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早期阶段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收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于早期阶段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措施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7.3%和95.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的区别(P<0.05);对比分析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上肢FAM量表评分、下肢FAM量表评分并未发现明显的差异,但两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后各项指标具发生改变,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要明显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在早期阶段接受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166例,采取数字表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83)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83)强化常规护理,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90.36%)高于对照组(7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较常规护理更有优势,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并研究对于脑梗死偏瘫失语的患者在进行干预过程当中落实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本研究选择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62例。对于本研究对照组患者落实常规护理进行指导,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对于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并作比较。结果对于两组患者护理结束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优,两组进行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脑梗死偏瘫失语的患者,在进行干预过程中落实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关于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进行早期护理的效果评价。方法本文调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设置观察组:调查对象为在此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设置对照组:调查对象为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另外30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对两组患者分别配合早期护理和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66.67%(20/30),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经过干预后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观察组为(1.25±0.39)级,对照组为(3.45±1.05)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通过早期护理进行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失语和肢体偏瘫等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60例,将以上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恢复恢复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 <0.05)。结论在临床上,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康复中应用研究效果较好,可以有提高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干预组(n=43),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中,痊愈3例(7.5%),总有效27例(67.5%),治疗组中,痊愈6例(15.0%),总有效34例(85.0%),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相较对照组差异明显,结果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脑梗死偏瘫失语的患者康复,同时使其自身自觉配合治疗坚持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35,应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35,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后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生活功能三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还能改善其运动、语言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卫生院进行治疗的50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早期护理干预,并且于6个月后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及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生活能力等指标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生活能力等指标评分均要明显好于护理前,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作用。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施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0.0%,相较于参照组患者的66.7%,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施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适合在临床中全面应用与普及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恢复的作用。方法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早期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语言恢复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运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4.0%;而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恢复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使患者尽快恢复,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100例为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循证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干预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0.50±7.95分)及运动功能评分(35.50±10.15分)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 0.05;研究组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8.75±9.25分)及运动功能评分(62.85±11.85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早期康复效果,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41例、康复组45例。常规组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神经功能。结果两组Barthel指数、NDS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康复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NDS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要把握康复训练时机,加强心理干预,采取正确的训练方法,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病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4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治疗护理及患者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在患者病情稳定情况下行系统化偏瘫肢体康复护理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脑梗死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8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与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都有所改善,但康复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致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和活动能力的复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脑梗死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10年2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康复组42例患者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结果对照组与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都有所改善,但康复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死致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和活动能力的复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手段应用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作用。方法7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随机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认知功能改善优良率、护理前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9.74%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NIHSS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且观察组FMA评分(68.96±5.89)分、NIHSS评分(7.68±4.33)分优于对照组的(54.77±5.48)、(12.56±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的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优良率,还能促进患者上下肢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是一种优良的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5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继发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接受中西医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介入早期康复护理。结果以简式FMA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功能评定。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方面治疗后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康复组患者继发性损伤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偏瘫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缩短疗程,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能达到尽可能多的自理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危重,致死率及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和经济压力[1].我科近年对53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