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性措施。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并发生护理投诉的24例患者,归纳相关风险因素,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患者采取一定防范措施观察防范效果。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后之后,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上一年(p0.05)。结论:采取适宜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能够降低投诉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朱学江  任桂玲  杨柳 《中外医疗》2012,(20):127-128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其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就诊的346例儿科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其中采取防范措施前就诊的患儿有186例列为对照组,加强防范措施后就诊的患儿有160例列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患者在院内或科室内的护理投诉情况,分析其风险因素,观察防范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防范措施实施后患者的投诉比例为4%,明显低于防范措施实施前(21%)。结论积极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儿科护理中的风险,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平  王艳艳  张华  任长虹 《吉林医学》2010,31(29):5206-5207
<正>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医疗风险的分析,寻求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护理抢救等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儿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防范,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期间接收的130例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2年1月15日~2013年1月15日期间接收的130例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投诉率为16.2%,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投诉率为32.3%,观察组护理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儿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较多,而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严格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则是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院主要针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的风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做相关的阐述.方法 主要针对2010年到2012年本院收治的100例输液治疗的患儿进行输液护理,主要运用心理护理,静脉穿刺,穿刺方法以及输液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行收集和总结.结果 通过对患儿的输液护理,在这100例患儿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患儿仅有6例,其中包括2例小差错,另外4例患儿由于换瓶不及时导致输液器中产生少量的气泡,但是经过及时处理后,液体顺利进入患儿体内.结论 针对儿科静脉输液的护理,正确的穿刺操作以及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静脉输液的成功率,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菲  杨灵娟 《吉林医学》2011,32(28):6023-6024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归纳总结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结果: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与社会因素,特殊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素质因素,工作人员法制观念因素,环境设施因素等有关。结论:正确对待媒体的报道,做好护患沟通;加强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职业素质与修养教育,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培训;做好院内控制感染工作;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改善环境及设备设施是防范儿科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总结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包括儿童患者因素、患者家属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等。分析儿科护理工作护理风险控制与风险防范方法,从增强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加强护患沟通、加强制度建设、改善患儿就医环境及设备设施、控制院内感染、优化护士人力资源配置等角度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李素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11-111,113
临床带教中危险时有发生,因此要重视带教老师、实习生双方面的综合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业务技术的训练,规范带教行为,完善临床护理带教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医疗纠纷,减少对患者的身心伤害,同时也保护了护理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儿科收治的患儿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分别接受风险防范式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和焦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满意度评分(92.6±6.4),心理护理(96.8±6.2),生活护理(95.3±6.3),护理后焦虑评分(45.2±6.8),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护理后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很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季晓燕 《大家健康》2013,(13):134-135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因素,探讨相应预防对策,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和急诊护理安全。方法对急诊科2009年~2012年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对工作中存在的主观和客观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结果加强管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后,急诊护理风险大大降低。结论加强科室管理,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是提高急诊护理安全、减少护理风险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卢艳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559-4560
目的:对儿科护理风险原因进行分析并上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患儿245例,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护理风险发生原因,在此基础上讨论护理风险防范对策。结果245例患儿中14例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7%;其中坠床3例,利器割伤4例,病情延误2例,药物应用不合理3例,护士针刺伤感染2例。结论儿科护理风险多数可以人为控制,加强护理管理可促使护理工作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对儿童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儿科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和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结果制定防范对策。方法对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发生护理风险的76例患儿开展统计分析,明确其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和原因,并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范策略。结果感染、坠床、不合理用药、利器割伤、跌倒等均是儿科患儿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风险时事件,构成比分别为23.68%、22.37%、22.37%、14.47%和14.47%,另有2例意外死亡;规章制度不完善、护士责任心差、护士和家长缺乏沟通、护士责任不明、护士操作技能不合格均是护理风险常见的原因,构成比分别为21.05%、21.05%、19.74%、18.42%和15.79%。结论在儿科护理风险中容易发生感染、坠床、不合理用药、利器割伤等不良事件,甚至可能会出现意外死亡,规章制度不完善、护士责任心差等均是常见原因,应当加强防范干预,减少不良事件,才能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13.
余启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91-1592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风险的原因及防范。方法在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患儿中抽取9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估患儿的护理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结果91例患儿在护理期间发生护理风险8例,护理风险发生率8.79%;其中,坠床2例,利器割伤1例,不合理用药2例,病情延误1例,针刺伤感染2例。结论儿科的护理风险大部分可人为控制,针对护理风险进行相应防范,强化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可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使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4.
高玉荣 《中外医疗》2016,(20):143-145
目的:探讨并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制度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213例患儿,并记录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别等,分析其投诉原因及投诉率。结果该院住院患儿投诉率共计30.9%(66/213)。其中,儿科护理投诉率63.6%(42/66)。根据风险因素归类,该院院内护理风险因素最高的为意外情况类,占42.4%,其次为护理质量类占27.3%,而儿科护理中风险因素最高的为护理质量类,占42.8%(14/42),其次为意外情况类占28.6%。结论儿科护理质量是导致该院儿科护理投诉的主要原因,针对其进行相应防范,强化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可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减低儿科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更新观念,以满足病人的需求和超越病人期望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从法律的角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结果: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护理风险因素的有效管理,最低限度地消除了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学焕 《河北医学》2007,13(10):1218-1219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普及,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处境,群众不满意,医务人员抱怨,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有体制问题,有舆论导向问题,有患者方面的问题,也有医务人员本身的问题.本文就儿科护患纠纷的成因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从而避免护患纠纷,创建和谐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霞 《中国乡村医生》2022,(22):139-141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75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风险防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质量、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富竹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126-127
目的规避儿科护理风险,降低儿科护理风险系数,保证护理安全。方法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沟通技巧,强化法制证据意识,完善各项护理记录,严格培训,提高护士职业道德修养及业务技术水平,加强护理风险监控,确保患儿及自身安全。结果护理差错、纠纷逐渐减少,护患关系和谐,患儿及亲属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发生原因及其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0例住院患儿,分析出现风险事件的52例患儿的危险因素,总结儿科护理风险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860例儿科住院患儿共出现护理风险事件52例,发生率为6.05%.其中因病情观察不及时导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最高,占风险事件总发生率的48.08%;其次分别为意外伤害、药物配制不合理及患儿自身原因,分别占30.77%,15.38%,5.77%.结论 病情观察不及时、意外伤害、药物配制不合理及患儿自身原因是导致儿科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临床需给予预防性措施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儿科护士如何识别和防范护理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风险无处不在,护理行为的特殊性、侵袭性、局限性、试行性均能加大儿科护理风险。儿科护理工作者识别和防范的措施有: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法律意识,注重自我保护,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