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社区小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和特点,总结小儿的各项指标和智力发育经验。方法:从2012年2月-2014年6月期间我社区接收并采取保健服务的儿童中随机抽取10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并统计儿童保健状况与儿保检查项目数据,判断儿保后儿童的发育受控状况。结果:小儿行为异常的患者占0.5%,智力发育异常的占0.3%,指导小儿家长免疫、防疫的占9.8%,提供小儿健康发育咨询的占95%,并检查出佝偻病患儿占0.4%,指导家长添加鱼肝油的儿童占24%,针对儿童问题及时进行了指导,并制定了合理的处理方案。结论:针对社区1岁内儿童参与小儿保健服务的模式,效果较好,不仅可以及时的检查出儿童发育异常的情况,还可以及时为儿童家长提供讲解关于儿童成长注意事项和健康教育知识的服务,对于提高儿童的全面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研究社区1岁小儿参与儿童保健的情况,提升1岁小儿参与儿童保健的几率。方法:以本社区2013年1月~2015年2月98例参与儿童保健并且建档的1岁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成保健组和对照组,其中,保健组小儿为53例,对照组小儿为45例,对于保健组进行有规律的小儿保健,对于对照组开展非规律的小儿保健,把保健组以及对照组小儿保健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保健组相比较,对照组中的小儿智力发育异常、发生佝偻病、指导小儿家长添加鱼肝油的概率高。结论:大力宣传和推广1岁小儿参与到社区儿童保健之中,尽可能早的发现1岁小儿的异常疾病,指导1岁小儿家长了解小儿免疫知识和防疫知识,提升1岁小儿发育水平,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0~1岁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知和对保健门诊护理服务的需求。方法:选取儿保门诊就诊的484例婴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①一般情况:高中或中专以下学历的母亲占54%,月收入〉2000元的家庭占75%,剖宫产率41%,母乳喂养率84%;②保健情况:96%以上儿童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预防接种和定期体格检查,60%以上家长坚持给婴儿做被主动体操和婴儿抚触,参加早教活动和科学育儿知识讲座的家长低于50%,大部分母亲对婴儿发育规律、母乳喂养和亲子依恋等知识了解欠缺;③对保健服务的需求:常见病的预防仍是首要,其次是儿童营养和喂养、智能促进,低文化层次母亲对儿童心理发育不够重视。结论:对婴儿家长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和讲授早教知识,传授给家长更多的科学育儿知识;加强低文化层次母亲对儿童心理知识的了解,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改善儿童保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工作门诊的特点是,辖区范围大,服务内容多,人员配制受限——即由一位专职医师担任。小儿来诊时,从门诊、体格发育测量及各系统检查到营养调查、喂养指导、小儿疾病的发现及防治和综合评价。多年的工作感受是忙碌于完成体格测量及评价之外,对小儿各系统机能发育的监测不能到位。小儿发育缺陷或不足易疏漏。本儿保门诊从2003年4~10月间。强调细化儿保门诊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5.
刘月芬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200-200
目的:分析《生长发育图》的应用效果,以期使该图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方法:对本院“0~3岁小儿系统管理工作”资料进行整理,将使用和不使用《生长发育图》小儿的体格发育和神经精神发育状况统计分析。结果:使用《生长发育图》的小儿,体格发育和神经精神发育状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儿童保健工作者用《生长发育图》,最直观地向家长展示儿童的体格生长状况,便于保健工作者找到与家长沟通的切入点,可以增强家长对保健服务的依从性,同时激发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家长的育儿技能,达到有效促进儿童健康发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1990~1994年在我院儿保门诊生长发育监测和入托体检结果时随机抽查的849例3~52个月小儿智能发育筛查结果。正常815例,占96%,可疑23例,占2.7%,异常11例,占1.3%,可疑与异常小儿以社会适应能力和运动能力落后为主。其原因与家庭缺乏科学喂养及环境因素有关。对于智能发育落后小儿,通过指导家长加强对小儿的训练和教育,再次复查,其中80%的小儿可以达到智能正常,提示训练和教育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杜玮 《中外医疗》2012,31(32):119-120
目的探讨分析目前我区儿童保健工作的现状及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对我区自2009年3月-2012年3月参加儿童保健的2532名0~3岁小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一般健康体检、免疫接种、健康咨询与常见病防治工作。结果经该组资料显示,小儿发育正常1871名(73.97%),发育异常659名(26.02%),其中以生长发育异常、心理行为异常为主,占12.68%和3.99%;疾病发生92例,其中佝偻病41例(44.6%)、贫血22例(23.9%)为主要发生。婴幼儿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一般体检达标1762名(69.6%),肥胖525名(20.7%),偏低245名(9.7%);视力检查正常1903名(75.2%),弱视或斜视521名(20.6%);龋齿检查,正常2033名(8013%),异常499名(19.7%);通过保健服务的落实,0~3岁小儿常见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和完善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及时发现其健康问题并进行防控,从而将保健工作更系统化、合理化、细致化,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儿保门诊儿童牙颌畸形调查分析,揭示早期预防儿童牙颌畸形的重要性。