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本文报告6例颅内肿瘤患者在视乳头水肿出现以前由脑电图作出定位诊断。作者认为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首发症状是癫痫,肿瘤生长较慢并位于大脑半球及脑电图电极与导联选择恰当等。作者强调门诊推广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颅内肿瘤。  相似文献   

2.
脑电图可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一定依据。尤其大脑半球肿瘤的脑电图异常率相当高。对大脑皮质功能代偿失调和颅内压增高临床尚无示定位征象的患者常能提示定位(或定侧)的依据,以便在行脑血管造影或脑室造影前提供病变侧筛选指征。本文收集我院自1978年6月至1983年7月间,经手术和造影检查证实(其中4例仅  相似文献   

3.
颅内占位性病变往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变化。尤其是大脑半球的占位性病变,包括脑肿瘤、脑脓肿、脑部转移瘤、脑寄生虫病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等,多有一侧性或局灶性慢波(主要为δ波,亦可为θ波)。脑电图对大脑半球肿瘤的正确定位率一般在75~85%左右。后颅窝肿瘤的脑电图一般无局限性或一侧性改变,只有弥漫性变化或正常,应用枕下电极作小脑电图检查,对后颅窝肿瘤常可做出准确定位诊断。临床实践证明,有不少没有定位体征的半球占位性病变病员,经脑电图检查后发现有局灶性改变。对颅内压增高而无定位体征的病员,亦可提示应选择何  相似文献   

4.
脑瘤患者的脑电图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应用脑电图检查对大脑半球肿瘤的定位及定侧诊断有一定的作用。现将我院1975年3月~1981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4例大脑半球肿瘤患者的脑电图改变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54例中,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龄1~10岁4例,11~20岁12例,21~30岁8例,31~40岁13例,41~50岁10例,51岁以上7例。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均经手术证实,详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5.
报告90例原发脑室内肿瘤,发作性头痛为最常见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局灶体征。根据临床表现及神经放射学检查所见,可对本病作出定位、定性诊断。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死率为8.9%。结合此类脑瘤的临床特点,对诊断及手术治疗进行了分砌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颅内肿瘤中脑室内肿瘤并不少见,由于肿瘤在脑室内呈活瓣作用,间歇性阻碍脑脊液循环,造成间断的颅内压增高。急性颅内压增高,可发生脑干移位及脑疝,引起病人突然死亡。况且脑室内肿瘤在疾病过程中的定位体征很少,脑电图、脑超声波及脑血管造影常常不能发现肿瘤所在,同位素脑扫描和电子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CT)虽对诊断有帮助,但国内尚未普及。目前可靠的诊断方法仍是脑室造影,这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创伤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也称做假性脑瘤,是一种以无明确原因的颅内压升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此类患者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分析正常,但颅内压增高及其相关症状和体征却存在,如果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并发严重的视觉障碍。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本文主要综述特发性颅内高压的病理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冯长林 《安徽医学》1989,10(6):49-51
<正> 脑水肿迄今病死率仍较高,发生后遗症的机会也较多。如何提高对脑水肿的早期诊断和改进治疗方法,是控制脑水肿和预防脑疝形成的关键。脑水肿诊断步骤小儿急性脑水肿的诊断主要依据有导致脑水肿病因与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体征作出临床诊断。确定诊断的依据为测压或作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一、查询病因。如急性感染为儿科急性脑水肿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往往在24小时内出现脑水肿。二、颅内高压的症状、体征。小儿急性脑水肿一般多为弥漫性脑组织肿胀,定位体征较少,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当脑脓肿、脑瘤等颅内占位病变引起颅压增高时,可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小儿急  相似文献   

