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制静脉止血夹在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的调查和体会.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本病房共选取100例静脉输液病人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19-85岁,平均52岁;均使用自制静脉止血夹,85例使用后止血,无瘀斑及血肿;5例止血夹滑脱,穿刺点血液流出,重新使用静脉止血夹压迫止血,出血停止,其中6例出现皮下淤血,4例出现皮下血肿.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技术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拨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静脉淤血,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影响因素较多,就目前掌握的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大、中专基护教科书中规定静脉穿刺拔针时用棉签压迫穿刺点上方,不出血为止。这种传统的静脉穿刺拔针压迫止血法,常因压迫不当引起皮下肿胀、淤血,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影响再次静脉穿刺,使血管使用率大大降低。经一年来对4000例患者进行传统止血法和静脉穿刺拔针大范围压迫止血法的对比观察,体验到大范围压迫止血法止血效果远远高于传统压迫止血法;从而降低了皮下肿胀,淤血的发生率,提高了血管重新使用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制按压止血带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住院输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静脉穿刺数各为7 d。实验组采用穿刺部位输液贴加按压止血带按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按压方法按压,观察两组拔针后使用不同按压方法,穿刺部位发生出血及皮下淤血率、两组直接护理时间及护患满意度。结果两组按压方式穿刺处出血率、皮下淤血率、护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止血带按压法能有效降低拔针后出血、皮下瘀血率的发生,其直接护理时间,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优于传统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更好保护病人穿刺血管、延长静脉使用寿命,增进护患关系。方法根据多年临床观察,总结出捏管拔针法及三步法按压止血效果,能使拔针后针眼流血、皮下淤血几率明显减少,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结论捏管拔针法及三步按压法联合运用,有效控制针眼流血、皮下淤血的发生,减少患者不适感,并增进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涛 《中外健康文摘》2012,(30):176-177
目的选择最优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是为保护病人的每一根血管,以达到优质服务,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随机将900例住院输液的病人分ABC三组,平均每组300人,护士采取ABC三种不同的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对病人出现皮下淤血例数、病人满意度、护士所消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拔针后皮下淤血0.67%,满意率99.3%,拔针总耗时26.3±2.9h.B组拔针后皮下淤血42%,满意率41.7%,拔针总耗时7.5±1.5h.C组拔针后皮下淤血0.67%,满意率99.3%,拔针总耗时5±0.5h.A组与B组比、C组与B组比拔针后皮下淤血、病人满意率差异极显著(p<0.01).拔针总耗时:A组>B组、A组>C组.结论 C组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不仅拔针后皮下淤血发生率低,病人满意率高,而且护士耗时少,工作效率高,是最优静脉输液拔针方法.  相似文献   

7.
肘部与前臂、手背静脉采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部静脉与前臂手背静脉采血的优劣。方法将180例采血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全部肘部静脉采血,对照组用前臂及手背静脉采血。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其疼痛、淤血、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肘部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均优于前臂静脉及手背静脉采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及淤血面积、疼痛度均小于前臂及手背静脉网采血。结论肘部静脉采血比前臂静脉采血易一次穿刺成功,疼痛度轻,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及淤血的面积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但常由于穿刺不当或拔针后处理不妥,致使局部皮下淤血,不但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还会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现就如何预防静脉穿刺后局部淤血谈一下体会:  相似文献   

9.
赵小俊 《中外医疗》2011,30(5):186+188-186,188
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注射和抽血。静脉输液和注射均是迅速而有效的补液、抢救的给药方法,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重要位置。随着医疗水平和病人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无痛性穿刺"、"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淤血,使病人减轻痛苦,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穿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交流静脉穿刺后"无痛"拔针和避免皮下淤血的几种方法。在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静脉穿刺是必须的,因为它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随着医疗护理水平和患者的要求不断提高,实施静脉穿刺过程的操作就是更加严格,技术含量的要求尤为加大。特别是在儿科疗区,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淤血,达到使患儿减轻疼痛,同时为保护好静脉实行再穿刺创造条件的目的。要做好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就要掌握好静脉穿刺后"无痛"拔针和避免皮下淤血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率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进行改进。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率由27.3%降至5.4%。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抽血和注射。它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抢救补液给药方法,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医疗护理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做到无痛性拔针,以及避免拔针后皮下淤血等情况的发生,使病人减轻疼痛,同时也保护静脉,我通过近十年的临床护理实践,对近二千位病人拔针,总结出一些经验,初步克服了拔针后疼痛以及防止皮下淤血形成仅二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求达到无痛拔针及拔针后无针头滴血,皮下淤血的发生.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不当,容易造成回血及皮肤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增加患者疼痛及不适,影响再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鱼际按压法、拇指握压、三指按压法在献血者静脉采血后预防针眼出血、局部血肿、皮下淤血等的效果。方法将8388例肘窝处静脉采血的献血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大鱼际按压法、拇指握压法及三指按压法压迫止血5~10 min后观察针眼周围情况,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大鱼际按压止血组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的发生率明显少于拇指及三指按压法。全血组和单采组比较,不良症状发生率单采组低于全血组,两组间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χ2=7.08,P〈0.05)。结论大鱼际按压止血法优于拇指按压法和三指按压法,能有效的减少穿刺部位发生局部出血、血肿、淤血的发生率,是肘静脉采血止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病人拔针后皮下淤血形成,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静脉穿刺拔针后的按压方法进行了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静脉输液和注射均是迅速而有效的补液、抢救给药途径,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淤血,使病人减轻疼痛,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穿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拔针后淤血原因与按压方法及时间,方法在静脉穿刺过程中,针头进入皮肤后,在皮下游离一段后再进入血管内,这就出现进皮肤与进血管内同时有两个穿刺点,拔针前护士必须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及皮下组织,与静脉平行按压针眼3—5min.结果可防止皮下溢血,避免青紫.结论拔针虽为静脉穿刺最后一道程序,但也不应草率从事,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关小凤 《微创医学》2004,23(4):487-488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90%以上住院病人通过静脉用药治疗疾病.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穿刺后拔针技术的方法、准确按压穿刺部位,避免按压部位不准引起皮下淤血、并有效的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工作中,输液是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操作。在这项操作中有两个关键的步骤:一是静脉穿刺;二是静脉拔针。当然,相对于静脉穿刺而言,静脉拔针要简单得多。但如果拔针方法、方式不正确,也会给病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最常见的是疼痛,其次是皮下出血;给护士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如换手按压不当导致皮下瘀血后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意,甚至会因此而引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发现静脉穿刺后的皮下淤血的客观因素,制定“静脉穿刺后出现皮下淤血的风险评估表”。方法选取513例首日入院患者,利用静脉穿刺后出现皮下淤血的风险评估表进行皮下淤血风险评估。对出现阳性的结果的68例患者的评分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结果表明阳性样本的评分明显高于阴性样本,评分可以作为预测疾病阳性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当患者评分高于7分时,患者将有可能因客观因素出现皮下淤血,对操作者提出警示。讨论评分表的应用能够对于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的皮下淤血风险进行一定判断,并可通过阈值对操作者起到警示作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不仅有助于提升临床操作,对于因此导致的医院纠纷也能够做到言之有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