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抑制是白血病患者加强化疗剂量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严重长时间骨髓抑制所产生的并发症是白血病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进行序贯治疗的障碍。目前,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临床上主要采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白介素11(IL—11)等用于刺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白介素—3的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重组人白介素-3的临床I/Ⅱ期应用近况,主要用于骨髓增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及自体骨髓移植后造血恢复等,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剂量,用法,毒副作用和前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化疗所致最严重副反应是骨髓抑制,使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值(ANC)减少,常导致化疗中止和易发生感染。一般来说,化疗的效果与药物的剂量呈正相关,即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疗效就越高,但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是许多抗癌药物剂量受限的主要障碍。基因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γG-CSF),与天然的人G-CSF一样,即有相同的生物活性,其主要作用是刺激粒细胞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活化,使之成为有功能  相似文献   

4.
刘粉叶  王均宁 《山东医药》2011,51(19):101-102
目的观察圣愈汤配方颗粒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防治作用。方法将7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GP方案化疗观察组化疗同时口服圣愈汤配方颗粒3周,比较两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圣愈汤配方颗粒可明显降低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将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A周期)皮下注射,剂量40ug/(kg·d),连用10d。第2疗程化疗结束后观察为空白对照(B周期);B组则相反,第1疗程化疗不使用rhIL-11(B周期),第2疗程化疗联合使用rhIL-11(A周期)。观察rhIL-11的疗效和毒副作用。A周期的血小板(PLT)最高值及化疗第21d的PLT值明显高于B周期,PLT低于50×109/L的持续时间:rhIL-11治疗组平均为(1.0±2.0)d,对照组为(6.9±5.3)d。表明rhIL-11具有升高化疗后PLT的作用,促进因化疗骨髓抑制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的恢复,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40例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化疗后惠尔血加速中性粒细胞恢复的疗效观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李秀松,赵亚麟,张燕青,陈钰,沈志祥化疗是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化疗引起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它可使化疗剂量限制以及带来继发感染。GC...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临床同步放化疗导致急性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06/2017-06在我院行放化疗同步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纳入64例,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患者的骨盆剂量参数和≥2级急性骨髓抑制的关系,并在放疗系统中勾画出64例患者的骨盆,分别为骨盆下部、骶骨、髂骨等3部分.临床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放疗方法、化疗方案、年龄、性别及原始色素水平;骨盆剂量体积参数包括:骨盆下部、骶骨、髂骨和骨盆V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V50及平均剂量Dmean、最大剂量Dmax.结果64例同步放化疗患者引发急性骨髓抑制的有40例(62.5%).单因素分析表明,化疗方案、性别、髂骨V20、V30和腰骶骨V45是引发急性骨髓抑制的主要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髂骨V30和化疗方案是造成急性骨髓抑制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髂骨V30界值为46%.结论髂骨V30属于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应考虑患者肿瘤局部的控制率和急性骨髓抑制之间的关系,制定的化疗方案应将髂骨V30控制在46%以下,从而可有效降低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造血保护的多药耐药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药物导致的骨髓抑制,严重防碍着治疗中化疗药物剂量的增加和治疗用期的缩短,成为影响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近年来人们在研究应用细胞因子及自体骨髓移植等方法处理骨髓抑制的同时,尝试将多药耐药(MDR)基因转入造血干细胞(HSC)以保护和支持造血功能,减少药物对其的损伤,从而提高肿瘤患者对大剂量化疗的耐受水平。现就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正实验研究1.1目的基因MDR是指由一种药物诱发,同时对其他多种给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人类MDR基因家族中与耐药有关的为MDRI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在防治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本院肺癌患者进行病例选择,采集其中的6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按照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分为5个等级,用重组rhG-CSF进行治疗,比较前后WBC的变化情况,观察其效果,并隔日查血常规1次,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rhG-CSF可有效的防治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反应,使WBC的数目明显升高.并且其有效率高,不良作用少.结论 rhG-CSF对于病人化疗后WBC减少症的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有利于化疗周期的继续进行,可作为肺癌治疗中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HD)化疗致骨髓抑制的护理。方法 对12例HD患者4周期化疗时进行预防和护理。结果 无一例患者发生发热及感染,化疗周期均顺利完成。结论HD化疗致骨髓抑制的护理是确保化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联合化疗使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长期生存乃至治愈成为可能,但强化疗引起骨髓抑制,伴随而来的严重感染、出血并发症往往导致患者早期死亡。胎盘血,即脐血富含各系造血干/祖细胞及造血刺激因子,为恶性血液病强化疗提供有力的支持。我们对脐血在恶性血液病强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支持治疗作用进行了探讨。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17例中,男12例,女5例。年龄9~63岁。急性白血病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淋巴肉瘤白血病1例),恶性淋巴瘤6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或淋巴结病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2.
粒生素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疗是当前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化疗的主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限制化疗的重要因素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确保化疗安全进行。1 998年 2月以来 ,我们应用北京双鹭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粒生素( rh G- CSF)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骨髓抑制1 0 0例次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88例均系住院病人 ,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男 70例 ,女 1 8例。中位年龄 38( 2 8~ 66)岁。淋巴瘤 38例 ,乳腺癌、肺癌各 1 6例 ,食道癌 9例 ,皮肤癌 6例 ,肝癌 3例。1 …  相似文献   

