉阻塞(MCAO)和再灌注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只、持续性缺血组5只、缺 血0.5h再灌注组5只。各组于术后0.5h及1h分别行DWI、PWI扫描,测量DWI上异常信号面积,并绘制PWI 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结果:DWI和PWI上A组未见异常信号,B组和C组手术侧均见有异常信号,且B组术后1h 的异常信号范围比0.5h时的异常信号范围大(P<0.05),C组术后1h的异常信号范围较0.5h时的异常信号范 围显著缩小(P<0.05)。MCAO后患侧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峰值下降幅度较对侧小,再灌注后下降幅度增大。结 论:DWI和PWI可客观评价改良线栓法大鼠MCAO及再灌注模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