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腹水常见的并发症,多数为院内感染。出现SBP后患者病情加重,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156例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目的在于探讨SBP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以减少SB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锦正 《右江医学》1998,26(3):153-154
报道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4例,均符合福州全国腹水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参考标准。腹水常规检查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外周血WBC、N细胞增高有助于诊断。在护肝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足量地使用抗生素,85.2%SBP得到有效地控制而治愈,病死率为11.1%。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既可清除腹水,又可再利用白蛋白,且避免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对疾病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灸(SBP)对疾病领后的影响以及诊断别SBP的方法,便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02年5月间102例诊断为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病人的资料,评价腹水感染、蛋白浓度、白细胞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102例肝硬化病人中,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42例,占41.2%,腹水感染组死亡32例,病死率为76.2%;非感染性腹水60例,死亡22例,病死率者37%,两组病死率比较X^2=1.58,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病人并发细菌性腹膜炎使死亡率增加,腹水白细胞数、蛋白浓度对确诊不起决定作用,应综合分析。提高腹水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症状,病原菌及治疗。方法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并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128例作为观察对象。详细记录其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血细菌培养、腹水细菌培养及治疗和转归。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腹部压痛及反跳痛、里急后重;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腹水白细胞,戳£及多核细胞数(PMN)升高。结论判断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有无合并SBP应尽早行腹水培养,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多项辅助检查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SBP感染的病原菌,其中绝大多数为大肠埃希菌。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因体质、肝功能差,耐药率高,故其预后差,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0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若虎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78-179,18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0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近半数无明显腹膜刺激征。88例(86.27%)患者腹水多核细胞(PMN)比值≥0.50。26例腹水细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细菌28株,大肠埃希菌占46.43%。腹水蛋白≤10g/L,并发SBP发生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患者。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10g/L患者应警惕SBP的发生,宜及早行腹水检查。SBP患者宜早期抗生素治疗,不必待腹水细菌培养回报。  相似文献   

6.
黄江莲 《华夏医学》2005,18(5):753-75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炎后活动性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或慢性重型肝炎的并发症之一。肝硬化并发SBP的原因很多,腹水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条件。国外报道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发生率为10%~25%,国内报告为3.1%~20%,短期内病死率高达50%~78%。因此,如何治疗和护理是降低肝硬化并发SBP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我院1996年5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并发SBP患者68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徐金兰 《现代医学》2004,32(5):342-342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 (SB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87例经腹水常规及腹水细胞细菌培养检查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水常规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腹水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就可确诊 ,当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即可高度考虑SBP。结论 对SBP患者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能使病情控制于早期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致病原及治疗愈后情况。方法对80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0例中,发热66例(82.5%),腹胀78例(97.5%)、腹痛40例(50.0%)、腹部压痛50例(62.5%);48例(60.0%)腹水白细胞总数等于或小于500×106/L,69例(86.2%)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等于或超过0.50,40例(75.0%)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大肠杆菌占菌株种类50%;肝硬化并发SBP治愈、好转率为60例(75.0%)。恶化或无效20例,死亡16例(20.0%)中肝功能A级1例、B级4例、C级11例。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不一,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多见,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比较可靠参数,肝硬化并发SBP严重影响预后,肝功能越差,其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ritonitis,SBP)的常见致病菌和对抗生素治疗的敏感性。方法对本院近4年来收治的120例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本组病例的腹水细菌培养,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并发SBP以革兰阴性杆菌条件致病菌所致感染率高,根据药敏结果,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和广谱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率高。结论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9.2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4.29%。对大肠埃希菌可选用头孢曲松、氧氟沙星或呱拉西林等,克雷伯杆菌首选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或呱拉西林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病人并发小肠细菌过渡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 overgrowth,SIBO)的发生率及及其对重型肝炎病情的影响。方法对24例重型肝炎病人呼气氢浓度检测。结果24例重型肝炎病人中并发SIB018例,发生率为75.0%,显著高于健康人群(12.0%);SIBO阳性重型肝炎病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发生率为77.8%,病死率67.0%。结论重型肝炎病人SIBO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生SIBO者SB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种类和,临床特点。方法对9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84例(87.5%)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45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6.8%),共分离细菌56株,包括7种细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28株,为主要致病菌,占50%。药敏试验对第3代头孢菌素和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表现多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抗感染治疗首选第3代头孢菌素和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泰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疗效及对肾功能(尿素氮,肌酐)的影响。方法对45例泰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首选泰能治疗10例,病死率30.0%,首选其它抗生素35例,病死率54.3%,经x^2检验:P=29.78,P〈0.005,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差异;泰能治疗组并发SBP27例,好转19例,死亡8例,病死率29.6%;其余18例同时伴肝性脑病3例,同时伴肝肾综合征8例,同时伴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7例,均死亡;好转组泰能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相近,P〉0.05,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泰能可作为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首选抗生素,且在肾功能正常时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在肾功能减退时应慎用。  相似文献   

13.
