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烟肺高分辨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吸烟肺改变的CT表现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非吸烟组785例、轻度吸烟组86例及重度吸烟组6l例,行吸气未高分辨CT扫描,并分析其结果。结果:吸烟组中147例高分辨CT表现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全小叶型肺气肿、间隔旁型肺气肿、肺实质微结节、磨玻璃样密度影、小叶间隔线。非吸烟组785例肺高分辨CT上述表现发现率小于1.27%。结论:吸烟肺改变主要有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全小叶型肺气肿、间隔旁型肺气肿、肺实质微结节、磨玻璃样密度影、小叶间隔线。临床及肺功能测定结果发生异常之前即可发现实际已经存在的因吸烟所致的肺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基层医院采用双排螺旋CT薄层扫描对于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年来经CT发现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病灶且有病理结果者共29例,其中经穿刺或手术证实周围型肺癌19例,转移瘤1例,结核瘤4例,炎性包块4例,肺动静脉瘘1例。病灶直径约1cm~7cm均进行薄层扫描,层厚为1mm~3mm,其中11例行增强扫描,9例行三维重建并分别行冠矢状位重建。结果恶性病灶大部分呈生姜块状结节、边缘毛糙,并有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象明显,有血管支气管集束征;而边缘光滑、密度均匀、钙化灶与卫星病灶等与良性结节显著相关;进行三维后处理后特征性征象显示更为清晰明了;增强扫描前后恶性病灶增强的CT值增幅较大,一些良性病灶增幅较小,并且增强峰值时间不同。结论基层医院利用双层螺旋CT针对肺内小结节病灶进行高分辨扫描(HRCT),并三维后处理结合增强后CT值改变对于诊断鉴别良恶性病变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并对治疗前后CT征象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200例患者在治疗前经CT检查,获得了较高的CT征象检出率,即肺实变检出率93.5%、间质改变(小叶间隔增厚)41.5%、毛玻璃阴影77.5%、空洞检出率45.0%、树芽征及小叶中心结节影检出率92.5%、气道损坏检出率74.0%;治疗后,只有间质改变(小叶间隔增厚)检出1.5%,空洞检出1.0%,其余征象未检出。治疗前后CT征象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经抗结核治疗后,肺实变、间质改变(小叶间隔增厚)、毛玻璃阴影、空洞、树芽征及小叶中心结节影、气道损坏几个征象吸收率均达到85%以上。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期间行CT检查,CT征象检出率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并能够观察治疗后转归情况,有助于对疗效作出准确评定。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各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对2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BAC的CT表现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空泡证及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血管束集中征为孤立结节型BAC及炎症型BAC常见征象,可用于鉴别诊断;(2)结节间小叶间隔增厚及结节间小磨玻璃密度、细胞状影为多中心型或弥漫型BAC的特征性表现:(3)跨叶生长及CT血管造影征为实变型BAC的特征性表现;(4)病灶内密度不均为各型BAC的特点,其增强及HRCT扫描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提示薄层CT及HRCT对各型BAC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男 ,6 0岁。体检X片示 :右上肺中外带条索状密度增高影 ,边缘清楚 ,其中见细长线状影自肺门走向外上方 ,相对胸侧壁成“V”影 ,内带小片阴影部分边缘模糊 ,右肺门未见增大及密度增高。半年后因反复咳嗽胸痛查胸片示 :右上肺野密实片状影 ,其下缘呈“~” ,气管右移 ,肺门影增大及密度增高 ;右侧位片示 :片状影位于上叶尖后段。支气管镜确诊为中心型肺癌。未行手术治疗 ,7个月后病故。例 2患者男 ,6 2岁。因反复咳嗽查X胸片示 :右下肺片絮状影 ,胸侧壁“V”影相连之线条影重迭 ,右肺门未见增大及密度增高。抗炎治疗 2…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肺部炎症与肺癌 CT征象进一步认识。材料与方法 :共搜集病例 2 6例 ,其中炎症 14例 ,经抗炎治疗CT随访复查。肺癌 12例 ,手术 2例 ,10例经穿刺活检与病理证实 ,2例经头颅 CT扫描证实为颅内多发性转移。结果 :炎症病灶呈结节状、团块状、大片状及类圆形高密度影响 ,密度不均 ,边缘较模糊 ,其中小圆形低密度影响 6例。经抗炎治疗 3周~ 4个月后 ,肺野内高密度影基本消失。肺癌病灶呈团块状、结节状及不规则形高密度影响 ,密度较均匀 ,边缘有分叶征、脐凹征、胸膜尾征、胸膜凹陷征及细小毛刺影响且边缘清楚。 2例手术后 3~ 5个月死亡 ,10经化疗 1~ 3个月后病变范围增大。结论 :分析肺部炎症及肺癌 CT表现的形态特征有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胸部计算机体层摄影(CT)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通过观察病毒性肺炎不同分期患者胸部CT的影像表现及其相应的舌象,探索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分期与舌象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发现早期患者CT示肺纹理清晰,未见明显异常或肺纹理增粗、紊乱,舌象表现为舌体正常、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轻型患者CT示肺内有磨玻璃样密度结节状影,病灶数量少,范围小,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舌质多呈淡红、淡紫、红色,舌苔多呈薄白苔或薄黄苔。