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我院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璐  邹静  肖洪涛 《中国药房》2010,(2):137-138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499例抗癫痫药治疗患者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一用药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206例/次,占61.49%。联合用药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仅45例/次,占44.12%;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检出含有以上4种药物者占59.68%,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占3.23%。结论:在应用抗癫痫药时,通过监测血药浓度,能更好地控制治疗浓度,避免多药联用,实现个体化给药。中药中是否含有化学合成药物成分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733例/次应用抗癫痫药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齐晓涟  王育琴 《中国药房》2004,15(2):101-103
目的 :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宣武医院2000年3月~2001年3月所监测的应用抗癫痫药治疗但疗效不佳或怀疑中毒的733例/次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浓度范围内的患者占37 6 % ,高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的患者占6 4 % ,低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的患者占55 9 %。联合用药的患者中 ,血药浓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治疗浓度的患者总数达79 1 %。另外 ,在服用中药的患者中 ,测出化学合成药物成分者占90 % ,其中血药浓度不正常者达86 %。结论 :在应用抗癫痫药时 ,不仅应注意血药浓度监测 ,还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注意中药中含有的化学合成药物成分 ,重视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分别使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3种抗癫痫药患者的血药浓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89例分别使用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分析、评价。结果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浓度范围内的患者有167例(57.79%),低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且疗效不佳的有99例(34.26%),高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怀疑中毒的有23例(8.21%)。结论对于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我院432例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抗癫痫药Access数据库,对我院2001年1月~2009年6月4种常用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例数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共监测432例/次;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所占比例为48.6%;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有效率分别为91.3%、77.8%、62.5%、88.2%;儿童(0~10岁)与老人(>60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例数占总监测例数的22.2%;有43例采用抗癫痫药联合给药方案,占总例数的10%,其中偏离正常治疗浓度范围的有27例,占62.8%。结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分析,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抗癫痫药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四种抗癫痫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种抗癫痫药物646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提高本类药物的治疗水平作参考。方法运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对我院4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监测646例次,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57.43%;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30.80%;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11.77%。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痫患者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用药时需个体化给药。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其他因素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6.
岳一涛  王晓娟  陈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489-1491,F0003
目的 分析4种常用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 对180例次应用抗癫痫药治疗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55.6%;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40.0%;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4.4%.79.5%联合用药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不在治疗浓度范围内.结论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血药浓度不在治疗窗内的原因很多,应结合其它临床指标综合分析、解释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抗癫痫药物(AED)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服用丙戊酸钠(VPA)、卡马西平(CBZ)、苯巴比妥(PB)、苯妥英钠(PHT)患者共1598例/次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了解儿童抗癫痫药物在我院应用的现状和趋势。结果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的患者占50.3%,小于正常治疗范围的患者占42.9%,高于正常治疗范围的患者占6.8%,联合用药的患者中,血药浓度低于或高于正常治疗浓度的患者总达44.1%。结论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任洁雯 《今日药学》2005,15(4):54-55
目的分析儿童抗癫痫药物(AED)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服用丙戊酸钠(VPA)、卡马西平(CBZ)、苯巴比妥(PB)、苯妥英钠(PHT)患者共1598例/次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了解儿童抗癫痫药物在我院应用的现状和趋势.结果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的患者占50.3%,小于正常治疗范围的患者占42.9%,高于正常治疗范围的患者占6.8%,联合用药的患者中,血药浓度低于或高于正常治疗浓度的患者总达44.1%.结论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1~2006年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述治疗药物监测(TDM)对抗癫痫药合理应用的意义,关注临床科室对TDM的认识程度。方法:建立抗癫痫药Access数据库,对我院2001~2006年抗癫痫药TDM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癫痫药监测例数逐年上升;由监测结果计算的抗癫痫药有效浓度、高血药浓度、低血药浓度比例显示血药浓度监测极有必要,但患者的个体用药信息缺乏限制了抗癫痫药个体化用药的发展。结论:TDM虽应用日益广泛,但仍需医师、药师共同努力,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抗癫痫药的个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357例次小儿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性分析4种常用抗癫痫药在儿童癫痫治疗中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以利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4种常用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占47.1%,高于治疗窗占7.0%,低于治疗窗占45.9%。常规服药的患者有49.8%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联合用药致血药浓度偏离治疗窗达76.2%。结论:儿童使用抗癫痫药物监测血药浓度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特别是联合用药尤其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790例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0例患者中有741例监测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其中362例(48.9%)低于正常峰浓度,359例(48.4%)处于正常峰浓度范围内,20例(2.7%)高于正常峰浓度;503例监测了利福平的血药浓度,其中209例(41.6%)低于正常峰浓度,279例(55.4%)处于正常峰浓度范围内,15例(3.0%)高于正常峰浓度。