肖国球 《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03-303,30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1例经腹水常规或腹水细菌培养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水常规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腹水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可协助确诊,当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即可高度考虑SBP。结论对SBP患者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能使病情控制于早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申红连  周志红  方宜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2007-2007,2032
目的了解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98例重型肝炎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肝肾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血常规、电解质等。结果98例重型肝炎经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胆汁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水平显著下降(P〈0.05);生存65例(66.3%)。其中早期重型肝炎生存47例(94.0%),中期重型肝炎生存17例(43.6%),晚期重型肝炎生存1例(11.1%)(P〈0.05)。结论血浆置换是综合基础疗法治疗重型肝炎的重要补充。对于重型肝炎的治疗应争取时机,在综合基础疗法上及早实施血浆置换治疗是提高存活率,延缓坏死后肝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腹膜炎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智铭  邹岿 《安徽医学》1992,13(5):31-32
<正> 自发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肝炎颇为严重的并发症。1978~1987年我们收治肝硬化及亚急性重型肝炎并发SBP100例,通过临床分析,探讨其诊断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依据在肝硬化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时SBP的诊断依据:(1)有发热、腹痛、腹部压痛或(及)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表现;(2)腹水常规符合渗出性改变;(3)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具备上述标准中二项,并排除结核性,癌性及继发性腹膜炎所致腹水。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见病原菌,为早期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的30例重型肝炎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病原菌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16例(53.33%),腹痛20例(66.67%),腹胀23例(76.67%),腹泻8例(26.67%),腹部压痛23例(76.67%),反跳痛5例(16.67%),肝性脑病8例(26.67%),消化道出血5例(16.67%)。血白细胞总数>10×109/L者16例(53.33%),腹水混浊12例(40.00%),李凡他试验阳性者16例(53.33%),腹水白细胞数>250×106/L 14例(46.67%),(249~50)×106/L 12例(40.00%),腹水培养出大肠埃希氏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阳性培养率16.67%。治愈12例(40.00%),好转10例(33.33%),死亡8例(26.67%)。结论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中大多数为不典型的SBP,仅表现有某一二种症状。腹水检验结果较多为非典型渗出液表现,腹水性质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病原菌主要为正常肠道菌群中的菌种。重型肝炎病死率较高,尤其是并发症出现,影响预后。因此,对重型肝炎并发SBP做到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抗生素,可提高重肝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报告270例高海拔地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救治体会。手术治疗142例,非手术治疗128例。结果,恢复良好171例占63.33%,生活自理30例占17.11%,需人照顾16例占5.93%,死亡53例,死亡率为19.63%。认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及时正确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强调早期、足量、联合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及高压氧治疗,对于高原地区预防和治疗脑继发性损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慢性肝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海舰 《广西医学》2002,24(6):785-787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临床意义和TTV的致病性。方法:采用TTV套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183例慢性肝病的TTV感染,分析其肝功生化结果。结果:慢性乙型肝炎(CHB)患TTVDNA阳性48例,其中并有肝硬化12例,占25%(12/48);重型肝炎18例,占37.5%(18/48)。病死12例,病死率为25%(12/48);TTVDNA阴性90例,其中肝硬化6例,占6.7%(6/90),重型肝炎6例,占6.7%(6/90),病死3例,病死率3.3%(3/90)。非甲非乙型慢性肝炎有18例TTVDNA阳性,其中TTV阳性的病例无一例并发肝硬化和重型肝炎。HBV+TTV混合感染的慢性肝炎组的总胆红质和ALT水平均高于CHB组和单纯TTV感染的慢性肝炎组,白蛋白和PTA水平均低于后两组,有显性差异。结论:TTV套式PCR是检测TTV感染的可靠手段之一。HBV和TTV混合感染可以加重病情,容易并发肝炎后肝硬化和形成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及癌性腹水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并发SBP及癌性腹水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较肝硬化腹水患者明显升高(P<0.05)。经抗生素治疗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下降(P<0.05)。提示:检测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可反映机体的感染状况、预测治疗的效果与预后。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已成为肝硬化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其患病率占肝硬化住院病人的12%26%及肝硬化所有重症感染的60%~75%。本组观察对住院期间肝硬化并发SBP与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硬化易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并足够认识危险因素,以便及早预防,从而减少其患病率和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