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慢性肝病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变化及其与腹水形成的关系。方法  31例乙型肝炎中 ,慢性肝炎中度 1 2例 ,肝硬化代偿期 8例 ,肝硬化伴腹水 1 1例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血浆血管紧张素 Ⅱ (AT Ⅱ )和醛固酮含量 ,并在基础条件下作了速尿激发试验 ,即在第 1次采血后静注速尿 40mg ,1小时后再采集血标本 ,比较激发前后血浆AT Ⅱ的变化。 结果 慢性肝炎中度、肝硬化代偿期和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血浆AT Ⅱ分别为 (54 33± 2 0 40 ) pg/ml,(51 38± 1 1 46) pg/ml,(2 78 1 8± 2 4 3 1 2 ) pg/ml;血浆醛固酮分别为 (2 4 8 46± 96 91 ) pg/ml,(2 72 50± 62 32 )pg/ml,(568 0 0± 70 70 ) pg/ml;速尿激发试验提示 ,无论是慢性肝炎中度还是肝硬化伴腹水患者 ,经速尿激发后血浆AT Ⅱ均显著上升。结论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浆AT Ⅱ和醛固酮均见升高 ,但以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为显著。速尿静注后血浆AT Ⅱ进一步升高 ,故强调此类强利尿剂不宜过多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变化在肝病诊断、预示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法对287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35例、慢性肝炎轻度42例、慢性肝炎中度48例、慢性肝炎重度45例、重型肝炎40例、肝硬化42例、原发性肝癌35例)和30例健康献血员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 各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CHE活性均降低,除慢性肝炎轻度组外各组CHE活性明显降低(P<0.01);肝病患者中重型肝炎组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P<0.05).CHE活性降低顺序: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重度>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轻度.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在肝病诊断、预示病情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肝组织中肝炎病毒检测对血清肝炎病毒标志阴性患者病原学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经定量PCR检测HBV-DNA和HCV-RNA,同时全部病例均行肝活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肝组织分别进行乙、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测。结果:67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定量均小于1×104copies/mL,HCV-RNA定性均阴性。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BV阳性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1例,中毒性肝病9例,隐源性肝炎者11例。8例肝组织病理变化符合肝硬化,其中5例HBV阳性,3例病因不明。结论:在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及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的原因不明肝炎中,HBV感染仍然是其主要病因,肝组织活检对进一步明确血清标志阴性肝炎的病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应用自行设计的糜蛋白酶饱和容量抑制试验,检测97例正常人和216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糜蛋白酶抑制物(CTI)活性,发现CTI的平均活性在原发性肝癌病例明显高于正常人和急、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为68%,特异性92.2%,阳性预测值为82.3%,阴性预测值为84.4%,总正确率为82.6%。在AFP<50ng/ml的肝癌病例,阳性率为81.8%;而在AFP>50ng/ml的病例,阳性率仅65.2%.显示CTI和AFP无关,也表明测定CTI尤助于AFP阴性病例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和放免法对7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炎肝硬化(LC)、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血清IL-6和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及Ⅳ型胶原蛋白(ⅣC)测定,肝活检42例进行肝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①CHB轻、中、重度、LC、CSH患者血清IL-6水平分别为(29.93±8.08)pg/ml、(50.36±4.51)pg/ml、(78.33±9.11)pg/ml、(71.59±8.23)pg/ml、(96.13±5.47)pg/ml,依次升高(P<0.01或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7.10±1.80)pg/ml.②血清IL-6水平与PCⅢ及ⅣC呈正相关(P<0.01),与肝组织炎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亦呈正相关.结论IL-6水平与慢性肝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血清AFP和VEGF水平测定,并以30例肝硬化患者和30名健康人做比较.结果 健康人血清VEGF水平为(78.9±24.2)pg/ml;肝硬化患者血清VEGF水平为(102.6±47.6)pg/ml;38例肝癌患者血清VEGF为(444.8±220.9)pg/ml.肝癌患者的外周血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和肝硬化患者(P<0.01);肝硬化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的水平与AFP无相关性;AFP联合VEGF检测时阳性率由单项的76.3%提高到84.9%.结论 VEGF是相对独立的指标,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方法:标准化疗的41例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0.1g.d-1,对照组未用拉米夫定,疗程半年。两组患者均随访至4.3年。观察肺结核并HBV复制患者化疗中,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与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2例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阳性41例,阳性率为40.20%,化疗中,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肺结核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纯肺结核组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28.57%,95%,9.68%及5.07%。随访至4.3年,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死亡4例(20%),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发生肝硬化2例;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无肝硬化及死亡病例。