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热作用体外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胆囊癌GBC-SD细胞,给予40℃和43℃热作用1h,分别收集热疗后6、12、20h的细胞。应用光镜,DNA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GBC-SD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生化学特征及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胆囊癌GBC-SD细胞经43℃1h热作用后,于12、20h时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光镜下可见凋亡的细胞出现瞑小泡、凋亡小体等改变;DNA凝胶电泳呈现典型的。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测到典型的凋亡峰及细胞周期的改变。结论:43℃温热作用1h是诱导入胆囊癌GBC-SD细胞发生凋亡的有效热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淋巴细胞凋亡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术前1d、术后3d、化疗前1d)、化疗过程(化疗第3d、化疗后3d)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以AnnexinV/PI双标流式细胞术对淋巴细胞凋亡、坏死状况进行检测。结果结肠癌根治术后3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数量较术前有所减少,但无显著差异(P>0.05)。至化疗前1d,患者外周血CD3 ,CD4 T细胞及NK细胞数量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但CD8 T细胞数量减少(P<0.05)。化疗3d后,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T细胞及NK细胞水平较术前全面下降(P<0.05),但CD4 /CD8 比例变化不大,而淋巴细胞凋亡坏死比例明显升高。至化疗结束后3天,T淋巴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数量开始逐渐回升。结论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本身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NK细胞影响不大,术后患者免疫细胞水平明显升高,机体免疫状况明显改善。化疗可造成患者机体的一过性免疫抑制,可能与其造成机体淋巴细胞的凋亡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3.
5—Fu腹腔化疗预防裸鼠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裸鼠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模型观察术后早期大剂量大容积5-Fu腹腔化疗预防裸鼠经脾接种的人结肠癌细胞会转移的疗效。结果表明:术后早期5-Fu40mg/NS,40ml/kg每天一次,连续二天的腹腔化疗可使裸鼠肝转移发生率降低40%,平均每只裸鼠肝转移数目减少50.89%,平均每只裸鼠生存时间延长48.21%。  相似文献   

4.
TNP-470对裸鼠体内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TNP-470对裸鼠体内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16只人结肠癌皮下移植瘤裸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隔日予以TNP-47030mg/kg,皮下注射,对照组予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和图象分析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TNP-470明显抑制了肿瘤的生长,抑瘤率为45.53%。实验组肿瘤中PCNA的表达显低于对照组,凋亡指数上升,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 TNP-470除了通过抗血管生成作用抑制肿瘤生长外,还可通过抑制LOVO细胞本身的增殖和诱导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和多西他赛联合放射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AGS胃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2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多西他赛组、多西他赛 照射组。测量各组移植瘤体积,计算各组抑瘤率,评价多西他赛的放射增敏效果,并对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及原位末段标记(TUNEL)检测。结果:28只裸鼠的成瘤率为100%,实验期间无死亡,比较各组移植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抑瘤率分别为单纯照射组36.4%,单纯多西他赛组44.2%,多西他赛 照射组86.9%。多西他赛对放射治疗的增敏值(enhancement factor,EF)值为1.5。多西他赛 照射组的平均凋亡指数(AI)为(15.6±2.3)%,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西他赛对人AGS胃癌裸鼠移植瘤有良好的放射增敏作用,多西他赛联合放疗能更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外源性生长激素(GH)和生长抑素(SS)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裸鼠移植瘤模型肿瘤生长和裸鼠血清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接种结肠癌细胞株HT-29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移植肿瘤体积、细胞周期分布、增殖指数(PI)、凋亡率、bcl-2和bax mRNA水平.以及裸鼠血清蛋白水平。结果生长抑素能够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P〈0.05)、降低移植瘤PI(P〈0.05)、促进移植瘤细胞凋亡(P〈0.01)、降低移植瘤bcl-2mRNA表达(P〈0.05)、提高移植瘤baxmRNA表达(P〈0.05),生长激素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生长激素能够改善移植瘤导致的低蛋白血症(P〈0.05)。结论外源性生长抑素能够显著抑制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外源性生长激素单独或联合生长抑素应用能够改善荷人结肠癌移植瘤裸鼠低蛋白血症,但具有潜在的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热化疗对转CD基因结肠癌细胞SW480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5 -氟胞嘧啶 ( 5 FC )热化疗对转染组织特异性胞嘧啶脱氨基酶 (CD )基因的大肠癌细胞SW 480的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CEA基因顺式转录调控序列 (TRS )驱动CD基因的组织特异性逆转录病毒载体G 1CEACDNa转导入大肠癌细胞SW 480 ,以G 418筛选阳性克隆扩增后 ,采用水浴加温法 ,43℃作用 3 0min共 3次 ,同时给予 5 FC进行敏感试验 ;RT PCR法检测目的基因在靶细胞的表达。