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功能与裂孔愈合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记录的图像形态,将术后裂孔愈合形态分为Ⅰ型和Ⅱ型,记录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及视力提高程度,分析裂孔愈合形态与术后视力恢复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随访期间未见裂孔再次裂开,根据OCT检查结果将裂孔愈合形态分为Ⅰ型(23例)和Ⅱ型(9例),Ⅰ型患者的术后BCVA高于Ⅱ型患者(P<0.05),且Ⅰ型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程度大于Ⅱ型患者(P<0.05)。结论:患者术后愈合形态决定患者术后BCVA;Ⅰ型患者术后BCVA较Ⅱ型患者有明显好转,视力提高程度大于Ⅱ型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中使用内界膜剥除与不剥除内界膜两种术式对术后黄斑解剖愈合率和视力改善的影响.方法 搜集世界范围内采用剥除视网膜内界膜与不剥除视网膜内界膜两种术式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文献.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BSCO,EMBASE,CNKI,CBM等文献数据库.由2位评价者按相关限定条件进行筛选,选出符合纳入标准文献,使用Rev Man5.0完成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受试患者185例,进行Meta分析,其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两组术后2个判效指标,即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发现剥除视网膜内界膜组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13.44,95%CI(4.48,4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3,95%CI(-0.11,0.05)]. 结论 相比不剥除视网膜内界膜术式,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有利于术后裂孔的闭合及其解剖结构的愈合,但对视力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不同大小、形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资料、OCT影像学表现及术后视力。结果视力未提高组裂孔基底径、最小径高于视力提高组(P〈0.05),两组裂孔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视力改善与基底径(r=-0.636)、最小径(r=-0.469)呈负相关(P〈0.05)。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前行OCT检查可通过裂孔基底径和最小径判断预后情况,其中基底径是更好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玻璃体切除术后裂孔愈合类型的相关因素以及愈合类型与术后视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的86例(86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分析其术后黄斑裂孔愈合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点,探讨裂孔愈合类型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术前视力、裂孔...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对15例(15眼)特发性黄斑裂孔在玻璃体切割及曲安奈德辅助下行内界膜剥除术,术中明确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后行八氟丙烷(C3F4)充填。结果14眼(93.3%)患者解剖复位,裂孔闭合,13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物变形改善。1例裂孔未闭,1例出现视网膜脱离但裂孔闭合,经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稳定。结论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虽有。一定难度,但如能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内界膜剥除术与填塞术治疗较大直径陈旧性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裂孔直径大于600μm的IMH患者30例(30眼),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内界膜剥除组(15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及惰性气体眼内填充,内界膜填塞组(15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填塞术及惰性气体眼内填充,比较术后1个月2组患者裂孔闭合情况、视力、椭圆体带缺损直径及视网膜内复合体厚度变化。结果 术后1个月2组患者裂孔闭合情况、视力、椭圆体带缺损直径及视网膜内复合体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裂孔直径大于600μm的IMH,内界膜填塞术较剥除术无明显短期预后改善效果,无证据支持临床中应优先选择内界膜填塞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ILMP)对黄斑裂孔(MH)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MH患者(共7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35眼).对照组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常用的手术方法。目前,常用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电图等检查方法无法全面评估黄斑区视网膜的视功能。微视野技术作为一种评估视网膜视觉平均敏感度的重要手段,可将黄斑区的形态与功能检查结合起来,从而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视觉功能。本文对微视野技术在特发性黄斑裂孔视功能检查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毛细血管血流改变情况及与视力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单眼IMH患者75例为观察组,将患侧眼作为A组,对侧健康眼作为B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眼75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area of avascular area of fovea macula,FAZ)及FAZ中心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central superficial retinal capillary,RSCP)、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deep retinal capillary ,RDCP)、脉络膜浅层毛细血管(superficial choroidal capillary,CSCP)血流面积和血流密度,观察A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相关指标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BCVA)恢复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B组、对照组FAZ低于对照组,RDCP血流密度、CSCP血流面积及血流密度高于A组,A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黄斑裂孔闭合率100%,患者BCVA术前(1.14±0.27)LogMAR,术后3个月为(0.87±0.15)LogMAR,术后6个月为(0.84±0.13)LogMAR。术后3个月、6个月FAZ低于术前,RDCP血流密度、CSCP血流面积及血流密度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FAZ呈负相关性(P<0.05),与RDCP血流密度、CSCP血流面积及血流密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IMH患者黄斑裂孔的发生与FAZ及黄斑区毛细血管血流变换有密切的相关性,术后患者FAZ面积及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及脉络膜浅层毛细血管的血流密度和血流面积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远期视力恢复与术后FAZ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性,与血流密度和血流面积呈正相关性,其可作为IMH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良好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近视性中心凹裂相关的黄斑裂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玻璃体切割术对近视性中心凹裂(MF)相关性黄斑裂孔(MH)的治疗效果。