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简称肝活检,可以明确肝病病因和肝脏病变程度(肝脏病理变化),有以下几点: ①有利于多种肝病的鉴别诊断:许多临床上诊断起来比较困难的慢性肝病,如各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结核、肝肉芽肿、血吸虫病、肝肿瘤、脂肪肝、肝脓肿、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及各种代谢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肝糖原累积病、肝脏淀粉样变性)等,往往需要通过肝穿刺来了解病人的肝脏病变,为明确诊断提供重要的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IV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Fn )是机体细胞外组织的主要基质成份。本研究利用自制的荧光标记抗IV型胶原单克隆抗体(McAb)和罗丹明标记抗Fn抗体对14例(男13女1)肝活检组织进行染色,探讨IV型胶原和Fn在肝组织中分布情况与肝脏病变的相互关系。肝活检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后作HE染色。用间接染色法制备免疫病理标本,用缓冲甘油封片后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14例肝病患者的病理诊断如下:慢性迁延性肝炎1例;急性黄疸性肝炎1例;慢性小叶性肝炎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8例;肝炎后肝硬化3例。结果表明,随着慢性活  相似文献   

3.
目前认为宿主的免疫反应引起了病毒性肝炎和某些其他肝病的肝细胞损伤,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和特异的靶抗原目前仍不清楚。存在于肝细胞膜表面的病毒抗原可以认为是靶抗原。在不能检出病毒抗原时肝细胞损伤仍持续发展,因而推测某些肝细胞膜表面蛋白可能是免疫反应的靶抗原。为此,许多学者进行了分离肝特异性抗原的研究。但在1970年以前,从人和哺乳动物的肝脏中分离到的器官特异性抗原成分都是细胞内成分。自1972年以来才分离成功肝细胞膜抗原,迄今已发现至少存在二种肝特异的膜抗原,即肝特异性膜脂蛋白(LSP)和肝细胞  相似文献   

4.
肝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显像:三维分段肝功能评估的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是哺乳动物肝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肝硬化和肝癌时ASGPR水平下降。利用99mTcGSA进行该受体的显像,能够得到HH15、LHL15、[R]0、R0等指标用于肝功能的评估;将这种功能性显像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相结合,可以模拟肝脏切除的范围,并预测术后剩余肝脏的功能。此技术在国际上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国内尚无开展,用它来数字化的评估手术风险对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笔者结合正在进行的这方面部分研究,向读者作一介绍,以期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获得能够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肝脏特异性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ASGPR)的RNA适配子,为开发诊断和治疗肝脏疾病的靶向性试剂和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合成一个长度为115 nt含有25个随机序列的单链DNA随机文库,通过体外转录构建出单链RNA适配子随机文库,以肝脏ASGPR大亚基为靶蛋白,采用SELEX(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技术筛选具有高亲和力的ASGPR特异性RNA适配子;通过膜结合测定实验、凝胶阻滞实验鉴定筛选适配子对靶蛋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结果 经过12轮筛选获得了具有高亲和力的肝脏ASGPR特异性RNA适配子.结论 成功地筛选出了具有高亲和力的肝脏ASGPR特异性RNA适配子库.  相似文献   

6.
在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抗肝细胞膜的两类不同抗原的抗体。用放射免疫沉淀反应检查HBsAg阴性和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GAH)患者,以及病毒性肝炎急性期(AVH)的患者,发现有抗肝脏特异脂蛋白复合物(LSP)的抗体。用兔肝细胞做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细胞膜自身抗体(LMA),发现这种抗体主要存在于HBsAg阴性的GAH和肝硬化患者。1976年Hopf等首先发现患者肝活检所得的肝细胞上存在与膜结合的IgG,它同LMA有关,以线形存在。从而Hopf等提出LMA与同膜结合的线形IgG是相同的抗体,这种抗体在体内外都与肝细胞膜发生反应。目前已将这种  相似文献   