13.
用常规剂量联合化疗治疗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演变而来的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16例,完全缓解率31.3%,部分缓解率18.7%,总有效率5O.0%。与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相比,骨髓抑制期长,缓解率低,但治疗相关性死亡率无明显增加。证明对SAML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联合化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宋明霞  谢玉兰 《山东医药》2004,44(35):21-21
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亦可杀伤正常组织细胞 ,尤其是生长旺盛的骨髓造血干细胞。 2 0 0 1~ 2 0 0 4年 ,我们对 12 1例化疗药物所致骨髓抑制患者 (2 .0× 10 9/ L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白血病患儿43例,按照化疗结果分为未缓解组(15例)、缓解组(28例)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组(19例)、非骨髓抑制组(24例),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各组外周血血浆IL-17。结果未缓解组、缓解组、骨髓抑制组和非骨髓抑制组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未缓解组IL-17水平低于缓解组(P<0.05),骨髓抑制组IL-17水平低于非骨髓抑制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IL-17水平降低,其表达水平部分反映了白血病的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数值间关系,对20例患者化疗及并用G-CSF前后血中G-CSF及中性粒细胞数值进行了连续观察,用ELISA方法检测血中G-CSF水平。结果显示:(1)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无感染时血中G-CSF水平高于正常。(2)19例单纯用化疗患者化疗后血中G-CSF连续改变可分4种图型:双峰、单峰、V型、波状下降型。不同型G-CSF变化伴随中性粒细胞数值不同改变。(3)9例患者化疗后并用G-CSF,血中G-CSF值及中性粒细胞值明显增高。(4)单纯化疗与并用G-CSF二组患者比较,并用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升至1.5×109/L时间明显缩短。以上结果提示,连续观察患者化疗后血中G-CSF改变有助于判断骨髓抑制及恢复时间。化疗并用G-CSF可明显提高血中G-CSF和中性粒细胞数值、缩短骨髓抑制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40例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感染部位和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关的护理原则。结果 Pearson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不规范操作、PS评分和并发症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发生感染影响患者预后的可疑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不规范操作和并发症是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规范操作和并发症是消化道肿瘤患者发生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当对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患者加强针对性护理。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有一部分属于急性低增生性髓细胞白血病(L-AML)。临床实践中对L-AML患者往往应用常规剂量的标准“DA”方案化疗,疗效较差,很多患者常常死于化疗中或化疗间歇期的骨髓抑制而并发的严重感染和出血。摸索适合老年L-AML的化疗方案是血液科医生的努力目标。现将我科近几年应用单一阿糖胞苷治疗老年L-AML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化疗药物骨髓毒性所致的感染和出血是影响肿瘤疗效的主要因素。造血干细胞体外保存回输是克服化疗所致骨髓毒性的有效方法。由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技术的发展和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临床应用,使这一技术更简便易行。现将我院近年在普通(非层流)病房条...  相似文献   

20.
血海穴注射CSF治疗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9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常破坏正常细胞.特别对增殖旺盛的骨髓造血系统损伤更为严重。造成周围血细胞减少,使放、化疗难以进行。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但存在局部易产生硬结、药物吸收差、白细胞上升缓慢和疗效维持时间短等缺点。2003年10月~2005年5月.我科采用单穴位注射小剂量CSF治疗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9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