结果 SW 480 CEACD细胞在 43℃作用 3 0min共 3次条件下 ,CD基因能稳定表达 ;热疗本身对SW 480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 P <0 .0 5 ) ,转CD基因后 ,SW 480细胞对 5 FC的敏感性明显提高 (P <0 .0 1) ,热疗与前药 5 FC合用 ,对SW 480 CEACD的杀伤作用显著大于对未转基因细胞的杀伤作用 ( P <0 .0 1) ,亦大于单独应用 5 FC时对SW 480 CEACD细胞的杀伤作用(P <0 .0 5 ) ,热化疗增加了SW 480 CEACD细胞对 5 FC的敏感性 ,并可观察到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热疗与 5 FC联合应用 ,提高了CEA组织特异性CD /5 FC系统对结肠癌细胞SW 480的靶向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脂质化的多烯紫杉醇在LoVo细胞放射增敏过程中对其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偶联癌胚抗原(CEA)抗体的多烯紫杉醇脂质体,作用于LoVo细胞后,再经2 Gy照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53、Bax和Bcl-2;免疫组化检测Fas、FasL、survivin的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多烯紫杉醇免疫脂质体联合放射提高了Bax的表达(P<0.05),对p53和Bcl-2表达均没有明显影响。Fas和FasL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survivin及EGFR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免疫脂质化的多烯紫杉醇通过多种通路调节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的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脂质化的多烯紫杉醇在LoVo细胞放射增敏过程中, 对其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偶联癌胚抗原(CEA)抗体的多烯紫杉醇脂质体,作用于LoVo细胞后再经2Gy照射,然后再进行相关检测: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UNEL) 计算凋亡指数(AI);检测p53和Bax和Bcl-2,Fas,FasL及survivin 的表达。结果:多烯紫杉醇免疫脂质体联合放射组(A组)LoVo的AI为(43.6±5.2)% ,均显著高于多烯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放射组(B组) (17.7±3.9)%及单纯放射组(C组) (16.8±3.5)% (P< 0. 01)。而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组的Bax,Fas和FasL的表达显著高于B组;而A组的survivin的表达显著低于B组(P<0.01),但两组对p53和Bcl-2表达影响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多烯紫杉醇经多种通路调节细胞凋亡,并能增加肿瘤细胞的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曲肽(OCT)对人胆管癌QBC939裸鼠种植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人胆管癌QBC939裸鼠种植瘤模型12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皮下注射OCT[100μg/(kg.d)]和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最后1次给药24 h后处死裸鼠,完整剥除瘤块,测量瘤体体积和重量,计算实验组抑瘤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两组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应用TUNEL法检测两组瘤组织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种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1934.85±272.88)mm3 vs.(2834.63±521.86)mm3;(1.77±0.23)g vs.(2.44±0.65)g](均P<0.05),实验组抑瘤率为29.20%;实验组瘤组织中HIF-1α的表达量和MVD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0.2605±0.0406)vs.(0.3284±0.1008);(13.61±1.87)vs.(17.44±2.24)](均P<0.05);实验组瘤组织的凋亡指数(AI)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OCT对人胆管癌裸鼠种植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穿孔技术结合博莱霉素化疗对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 ,探讨其免疫效应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6月 ,用人结肠癌Lovo细胞系建立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随机分为电穿孔化疗组 (B E )、单纯化疗组 (B E - )、单纯电击组 (B -E )和阴性对照组 (B -E - ) ,动态观察肿瘤大小 ,7d后处死并取出皮下肿瘤称重 ,观察其组织学改变 ,并用LDH法检测小鼠脾NK、LAK杀伤活性。结果 B E 组移植瘤较其他各组明显缩小 (P <0 0 1) ;B E 组完全缓解 1例 ,部分缓解 7例 ,B -E 和B E -组内各有 1例部分缓解 ,而B -E -组中无一例有效 ,B E 组有效率与其余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组织学观察也显示B E 组的移植瘤内大片肿瘤细胞坏死、血管损伤和炎细胞浸润 ;各组小鼠的N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电穿孔化疗可显著增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对化疗的敏感性和疗效 ,可能主要与T细胞介导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机制有关 ,可成为结肠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放疗、化疗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几年热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杀伤肿瘤细胞,热疗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治疗作用,而且热疔与放化疗联合应用还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热疗联合传统疗法可以提高大肠癌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本文就热疗的机制及国内热疗联合各种放化方法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2号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方法 将人胆管癌组织接种于裸鼠皮下和肝脏,逐代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进行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 建立了人胆管中分化乳头状腺癌裸鼠移植瘤2号模型,命名为HBDCM2—ZSH。已连续传代7代,皮下移植瘤生长率为100%。潜伏期21d,成瘤时间为6周左右。