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和肺功能检查在尘肺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接诊的疑似尘肺病患者150例,同时进行DR和肺功能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检出率。结果:DR检查检出尘肺病129例,未检出尘肺病21例,检出率86.00%;肺功能检查检出尘肺病92例,未检出尘肺病58例,检出率61.33%,两种检查方法在尘肺病检出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方法检查肺功能各项指标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DR在尘肺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直接数字化摄影(DR)在婴幼儿胸片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DR与传统X线拍摄的婴幼儿胸片各180份。对比两组胸片的质量、清晰度。结果:观察组的胸片质量与清晰度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直接数字化摄影具有质量高、清晰度高、受照射剂量小等优点,对小儿胸片痰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X线胸片与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观察5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同期X线胸片与CT扫描检查结果,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以及检查显示的患者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结果:5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中,CT扫描检查确诊52例,准确率89.66%,X线胸片检查确诊35例,准确率为60.34%,CT扫描检查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对患者的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率分别为84.48%和44.82%,明显高于X线胸片62.07%和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胸片与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都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但是CT扫描诊断准确率要优于X线胸片检查,具有分辨率高、扫描层次清晰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分析在空洞型肺结核中的诊断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X射线摄影(DR)胸片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衡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72 例疑似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 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诊断、DR 胸片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72 例疑似空洞型肺 结核患者中,病理检查提示 53 例为空洞型肺结核。低剂量螺旋 CT 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 DR 胸片更高,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空洞型肺结核的诊断中,低剂量螺旋 CT 较 DR 胸片的诊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早期尘肺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尘肺病患者87例,全部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和X射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病灶显示情况。结果:X射线平片发现圆形小阴影数75个(86.21%),多层螺旋CT发现圆形小阴影数86个(98.85%);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圆形小阴影数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1.68,P<0.05),有统计学意义。X射线平片发现不规则小阴影数24个(27.59%),多层螺旋CT发现不规则小阴影数85个(97.70%);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不规则小阴影数上有显著性差异,(X2=12.0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尘肺病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可更清晰显示患者尘肺病情况。  相似文献   

6.
胸片对SARS疾病的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疾病预后及疗效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多中心胸片的收集、量化评判和结果的一致性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对多中心临床研究SARS胸片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SARS胸片定量判定评分方法,为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项目胸片的评价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尘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尘肺患者,分别对其进行CT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对比各自主要征象。结果:CT检查的肺部阴影检查率高于X线检查,空洞钙化检测效果明显,并且能够在尘肺早期发现矽结节,其检查效果明显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尘肺检查,CT检查的效果要明显优于X线胸片,但在临床对于疑似尘肺患者的诊断时,应将CT结果与X线结果对比分析,以期得到最为准确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01-1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早期尘肺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尘肺病患者87例,全部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和X射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病灶显示情况.结果:X射线平片发现圆形小阴影数75个(86.21%),多层螺旋CT发现圆形小阴影数86个(98.85%);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圆形小阴影数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1.68,P<0.05),有统计学意义.X射线平片发现不规则小阴影数24个(27.59%),多层螺旋CT发现不规则小阴影数85个(97.70%);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不规则小阴影数上有显著性差异,(X2=12.0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尘肺病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可更清晰显示患者尘肺病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X线胸片在矽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矽肺的45例患者的X线胸片资料。结果本组45例矽肺患者X线征象均有圈形阴影表现,同时伴有小阴影聚集者15例,大阴影6例,肺门影增大11例。肺门淋巴结蛋壳钙化5例,网状阴影12例,肺气肿12例,矽肺并发肺结核6例。结论胸部X线片检查是矽肺诊断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R与CT用于桡骨小头骨折诊断及临床分型的总阳性率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共112例DR与CT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方式用于桡骨小头骨折诊断及临床分型的总阳性率。结果:CT用于桡骨小头骨折诊断总阳性率显著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用于桡骨小头骨折Mason I型诊断总阳性率显著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影像学方式用于桡骨小头骨折MasonⅡ型和Ⅲ型诊断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用于桡骨小头骨折诊断及临床分型阳性率较DR更高,尤其在Mason I型诊断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医证候特征与胸片改变的内在联系 ,为中医药辨证治疗和预防肺纤维化提供依据。方法 :由专人序贯询问 ,检查患者的症状 ,舌脉 ,记录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摄取胸部X光片 ,由专人依法读片、记分 ,采用统计学结合临床的方法 ,分析中医证候与胸片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 ,中医三个基本证型即气阴两虚、阴虚邪恋、肺脾气虚和胸片改变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关系 ,与是否兼挟湿邪、热邪、瘀邪也没有明显关系。治疗后观察 ,中医辨证为正常者胸片异常积分为 0 94 4± 0 938,肺脾气虚者胸片异常积分较高 (2 .333± 1.80 3) ,兼挟湿邪者较不兼湿邪者胸片异常积分明显为高 (P =0 .0 4 2 )。