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7.14%)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4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情加重比例并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62.50%VS 95.83%),(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护理效果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黎慧 《当代医学》2014,(11):133-13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心脏肿瘤切除病患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胸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心脏肿瘤切除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9),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实行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6.6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心脏肿瘤切除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不适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产生心衰的临床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接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产生心衰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形式,观察组31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30例患者的整体满意率为66.7%,观察组31例患者的整体满意率为87.1%,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产生心衰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其优势明显,能对患者病情起到控制的作用,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4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5.14±5.6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46.04±8.67)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有助于显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陶倩 《中国乡村医生》2023,(24):110-112
目的:探讨压疮预警联合整体护理在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1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接受压疮预警联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护理前,两组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整体护理联合压疮预警护理应用于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可以降低其压疮发生率,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卫建宁 《中外医疗》2014,(15):156-157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运用于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72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在收治后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相同治疗的同时给予预见性护理支持,观察所有患者术后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并发症以及死亡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中,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能显著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心脏瓣膜机械瓣发生功能不全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再次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机械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16例,对其手术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种类包括二尖瓣置换术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均为择期手术,对其发生功能不全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方法进行汇总分析,并统计不同方法的救治成功率。结果本组患者再次手术的原因均为瓣环组织增生和血栓形成,其中包括机械瓣置换术9例,生物瓣置换术7例,机械瓣组死亡4例(44.44%),生物瓣组死亡1例(14.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瓣环组织增生和血栓形成引起的术后机械瓣功能不全,应用生物瓣进行再次手术的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周倩 《广西医学》2009,31(11):1728-1730
目的探讨快通道心脏手术后患者住1CU的护理方法,以提高快通道心脏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42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按进入ICU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遵循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进行术后护理,对照组按传统的心脏术后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拔气管导管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效果都满意。观察组与对照组拔气管导管时间、留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1.2)h、(4.0±2.0)d,(8.5±1.5)d、(6.3±3.4)h。(6.8±3.2)d、(12.0±3.0)d,观察组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ICU快速通道护理模式是实施快通道心脏手术的重要措施,临床护士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护理体系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护理体系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护理效果及术后满意度的差异。结果:120例患者中均没有死亡病例。观察组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明显少于对照组36.67%,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花费3个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术后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护理体系不仅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再次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行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术患者32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再次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者中,29例患者术后存活,存活率为90.63%,术后复查显示,其中18例恢复至心功能Ⅰ级,11例恢复至心功能Ⅱ级。结论对生物瓣衰败患者行再次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术中应谨慎操作,术后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功能异常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采用健康宣传教育,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抗凝治疗依从性评分(17.25±4.13)分,高于对照组的[(11.35±2.15)分,P <0.05)]。结论:延续护理有助于显著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卢小玲 《大家健康》2016,(11):244-244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阑尾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47例阑尾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73例)、观察组(74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实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长,SAS、SDS 评分也较观察组高(P <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9.46%,低于观察组的(95.95%,P <0.05)。结论:阑尾手术患者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增强其术后恢复效率,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护理干预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在出院时给予出院后相关知识宣教指导;观察组在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内给予个体化的随访指导。比较两组出院6个月时生活质量自我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结果出院6个月时,对照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为(6.21±1.52)分,观察组为(8.32±1.32)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SF-36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活力及健康总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在出院后给予护理干预指导能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中心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护理前后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生命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乐观性、坚韧性、力量性等CD-RIS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ADL、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理弹性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围术期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医护合作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80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护合作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分、医护依从性和生命质量[简明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等HA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护理依从性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医护合作护理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提高医护依从性和生命质量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于术后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后即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干预;对照组则行常规护理及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监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0d心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术后第20天心功能和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术后监护时间较对照组少7d.且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下降15.7%。结论:早期干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能缩短监护时间和住院天数,大大地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介入术后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实施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仅采取心内科常规护理。结果:两组迷走神经发生率分别为5%、27.78%,观察组的迷走神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介入治疗后,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可以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回收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于该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556例患者,根据其术中输血方式分为对照组(278例)和观察组(278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自体血液回收,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自体血液回收,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 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等)及血气分析(酸碱度、钾离子、乳酸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胸腔引流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库存血用量(263.83±19.23)mL 明显少于对照组(615.24±20.34)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回收可有效补充血容量、减少自体血丢失,可明显减少患者库存血输入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9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LAD、RA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LVF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可缩短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