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0例采用64排螺旋CT检出的腹主动瘤患者有关资料,利用AW4.3工作站进行VR、MPR、MIP重建,获得二维或三维图像。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瘤体、内部结构、血管壁钙化及附壁血栓可清晰显示,并可清楚了解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10例患者中有2例真性腹主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5例夹层动脉瘤,伴有附壁血栓7例,均有动脉壁钙化。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快速、无创、安全有效地对腹主动脉瘤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21 例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兴趣区域的螺旋CT增强扫描,用表面覆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投影法(MPR)、容积再现(VR)对轴位图像进行重建.结果:SSD、MPR可清楚显示病变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内膜片及其与邻近动脉分支的关系,并显示破口位置.MIP可显示血管管壁钙化和动脉瘤的范围、形态,对病变可进行任意角度重建和观察,清楚地显示瘤内血栓、破口.MPR能显示附壁血栓、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和内膜片.结论:MSCTA技术为主动脉瘤病变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资料,使用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曲师多平面重建(CMPR)后处理技术。结果病例血管重建图像均显示良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8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4个),肾下段腹主动脉瘤4例,小腿血管瘤4例。结论 MSCTA检查可清楚地观察下肢动脉血管形态,了解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和下肢动脉壁钙化斑块,为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理想成像方法,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及重建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6层螺旋CT对45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总结归纳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并将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对22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的肺动脉及其栓子情况进行不同角度显示,观察肺动脉栓塞情况,对三种后处理方法进行比较,5例经临床溶栓治疗后再行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并与临床结果对照。结果通过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充分观察到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形态、范围。直接征象:45例患者中22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中央型肺动脉栓塞8例,周围型肺动脉栓塞14例,共检出栓子321支(中心型82支,偏心附壁型137支,完全闭塞型102支)。间接征象:胸腔积液7例,肺动脉高压9例。MPR检出栓子321支,MIP检出283支,VR检出栓子117支。MPR对栓子的显示效果优于MIP和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溶栓治疗后复查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栓子变小或消失。结论 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能够快速、有效、方便、准确的显示肺动脉栓塞,并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MPR、MIP、VR是显示肺动脉栓塞的有效的重建方法,MPR显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盛军  陈宏山  杨奕  马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82-228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16层螺旋CT对28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做脑血管增强扫描,采用VR、MIP和MPR后处理技术重建脑血管图像.结果 正常11例,异常17例,其中血管变异8例,动脉瘤4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脑动脉狭窄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的CTA检查它较普通螺旋CT快捷、更安全;对怀疑脑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后疗效观察提供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葛德亮 《黑龙江医药》2014,(6):1455-145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我院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在显示血管形态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图像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比较,诊断阳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瘤壁血栓伴钙化导致的血管狭窄,MIP与DSA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对于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安全无创、准确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在胸腹主动脉夹层的扫描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疑有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胸腹联合扫描检查,并应用MIP、MPR、SSD和SVR等进行后处理。结果:13例主动脉瘤,1例为真性动脉瘤,12例为动脉夹层,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动脉夹层、破裂口位置和累及范围。结论: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影像后处理技术,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起始、破裂口位置和终结部位进行清晰显示,具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对腹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2例疑诊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的患者,采用东芝Aquilion 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在同机工作站上对三维腹部血管进行重建,获取腹部的血管图像,重建方法为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然后使用不同的螺旋轴对腹部血管的解剖学细节进行观察.结果 全部病例的三维腹部血管图像均取得满意效果,能够为腹部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明确诊断.40例腹部动脉系统中,正常腹部血管5例,主动脉夹层6例,腹腔干分支变异5例,腹主动脉瘤7例,脾动脉瘤3例,肝动脉瘤3例,肾动脉狭窄5例,肝总动脉狭窄2例,髂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12例门静脉系统中,门静脉高压6例,门静脉癌栓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可为腹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为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限度.方法 52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利用MPR、MIP、VR、仿真内镜等多种技术进行重建,分析冠状动脉的通畅情况.结果 在严格控制患者适应证的情况下,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0.4%(47例).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分析,以管腔狭窄≥50%为诊断标准,发现冠脉狭窄8例,冠状动脉壁钙化28例,管壁欠光滑30例,管壁充盈缺损6例.结论 作为无创检查手段,MSCTA(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 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评价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术前、后MSCT 3D-CTA资料。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原始采集数据进行后处理。结果复查的48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夹48个,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8例,大脑中动脉瘤15例。MSCT3D-CTA发现动脉瘤残留6例,载瘤动脉局限性狭窄12例,伴有血管痉挛9例,未见明显异常21例。所有病例未见载瘤动脉闭塞及动脉瘤夹滑脱、移位。VR成像中,36例清晰显示动脉瘤夹与载瘤动脉的三维空间关系,9例较清晰显示,3例动脉瘤近胼周者显示欠佳;在MIP和MPR成像中,动脉瘤夹形态及大小均能清晰显示,但三维空间感较VR略差。结论 MSCT 3D-CTA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经济、安全、有效的复查方法,VR和MIP、MPR等后处理技术的联合运用可以更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174-17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对62例疑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检查,观察其原始数据和图像与经过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处理后的头像和数据比较。