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55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和20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做临床对比研究。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发生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构成比(36.47%)较非糖尿病者发生的构成比(10.5%)高(P<0.005);发生大面积梗死的构成比(32.94%)比对照组的发生构成比(15.5%)明显升高(P<0.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构成比(60.39%)及死亡构成比(22.35%)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39%、9%)(P<0.025和0.005),主要死因均为泵衰竭和心跳骤停;入院第一周内的死亡构成比(13.73%)较非糖尿病者(4%)明显升高(P<0.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无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第一周内及住院期的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异同。方法对20例Ⅱ型糖尿病(DM)和20例非糖尿病(NDM)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M组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及合并肺部感染、死亡率均较NDM组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当DM发生AMI时,应早期识别,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刘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5):682-68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5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6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组女性多(P〈0.05),发病时无胸痛者多(P〈0.05),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住院病死率高(P〈0.05),预后差。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女性患者多,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多,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 group,DM)患者病情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DM 组111例,非糖尿病(non diabetic mellitus group,NDM)组103例,对2组患者并发其他疾病情况、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M 组并发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率高于 NDM 组,意识障碍发生率高于 ND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NDM 组临床预后明显优于 D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有 DM 者发生脑梗死年龄较早,2型 DM 影响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0例糖尿病并发AMI(A组)与34例非糖尿病AMI(B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不同点。结果 A组比B组合并高血压率高,76.7%:38.2%;发病年龄早,(62.8±11.5)岁:(67.3±10.4)岁;静息状态下发病高,83.3%:41.2%;无痛型比例高,73.3%:13.2%;来院就诊时间晚,(10.9±7.5)h:(4.5±3.1)h;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1.76±0.86)mmol/L:(1.43±0.46)mmol/L;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降低,(52.25±10.47)%:(63.21±11.49)%;发生并发症率高,50.0%:29.4%;死亡高,13.3%:5.88%。P〈0.05或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以无痛型居多,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较无糖尿病者差。  相似文献   

6.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丹  成兴波  吕国萍 《河北医学》2005,11(12):1097-1099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异同.方法:对20例Ⅱ型糖尿病(DM)和20例非糖尿病(NDM)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情况,AMI发病时临床症状、梗死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DM组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及合并肺部感染、死亡率均较NDM组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当DM发生AMI时,应早期识别,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
聂晓莉  周世炳  赵思勤  李秋  吴涛  刘小蓉 《四川医学》2002,23(11):1143-114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并存2型糖尿病对其心血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6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A组)及274例高血压非糖尿病患者(B组)进行了血压,血脂的检测,以及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脑座中和死亡的随访比较分析。结果:A组比B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增高(P<0.05和<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B组增高显著(P<0.01)。无论是冠心病,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和死亡A组比B组发生都显著增加(P<0.05和<0.025),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并存糖尿病对脂质代谢紊乱,血压升高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二者并存在是导致冠心病、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早发现和早控制病人血糖和血压有利于防止或延缓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12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45例(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40岁-75岁)。冠心病非糖尿病组75例(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龄35岁-76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与冠心病非糖尿病患者比较,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更常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缺血以及严重心律失常(P〈0.05,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P〈0.01),左室射血分数降低(P〈0.01)。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多发生3支血管病变(P〈0.01),冠状动脉病变多为严重狭窄、完全闭塞以及弥漫性病变(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较严重,常有左心功能异常,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且严重,累及范围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P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T2DM组),35例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NT2DM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易并发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临床表现为牙痛、恶心呕吐、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电图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sT段不明显抬高,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提高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积极控制糖尿病,及时确诊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身体各部位骨密度改变及其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Ⅱ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各73例,分别用DEXA测定全身、腰椎正位(L1-L4)、腰椎侧位(L2-L4)、股骨近端(Neck、Troch、Inter、Ward's区)、上肢、下肢骨密度,并拍腰椎X线照片。按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进行配对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全身、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上、下肢骨密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骨质疏松发病率(31.8%)明显低于正常组(45.1%)(P<0.01)。X线片显示Ⅱ型糖尿病组腰椎骨质增生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全身骨密度改变不同,骨质疏松不是Ⅱ型糖尿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DM组 ( 2 3例 )合并AMI和无DM的AMI组 ( 4 0例 )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DM组血糖 11.1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 6.0mmol/L(P <0 .0 5 ) ,肌酸激酶 (CK)峰值 64 5 .7IU/L明显低于对照组 12 82 .8IU /L(P <0 .0 5 ) ;DM组并发症发生率高心衰 3 4.8% ,对照组 12 .5 % (P <0 .0 5 ) ,病死率是对照组的 2 .6倍。结论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高 ,病情较重 ,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1年的随访情况。方法:将入选的35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糖尿病组107人,非糖尿病组243人。所有患者均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1年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比非糖尿病组患者年龄大[(65.50±12.73)vs(60.80±14.38)岁,P=0.004]、男性比例少(58.5% vs 70.1%,P=0.012)、吸烟比例高(38.3% vs 24.3%,P=0.007),更易合并高血压病(84.1% vs 76.1%,P<0.001)、高脂血症(89.7%vs 79.0%,P=0.016)、慢性肾功能不全(24.3%vs 8.2%,P<0.001)等情况。糖尿病组比非糖尿病组3支病变比例高(41.1%vs 29.6%,P=0.035)、单支病变比例低(27.1%vs 44.4%,P=0.002)。糖尿病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19.6%vs 9.5%,P=0.008),其中全因性死亡是主导事件(13.1%vs 4.5%,P=0.004)。两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4.7% vs 4.5%, P=0.952)、靶血管血运重建(12.1%vs 7.8%,P=0.195)、再次心肌梗死(1.9% vs 0.4%,P=0.173)、支架内再狭窄(2.8% vs 2.9%, P=0.968)、支架内血栓形成(1.9%vs 1.6%,P=0.882)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大,且女性、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肾功能不全、3支病变的比例均高于后者,药物洗脱支架没有增加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但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且主导事件是全因性死亡。  相似文献   

13.
