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食品样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复合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志晶  刘秀梅 《卫生研究》2004,33(6):716-719
根据大肠杆菌O15 7:H7特异性基因fliC ,rfbE ,SLTI与SLTII设计四对引物 ,建立了复合PCR方法 ,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为 5 6 0bp ,6 78bp ,2 10bp与 4 84bp。该方法可以一步检测出O15 7与H7特异性抗原基因 ,并可同时检测该菌产生SLT毒素的类型 ,与 71株试验菌株的基因型完全配合 ,是一种特异、高效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牛奶样品中大肠杆菌O15 7:H7的检测 ,经过增菌步骤检测限可达 0 1cfu ml  相似文献   

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笔者从哈尔滨市市售熟肉制品猪头肉中分离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确定为大肠埃希氏杆菌,与O157单克隆抗体及H7血清发生强烈凝集反应,并具有迟缓发酵山梨醇的生化特征 彩虹琼脂平板上有典型的黑色菌落生长 用PCR技术未检出类志贺氏样毒素Ⅰ和Ⅱ(SLT-Ⅰ、SLT-Ⅱ),用检测出血性大肠杆菌的PCR试剂盒,显示阳性结果 对实验小白鼠有很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产生的志贺样毒素(SLTs)、溶血素(hly)及粘附因子等毒力因子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丁洁  陈晓蔚 《卫生研究》2002,31(1):57-57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 7:H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本文研究了大肠杆菌O15 7:H7在酸乳制备和 4℃储存时的存活状况 ,旨在观察酸乳发酵这一过程及冷藏对大肠杆菌O15 7:H7存活的影响 ,为控制该菌在酸乳生产、流通过程中的传播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试验菌株O15 7:H7大肠杆菌 (卫生部国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 ) ;胰蛋白胨大豆肉汤 (TSB ,上海市卫生防疫站 ) ;超高温灭菌牛奶 (上海光明乳品厂 ) ;大肠杆菌O15 7:H7显色培养基 (CHROMAGAR) ;保加利亚乳酸杆菌 ;乳链球菌 6 0 30。1 …  相似文献   

5.
周琦云 《长寿》2007,(9):21-21
人的胃部是个小型“消毒车间”,绝大多数细菌都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但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却有一种致病菌,不仅能在胃中定居、繁殖,还导致多种胃病的发生,它们就是幽门螺杆菌,医生常简称Hp。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滨州市某牛乳厂生产的塑瓶装变质牛乳实验研究发现,变质牛乳有酸性及少量凝粒,稍鼓胀,细菌学指标符合国标GB5408-85,但检出了大量嗜酸乳杆菌(100万个以上/ml)复制试验证明该菌是引起牛乳变质的原因菌。本文对该菌蝗分离增养及生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致病菌 ,1982年在美国首次发现 ,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和流行。我国江苏、安徽、浙江等省也相继发生过O157:H7出血性肠炎并发肾衰死亡的暴发疫情。温岭市最近亦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而致死亡的病例 ,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发病经过与临床特征曾某 ,男 ,49岁 ,系温岭市横山乡湖溪村人 ,因脊髓炎瘫痪在床 2 0个月 ,2 0 0 0年 8月 2 7日发病 ,8月 2 8日在横山乡卫生院就诊 ,市防疫站当日接到疑似霍乱报告。该患者 1d最多腹泻 10余次 ,水样便 ,后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准确地甄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方法。方法:选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编码脂多糖基因(rfbE)和编码鞭毛抗原基因(fliC)作为检测靶基因,建立荧光PCR反应体系。结果:通过多种标准菌株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熔解曲线分析法可特异性地甄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纯培养的灵敏度达到2.8×101cfu/ml;检测108例临床样本,其中18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阳性,3例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非H7阳性,与常规培养方法的符合率达到100%。结论:本方法可简便、准确地甄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结果可靠,通过进一步增加反应体系中引物的数量可同时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其他血清型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1999~2000年江苏省淮北部分地区发生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病例的病因与流行特点。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1999年共在9个县(区)报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病例95例,死亡83例,病死率87.37%。6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男女之比为1:1.44,年龄以50岁以上为主,占88.42%。2000年发生38例,死亡34例,病死率89.47%。引起爆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不饮自来水、吃剩饭菜、厨房卫生差、生食瓜果和饭前便后不洗手。从2例重症患者及3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到O157:H7;宿主动物O157:H7携带率为9.62%(170/1767),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达99.41%(169/170)。从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菌株与家禽家畜分离的菌株属同一克隆群。