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报道20例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经验,表明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的早期就医,及时诊断和紧急处理是保存脚体、降低截肢率的关键,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是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结合手术中动脉内尿激酶的应用和手术后的进一步抗凝、祛凝和解痉治疗,手术成功率达100%,没有1例患者截肢,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Fogarty导管对肢体动静脉急性血栓的取栓效果。方法:采用Fogarty导管对20例20条肢体的急性动静脉血栓进行取栓。结果:7例动脉栓塞的肢体血运恢复,1例动脉栓塞死亡,11例静脉血栓的肢体功能恢复。结论:Fogarty导管了以栓术优于手术切开取栓术。 相似文献
4.
5.
6.
自1991年5月至1995年3月我院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6例,其中5例为急性病人(发病不超过1周),经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例中,男1例,女4例。年龄49~57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者6小时,最长者4天。1例病人有下肢外伤史,1例为腹部手术后卧床病人突然起病,3例病人发病无明显诱因。5例均在左下肢。表现为患肢肿胀,下肢及同侧下腹部可见皮 相似文献
7.
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肢体动脉栓塞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各种因素对肢体动脉栓塞疗效的综合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用Fogarty导管取栓共救治 21例(23条)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病例.结果 1例高龄病例因术前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并感染,取栓术后截肢,后死于肾功能衰竭;其余病例经积极救治均保全了肢体和生命,2例术后早期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再行减压术,保肢成功.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疑诊病例的确诊,术前肢体的缺血时间、缺血程度、术中血栓取出的彻底性和操作技巧,术中、术后针对再灌注损伤的综合性用药及对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控制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Amplatz血栓消融术(ATD)、溶栓(TL)及手术取栓(TX)治疗急性犬股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壁α—Actin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6只成年杂种犬的股静脉做成血栓模型分为ATD组(n=12)经皮将6-FATD导管置入血栓内以100000rpm行机械性血栓消融。TL组(n=12)经皮导管介入溶栓,以尿激酶4000U/min注入血栓中。TX组(n=12)以4F Fogarty导管取栓1次。另4只假手术(SH)作对照组。分别于1周及4周后行组织学检查了解股静脉壁α—Actin表达情况。扫描电镜观察股静脉内皮层情况。结果1周和4周时ATD组股静脉壁α—Actin染色面积百分比较少(P〈0.01)。1周时ATD及TL组内皮损伤较TX组轻(P〈0.05)。结论ATD对犬股静脉壁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9.
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手术取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手术取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病人,先经对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于下腔静脉,然后手术取栓,术后溶栓、抗凝、去聚治疗。结果 全部病人无肺栓塞发生,肢体肿胀消除满意,静脉造影5例深静脉主干通畅、7例以再通为主,滤器无移位。结论 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静脉取栓然后溶栓是治疗下肢D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治。方法:2004年1月~2007年3月,我院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56例,其中,腹主动脉骑跨栓3例,髂动脉11例,股动脉22例,腘动脉8例,胫前、胫后动脉4例,腋动脉1例,肱动脉5例,尺桡动脉2例,下肢动脉栓塞∶上肢动脉栓塞=6∶1。全部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加溶栓、抗凝、解痉药物治疗。结果:栓塞动脉及末梢动脉搏动恢复者38例,栓塞动脉搏动恢复、末梢动脉搏动未恢复12例,均未恢复6例。术后栓塞动脉继发血栓形成、再次手术4例。术后合并代谢性综合征9例,术后截肢(或截趾)7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尽早地诊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插管溶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插管溶栓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8月起,对急性髂股静脉血栓80例(不包括腓肠肌静脉丛以下静脉血栓者)无抗凝溶栓禁忌,无造影剂过敏者。穿刺部位无感染者,随机分组:实验组A组:插管溶栓;对照组B组:外周静脉溶栓,行彩超检查对比两组24h、48h、72h溶栓效果。结果:A组平均疗效在3个时间点均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DVT患者插管溶栓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外周静脉给药溶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主要原因,以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50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50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LDVT患者中,65岁以上者占60%;卧床2~4周者的发病率最高;伴发疾病中以高血压、高血脂最常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卒中并发LDVT患者的vWF、GMP-140、F1 2含量、PAI-1活性均明显升高,而AT活性、总PS含量、PC活性、PLg活性均明显降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0.001).