7.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也被称为肝细胞半乳糖/N-乙酰基葡糖胺受体,或者Ashwell-Morell受体[1]。它主要表达于肝窦状间隙的肝实质细胞表面,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凝集素。由于它结合配体的钙离子依赖性,因此属于C型凝集素。ASGPR能够介导去唾液酸化的糖蛋白被肝细胞内吞降解[2]。目前已知的ASGPR的配体非常多,提示其在糖蛋白代谢、脂代谢、凋亡细胞降解、调节凝血、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和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等多个生理环节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相似文献   

8.
从1980年~1989年收集1173例成人肝穿刺标本,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了15种肝病共910例,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为445例,占本文肝病数48.90%为首位。本组肝病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急性肝炎(AH),慢性持续性肝炎(CPH),慢性小叶性肝炎(CLH)和CAH为20~29岁组;亚急性重症肝炎(SAFH)和肝硬化(Ci),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C)为40~49岁组。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检测显示CPH,CLH,CAH,Ci和PHCC阳性率均高于80%,而AH和SAFH则低于25%。本文讨论了急性甲型肝炎,CAH和双重感染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过度造成肝组织损伤,出现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症状体征的一组慢性肝脏疾病,包括由肝细胞受累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和主要因肝内、肝外胆管细胞受累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三种疾病均可表现为严重的肝脏病变,并可进展至肝硬化。过去认为自身免疫性肝病比较少见,近年来由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实验诊断技术的进步,我国人群中此类疾病逐渐增多。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三种疾病共同特点是在肝脏出现病理性炎症损伤的同时,血中伴有特征性与肝脏相关的循环自身抗体。因此,检测自身抗体已成为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研究致病机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病包括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脏损害性疾病的总称,其中以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药物和酒精性肝损害,严重的脂肪肝为最常见慢性肝病的原因,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和超声图像的多化进行了观察,表明慢性肝病多是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此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积极治疗,才能起到防治疾病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5种不同种类的肝脏疾病和对照组进行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检测,探讨四项指标在肝脏疾病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肝炎患者8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69例,药物性肝炎患者35例,其他慢性肝炎患者3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39例,健康正常对照组61例进行肝纤四项指标的检测,比较各组肝纤四项的水平。同时测定肝病常用指标:胆汁酸、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 G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水平。分析肝纤四项与各项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重型乙型病毒肝炎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肝功能衰竭组四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性肝炎组HA和PC-Ⅲ水平高于对照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肝炎组和肝功能衰竭组各项指标水平无差异,慢性重型乙型病毒肝炎组中肝纤四项指标水平与其他常用肝脏检测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肝功能衰竭组肝纤四项指标水平较为独立。结论肝纤四项指标与其他指标的联合监测能更好的反映发展性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活跃情况,及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隐匿性HBV感染的状况,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隐匿性HB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FQ-PCR技术对57例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肝组织HBV-DNA定量检测,并将肝组织HBV DNA定量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血清、肝组织HBV DrqA定量阳性分别为13例(22.81%)、22例(38.60%).13例血清HBV DNA定量阳性患者其肝组织定量亦均阳性,但9例肝组织HBV DrqA定量阳性患者其血清定量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13例血清与肝组织定量均阳性患者比较.显示肝组织HBV DNA定量水平显著高于血清定量水平[(6.62±1.21)拷贝,gvs.(4.03±1.06)拷贝/ml,(P<0.01)].肝组织HBV DNA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并无相关性,10例G2,7例G3,5例G4患者HB'q DNA定量分别为(6.13±1.65)拷贝/g、(5.92±1.81)拷贝,g、(5.83±1.89)拷贝/g,(P0.05),但HBV DNA定量阳性患者均为活动性肝脏病变.结论 HBV隐匿性感染是部分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单纯检测血清免疫学标志物对HBV感染诊断存在漏诊,对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FQ-PCR技术开展血清定量尤其是肝组织中HBV DNA定量检测可提高HBV感染的诊断.对隐匿性HBV感染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亦应给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22(IL-22)是IL-10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而IL-22是兼具保护性作用和促进炎症应答的双重功能细胞因子,其功能与细胞因子特异性表达的环境、IL-22的浓度以及发挥作用的时间密切相关。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及肝脏组织IL-22表达水平升高,且与肝脏炎症应答、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IL-2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急性肝损伤等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PC Ⅲ,SF,TNF-α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循环中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铁蛋白(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可反映肝脏组织受损[1~3 ] ,其临床意义已获初步肯定。我们通过对1 0 5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上述四项指标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这些指标联检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1 1 1 对照组 32例(男2 0 ,女1 2 ) ,平均年龄4 0 2岁,选择肝、肾、心、肺功能均正常的健康体检者。1 1 2 观察组 1 0 5例(男74 ,女31 )均系在我院住院并经临床确诊患者,平均年龄4 5 1岁。病种分别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 3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 4 0…  相似文献   