设计:未设对照的干预性病例序列研究。机构:学院。受试者:8eJMF相关性MH患者的8只眼。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及气体填充术。主要观察指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测定。结果:2只眼(25%)MH闭合,3只眼(37.5%)BCVA提高2行以上,3只眼(37.5%)无改善,2只眼(25%)恶化。1例MH未好转患者裂孔显著增大(P〈0.05)。术后BCVA与术前BCVA显著相关(P〈0.05)。结论:尽管只有〈50%的患者视力得到显著改善,但玻璃体切割术仍能使部分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病人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变化,探讨评价黄斑裂孔病人结构与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方法收集34例(34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病人健眼及患眼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mfERG及OCT。结果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人术前患眼BCVA 0.01~0.8,平均0.10。病人术前OCT裂孔最大直径(maximum diameter,dmax)431~1 770μm,平均(998.7±302.6)μm,裂孔最小直径(minimum diameter,dmin)403~536μm,平均(470±189.2)μm。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人患眼BCVA、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区mfERG P波及N1波振幅降低(P<0.05)。术后黄斑裂孔全部解剖学闭合,其mfERG P波及N1波振幅亦在术后逐渐恢复,但仍不能恢复至健眼水平。术后3个月患眼P波潜伏期一过性延长,至术后6个月恢复。术前患眼BCVA与dmin、dmax相关(ρ=0.549,ρ=0.610,P<0.01),与mfERG各项参数无相关性;术后BCVA与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相关(P<0.05),与mfERG各项参数无相关性。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人患眼术后视力及视觉功能均较术前提高,其黄斑区结构及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术前及术后OCT的主要指标与病人最佳矫正视力相关,术前dmin、dmax对病人术后BCVA有预测意义,但本研究并未显示术前mfERG各项参数对病人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眼科2012年6月~2013年12月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患者60例(63只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制订个性护理计划,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手术成功率(96.88%)高于对照组(77.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两组较术前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对照组改善总计21只眼(67.74%),干预组29只眼(90.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71%,干预组为1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Beneficial effects of vitrectomy for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a series of clinical trials. Vitreous surgery is useful in reducing the edema and improving visual acuity.  相似文献   

15.
Beneficial effects of vitrectomy for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a series of clinical trials. Vitreous surgery is useful in reducing the edema and improving visual acuity,^1,2 Unfortunately,visual acuity measurements only provide information on one aspect of impaired visual function that accompanies DME.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Greenstein et al,^3visual function can be affected in the fovea, the macnla,  相似文献   

16.
沈烨宇  唐于荣  万丽  刘文斌 《安徽医学》2014,(10):1352-1355
目的观察并探讨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ILMP)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MHRD患者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32例(32眼)接受PPV术,观察组32例(33眼)接受PPV联合ILMP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记录患者的愈合、视力恢复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视网膜复位率为93.9%(31/33),对照组复位率为75.0%(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改善率为81.8%(27/33),对照组为59.4%(19/3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BCV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眼压升高和视野缺损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V联合ILMP术治疗有利于MHRD患者的视网膜解剖复位,对视力恢复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可靠,是临床上治疗MHRD的较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69-17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视功能恢复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7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289 例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45)与对照组(n=14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均显著升高(t=27.524,P=0.000;t=26.683,P=0.000);但观察组视力水平(0.80±0.18)与对照组(0.81±0.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4,P=0.66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97%(χ2=4.895,P=0.027)。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4%(χ2=7.433,P=0.006)。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对18例(22眼)行经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的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6.18个月。结果术后视力改善17眼(77.27%);3眼视力不变(13.64%);2眼视力下降(9.09%)。结论四切口玻璃体手术使术者得以采用双手操作行眼内的膜分离、膜剥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组织损伤,是治疗PDR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