结论高龄、卧床及血液的高凝状态是缺血性脑卒中并发LDVT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对高龄、长期卧床及存在高凝状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必要的抗凝、抗血小板、溶栓药物及早期康复锻炼等预防性措施,以防止L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导管取栓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1月,对急性下肢DVT患者56例于DSA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应用10F导管取栓,取栓后将5F直头多侧孔导管置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应用微量推注泵经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每小时5万U左右,行溶栓治疗。21例患者于取栓后溶栓治疗之前行单纯球囊扩张治疗,6例患者于溶栓后行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及健、患肢周径差等指标评价疗效,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56例患者于治疗3个月左右复诊,患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均低于治疗前(P<0.01);行下肢静脉造影复查,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为(65.2±14.6)%。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导管取栓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胫后静脉溶栓丹参酮灌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72例病程<14 d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4例常规溶栓、抗凝以及活血化瘀等治疗;B组24例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经胫后静脉导管直接溶栓,同时行常规抗凝、活血化瘀等治疗;C组24例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经胫后静脉导管直接溶栓,同时行导管内丹参酮注射液灌注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B、C组和A组治疗后3 d、7 d和14 d各时间段双侧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治愈率最高。结论胫后静脉溶栓丹参酮灌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优于外周溶栓和单纯置管溶栓。 相似文献
15.
应用彩色超声对116例下肢骨折患者在骨折后72h内、第7天、第21天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发现血栓者3周后复查。116例中,72h内共检出血栓形成患者31例,检出率26.7%,第7天和第21天新发现血栓形成患者3例和1例,3周内累计共检出血栓形成患者35例,总检出率30.2%。提示对于下肢骨折患者,骨折后早期多次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并发症.探讨其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后,导管插入溶栓和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治疗经过顺利,痊愈出院;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6例;栓塞后综合征10例;致死性肺栓塞2例.结论: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常规和凝血象的变化可有效预防出血的发生;腔静脉滤网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穿弹力治疗袜和适当的抗凝治疗可减少栓塞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3种方法预防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淑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有效方法.方法:把2005年1月~2007年12月500例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术后10d进行重点观察.结果:对照组125例,6例发生DVT,发生率4.8%.治疗组中物理方法组125例,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0.8%.压力梯度长袜组间歇充气装置组没有DVT发生.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物理治疗、压力梯度长袜和间歇充气装置均能够有效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临床初步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超声检查,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彩超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对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单发于左下肢静脉血栓66例,单发于右下肢静脉血栓30例,双下肢同时患病24例。股总静脉:CDFI检查结果为阳性股总静脉血栓40条,DSA检查结果为44条,CDFI的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0.0%、81.8%及75.0%。股深静脉:CDFI的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1.4%、60.0%及71.4%。股浅静脉:77.8%、81.8%及71.4%。腘静脉:92.3%、92.3%及92.3%。胫前静脉:72.2%、75.0%及80.0%。胫后静脉:81.3%、83.3%及75.0%。不同节段CDFI、DSA检查结果对比,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诊断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与鉴别,具有高准确性、高灵敏性及高特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舒血宁静脉输注,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总有效率为88.3%,与对照组(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风险6.7%,与对照组(1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均能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对低分子肝素钙,舒血宁注射液出血风险更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病史明确、资料完整、确诊为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者63例行超声检查,比较其回声特点、管径大小,并与健侧静脉比较.结果 下肢静脉血栓周围型21例占33.3%,中央型12例占19.0%,混合型30例占47.6%.急性期血拴为低回声(29例占100%),亚急性血栓以中回声为主(23例占67.6%).急性、亚急性DVT患者胭静脉、股静脉管径比健侧大(P<0.01),急性组与亚急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与亚急性下肢DVT在血栓形成部位、回声特点和范围上有各自的特点,低回声为主的周围型或中央型血栓,急性DVT可能性大;而血栓范围广泛、以中回声表现的混合型血栓,则亚急性可能性大.超声对急性、亚急DVT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