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肌梗塞后心肌组织中神经肽Y(NPY)Y1受体水平的改变。方法实验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中进行,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造成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用RT-PCR方法观察心肌组织中是否存在有NPYY1受体mRNA,用定量PCR方法观察心肌梗塞后大鼠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用RT-PCR方法观察到,大鼠心肌组织中有NPYY1受体mRNA分布。在大鼠结扎冠状动脉一天及三天后,梗塞区及非梗塞区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mRNA水平较假手术组大鼠均有显著升高。此外,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mRNA水平较正常大鼠也有显著升高。结论心肌梗塞可导致梗塞区及非梗塞区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水平升高,手术创伤应激也可影响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朝晖  谢晓华  刘丽  陈雯  邓朝阳 《心脏杂志》2004,16(3):221-222,225
目的 :探讨醛固酮 (Ald)诱导心肌肥大的大鼠模型中 ,血浆神经肽 Y(NPY)含量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 2 1只 ,随机分为 3组 :1正常对照组 ;2心肌肥大组 :皮下注射 Ald18μg/d× 14 d;3螺内酯组 :皮下注射Ald18μg/d、螺内酯 2 0 m g· kg- 1· d- 1灌胃连续 14 d。测量尾动脉压 ,取心脏测量左心室质量 /体质量 (L VW/BW)比值 ,用放免方法测定血浆 NPY、血管紧张素 (Ang )、Ald含量。结果 :心肌肥大组较正常 L VW/BW升高 ,NPY和 Ang 下降 ,Ald增加 ;螺内酯组较心肌肥大组 L VW/BW降低 ,NPY、Ang 和 Ald增加。结论 :外源性 Ald通过与受体结合可负性调控 NPY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肽Y(NPY)在血液透析(HD)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法对35例HD患者进行血小板提取液和血浆中NPY含量检测,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HD患者血小板中NPY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HD后增高;血浆中NPY水平高于对照组,HD后降低;提取液中NPY水平减少与血浆增高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HD患者血小板中NPY由于病理因素大量释放入血浆,参与了缩血管效应。  相似文献   

4.
刘国君  赵文圣 《内科》2008,3(2):228-230
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是36个氨基酸残基多肽,属胰多肽家族。Tatemoto等于1982年首先从猪脑中提取了NPY并报道了NPY的序列。大量的研究证明NPY广泛分布在哺乳动物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并与该部位神经元中的其他神经递质共存。NPY参与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消化、循环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抗焦虑作用。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NPY通过多种途径对心血管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象与方祛:1997年11月一1998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7例,男48例,女19例,年龄21-63岁,平均(37.5t9.1)岁。急性肝炎14例、慢性肝炎轻度(慢肝轻度)13例、中度(慢肝中度)15例、重度(慢肝重度)7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18例。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6例经肝穿活检证实。患者均无出血、继发感染、肝肾综合症等并发症,无肾脏损害、高血压及内分泌、神经系统疾患及服用激素史。以10名健康人为对照。患者人院次(部分在出院前)晨6时…  相似文献   