结果本研究中62例血管病患者64排螺旋CTA技术对VR、MIP和MPR重建图像,其中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情况显示率100%,而大中脉5分支示率95%。本研究62例脑血管病患者中,58例动脉瘤(其中左右大前动脉瘤14例,左右大脑中动脉瘤10例,前后交通动脉30例,基底动脉瘤4例),清晰可动脉瘤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瘤颈;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其中右左侧颞叶2例,右枕颞叶1例,侧额顶叶1例),清晰可见引流静脉、供血动脉以及血管畸形血管团,经手术所见与手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和术后复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21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 21例患者中,叶及叶以上肺动脉均清晰显示.21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见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栓子部分或完全融解,管腔内充盈缺损部分或完全消失,相应肺部症状也得到改善.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准确、快速、无创性的优点,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和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颅内动脉瘤依据64排螺旋CTA检查结果行动脉瘤夹闭术或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64排螺旋CTA扫描层厚0.625 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照手术和栓塞结果评估其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栓塞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4排螺旋CTA共发现72例75个动脉瘤,其中69例为单个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2 mm,最大36.7 mm,平均16.2 mm.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根据64排螺旋CTA提供的信息均能顺利找到动脉瘤,并顺利夹闭56个,栓塞17个,2个动脉瘤末做处理.结论: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有助于动脉瘤治疗方案的迅速制定,为早期治疗提供确切依据和指导信息,对动脉瘤的夹闭和栓塞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和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颅内动脉瘤依据64排螺旋CTA检查结果行动脉瘤夹闭术或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64排螺旋CTA扫描层厚0.625 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照手术和栓塞结果评估其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栓塞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4排螺旋CTA共发现72例75个动脉瘤,其中69例为单个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2 mm,最大36.7 mm,平均16.2 mm.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根据64排螺旋CTA提供的信息均能顺利找到动脉瘤,并顺利夹闭56个,栓塞17个,2个动脉瘤末做处理.结论: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有助于动脉瘤治疗方案的迅速制定,为早期治疗提供确切依据和指导信息,对动脉瘤的夹闭和栓塞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中老年腹主动脉瘤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23例中老年腹主动脉瘤彩色多普勒声像特点,并对不同类型腹主动脉瘤超声诊断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经超声检查确诊,瘤体大小在4cm以内者14例,4cm或以上者9例。其中,真性动脉瘤9例,前后径为10~25mm,平均16.9mm;夹层动脉瘤6例,假性动脉瘤3例,腹主动脉瘤破裂5例。10例动脉壁可见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中合并有附壁血栓者3例,主要表现为等回声,附壁血栓厚度为0.3~2.0cm。结论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可重复进行,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脑动脉瘤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36例疑诊脑动脉瘤病例(其中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行MSCTA检查,其中35例先后行DSA检查,35例经外科手术证实,1例基底动脉瘤未手术.原始数据由Toshiba Aquilion 4 层螺旋CT采集后经ALatoview1.42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四种:遮盖容积重建(SVR),最大密度投影(MIP),CT仿真内窥镜,曲面重建.所得图像由3位高级职称医师共同阅片.结果 MSCTA检出动脉瘤35例38个,单发30例,多发4例,合并动静脉畸形1例.发生于Willims环34例,椎-基底动脉系1例,瘤体直径小于2 mm1个,小于5 mm11个,5 mm以上20个,15 mm以上5个.瘤体最大直径4 cm,最小直径1.8 mm.4例直径1 cm以上者伴瘤栓形成.MSCTA漏诊3例,误诊1例.DSA检出35例38个,漏诊2例,手术共发现动脉瘤40 个.MSCTA重建图像清晰/准确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术中所见与MSCTA图像显示一致.结论 MSCTA对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高,其无创、快速、经济、准确,可作为脑动脉瘤术前首选的检查方法 和用于术后复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对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利用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并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原始数据行层厚为0.625mm和1.250mm的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比较不同重建层厚和重建方式的敏感度。结果病变累及467条各级肺动脉,0.625mm和1.250mm重建层厚对各级肺动脉及栓子的敏感度无差异,MPR对亚肺段动脉栓子的敏感度高于MIP,对肺叶、肺段肺动脉栓子的敏感度无差异。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做为诊断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技术应用方面探讨16层螺旋CT对肺栓塞血管造影的价值。方法17例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患者行血管造影(CTA),CT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结果肺动脉增强后的CT值显著高于栓子的CT值,CTA对肺栓塞可清晰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头颅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并利用后期三维重建技术评价动脉瘤的位置、瘤颈及瘤体大小.方法 使用美国通用公司Lightspeed 16层螺旋CT,采用头颅CTA血管增强技术对25例临床怀疑有颅内动脉瘤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头颅CTA检查,并采用数字减影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显示(SSD)、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头颅动脉血管是否存在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如有则明确动脉瘤的位置、瘤颈及瘤体大小.结果 25例患者均可以获得图像清晰、边界清楚且直观的颅内动脉血管图像.结论 16层螺旋CT头颅CTA及后期三维重建可以在无创或者微创的条件下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血管,为临床判断是否有动脉瘤及后期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临床可常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诊断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7例,采用MPR、MIP、SSD、VR重建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进行DeBakey分型及影像特征分析。结果: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能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67例患者中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13例,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6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48例,显示真假腔67例(100%),内膜分离移位67例(100%),内膜破口60例(91%),主动脉分支受累35例(52.2%),假腔内血栓形成40例(58.8%)。结论: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能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无创、准确的检查方法,可替代有创性的DSA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