结论:肺结核并HBV感染,且HBV复制,化疗中应用拉米夫定有重要意义。拉米夫定抗HBV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肺结核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并有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化疗前可常规检查血清HBV-DNA。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建议化疗中常规联用拉米夫定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阳性产妇初乳和血清中HBV-DNA含量,初步判定产妇传染性,指导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乙肝血清学阳性的产妇,分为HBeAg(+)/HBeAb(-)组,HBeAg(-)/HBeAb(+)组与HBeAg(-)/HBeAb(-)组。取初乳4ml离心,取脂肪下澄清液200μl,HBV-DNA定量检测;同时取血液8ml,分别检查肝功能及HBV-DNA。结果:HBeAg(+)/HBeAb(-)组中乳汁和血清中HBV-DNA分别为(424±108)pg/ml和(1011±203)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HBeAg(-)/HBeAb(+)组乳汁中病毒载量(19±2)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HBeAg(-)/HBeAb(-)组乳汁中病毒载量(0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eAg阳性孕妇母乳喂养有高度的传染性。产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乳汁中HBV-DNA浓度低于血清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在慢性肝病中的改变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肝细胞癌(HCC)50例,肝硬化(LC)59例,慢性肝炎(CH)39例,正常对照36例的HGF的水平,并描绘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HCC和LC患者HGF水平的最佳临界点。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HGF水平与ALT、AST、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时间、肝癌大小、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HCC、LC、CH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GF含量分别是(45.64±40.68)pg/ml、(630.84±469.12)pg/ml、(59.24±36.13)pg/ml和(8.02±5.51)pg/ml;HCC组和LC组的血清H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794,t=2.851,P<0.01);LC组Child C级患者的HGF水平明显高于Child A、B级(t=2.890,t=3.091,P<0.01);血清HGF水平仅发现与凝血时间有相关性(r=0.45,P<0.01),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关。结论血清中HGF水平增高与LC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原发性肝癌、良性肝病和健康人血清唾液酸的研究表明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明显增高(6 36 .7± 76 .6 ug/ ml) ,与良性肝病及健康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血清唾液酸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度为70 % ,特异性为 88.3% ,阳性预示值为 75 .0 % ,阴性预示值为 85 .5 % ,准确性为 82 .2 %。据此认为 ,血清唾液酸是原发性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好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血清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液的IgG、IgM、Ig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血清IgG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血清IgM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炎;血清IgA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以上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体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测定,可以作为观察肝病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对于肝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意义(附28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本院281例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测定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血清TBA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81例肝病患者及100例体检正常的成人血清TBA、ALT、AST、GGT的浓度。结果急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血清TBA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异常率达86.0%以上;除急性肝炎ALT指标外.TBA在各肝病组的异常率均高于常规肝功能指标。结论TBA敏感性较高,可作为肝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总胆汁酸(TBA)的检测对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循环酶法对322例肝病血清总胆汁酸进行检测(重型肝炎45例,急性肝炎9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50例,慢性肝炎72例,肝硬化34例,原发性肝癌27例),同时检测门诊健康体检人员76例为正常对照.结果 正常对照组TBA(4.3±1.4)μmol/L,慢性肝炎组TBA(39.5±14.8)μmol/L(P<0.05),重型肝炎(136±78.6)μmol/L(P<0.01),急性肝炎(90.6±32.46)μmol/L(P<0.01),慢性活动性肝炎(73.5±29.2)μmol/L(P<0.01),肝硬化(85.2±31.8)μmol/L (P<0.01),原发性肝癌(79.5±27.1)mol/L(P<0.01).结论 TBA对各类肝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肝实质性损伤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测定HBeAg阳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判断分析,可耐对HBV的治疗作用.方法56例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接受可耐治疗,血清HBV-DNA浓度测定,应用AG-9600Ampisnsor荧光PCR定量系统,测定范围为103.00~9.50Copies\ml.结果56例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时呈完全答应(CR)者48例,无答应者(NR)8例,对48例CR患者随访观察10个月,其中有11例血清ALT再度升高.