移植瘤在形态和生物学上仍保持人胆管癌的特点。结论 HBD-CM2-ZSH裸鼠移植瘤模型是一种接近人体的胆管癌模型,可为胆管癌研究提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穿孔技术结合博莱霉素化疗对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为本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裸鼠左前肢皮下接种人结肠癌LoVo单细胞悬液,3周后成功建立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40只,随机将其分为电穿孔化疗(B E )组、单纯化疗(B E-)组、单纯电穿孔(B-E )组和阴性对照(B-E-)组,每组10只。动态观察肿瘤大小,治疗第7天处死小鼠并取出皮下肿瘤称重,。并观察其组织学改变。结果:B E 组裸鼠移植瘤体积较其他各组明显缩小(P<0.01),该组1只裸鼠的移植瘤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7只;B-E 和B E-组内各有1只部分缓解,而B-E-组中无一有效。B E 组有效率与其余各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也显示B E 组的移植瘤内大片肿瘤细胞坏死、血管损伤和炎细胞浸润。结论:电穿孔化疗可显著增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对化疗的敏感性,疗效明显,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型亚硝脲类抗癌药2氯乙基3肌氨酸酰胺1亚硝脲( Sar C N U) 在动物体内抗人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 腹腔给 Sar C N U 和 B C N U、 V M26 ,观察位于皮下和颅内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宿主的体重变化。结果  Sar C N U 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抑制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和延长宿主的生存期。结论  Sar C N U 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 B C N U 和 V M26 具有更强的抑制人脑胶质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肝癌组织多药耐药特性裸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在裸鼠肝脏建立人肝癌组织多药耐药(MDR)模型。方法 用组织学完整的原发性多药耐药人肝癌组织种植于裸鼠肝脏。然后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检测瘤源及裸鼠种植瘤组织中MDR1、LRP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裸鼠原位种植瘤保持了人肝癌组织MDR特性。瘤源MDR1、LRP蛋白表达分别为3 1.2 6%和2 7.18% ;其mRNA量分别为61.47%和5 6.71%。裸鼠种植瘤MDR1、LRP蛋白表达分别为(2 9.2 0±2 .81) %和(2 5 .44±2 .43 ) % ;其mRNA量分别为(65 .42±13 .5 9) %和(5 8.63±9.3 7) % ,两种组织中MDR1、LRP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人肝癌组织裸鼠原位种植瘤可保持瘤源的MDR生物学特征,是体内研究人肝细胞癌MDR、筛选敏感化疗药物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蟾毒灵治疗裸鼠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不同剂量蟾毒灵(0.5、1.0、1.5 mg/kg)处理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建立的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NS)(0.2 mL/只)、5-FU(25 mg/kg)做阴性(NS组)和阳性对照(5-FU组),测量移植瘤的体积,观察蟾毒灵对移植瘤的肿瘤抑制率、裸鼠生存期的影响;HE染色观察移植瘤的坏死程度;TUNEL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基因Caspase-3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蟾毒灵各剂量组和5-FU组裸鼠原位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NS组(P<0.05);蟾毒灵各组移植瘤的凋亡指数与NS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蟾毒灵能够抑制裸鼠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基因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化疗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例大肠癌患者,借助于血管造影技术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发现肿瘤营养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应用大肠镜分别于化疗前后及手术后取材。利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p53、Bcl-2、Bax、Fas基因。结果大肠癌细胞凋亡数(积分光密度值)化疗后48h、5~7d分别为1.27±0.12、0.76±0.07,均高于化疗前的0.37±0.06。癌细胞增殖活性积分光密度值,化疗后48h为0.40±0.05,低于化疗前的1.11±0.11;化疗后5~7d为1.23±0.08。大肠癌细胞p53、Bcl-2基因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化疗后为0.44±0.02、0.60±0.08,均低于化疗前的1.09±0.28、1.09±0.07,而Bax、Fas基因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化疗后0.76±0.07、1.69±0.10均高于化疗前的0.30±0.03、0.39±0.06。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可以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并可影响大肠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与肿瘤选择性化疗药卡培他滨抑制肝癌生长的作用。方法用30只LCI-D20人肝癌高转移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α组(1.875μg/周)、卡培他滨组(每日2.10mmol/kg体重)和联合用药组。用药4周后,观察裸鼠肝内移植瘤体积变化及肝内转移情况,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和体重变化。结果对照组、聚乙二醇化干扰索-α组、卡培他滨组和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分别为(2 275±1 337)、(336±220)、(889±614) 和(26±56)mm~3。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联合用药组尤为突出(P<0.01)。各用药组血常规、肝功能和体重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与卡培他滨联合应用能显著抑制LCI-D20裸鼠模型中肝移植瘤的生长和浸润,副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