15.
颜敏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4):152-152
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是人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经肝组织代谢的最终产物。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关系密切,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合成与肝损害三种状态,测定TBA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是最敏感的肝功能试验之一[1]。本文检测各种肝病的TBA和ALT,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1)正常对照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者,35例;(2)急性黄疸性肝炎,24例;(3)慢性活动性肝炎,1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12例;(4)肝硬化(按临床诊断标准分Chlid A、ChlidB、Chlid C三级),26例,同时检测TBA和ALT水平。1.2检查方法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人肝细胞表面分子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的细胞系.方法 逆转录PCR扩增人肝组织ASGPR大亚基H1全编码序列,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重组质粒pIRES2EGFP/ASGPRH1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RT-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ASGPRH1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pIRES2EGFP/ASGPRH1重组质粒,该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均检测到ASGPRH1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人ASGPRH1的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ASGPR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Fas在多囊肝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亮  王超  杨镇 《微循环学杂志》2008,18(1):28-29,32,F0002
目的:观察Fas诱导的细胞凋亡在多囊肝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23例多囊肝病患者囊壁肝组织和周围正常肝组织分别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标本细胞凋亡、Fas在组织中的定位及其mRNA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TUNEL显示囊肿壁肝细胞中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Fas及FasmRNA在囊肿壁肝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P<0.01)。相关分析表明,囊肿壁肝细胞中AI和Fas蛋白表达存在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多囊肝病的发生发展中,Fas诱发的细胞凋亡在破坏肝脏结构及微循环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组织中Chynmse浓度在酒精性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48例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与28例急性肝炎做对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hymase单克隆抗体(mAb)标记的肥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为(17.5±4.4)μg/g,明显高于急性肝炎(2.8±1.0)μg/g,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hymase标记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纤维化旺盛的肝细胞周围及中心静脉周围,其分布与纤维化部位相一致,且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高的患者,其肝组织内Chymase标记的肥大细胞分布增多.结论: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可能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内质网应激(ERS)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自我保护机制,能够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促进细胞的生存,但持续的ERS将导致细胞的凋亡。肝细胞内存在大量的内质网,许多肝脏相关疾病均与内质网应激有关,如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中毒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肝恶性肿瘤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本文将从ERS在肝脏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肝病干预治疗上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肝脏作为最大的消化腺,一方面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由代谢物、毒性物质、微生物等引起的损伤,导致肝细胞死亡并诱导炎性细胞的募集,诱发炎症反应。另一方面,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肝切除手术或毒物造成肝损伤后,残肝细胞能迅速由静止状态进入细胞周期,通过DNA合成和有丝分裂补偿丢失的肝组织,恢复肝脏功能[1]。在多种肝脏炎性疾病,如暴发性肝炎和肝硬化中,肝再生是肝组织的急、慢性炎症反应引起细胞损伤后的结果。因此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