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骨髓MSCs)是骨髓内除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之外的另一类干细胞,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内外均具有支持和调控造血的作用。因其比较容易贴壁和形成成纤维样的克隆,因此也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fibroblast,CFU-F)。又由于它们来自骨髓的支持结构,并作为滋养层支持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因此也有人称其为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  相似文献   

2.
背景:芳香族聚酯生物降解性很差,不能单独作为降解材料使用,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对苯二甲酰氯、双酚A、己二醇和低聚乳酸通过熔融共缩聚和酯交换的方法合成出一种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芳香朋旨肪共聚酯,已申请专利.目的:观察芳香/脂肪共聚酯生物材料与大鼠骨髓间充质于细胞的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材料学体外实验,于2006-04/2007-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外研究所完成.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5只,由江西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为本项目小组正在研制的一种新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脂.方法:通过溶液浇铸法将可降解聚酯(聚对苯二甲酸双酚A酯∞-对苯二二甲酸己二酯-∞-乳酸)材料制备成共聚酯生物膜,同法制备聚氯乙烯生物膜.将共聚酯生物膜消毒后浸于细胞培养基中,收集材料浸提液,过滤灭菌保存,同法制备聚氯乙烯浸提液.取第三四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2×10~7L~(-1)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以1.3×10~5个/孔接种于含上述制备的无菌共聚脂生物膜的24孔板内.分为3组:①阴性对照组,单纯加入DMEM培养基.②实验组,在加入DMEM培养基的基础上,分别加入12.5%,25%,50%,‘100%的材料浸提液.③阳性对照组,在加入DMEM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聚氯乙烯浸提液.主要观察指标:通过中性红摄取法、碱性品红染色法、MTT还原检测法,对材料毒性进行评价,电镜观察细胞在生物膜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培养1,3,5,7 d后,阳性对照组细胞活力及代谢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1%~16%);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活力、数量及代谢能力均稍有增强(1%~4%);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吸光度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电镜扫描及吖啶橙/溴化乙啶染色结果显示,接种第1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即可附着在共聚酯生物膜表面呈梭形生长,随时间的延长细胞逐渐增多,表现出良好的附着性,凋亡及坏死率较低.结论:初步证明芳香/脂肪共聚酯生物材料对细胞生长无毒性作用,且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基本符合生物材料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骨髓中的细胞包括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两大类,其中骨髓基质非造血细胞中含有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由于早期分离培养骨髓MSCs时,发现其形状呈现成纤维细胞样而被认为是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fibroblastic colony forming unit,FCFU)或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 marrowstrom al fibroblast,MSF)。这些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结缔组织,如骨、软骨、骨骼肌、肌腱、韧带、真皮、脂肪和骨髓基质,也可分化成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因此,这类细胞又称MSCs、间充质祖细胞…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舜明  郭卫平  田琼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116-3118
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已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的热点。其中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是研究最深入的一类,并且已经应用于临床.在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除了造血千细胞以外.骨髓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 stromal cell)的重要组成成分.骨髓MSC不但能与其他细胞一起支持造血干细胞造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背景: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凝胶(Chitosan—disodiumB—glycerolphosphate,C/GP)与软骨细胞显示了良好的相容性,因此假设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也与C/GP凝胶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GP凝胶中生长、增殖和成软骨分化,探讨C/GP凝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相容性,为软骨组织工程材料寻找新的适宜细胞载体。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对照,细胞组织工程实验,于2005—10/2006—05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雌性小型猪6只用于收集骨髓,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取培养后传至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实验。在成骨培养条件下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沉积,在成软骨培养条件F行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壳聚糖盐酸溶液与β-甘油磷酸钠溶液混匀后,置37℃孵箱内5~10min即形成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凝胶。成软骨培养3周,倒置显微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GP凝胶内黏附及成活情况,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凝胶内成软骨分化情况,MTT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2,5和8d后增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GP内的黏附和成活。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GP内的成软骨分化。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GP内的增殖。结果:①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在成骨和成软骨诱导条件下可分别向成骨样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GP内的黏附和成活:MTT染色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C/GP凝胶21d内,细胞黏附于凝胶内并保持90%以上成活。③骨髓间充质十细胞在C/GP内的成软骨分化:体外培养21d后成软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GP凝胶内产生大量软骨基质。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GP内的增殖:成软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GP凝胶内持续增殖,细胞种植后2,5和8d,细胞增殖程度差异明显(P〈0.05)。结论:C/GP凝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示了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内生长、增殖和成软骨分化,有孳作为软骨组织工种的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尿路缺损修复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膀胱脱细胞基质复合物有望形成上皮层、肌层及血管化。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第4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1.0×109L-1种植于同种异体兔膀胱脱细胞基质支架上,以单独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绘制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图,对比观察两条生长曲线有无差异。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膀胱脱细胞基质表面能够很好的贴附、分裂生长,且细胞生长曲线与对照组相似,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膀胱脱细胞基质表面生长良好,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理想的神经修复材料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可塑性以及一定的机械强度.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相容性. 方法:将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纯化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或浸提液共同培养作为实验组,并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组.观察细胞在复合材料上的生长、存活及凋亡情况. 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共培养5,7 d,实验组吸光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表面生长良好,胞体发出多个突起,并交织成网状,呈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表现.可见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优良的载体用于构建人工仿生神经.  相似文献   

8.