方法对来儿保门诊体检0 ̄7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19名儿童中发现牙颌畸形929名,发生率18.51%,其中男488人,女441人。所有家长未曾主动带儿童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结论家长口腔保健意识不强,忽略乳牙萌出前的口腔保健,对乳牙的牙颌畸形认识不足,不及时进行矫治,是牙颌畸形得不到及时矫治的主因。增强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是预防儿童牙颌畸形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教育对促进婴儿智能发育的效果。方法:将正常新生儿300例随机分为早教组和对照组.早教组由儿保医师对其家长进行早期教育及疾病预防措施指导,由家长对孩子实施;对照组婴幼儿进行常规保健指导。两组婴儿定期进行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及精神发育评估,并于出生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用婴幼儿智力量表(CDCC)进行智力测试。结果:早期教育组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常红  单倩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2):987-988
目的探讨以地段保健医生为指导的小儿发育训练指导模式,将其向小儿家长推广,促进小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方法通过区级控制、保健医生指导、家长配合的方式,在顺义区随机抽取2个保健科的0岁~2岁小儿共400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对其家长进行口头宣教、发放纸制宣传材料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对家长利用统一问卷调查和相关测试,统一评判标准,进行“小儿发育训练指导”问卷调查,跟踪时间为1年。对所有小儿采取横向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试验组在经过干预后,小儿在语言发育、动作形成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研究结果初步确立适合我区保健科的小儿发育训练模式,逐渐摸索出培养保健医生的经验,总结出适合家长的教材。儿保医生经过培训是可以胜任小儿发育训练指导工作的,小儿发育训练指导工作纳入保健科常规工作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正确掌握我区0~14岁残疾儿童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并于2003年1月组织基层儿保人员对本区的残疾儿童进行调查,资料分析。结果 本区0~14岁儿童总数5.6万人,残疾儿童188人,残疾发生率3.36‰,残疾发生率比1999年调查下降了1.29‰,其中7岁以下残疾儿童为32例,占17.0%,在6类残疾儿童中,智力残疾为第1位,占54.3%,男童发生率占61.2%,男女之比为1:0.63。结论 本区残疾儿童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市水平,但出生缺陷有所上升,提示要把好优生第一关,做好婚前医学检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预防和减少先天出生缺陷及残疾发生;加强对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指导,提高残疾儿的生活质量;在社区中要做好出生缺陷预防的健康教育,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幼儿保健;医疗单位要开展适宜的服务技术,做好三级预防,避免常见、重大的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参与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的实践,对武汉市硚口区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提出了加强社区儿保医师的培训,提高她们的认识和水平,开展儿童DDS丁测试,对家长进行早期发展评估指导,建立社会补偿机制,给予医疗救助,加大各层次宣传,提高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利用效率,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指导家长进行高危儿家庭训练,建立高危儿三级网络逐级转诊制度;建立一种以家庭为中心、依托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由三级专科医院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高危儿早期社区干预模式等策略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研究北京市西城某社区高危儿童与正常儿童智能发育。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出生的儿童2798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儿童8月龄的常规智力筛查,整理分析高危儿童与正常儿童智力筛查的结果,并分析分析发育迟缓儿童的高危因素。结果:正常儿童智能发育正常率显著高于高危儿童组,P <0.05,高危儿童智能发育可疑(13.3%)、异常检出率(5.4%)显著高于正常儿童(6.7%)、(1.7%),P <0.05,除语言能区无显著差异外,高危儿童组智能发育迟长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组,P <0.05,不同户口、性别、季节可疑和异常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 >0.05,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儿童智能发育异常检出率显著低于受教育低儿童,P <0.05,发育迟缓高危因素包括早产、窒息、低体重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结论:高危儿童智能发育可以和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建议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重点开展高危儿童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486名婴儿发育筛查结果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婴儿早期发育状况,早期发现异常。