进展期患者CT示肺内病灶数量增多,密度增高,范围扩大,肺实质内广泛渗出、实变,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征”,舌体多肥大、或边有齿痕,舌质多为红舌、绛舌、红紫舌,舌苔多白腻苔。重症期患者CT出现广泛的弥漫性间质性病变,以实变为主,呈典型“白肺”,舌紫暗、苔黄厚腻。恢复期患者胸部CT示病灶数量减少、范围缩小、密度减低,部分病灶可完全吸收、消失,舌质暗红、苔薄白少。病毒性肺炎患者舌象变化与胸部CT变化具有一定规律,可通过中医观察舌象变化评估肺内病变情况,同时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也为该病的病情变化及预后转归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的9例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9例患者均进行X线胸片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其中8例患者病灶呈多灶多肺叶肺部,其中以两肺下叶最为多见,仅有1例为单肺叶分布;6例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联合大片状实变或单纯磨玻璃密度影;4例患者可见小叶间隔增厚;4例可见实变肺组织中可见充气支气管征;1例出现纵膈淋巴结肿大伴钙化;5例患者双侧少量或中度胸腔积液。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具有突出的影像学特征,磨玻璃影与实变影为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另外当患者出现胸腹腔积液表示病情严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同时对评估疗效、预后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获得螺旋扫描靶重建技术取代高分辨力CT在肺内结节应用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X线检查发现肺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20例,对肺部使用螺旋方式扫描,再对肿块进行高分辨CT扫描,把螺旋扫描原始数据通过床位选择对肿块区域作靶重建处理,将高分辨和靶重建所获得的两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统计、总结。结果:靶重建获得图像平均每例32.7层,高分辨力CT获得图像平均每例3.5层。靶重建测得平均CT值为41.16±16.13HU,高分辨CT测得平均CT值为39.15±41.38HU。这两种方法对20例影像诊断相同,共15例肺癌,5例肺结核球。靶重建所显示的肿块各种征象稍多于高分辨CT。结论:在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CT扫描中,靶重建技术较高分辨CT具有避免再曝光、减少球管损耗、操作方便安全、获得更多影像信息等优点,所以靶重建技术可以完全取代高分辨力CT在肺内结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部弥漫性疾病普通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高分辨率CT的差异。方法:收集衡阳市中心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72例肺弥漫性疾病患者,患者入院后分别接受常规CT检查和高分辨率CT检查。(1)分析肺部疾病种类。(2)对比两种不同CT检查影像学结果的差异。结果:(1)肺纤维化32例,间质性肺水肿12例,小叶肺气肿20例,支气管肺炎8例。(2)普通CT和高分辨率CT对肺纤维化、磨玻璃影、支气管扩张、结节影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CT,高分辨率CT对肺弥漫性疾病进行检查时,可以获得更多影像学信息,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继发性肺结核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经螺旋CT诊断的继发性肺结核(n=30)和肺癌(n=30)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结果:继发性肺结核CT表现:21例小叶中心可见直径2~4mm的结节影;空洞10例,7例单发空洞,3例多发空洞;薄壁空洞6例,厚壁空洞4例;肺实变8例;磨玻璃影14例;小叶间隔增厚7例;不典型结核瘤3例,怀疑周围性肺癌;合并胸腔积液5例,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6例,合并纵膈、肺门淋巴结核5例。肺癌CT表现:肺内肿块21例,12例有放射状短毛刺,18例外壁呈分叶状,2例结节状钙化,5例空洞形成肺门肿块9例,胸腔积液6例,阻塞性肺不张3例,淋巴结肿大12例。合并活动性肺结核2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5例。结论:螺旋CT在鉴别诊断继发性肺结核与肺癌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脓毒性肺栓塞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广东医科大学寮步医院(东莞市寮步医院)的44例经临床确诊为脓毒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均行MSCT检查,分析MSCT影像学表现。结果:44例患者经MSCT检查确诊为脓毒性肺栓塞24例,其余10例患者被误诊为普通肺炎,5例患者被误诊为Wegener肉芽肿,5例患者被误诊为肺转移瘤;双肺多发、多种形态病灶共存,多见于胸膜下;44例患者可见大小不等多发结节影508个,34个结节内出现肺气囊,68个结节内可见空洞,161个结节灶见滋养血管连接结节;楔形实变影230个,病灶内见空洞影有20个,99个病灶内见滋养血管连接结节;34例患者可见模糊小片状灶160个,病灶内存在78个"支气管充气征";15例患者存在心包积液;20例患者存在胸腔积液。结论:MSCT诊断脓毒性肺栓塞可出现误诊,应结合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征实施诊断,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的不典型X线、CT的影像学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肺癌的影像诊断.方法:收集3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的病例,对其X线、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病灶的范围、形态、大小等影像特征,并对其诊断要点评价.