结论 :肺脾气虚兼挟湿邪者治疗较为困难 ,据此推测肺纤维化主要和肺脾气虚兼挟湿邪有关 ,临床上即使无明显自觉症状 ,部分患者仍遗留有少量肺部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概念的指导下,比较舒胸片(三七、红花、川芎)及其有效成分组(SECG)在抗炎、镇痛、抗凝血、抗血栓和心肌保护方面的差异。方法:通过小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热水缩尾试验观察其镇痛作用,小鼠凝血试验观察其对凝血时间的影响,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试验观察其抗血栓作用,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试验观察其心肌保护作用。结果:舒胸片和SECG均能降低角叉菜胶导致的小鼠足跖的肿胀度,降低小鼠足局部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2(PGE2)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痛阈;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栓生成;抑制心肌缺血,使心肌组织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并且舒胸片、SECG两种组方作用一致。结论:舒胸片和SECG在抗炎、镇痛、抗凝血、抗血栓和心肌保护方面的作用效果一致,且量效关系也一致,说明SECG是舒胸片的起效成分,SECG可以替代舒胸片应用于研究及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胸片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每组53例。常规护理组在抗感染、止咳、化痰及经氧泵入布地奈德、硫酸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溶液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在抗感染、止咳、化痰及经氧泵入布地奈德、硫酸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溶液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炎症水平、胸片改善情况和肺功能。结果出院前2组患儿的CRP、PCT与入院初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2组患儿间CRP、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护理组患儿的发热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明显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P均0.05)。综合护理组的胸片改善率为86.8%(46/53),常规护理组的胸片改善率为84.9%(45/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5%(13/53),综合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5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在抗感染、止咳、化痰及经氧泵入布地奈德、硫酸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溶液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有助于其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舒胸片(三七、红花、川芎复方制剂)的组分配伍药动学,为新的组方配伍提供依据.方法:6组大鼠分别口服给予5 mL·kg~(-1)川芎红花共提物(CHE);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与阿魏酸(FA)混合溶液(HFM);三七总皂苷(PNS)溶液;PNS与川芎红花共提物混合溶液(PCHE);PNS,HSYA与FA的混合溶液(PHFM);川芎挥发油(CVO)与PHFM混合乳液(CVO-PHFM).采用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HSYA,FA,人参皂苷Rg_1和Rb_1的浓度,通过模型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K_a,K_(el),C_(max),L_(max)和AUC,并进行统计学检验,比较不同混合物给药后,4种活性成分的药动学差异.结果:大鼠口服给予6种给药溶液后,HSYA和Rg_1符合单室模型,而FA和Rb_1符合双室模型.与口服HFM相比,口服CHE后,FA的K_(el)显著性减小,C_(max)显著性降低,K_(12)显著性提高,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在CHE和HFM中分别加入PNS(即PCHE和PHFM)对HSYA的影响相似,HSYA的K值显著性的增加,T_(max)显著性的降低,其他参数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NS与HFM合用后,Rg_1的K_a值显著性的提高,T_(max)显著性的缩短;而对FA与Rb_1的药动学几乎无影响.川芎挥发油与活性成分的组合((CVO-PHFM)给药后,增加了Rb_1的C_(max),减小了其分布常数K_(12),并提高了HSYA,FA与Rg_1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是口服PHFM的6.056,2.854和2.055倍.结论:舒胸片组分的不同配伍口服给药后,其活性成分的药动学参数有一定的变化,但只有在川芎挥发油存在时,才有明显的促吸收或提高生物利用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工作中,随着婴幼儿呼吸道发病率上升,病情复杂不易诊断,婴幼儿胸片逐年增多。若婴幼儿胸片重照率高,家长及儿科医生增添不少烦恼和抱怨,患者也增多X线吸收。婴幼儿胸片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婴幼儿肺含气量相对少,胸腺发达,横隔高,心胸比率大,加之又多不合作等技术因素导致婴幼儿胸片模糊,对比度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化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生素和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养阴清热化瘀汤。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临床症状疗效及胸片疗效。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65.63%;组间症状缓解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对照组胸片总有效率分别为80.56%、68.75%;组间胸片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清热化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李铮  朱大华  贺莉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F0002-F0002
目的:提高对尿毒症肺胸部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尿毒症肺患者的X线胸片。结果:肺淤血及肺间质性肺水肿30例,肺泡性肺水肿37例,肺间质纤维化3例,胸腔积液31例,心影增大56例。结论:X线胸片是诊断尿毒症肺引起的胸部异常表现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指导尿毒症肺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胸片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减少漏诊或漏诊。材料与方法:收集2007—7—31到2011—7—31胸片检查误诊或漏诊的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胸片未见异常,并不能排除胸部没有疾病。结论:胸片病变的误诊或漏诊原因如下:胸片上组织结构重叠较多,病灶被遮盖;病变密度较浅薄易被射线穿透;阅片医生注意力不集中或经验不足或没按顺序阅片或没调整窗宽窗位;胸片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数字式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DR)检查方法与16排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方法分别对隐匿性骨折患者扫描检查的各自优势,以及检出成功率的差异和原因。方法:收集从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广州市增城区新塘医院经检查为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为隐匿性骨折患者50例,分别采用DR检查和16排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对比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应用DR检查出13例隐匿性骨折,应用多层螺旋CT则检查出所有患者均为隐匿性骨折。通过对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DR具有分辨率高、性价比高以及辐射强度小等特点,但多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效果方面明显强于DR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数字化摄影和多层螺旋CT应用在诊断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的价值比较。方法从该院骨科临床2010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中,抽取40例行数字化摄影(DR)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种诊断方法对对足踝部跟骰关节、趾骨关节脱位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CT对足踝部各类骨折以及其他关节脱位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R相比,采取MSCT、诊断足裸部骨折、关节脱位的效果更佳,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