急诊介入治疗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Han YL  Wang G  Jing QM  Wang SL  Wang ZL  Wang DM  Ma YY  Luan B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43-2045
目的 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的疗效。方法 将1995年12月至2005年4月收洽的556例老年(≥60岁)AMI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127例)和非糖尿病组(ND组,429例),于发病24h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PCI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DM组患者前壁AMI、非sT段抬高型AMI、KillipⅢ-Ⅳ级、IABP置入百分比均显著高于ND组(P〈0.05);DM组患者59.1%的梗塞相关血管为前降支,显著高于ND组(45.0%,P〈0.05);DM组三支病变率为77.2%,显著高于ND组(60.8%,P〈0.01)。PCI即刻成功率、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PCI治疗老年糖尿病AMI患者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老年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AMI合并MODS患者病死率,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同时对预后相关情况、合并器官衰竭、治疗策略等30个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并将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病死率为56.0%。是否合并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是否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是否出现心源性休克、是否使用IABP、Killip分级、是否使用机械通气及需要监护的时间等8个因素死亡组与存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心源性休克、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肺部感染为AMI合并MODS的3个主要危险因素,OR分别为14.39、12.11及9.20。其中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与心源性休克呈显著正相关(r=0.841,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尤其是出现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及出现肺部感染等情况时,患者预后不良。如何防治血流动力学的急剧改变及肺部感染是改善老年AMI合并MODS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刘忆  许文灿  林楚佳 《河北医学》2006,12(8):725-72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取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各36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及预后。结果: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高于非DM(P<0.05),DM组患者无痛性AM I发生率高(占44.4%),DM组发生AM 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P<0.05),主要死因为泵衰竭、室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病死率。结论:DM合并AM 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及时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 :观察了我院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7月 339例住院AMI患者的心电图、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CK MB)的峰值水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5 4例AMI并发RBBB患者 (占 15 .93% )预后明显差于无并发RBBB者 ,表现为血清CK及CK MB浓度更高 ,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增高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AMI患者并发RBBB通常是心肌大面积梗死的表现 ,RBBB是一个独立的可判断预后的指标 ,冠脉的再灌注可影响传导的可逆性 ,可预防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或限制其持续时间 ,积极的心脏介入性治疗及血管重建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死亡的性别差异。方法:对328例(其中男190例,女138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并发症、血脂、血清酶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死亡率高(17.3%vs6.8%,P<0.05),女性病例年龄高(69.10±10.00vs57.94±11.91,P<0.001),高血压史多(47.82%。vs34.21%,P<0.05),血脂水平高(5.73±1.38vs5.27±1.16mmol/L,P<0.001),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峰值高(786.34±138.52vs648.32±113.8IU/mL,P<0.01)和非Q性心梗多(21.74% vs12.63% P<0.05),单变量死亡因素分析,高龄(年龄≥65岁),非Q性心梗,CPK峰值、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为死亡危险因素。结论:女性高死亡率与性别本身无关,而与年龄和梗塞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住院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作者所在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22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1岁±4.3岁。按入院即刻血糖(SG)水平分为3组:SG≥6.1mmol/L为A组(强化治疗组)44例,SG≥11.1mmol/L为B组(常规治疗组)31例,血糖正常为C组45例,分别对3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心脏性死亡、急性心力衰竭、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等方面,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而A、C组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CE发生率分别为C组8.9%,B组38.6%,A组29.0%,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入院即刻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后,院内死亡率及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AMI患者(A组,43例)及单纯冠心病AMI患者(B组,158例)在临床表现、心律失常、AMI类型、肌酸激酶-MB(CK-MB)及肌钙蛋白T峰值等方面的异同,显示前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预后(再AMI率、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A组胸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25.6%vs60.1%,P<0.01),A组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48.8%vs20.2%,P<0.01和20.9%vs8.8%,P<0.05);A组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高于B组(65.1%vs18.9%,P<0.01和25.6%vs10.7%,P<0.05);与B组相比,A组非ST段抬高型AMI(NSTEMI)发生率相对较高(30.2%vs17.1%),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K-MB和肌钙蛋白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再AMI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高于B组(23.2%vs10.1%,P<0.05和16.2%vs6.3%,P<0.05)。结论:COPD合并AMI患者胸痛发生较少,较易出现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再住院率和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追踪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动态变化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