6.
神经肽Y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神经肽Y是一种重要的交感缩血管神经递质,与去甲肾上腺素共同发挥作用。现就其在体内的分布、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对心血管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患者脑脊液神经肽Y浓度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心肌梗塞后心肌组织中神经肽Y(NPY)Y1受体水平的改变。方法 实验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中进行,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造成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用RT-PCR方法观察心肌组织中是否存在有NPYY1受体mRNA,用定量PCR方法观察心肌梗塞后大鼠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 用RT-PCR方法观察到,大鼠心肌组织中有NPYY1受体mRNA分布。在大鼠结扎冠状动脉一天及三天后,梗塞区及非梗塞区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mRNA水平较假手术组大鼠均有显著升高。此外,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mRNA水平较正常大鼠也有显著升高。结论 心肌梗塞可导致梗塞区及非梗塞区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水平升高,手术创伤应激也可影响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人神经肽Y(NPY)作为神经系统影响脂肪生成的调控递质和新近发现的外周脂肪增殖和分化相关细胞、特别是外周脂肪细胞的生物效应分子,通过与其受体家族中不同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而参与或发挥对机体一系列生理功能的调节和影响,尤其是与肥胖的发生、发展及改变密切相关。而且,NPY对机体肥胖及代谢的影响义呵进一步导致一系列老年相关性疾病、特别是肥胖代谢综合症(如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及一些恶生肿瘤等)等加快出现、持续发展和不断加重。因此,对NPY及其受体在肥胖发生及介导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未来老年生物学和老年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从细胞生理学水平,就NPY及其受体促进脂肪组织生成等研究作一综述,为今后老年相关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及相关理论的系统阐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69例心肌梗塞后患者分为卡托普利组(34例)和安慰剂组(35例)。结果:用药前和用药后6、9、12个月二维超声心动图相比较,卡托普利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无著变;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降低,每搏量指数(SVI)和射血分数(EF)增加(P均<0.05);安慰剂组的LVEDVI和LVESVI增加,EF降低(P均<0.05)。两组间比较。第6个月以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数目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观察了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小板数目和血小板膜表面小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活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MI时血小板数目明显减少,尤以发病后的第2天最为显著,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在AMI早期明显增高,第2天达高峰。两者均在5~7天恢复正常;血清CK-MB活性增高与血小板数目减少呈负相关(r=-0.6123,P<0.005)、与血小板膜表面GMP-140水平升高呈正相关(r=0.5895,P<0.01)。AMI伴泵衰谒,死亡者血小板数目减少更为显著,表明血小板直接参与了心肌梗塞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特异的单抗SZ-51和S_(12),研究了15例接受溶栓和15例接受抗凝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和破坏程度,并做了相应的体外试验,同时也观察了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血清心肌酶的变化。结果表明:AMI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及血浆内GMP-140浓度均明显增高。血小板膜表面GMP-14O分子数于治疗后第1天开始下降,第7天恢复至基础水平;血浆内GMP-40浓度于治疗后第1天达高峰,第2天开始下降,第3天恢复至基础水平。溶栓组和抗凝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以上两指标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溶栓剂尿激酶(UK)与血小板在体外单独作用,未发现它可以激活血小板及抑制血小板的活性。与抗凝组比较,溶栓组冠脉再通率提高,CK及CK-MB峰值前移,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心电图ST段回降率及胸痛缓解率增高,梗塞并发症(室颤、左心衰、心绞痛)有下降趋势。GMP-140与心肌酶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呈正相关,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蝮蛇抗栓酶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应用蝮蛇抗栓酶(SVATE)及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VATE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微弱的激活纤溶系统及明显的降低纤维蛋白原作用,而对AMI早期溶栓效果不理想。如能与有效的溶栓药物合并应用,可能防止再次堵塞或再次梗塞的发生,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非Q波与Q波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急性心肌梗死1121例中,非Q波心肌梗死392例(35%),Q波心肌梗死729例(65%)。既往有心绞痛及心肌梗死者,在非Q波心肌梗死组分别有76.8%及38.8%,显著地多于Q波心肌梗死组的61.2%及30.6%。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及吸烟者,两组间比较无差别。并发泵衰竭、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及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在非Q波心肌梗死组分别有10.2%、10%及1.5%,显著地少于Q波心肌梗死组的19.3%、20.6%及13.6%。梗死后心绞痛者,在非Q波心肌梗死组有45.2%,显著地多于Q波心肌梗死组的28.9%。4周病死率,在非Q波心肌梗死组为2.8%,显著地低于Q波心肌梗死组的8.2%。非Q波与Q波心肌梗死比较,患者在急性期并发症较少,病死率较低;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较多。  相似文献   

16.
17.
硒对培养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性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体外缺糖缺氧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亚硒酸钠(0.22×10~(-6)),观察对缺糖缺氧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硒能够明显减轻其~3H—TdR掺入和SDH活性的降低以及超微结构的损伤性改变,但对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不明显。表明硒对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性损伤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阿司匹林和盐酸二甲双胍对蛋白质非酶糖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人血清白蛋白和3H葡萄糖在37℃保温8天,进行蛋白质非酶糖化测定,了解其反应过程以及阿司匹林、盐酸二甲双胍对反应的影响。测定3H葡萄糖与蛋白结合的cpm数。用化学方法测定甲醛的含量。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盐酸二甲双胍对蛋白质非酶糖化有明显抑制作用。盐酸二甲双胍随反应系统中含有的浓度增加对掺入的抑制也增加。  相似文献   

20.
右室梗塞冠脉阻塞部位与血流动力学异常程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右室梗塞冠脉阻塞部位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对2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血流动力学改变符合急性右室梗塞(RVMI)16例,无RVMI5例。16例中15例(93.8%)为右冠状动脉(右冠脉)近或中段阻塞,1例(6.2%)为左回旋支阻塞,无冠脉远段的阻塞。同时发现,血流动力学紊乱较重[平均右房压(MRAP)/肺毛细血管楔入压(PCWP)≥0.8]和较轻(MRAP/PCWP0.65~<0.8)两亚组右冠脉近、中段阻塞分别为10例中的4例、5例、6例中的3例和3例。结果表明,下壁心肌梗塞病人中右冠脉近或中段阻塞可导致RVMI,并且RVMI时血流动力学紊乱程度与冠脉阻塞部位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