背景:体内骨组织工程是在骨或非骨部位植入具有骨诱导活性的生物材料,利用机体作为生物反应器去构建组织工程骨,以修复骨缺损.骨移植物所具备的优良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为骨移植开辟新的治疗途径.然而,其相关干细胞来源尚不清楚.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是否参与生物材料的异位诱导成骨.方法:分离纯化雄性beagle犬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雌性beagle犬体内,建立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同期将双相钙磷陶瓷植入受体犬竖脊肌内.6周后,获取骨构建物标本,利用原位荧光杂交技术对骨移植物Y染色体进行示踪.结果与结论:原位荧光杂交结果显示Y染色体在骨构建物中有荧光信号表达,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血液循环途径募集到异位生物材料处,形成骨组织.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生物材料异位诱导成骨,是生物材料异位诱导成骨干细胞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移植胰岛治疗糖尿病已初见疗效,但由于胰岛来源匮乏和免疫排异反应而受阻,离广泛临床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 arrow m esenchym a l stem ce lls,BM-M SCS)取材方便,容易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且具有跨越分化潜能,可望解决细胞来源和免疫排异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最近的文献,根据BM-M SCS定向诱导分化、自体移植和联合移植三种方法总结了这方面的进展。1 BM-M SCS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细胞BM-M SCS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种多能干细胞,它既可分化为造…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体外实验证实MSC能分化成不同谱系的间质细胞,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等[1].此外,MSC作为骨髓基质组成成分,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支持造血[2].近年来报道MSC与造血干细胞(HSC)一同植入可以降低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及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其具体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我们就MSC与T、B、NK、DC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rnalstemcells,MSCs)是起源于中胚层的非造血干细胞,可从骨髓、脂肪、滑膜、骨骼、肌肉等组织以及羊水、脐带血中分离和制备,用得最多的是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周围神经修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成体细胞。MSCs易于贴壁培养,具有相对特异的表型,在各种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可以呈现不同种系的分化。与周围神经的修复相结合,阐述了与周围神经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心肌受损后,心肌细胞一般无法再生,可导致起搏、传导、或心肌舒缩功能受损。目前,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人,利用干细胞移植对受损心肌进行再生性治疗成为最有潜力治疗手段。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获取相对容易,不涉及道德伦理学及法律问题,在体外培养容易大量扩增而仍然保留“于细胞”特性,而成为修复损伤心肌的最佳种子细胞。本文将就目前MSCs对心肌再生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周围神经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成体细胞. MSCs易于贴壁培养,具有相对特异的表型,在各种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可以呈现不同种系的分化.与周围神经的修复相结合,阐述了与周围神经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临床的日益广泛应用使其安全性问题凸显。目前,研究发现MSCs可发生恶性转化,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影响。本文主要对MSCs的潜在致瘤性及其对肿瘤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细胞载体联合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目的:评价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细胞脑组织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探讨脱细胞脑组织支架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行性。方法:以全骨髓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物理及化学方法相结合制各脱细胞脑组织支架。将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到支架材料上共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观察脱细胞脑组织支架的内部结构及复合支架上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与结论:制备的脱细胞脑组织支架材料呈三维立体网状结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形态良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细胞脑组织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工程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7.
18.
刘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19-242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器官移植逐渐成为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常规治疗选择。随着新型高效免疫抑制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已基本能被控制,但对慢性排斥反应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会使受者发生恶性肿瘤、难以控制的感染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故对于抑制器官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一直是近数十年的一个医学研究热点。而免疫耐受是指受者的免疫系统对供者器官长期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也逐年增高,全球每年约有1700余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约占世界人口总死亡人数的1/4,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大量心肌细胞丧失,并继以瘢痕组织形成,从而严重影响了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长期的过程导致慢性心力衰竭。虽然目前的药物,冠脉成形术以及同步起搏器的运用可以部分改善临床症状,但心肌梗死后心衰的发生率仍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当前,随着人们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利用干细胞移植对受损心肌进行再生性治疗成为最有潜力治疗手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获取相对容易,不涉及道德伦理学及法律问题,在体外培养容易大量扩增而仍然保留“干细胞”特性,而成为修复损伤心肌的最佳种子细胞。本文将就BMSCs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于临床替代治疗心肌梗死和预防心梗后心衰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入外源性端粒酶逆转录酶能否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命周期延长,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种子细胞。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01/2006-06期间有关端粒酶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献,检索词“telomere,telomerase,bone marrow cell,mesenchymal stem cel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4-01/2005-12和万方数据库2003/2006期间的相关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端粒,末端转移酶,骨髓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资料选择:选取试验包括间充质干细胞自身端粒酶活性组和间充质干细胞中外源性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活性组比较的文章,进行初审,删除明显不相关的试验研究,然后查找余下的文献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端粒酶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纳入标准:①与端粒酶有关,无论是组成或是功能相关的。②与间充质干细胞有关,并涉及其分化潜能研究。排除标准:端粒酶与间充质干细胞之间没有建立关联的试验。质量评价主要考察资料的真实性和试验的严谨性。资料提炼:共检索到256篇相关文献,其中30篇文献根据相应标准采纳,其余文献均被删除。资料综合:端粒酶的表达对于维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和复制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端粒酶逆转录酶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地体外长期扩增并维持干/祖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特性;通过异位表达端粒酶逆转录酶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永生化,可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药物筛选模型或细胞模型。结论:随着组织细胞工程学的兴起,体外定向诱导干/祖细胞分化为各种所需组织细胞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因此诱导和增加端粒酶的活性,维持干细胞分化、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延长干细胞的寿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