血清HBV-DNA水平在治疗前,CR不伴有ALT再升高组、CR伴有ALT再升高组和NR组之间无差异,治疗结束时,CR不伴有ALT再升高组HBV-DNA为103.44±0.34Copies\ml,明显低于CR伴有ALT再升高组.结论HBeAg阳性的慢性肝炎病例,可耐治疗结束时检测DNA水平,对于判断疗效,有指导价值.HBV-DNA低于104Copies\ml,往往能取得持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80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92例,慢性肝炎活动期58例,肝癌6例,肝硬化24例。选择同期无肝胆疾病的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受检者TBA水平,并采用速率法检测受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分析TBA检测在肝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结果对照组血清TBA值均为阴性(<10μmol/L);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TBA、ALT、AST异常率均为100%;肝癌和肝硬化患者TBA异常率高于ALT和AST,且肝硬化患者TBA异常率高于肝癌患者。结论血清TBA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也是评价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列为肝功能检查和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感染类型、HBV-DNA含量及其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对8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进行HBV标志物、HBV-DNA及AFP含量的检测。结果:81例患者中HBV标志物阳性74例,感染率91.36%,感染类型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 sA g)、乙型肝炎e抗体(HB eA 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 cA b)阳性为主,占51.85%,HBV标志物阳性组AFP升高与HBV标志物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P<0.05);HBV-DNA阳性52例,HBV-DNA阳性组AFP升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有关,对HB sA g,HB eA b,HB cA b持续阳性者要高度重视,AFP水平受HBV感染的影响;HBV-DNA阴性者,需临床结合AFP值和影像学检查来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甲胎蛋白(AFP)和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对不同肝脏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方法 分别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CNPF速率法对不同肝脏疾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AFP和AFU进行测定.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和AFU两者均明显增高,并均达阳性值;肝硬化患者两者均增高,但未达阳性值;慢性肝炎患者两者均增高,但不明显.急性肝炎患者AFU明显增高,而AFP少见增高.结论 AFP和AFU联合检测可提高肝脏相关疾病尤其是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并且两者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清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检测在判断肝胆病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前白蛋白(PA)监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肝病患者232例及对照组68例,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MINDRAY 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HE、PA、血清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HE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0.01),脂肪肝患者血清CHE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迁延型肝炎血清CH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A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慢性迁延型肝炎、脂肪肝患者由于肝细胞代偿功能而致血清PA下降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TP浓度高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TP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Alb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CHE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肝胆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HBV-DNA复制时肝炎血清中HBeAg和HBeAb的出现机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HBV -DNA定量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通过HBV -DNA定量分析以确定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情况 ,现在通过 1 5 0例患者HBV -DNA定量均在 5× 1 0 5copies/ml以上 (这个数字说明病毒处于复制状态 ) ,对乙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这三种常见肝炎血清中的HBeAg和HBeAb这二种指标出现机率进行对比性观察。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本文观察对象为 1年来本院住院患者中HBV -DNA定量均在 5× 1 0 5copies/ml以上患者。同期作HBeAg和HBeAb检测。乙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均按 2 0 0 0年 9月…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致失代偿性肝硬化1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ivudine)治疗由慢性乙型肝炎所致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均经超声、CT和胃镜证实,所有患者血清中HBsAg和HBV-DNA均阳性,血清转氨酶≥80IU/L;Child-Pugh分级C级7例,B级6例,A级2例.给予拉米夫定口服100mg,每日1次,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2个月后,绝大多数患者(14/15)血清HBV-DNA转阴,并持续到疗程结束,伴转氨酶(ALT)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有显著的改善,血清总胆红素从(65.6±23.1)μmol/L降至(30.4±4.6)μmol/L(P<0.05),血清白蛋白从(29.4±2.1)g/L增至(35.6±1.1)g/L,Child-Pugh分级计分从10.1±0.4降至7.6±0.5.结论拉米夫定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所致的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