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的种植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患者,植入Xive种植体62枚,在骨缺损区植入Bio-iss骨粉,Bio-Gide膜覆盖,重建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3-6个月后二期手术,术后2周种植修复.结果:62枚种植的Xive种植体,观察最长48个月,最短12个月,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骨再生引导膜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的种植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患者,植入Xive种植体62枚,在骨缺损区植入Bio-Oss骨粉,Bio-Gide膜覆盖,重建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8-10个月后二期手术,术后6周种植修复。结果:62枚种植的Xive种植体,观察最长48个月,最短12个月,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骨再生引导膜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Straumann种植系统在上颌前牙缺失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间,采用Straumann螺旋种植体行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治疗患者35例,共植入种植体49颗。其中,22例患者接受了自体骨或人工骨粉植入。观察6~72个月,观察方法为X线片、临床检查、软组织及美学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1颗种植体在修复半年后出现松动,其余48颗均骨结合良好,种植体6年累计留存率97.9%。种植牙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面容和语音功能有显著改观,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31例患者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占88.6%。结论:Straumann种植系统修复上颌前牙缺失能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要注意软硬组织的美学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骨增量技术应用于种植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的早期临床评价.方法:对49例、种植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的患者共92枚种植体,应用骨挤压、骨劈开、引导骨再生、上颌鼻底提升植骨等骨增量技术,观察软组织瓣及骨缺损的愈合情况,对比种植体植入后6—9个月二期修复前、修复负载后12个月的X片,观察并初步一临床评价种植体与周围骨结合的情况。结果:修复负载6个月后种植体骨结合优良的共82枚,骨结合不满意的共10枚,骨结合优良率89.13%。结论:骨增量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种植手术时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使种植体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并且使上颌前牙修复后获得良好的覆He覆盖关系,保证种植修复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微创拔后牙XIVE种植体即刻种植在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患者共32颗无法保留的上颌前牙,微创拔除后,XIVE种植体即刻植入,其中4例患者唇侧骨板内侧植入Bio-oss人工骨粉并覆盖Bio-Gide可吸收膜,3~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术后随访观察3年,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评估修复体的临床效果.结果 32例患者的32颗患牙经过3年随访检查,成功31例(96.9%),失败1例(3.1%).结论 微创拔牙后XIVE种植体即刻种植修复上颌前牙缺失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颏部块状骨移植修复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二期行ITI种植术修复该区缺失牙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2012年5月间完成的上前牙区颏部块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21例,平均年龄27.7岁(18~42岁)。单牙缺失14例,多牙缺失7例,共28枚种植体。结果:移植骨块愈合期平均6.3个月(4.5~10.0个月),种植体骨结合期平均5.2个月(3.5~9.0个月)。1例术后创口开裂,经局部处理后为粘膜重新覆盖;3例术后出现下唇麻木、其中1例同时伴下前牙感觉异常,经治疗后3例下唇麻木症状消失,下前牙感觉异常症状改善。21例均完成最终修复,平均随访17.3个月(12~30个月)。植入的28枚种植体成功率达100%。结论:通过自体颏部块状骨移植改善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种植治疗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上前牙单牙缺失伴牙槽骨萎缩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植入16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结果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完成后观察7~26个月,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种植体丧失。结论 对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可改善牙槽骨质,保存骨量,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上颌前牙缺失种植修复后的美学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门诊收治的43例上颌前牙单颗缺失的患者,根据缺牙区骨的不同形态采用不同方式的骨增量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6~8个月完成上部结构修复。术后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6个月)。 结果 种植修复后,牙龈乳头形态良好,临床效果满意率达9768%。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透光区,牙槽嵴顶端垂直骨吸收小于1 mm。 结论 上颌前牙缺失后牙槽骨形态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即:平坦型、中部凹陷型、缓坡型和不规则型。种植体植入时可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骨增量技术,但绝大多数前牙缺失的病例在种植外科手术的同时,均需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恢复牙槽骨的骨量及丰满度,以达到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ITI种植系统用于上颌前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和短期疗效并总结牙种植治疗中的经验教训。方法:50例患者的缺牙区植入ITI种植体78颗并完成义齿修复,临床观察12~36个月,其中15例为上颌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6例上颌植入区骨量不足者,用Bio-Oss人工骨粉植入缺损区及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覆盖。结果:50例患者总共78颗种植体稳固无松动,种植部位无疼痛或不适,短期种植成功率100%。2颗上颌前牙种植修复后牙龈乳头缺失。患者满意度为92.3%。结论:ITI种植系统在牙列缺损修复中有的成功率很高,但患者对前牙缺损修复美学效果要求也越来越高,软组织的处理对最后的美学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上颌前牙区不同骨条件种植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四例上颌前牙区不同骨条件下种植方式的选择方法,探讨上颌前牙区骨量对选择种植修复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四例上颌前牙区不同骨条件的患者.对上颌前牙区骨量无缺损的患者,行即刻拔牙同期植入种植体技术;对上颌前牙区唇侧骨板部分缺损的患者,行即刻拔牙同期植入种植体,并应用GBR技术诱导成骨;对上颌前牙区骨厚度为3mm的患者,行骨劈开后同期植入种植体技术;对上颌前牙区骨厚度约1mm的患者,一期行异体骨骨增量技术,二期植入种植体.结果:四例患者术后种植体愈合良好,修复治疗后对修复效果均满意.讨论:上前牙缺失的患者,缺牙区牙槽嵴往往较窄,常规备孔植入种植体的方法通常比较困难,而且患者对前牙美学区的种植修复效果要求较高,因此,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是影响种植体的骨结合及最终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细致的术前设计、术中操作和修复设计,可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Zimmer种植体在微创拔除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与修复中临床效果。 方法20例患者共20颗无法保留的上颌前牙,Benex微创拔牙器械拔牙后,Zimmer种植体即刻植入,其中2例患者唇侧骨板内侧植入天博人工骨粉并覆盖海奥可吸收膜,临时冠塑型及修复,3~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术后随访观察2年,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修复体的临床效果。 结果20例患者的20颗患牙经过2年随访,成功20例(100%)。 结论上颌前牙区采用微创拔牙器械拔除患牙,即刻植入Zimmer种植体及制作临时修复体,短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种早期矫治乳牙反牙合的良好治疗途径。方法 选取100例上颌正常或稍后缩伴下颌正常或轻度前突的3-5岁乳前牙反牙合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改良式导弓和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2组病例均在10天-2个半月内完成矫治过程。结论 ①3-5岁为乳牙反牙合矫治的合适年龄;②改良式导弓同时具备机械及肌能矫治的双重作用,可同时改善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适用于下前牙有散在间隙的乳前牙反牙合患儿,使凹陷的面中部变得饱满,明显改善了面部的美观;③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只具备机械矫治效能,仅作用于上颌,适用于下颌前突不明显的乳前牙反牙合患儿,对面部美观的整体改善较小。  相似文献   

13.