方法:采用“0-6岁儿童智力发育筛查测验”(DST)对486名出生3-6月婴儿进行测试,结果:婴儿发育异常检出率1.03%,可疑异常检出率10.49%;不同出生体重婴儿发育水平有差异,低出生体重与正常出生体重婴儿比较,发育商(DQ)和智力指数(MI)均低,结论:对婴儿进行早期发育筛查能及时发现发育偏离,动态观察发育异常和可疑小儿,早期诊断,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极为重要;同时也提示低出生体重是影响小儿发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了解城市社区婴儿保健的现状及需求,使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更好地开展。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1日-2007年5月1日出生的300名0~1岁的婴幼儿母亲进行了婴儿保健服务需求的调查。结果希望通过医生咨询得到保健知识的(占59.9%),其次是宣传手册(占49.9%)和书刊杂志(占46.2%)。而目前最常见的是从互联网上获取和了解有关信息(占70.7%)。结论医院对婴幼儿保健服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加强社区孕产妇健康教育,积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儿保建卡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200例家长对婴儿营养知识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营养关系着他的身体健康与茁壮成长。婴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家长安排的 ,家长的营养知识直接影响到婴儿的营养发育 ,为了了解家长对婴儿的营养知识的需求及掌握现状 ,从而更好地指导儿童保健工作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本文对 2 0 0 0年 8月~ 9月定期到儿保门诊保健的 1~ 12月婴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所选对象为 2 0 0 0年 8月~ 9月定期到儿保门诊保健的 1~ 12月婴儿的家长。共发调查表2 2 0份 ,收回 2 0 0份 ,回收率 90 9%。1 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  相似文献   

17.
陈春娥  黄雁虹  贺佩兰  江萍  杨静 《中外医疗》2010,29(27):135-137
目的探讨改善社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的个体化社区护理干预的实施和有效性。方法将社区儿保门诊确诊为中、重度营养不良的93例0~36个月社区散居婴幼儿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31例),并对2组婴幼儿家长进行喂养现状调查,对照组接受儿保门诊体弱儿常规保健和其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群体性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针对家长喂养现状中的存在问题及误区实施个体化的营养护理干预。结果干预1~3、4~6、7~9个月后,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改善总有效率为:实验组分别是66.13%、87.10%、90.32%,对照组分别是38.71%、58.06%和74.19%,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社区营养不良婴幼儿家长实施个体化的营养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家长的KAP现状和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从而进一步提高婴幼儿的身体和智力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0~1岁儿童733例DDST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儿童体检模式注重的是体格发育评价、营养指导、常见病的预防,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们对儿童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小儿智能发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早期发现婴儿智能发育落后显得尤为重要.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是0~6岁儿童发育筛查最简捷可靠的方法,适用于世界各国的儿童.我院儿保科从2002年起开展了DDST智能筛查工作,现将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我院儿保门诊系统管理的儿童DDST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高危儿进行早期综合、科学、系统的干预,观察干预组与对照组的预后,从而探讨以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方法对改善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干预1组、干预2组和对照组三个组,干预组高危儿虽就诊年龄不同,但均从就诊起除开始接受常规育儿指导,此外,还通过家长对小儿进行认知、语言、情感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同时重点强化按摩、水疗、药浴、认知和主动运动的训练,出现运动、语言、认知等一方面异常者即及时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纽只接受常规保健指导。三组小儿均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智能测查.根据测出的发育商进行评价。结论:应用中医外治法进行医疗干预,能有效地改善高危儿的智力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区0~3岁儿童智能发育情况。方法:采用“儿-心”测试量表对246例0~3岁儿童进行发育商和智龄测试。结果:99与MI正常儿分别为78.9%和78.0%;可疑儿分别为10.2%和13.0%;异常儿分别为10.9%和9.0%。结论:0~3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应在此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外界环境,对发育迟缓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