结果:本组肺癌患者的X线征像表现为结节状干酪性病灶;类似结核球形病灶;不典型索条状影;斑片状阴影伴或不伴空洞形成,部分空洞内伴有液平面.CT表现为片状坏死性高密度阴影,周围伴有小结节影;空洞周围可见卫星灶,空洞内伴有或不伴有液平面,部分有钙化;孤立的球形高密度影,边缘光滑,无分叶及毛刺.增强扫描均出现不明显强化,部分为均匀强化.结论: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复杂,X线与CT检查是诊断肺癌的必要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体、详细的影像学资料以及更加准确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扫描肺内小结节周围血管分布的变化在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有随访病理结果或经临床证实,直径小于3cm肺内孤立性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病灶边缘光整度研究肺血管移位与病灶性质的关系.结果:用肺窗观察到有肺血管影移位现象的病灶共64例,占82%.肺血管聚拢29例,推移15例,其中肺血管聚拢且病灶边缘光整的共19例全部为炎性病灶.肺血管推移的15例全部为非炎性病灶.结论:肺血管移位现象可以作为肺结节定性诊断的参考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定义为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PN),其影像学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晰或不清晰~([1])。肺结节的评估方式主要是CT随访检查与之前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评估肺结节生长性,高危结节多科医师会诊决定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健康体检中实施低剂量CT胸部平扫对早期肺癌的筛查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择取4000例体检者,所选体检者均接受常规剂量CT胸部平扫、低剂量CT胸部平扫,对照分析不同剂量CT胸部平扫对早期肺癌的诊断结果。结果:从肺癌病灶检出率来看,常规剂量CT胸部平扫检出16例,检出率为0.40 %,低剂量CT胸部平扫检出15例,检出率为0.3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从肺结节分型定性诊断来看,常规剂量CT胸部平扫发现3例肉芽肿性病变、2例炎性结节、1例肺转移癌、10例肺癌;低剂量CT胸部平扫发现3例肉芽肿性病变、1例炎性结节、1例肺转移癌、10例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实施低剂量CT胸部平扫可以有效筛查早期肺癌,不仅放射伤害小,而且费用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特征。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2013年1月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11例患儿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儿均由感染引起;CT检查显示,小叶中心性支气管结节影3例、支气管黏液2例、空气潴留征1例、马赛克灌注征3例、肺实变2例。结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多由感染引起,CT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影像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穿刺活检和痰检等病理已经证实确诊的21例周围型肺癌病例的X线及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发生于右上肺叶11例,左上肺叶5例,右下肺叶4例,左下肺叶1例;其中实性结节型20例,斑片型1例,合并空洞5例,纵隔淋巴肿大7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检查手段,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是提高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内多发小结节的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治疗的肺内多发小结节患者88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数字化X线诊断,观察组采用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诊断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准确性。结果:经两组诊断后比较两组诊断结果,观察组诊断出结节位于小叶中心、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及胸膜以及其他部位的例数均略微高于对照组(P0.05)。经两组诊断后,根据诊断结果比较两组诊断的准确性。观察组诊断出的异常情况的符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用于肺内多发小结节鉴别诊断中,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周围型肺癌患者应用X线与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周围型患者的X线平片和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X线检查所见早期局限性小斑片阴影,增大后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边缘清楚呈分叶状,有印迹或毛刺,肺门淋巴结肿大;癌性空洞;胸腔积液、肋骨破坏。CT检查见早期呈小结节影,较大常呈分叶状肿块;2%~4%产生空洞。直径小于2cm内可见渺小充气的细支气管影,少数内可有偏心性钙化,肿块周围可有血管集中表现,左近胸膜出现胸膜凹陷征或胸膜皱缩征。左近胸壁受侵,产生骨质毁坏,常见于肋骨,局部可出现软组织肿块。胸膜受累或产生胸膜转移时,出现胸腔积液。晚期产生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和/或颅脑、肝、肾上腺等远处转移。结论:CT比X线平片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性高,二者联合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