全瓷冠在Xive种植体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Xive种植体上行全瓷冠用于上颌前牙缺失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18例上前牙缺失的患者,进行常规种植手术,共植入Xive种植体26枚,并在种植体上行全瓷基台及全瓷冠修复,进行定期临床检查。结果:经过0.3-1.0年的随访观察,24枚修复体修复效果良好,颜色接近天然牙,1枚种植体发生周围炎,1颗全瓷冠崩瓷。修复成功率为92.30%。结论:Xive种植体上行全瓷冠在上颌前牙缺失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中,有突出的美学优点,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型种植体支抗在严重上颌前突病例内收上颌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严重上颌前突拔牙矫治病例,在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颊侧植入微型种植体。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对矫治前后U1-NA距,U1-NA角,U1-Apog距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通过上颌前牙内收量,来评判微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临床应用的稳定性。结果:20例平均6-8个月牙列排齐整平,10—12个月前突的前牙成功内收,拔牙间隙完全关闭,治疗过程有2枚种植体脱落,4枚种植体感染,34枚种植体整个过程保持稳定。结论:微型种植体可以提供足够稳定的强支抗内收前突前牙,矫治效果好,矫治疗程相对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与Pendulum矫治器联合应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的疗效。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前牙反患者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9~12岁,平均10.7岁,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颌牙列拥挤。先采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3~6个月,然后使用改良型Pendulum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2~6个月,提供间隙供上颌牙列排齐,最后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治疗。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矫治结束后,12例患者均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ANB增加2.57°,前牙覆盖增加6.32 mm;上中切牙唇倾度增加8.58°,前移5.22 mm;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倾斜3.17°,远中移动2.87mm。结论对于伴有上颌拥挤的恒牙早期前牙反患者,上颌前方牵引联合Pendulum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临床选择病例应慎重,避免上颌切牙过度唇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骨钉前方牵引治疗对生长发育期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型反[牙合]病例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替牙晚期和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病例8例,男2例,女6例,年龄11~14岁,平均12.2岁。均为上颌发育不足并伴有下颌、下牙弓轻度前突的凹面型,在双侧上颌颧牙槽嵴区植入骨钉,骨钉与牵引面罩的牵引钩相连,与[牙合]平面成向前下30°夹角,力值维持在350g左右,每日戴用时间为10~12h。有3例恒牙早期病例因牙列拥挤或下牙弓前突,设计对称拔除了上、下颌第二或第三磨牙,植入下颌磨牙骨钉以牵引排齐内收下牙弓。结果:8例患者前方牵引5~10个月,平均7个月,均有效解除前牙反[牙合]。结论:应用骨钉做前方牵引,牵引力通过上颌骨阻力中心,不会致颌骨出现异常旋转。牵引力完全作用在颌骨上,避免了对牙齿产生副作用。骨钉还可用于牵引上下颌牙列远中移动,减少上前牙唇倾并增强前方牵引对下牙弓的矫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金属树脂粘结桥在上颌前牙种植义齿修复中作为过渡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牙区1~2颗牙缺失的种植义齿修复患者,在种植体植入术后即刻或拆线后应用金属树脂粘结桥临时修复,并作软组织整形,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共完成35例35件金属树脂粘结桥,2例1个月左右松脱,再次粘固,余均无松动脱落持续至种植体行永久修复,最长8个月,观察期内19件临时义齿出现不同程度染色,不过患者对美学效果仍感满意。结论:金属树脂粘结桥行对前牙缺失种植义齿修复期间临时修复,患者主观感觉舒适,美观效果较满意,不影响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临床运用原则,并初步评价临床疗效。方法:25例患者共28个上颌前牙在拔牙同时植入了种植体,同期行即刻修复。平均4个月后进行最终修复。修复后平均追踪观察时间38个月。结果: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对美观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余26例修复完成至最后一次复查,临床效果良好,5年累积存活率达到100%。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可获得很高的存活率。尽管即刻种植并不能阻断种植体周围牙槽嵴的吸收,但对维持牙龈形态,获得美学效果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