9.
头部伽玛刀治疗后并发脑疝患者的救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疝是颅脑损伤、颅内疾病引起颅内压增高以及颅内压增高加剧的结果,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紧急状态[1],也是目前脑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浅谈对胶质瘤患者的外科诊断心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病程多缓慢,但也可以有急性颅内压增高或脑卒中的表现,急性发病,肿瘤内出血可有发作性突然颅内压增高表现.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的大脑、小脑或脑干病灶征象.逐渐发展的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视盘水肿与视力减退,有时出现精神障碍或有癫痫.颅骨X线平片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象,或有肿瘤钙化影,局部有颅骨变薄、破坏或增生.幕上肿瘤超声检查常有中线波移位.CT、MRI脑扫描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并多可作出定性诊断.经病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颅内压增高为主症的肺癌脑转移的临床及诊断。方法对12例以颅内压增高为主症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脑脊液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压增高为主症的肺癌脑转移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颅高压及脑膜刺激症,增强CT、MRI有肿瘤增强效果,结合脑脊液检查及原发肿瘤灶可明确诊断。结论肺癌脑转移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多见,增强CT、MRI检查有一定指导意义,脑脊液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高颅压表现是早期诊断肺癌脑转移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2.
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17~53岁。肿瘤最常见于小脑半球,大脑半球较少见。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共济失调。3例有家族史,其中1例符合Von Hipple Lindau 氏病。CT 检查主要显示小脑半球低密度囊性病变,囊壁上可见强化的瘤结节,多数可作出定性诊断。对本病的临床表现、CT 特点及手术效果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41例儿童期原发脑室内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局灶体征。根据临床征象及放射学检查所见,可对本病作出定位与定性诊断。全组均采用手术治疗,死亡率为9.8%。本文结合小儿神经生理特点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手术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Idiopathic intractranial hvpertension,IIH)是指在临床上排除了颅内占位、感染或脑积水等疾病后而以颅内压增高为突出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在有些文献中,也有作者称之为“假性脑瘤”(pseudotumor cerebri)^[1]。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IIH患者并不少见,目前对其诊断只能采用排除的方法,故其诊断的准确性与诊疗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总结我院诊治的IIH患者资料以及部分患者的随访资料,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瘤的早期诊断(附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小儿脑瘤早期表现的认识,以便尽早明确诊断。方法:回顾总结1995—2001年住院病例,分析误诊原因。结果:7年间小儿脑瘤误诊12例,分别为脑干肿瘤6例,小脑肿瘤3例,鞍区肿瘤2例,血管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误诊为脑膜脑炎3例,胃肠炎3例,癫痫2例,肾炎1例,近视1例,先天性脑积水1例,过敏性休克1例。误诊时间最短2周,最长1年。结论:小儿脑瘤恶性胶质瘤约占70%左右,多位于中线及后颅凹,学龄前发病就诊占75%,较早出现颅内压增高,三大症状常不同时存在,表现亦不典型,如呕吐多为非喷射性,头痛主诉较少义定位不准,视觉障碍可能被家长忽视,而义缺乏局部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早期易误诊。CT或MRI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李世琪  李羽 《四川医学》2013,34(1):162-165
颅内压增高(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C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患者常有难以忍受的头痛、呕吐,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迅速增高还会导致脑疝,危及生命.ICH在代偿期时,患者的体征症状常不典型,易忽略,有明显症状时已进入失代偿期.因此,临床上早期判断是否有ICH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将恶性循环打破在失代偿期,避免进入血管麻痹期.现代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超声技术的应用,为早期诊断颅内高压提供了依据,进一步缩短了诊断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患的痛苦,降低病死率.本文将对超声测量视神经相关结构的在早期诊断颅内压增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一、临床疑为左顶区占位性病变的病人,选择的检查程序可以是: (一)头颅平片目的为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征象;有无局限性颅骨改变;有无颅内病理性钙斑或生理性钙斑移位;有无其他对定位或定性诊断有帮助的改变,如脑膜中动脉压迹增深等。发现颅内压增高的平片征象,特别是早期征象,对颅内存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很有价值,但当颅内压增高较轻,持续时间较短时,则可见不到颅内压增高征象;仅有颅内压增高征象时,平片不能作出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颅骨的局限性改变对定性诊断帮助较大,主见于脑外肿瘤,但不能定量;生理性钙斑出现并有移位时,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及粗略定量诊断,但当双侧均有占位性病变时,如双侧脑外血肿,则仅据移位及其移位范围作定位诊断有困难;病理性钙斑可见于脑内或脑外占位性病变,有助于定位诊断,典型者还可定性,但不能定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脑电图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为82.25%,其异常率与患者的意识障碍、脑脊液成分异常、颅内压升高等临床表现呈相关性,脑电图的变化与患者病情变化存在平行发展关系。结论:多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表现异常,脑电图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评价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 (IIH)是指在临床上排除了颅内占位、感染、脑积水及其他脑器质性病变后而以颅内压增高为突出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 。既往被称为“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假性脑瘤”[2 ,3 ] 。临床上并不少见 ,由于对本病的诊断只能采用排除的方法 ,需要临床做大量的工作以免漏诊、误诊。本文总结分析了 2 6例II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部分患者的随诊资料并进行总结 ,以探讨其可能的病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均来自 1994~ 2 0 0 1年IIH住院患者。其中女性 18例 ,男性 8例 ,女性与男性患者比为 2 .3∶1。年龄 12~ 6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脑电图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为82.25%,其异常率与患者的意识障碍、脑脊液成分异常、颅内压升高等临床表现呈相关性,脑电图的变化与患者病情变化存在平行发展关系。结论:多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表现异常,脑电图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评价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