结论 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由O157:H7引起的爆发疫情,其发生与宿主动物带菌率高且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高有密切关系,引起疫情的具体传播途径复杂多样,主要的感染危险因素与个人卫生、家庭卫生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Hp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及甲硝唑、枸橼酸泌钾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停药30 d后,两组均应用14C呼气试验评价Hp根除效果,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vs. 10.64%)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甲硝唑及枸橼酸泌钾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东台市大肠埃希菌O157:H7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东台地区1999-2001年和2005-2006年间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coli O157:H7)宿主动物和腹泻患者带菌情况,按照《江苏省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监测工作实施计划》及《国家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在东台市开展E.coli O157:H7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河南省局部地区腹泻病人感染及携带大肠杆菌O157:H7的情况,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14h、胶体金免疫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7、rfbO111、hlyA、stx1、stx2、eaeA引物PCR扩增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测定等方法,观察、研究感染病人的发病和预后。[结果]从1303份腹泻病人中共分离出的38株O157:H7菌株,检出率2.9%,PCR rfbO15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2株具有stx2、hlyA和eaeA毒力基因,36株为O157:H7不产毒株。[结论]我省首次从病人中分离出O157:H7产毒株,病人发病后可于第3~8d内检出病原体。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纳米金固定大肠杆菌O157:H7酶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新型酶免疫传感器。方法:用静电吸附作用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将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鼠抗固定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纳米金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用于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酶免疫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测定大肠杆菌O157:H7被固定在电极表面引起的电信号改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含0.1 mol/L PBS(pH7.4),1 mmol/L二甲氨基甲基二茂铁,0.2 mmol/L H2O2,30℃的底液中该酶免疫传感器的检出限为1×102cfu/ml,检测线性范围为1×103~1×105cfu/ml,相关系数为r=0.997。结论:该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临床医学和环境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掌握安阳市市售生鲜肉类食品受EHECO157:H7污染的状况。方法从安阳市市售生鲜类食品中随机采样,选择增菌培养后,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病原菌,应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血清学方法鉴定,并用PCR方法进行STX1、STX2、eaeA、hlyA、rfbO157和flicH7基因检测。结果从一份生羊肉中分离到一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该菌株有rfbO157、flicH7、STX2、eaeA和hlyA基因,不含有STX1。结论此次从生羊肉中分离出带有毒性基因的O157:H7。该菌在我市食品中的存在有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性,须引起重视,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5.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建立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DNA文库,筛选致病岛LEE。方法:提取EHEC O157:H7 EDL933染色体,Xmal部分酶切并与pJB8X连接,包装,感染E.coli DH5a,鉴定库容,结果:库容约700克隆子,大于608个理论值,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DNA文库,为目的片段筛选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金华市外环境中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生化特征、毒力因子的携带与耐药情况。方法:直接分离接种于O157显色培养基。结果:从51份样品中分离出2株O157:H7大肠杆菌,对这2株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PCR毒力因子的测定,携带eaeA、stx2毒力因子。结论: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两株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利福平类、四环素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国内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对1999-2002年江苏、河南、安徽、山东、云南等地的大肠埃希菌O157:H7分离株135株进行分子分型,选取7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应用PCR技术及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分离株DNA多态性,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35株大肠埃希菌O157:H7可分为3个群(A群、B群、C群)38个MLVA型别,其中A群占20.7%(28/135)、B群占23.7%(32/135)、C群占55.6%(75/135);MLVA型别存在一定地域性,同一暴发来源的菌株具有相同MLVA型别。结论大肠埃希菌O157:H7国内分离株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态性;MLVA方法具有较高分子分型能力,可以在溯源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霍乱弧菌的多重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霍乱弧菌的多重PCR方法,为霍乱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首先选择O157:H7的O抗原(rfbE)、H鞭毛抗原(fliC)基因以及霍乱孤菌外膜蛋白(ompW)和肠毒素A亚单位(ctxA)基因特异的4对引物,分别或共同对O157:H7和霍乱孤菌进行PCR扩增,并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结果 所有O157:H7菌株均在497bp和625bp处出现O157 rfbE基因和H7 fliC基因扩增产物;霍乱菌株均出现560bp、302bp的ompW和ctxA基因扩增产物,O157:H7和霍乱弧菌共同扩增可出现4条单一条带。结论 选择4对特异引物的多重PCR方法可简便、特异、快速、灵敏地对O157:H7和霍乱弧菌进行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