16例异烟肼血药浓度不足的患者监测了调整给药剂量后的血药浓度(450 mg),其中12例(75%)患者达到了正常的血药浓度,平均改变值为1.86 μg·ml-1(P< 0.01);10例利福平血药浓度不足患者监测了调整给药剂量后的血药浓度(900 mg),10例患者均达到了正常的血药浓度,平均改变值为6.05 μg·ml-1(P< 0.01)。结论:相当一部分肺结核患者的血药浓度未达到最佳的治疗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后大部分患者的血药浓度都达到了正常浓度范围。因此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有助于临床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患者血药浓度监测数据,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对某院2015年9种治疗药物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监测品种的构成情况,测定频率情况,监测比例情况以及各个监测品种的监测结果及科室分布情况。结果:该院监测例数和测定频率最多的是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占我院所有监测品种次数的80.3%,其次是甲氨蝶呤和他克莫司。他克莫司、甲氨蝶呤、环孢素A和地高辛监测比例均达到60%以上。90.1%儿科患者的42 h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分布在0.1~1 μmol·L-1。抗癫痫药物中监测次数最多的是丙戊酸,但多数仅监测一次,说明医师和患者对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的重视程度不够。万古霉素和地高辛用药人群为老年人,建议将血药浓度调整在正常范围的中下限。结论:血药浓度"正常"的构成比较高,说明该院临床医师已充分意识到治疗药物监测的重要性,此外仍需要医师与临床药师密切配合,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案,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均相酶扩大免疫分析法,对2011-2012年我院164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状态、服药剂量、频次以及联合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监测数据在一般参考治疗浓度范围内占59.1%,平均血药浓度为(1.22±0.42)ng/ml,达到中毒浓度者占32.9%。年龄的增长、肾功能的减退、日剂量增加均可升高地高辛血药浓度,女性患者的血药浓度比男性患者略高,合并用药与地高辛血药浓度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应结合患者生理病理、用药情况、血药浓度监测数据,综合评估地高辛药物浓度与其临床疗效的关系,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切实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7例次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本院2005~2011年207例次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中监测血峰、谷浓度103例次,峰浓度和谷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的各占65.31%和42.60%。35例使用去甲万古霉素的患者中监测血峰、谷浓度104例次,峰浓度和谷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的各占32.65%和16.36%。〉60岁组的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均显著高于〈18岁组(P〈0.05)。应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2%。结论: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实现个体化给药,从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临床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143例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2例次监测结果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占总例次的68.5%,而有6例次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未能控制癫痫症状,13例次出现毒性反应.血药浓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浓度有102例次,占31.5%.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对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临床用药时需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6.
田洪英  王洪星  姚明 《中国药房》2012,(26):2485-2487
目的:建立测定抗结核药血药浓度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8月-2010年12月164例结核病住院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测定患者连续服药1个月后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血药浓度,分析不同血药浓度的临床疗效及肝损害情况。结果: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血药浓度高于正常浓度范围者分别占9.1%、12.8%、24.4%,低于正常浓度范围者分别占54.3%、9.8%、6.7%。临床疗效以完全改善和明显改善者居多,占92.1%。药物性肝损害多发生在用药后1个月内,以老年人多见。49例肝损害患者中血药浓度高于正常者占73.5%。结论:HPLC法可用于抗结核药血药浓度监测,其结果是临床调整用药剂量的重要依据,对结核病患者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曼  孙艳  郭代红  石莉 《中国药房》2007,18(23):1838-1839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患者地高辛和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老年患者地高辛和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结果:地高辛和氨茶碱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例/次占总监测例/次的百分率较低,分别为39.07%~52.27%和15.83%~28.57%,低于有效浓度范围例/次在总监测例/次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8.13%~54.97%和67.74%~83.33%。结论:老年患者应用地高辛或氨茶碱时,应充分考虑其生理、病理特点,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和临床疗效及时调整剂量,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64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对64例157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万古霉素血清峰浓度和谷浓度均在治疗窗范围内的仅占40% 左右,而谷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及峰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约占50% ;首剂饱和方案组与首剂未饱和方案组中血清峰浓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谷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肾功能正常组患者用药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显著性差异,尿素氮无显著性差异,而肾功能损害组患者用药前、后尿素氮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近45% 的患者给药方案为500 mg,每日2~3 次,约75% 的患者未能达到有效峰浓度,约60% 的患者谷浓度超过正常水平.结论:老年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个体差异很大且多数患者伴有肾功能轻中度损害,应尽量给予首剂饱和方案并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利于实现个体化给药,进而提高该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银屑病治疗的有效监护作用。方法:收集2018—202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161例采用CsA治疗的银屑病住院患者的资料,对性别、年龄、剂量、联合用药等与CsA血药浓度的相关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1例患者共监测CsA血药浓度288例次,平均1.79次/例,平均CsA血药浓度为(123.23±49.72)ng/ml。女性患者的平均CsA日剂量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男女患者平均CsA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CsA血药浓度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日剂量的差异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类型银屑病患者CsA血药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钙通道阻滞剂、中药丹参等会影响CsA的血药浓度。结论:年龄、联合用药和食物都可能对CsA的血药浓度产生影响。临床应加强血药浓度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使用万古霉素住院患者进行的118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住院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总有效率为70.21%(33/47);118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所得谷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的仅占30.6%(19/62);谷浓度低于10 mg/L的占69.4%(43/62);谷浓度〉10 mg/L的患者肾毒性发生率为8.5%(4/47)。结论:该院住院患者万古霉素用量和血药浓度均偏低,需重视其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临床实际,实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