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晓菊  宪莹 《儿科药学杂志》2005,11(6):16-17,24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以及对激素与激素+IVIG治疗效果的分析.为临床提供辅助诊断依据及指导治疗。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骨髓细胞彩色图文分析系统对巨核细胞进行人工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TPO水平,采用金标免疫斑点试剂盒对ANA进行定性检测。结果:急慢性ITP儿童抗核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抗核抗体阳性与阴性的ITP患儿治疗前后PLT、TPO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慢性ITP儿童PLT水平低于正常.巨核细胞数量高于正常,TP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方面,激素与激素+IVIG两种方法治疗后PL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慢性ITP儿童由抗核抗体阳性与阴性治疗前后PLT、TPO水平无变化推测抗核搞体阳性与阳性治疗前后PLT、TPO水平无变化推测抗核抗体阳性仅仅是一种伴随现象。TPO水平受到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数量的双重调控。在治疗方面.激素+IVIG优于单用激素。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在巨核细胞系改变的原因。方法观察47例ITP患者,其中急性ITP20例,慢性ITP27例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急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颗粒巨核细胞增多(P<0.05),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P<0.05),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急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慢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急性ITP组与慢性ITP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观察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有助于对ITP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Durpura,ITP)是一种以自身抗体产生破坏血小板和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血小板抗体产生对血小板减少有着重要影响。由于ITP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latelet associated antibody,PAIg)及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是诊断本病的依据。血小板生存时间测定操作复杂,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PAIg的检测在ITP诊断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血小板抗体及其检测在ITP中的一些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的价值。方法:将我区医疗机构2011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45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其他原因造成的IPT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液标本,对两组血小板实施免疫表型检测借助流式细胞分析仪计数,比较分析两组血小板计数及PalgA等的表达水平,研究分析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实验组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其PalgA等血小板相关抗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小板计数与PAIgA等血小板相关抗体表达水平具有明显负相关关系。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具有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抗核抗体(A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3例ITP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3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ANA测定,以ANA含量>18 U/mL为阳性,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NA含量,同时记录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ANA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ANA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干预治疗后,ANA阴性患者血小板计数增加优于ANA阳性组患者,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阳性是ITP患者的伴随症状,可能是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对诊断ITP有一定意义,但是不能作为诊断标准,ANA与ITP病情进展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ITP患儿及15例非ITP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G、M)的水平,并分别进行ITP与非ITP的进行配对比较,ITP的PAIg与血小板计数行相关分析,ITP急性期与恢复期进行比较.结果 ITP患儿的PAIgG, PAIgM和PAIgA分别为(77.00±20.99)%、(62.02±24.91)%和(48.98±25.36)%,明显高于非ITP的(28.47±32.52)%、(5.13±9.19)%和(10.27±17.09)%(P<0.01).PAIgG、PAIgM和PAIg与血小板计数呈高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86、-0.79和-0.60,急性期PAIg高于恢复期(P<0.01).结论 血小板相关抗体可作为诊断ITP的重要参数,可与非ITP的患者进行鉴别,其数值(尤其PAIgG)与血小板计数呈高度负相关,并与预后密切相关.流式细胞术可快速、有效、准确地测定PAIg.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28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31例健康体检者的ACA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ACA量的变化与脑梗死的转归密切相关,即ACA血中含量的减少与病情的发展呈正相关,病初含量高,此后逐渐减少。结论检测ACA可以是血栓性脑梗死发生的高危人群的筛选试验,同时也为进行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sCD40L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儿体内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sCD40L的水平,同时检测他们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抗体(PAIgG)水平。结果ITP患儿治疗前外周血sCD40L的水平比正常儿童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sCD40L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CD40L阳性的患儿血小板抗体水平显著增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83,P〈0.05)。结论sCIMOL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ITP患儿外周血sCD40L的水平对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应用抗CIMOL单抗治疗IT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脾脏切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方法观察40例18-55岁ITP患者采取脾脏切除治疗,并采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防治、健康教育等方法实施护理,采用出院随访的形式观察其长期疗效。结果通过脾脏切除和采取适当护理措施,患者术后1周内PLT数值较术前有明显升高,无严重并发症。随访示男性有效率为75%,女性有效率为73.33%。结论脾脏切除治疗治疗难治性ITP效果好,适当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产妇(妊高征30例,正常产妇6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脐血ACA-IgG及ACA-IgM,分阳性及阴性组进行分析。结果:ACA-IgM全部阴性,ACA-IgG阳性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20.69%),胎儿宫内窘迫(31.03%)、新生儿死亡(13.79%)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CA-IgG阴性组,妊高征发生的时间更早,程度更重。结论:建议将ACA阳性的孕妇列入高危妊娠范畴,并且在妊娠24周开始监测ACA-IgG,以便预测妊高征、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并建议对ACA-IgG阳性婴、幼儿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抗结核抗体在老年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100例肺结核患者根据年龄分为年龄≥65岁以上老年组患者和年龄在≤30岁的青年组患者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血清抗结核抗体,涂片,PPD试验结果。结果青年组有发热和咳血等临床表现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患者咳嗽咳痰的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肺结核患者结核抗体阳性率为85.00%明显高于涂片和PPD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结核抗体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阳性率较高,对于老年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于存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进行检测,分析其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某院就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的试验组,再在同一时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同龄儿100例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检测项目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比例以及血浆细胞因子IFN-r、IL-4浓度。结果:结果表明,检测时试验组的患儿CD3、CD4、CD4/CD8、IL-4水平比对照组低,且其IFN-r水平要比对照组高,存在统计学差异。采取8周的治疗后,试验组患儿CD3、CD4、IL-4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升高,IFN-r相比于治疗前降低,变化显著。结论: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会出现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情况,其与疾病的活动状态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糖变化的特点,提供类固醇性糖尿病防治策略。方法:将我院新诊断的60例ITP患者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结果分为33例糖调节异常组(IGR组)及27例糖调节正常组(NGT组),予以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同时监测血糖。结果:使用GC治疗后2组24h平均血糖(24hMBG)水平升高;IGR组有24.2%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日最大维持剂量、24hMBG、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的水平与类固醇性糖尿病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IGR人群是类固醇性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对其实施合理的监测和治疗可以预防类固醇性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开波  刘旭  冯春 《中国药房》2010,(48):4549-4551
目的:评价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RITP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40mg·d-1,口服,第1~4天,每月1次,疗程6个月;治疗组加用吗替麦考酚酯1.0g,bid,口服,第1~20天,每月1次,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小板指标的变化,观察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6.2%,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显效率为25.0%,总有效率为68.7%,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正常,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RITP优于单用地塞米松治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儿童紫癜性肾炎肾内凝血和纤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 (HSPN)尿中纤维蛋白肽A(FPA)和D 二聚体 (D dimer)的变化 ,探讨肾内凝血和纤溶活性与紫癜性肾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5 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 ,根据血肌酐值 (sCr)分为正常 (N)、低 (L)、中 (M)和高 (H) 4组 ,分别检测尿FPA和D dimer的含量。结果 四组患者尿中FPA和D dimer含量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两者与血肌酐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89和 0 85 ,P <0 .0 1)。结论 紫癜性肾炎患者肾内存在凝血和纤溶的激活 ,肾内凝血和纤溶活性的亢进促进了紫癜性肾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巨核细胞数对判断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预后的意义。方法计数ITP患 儿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并将其分为巨核细胞数正常组和巨核细胞数增多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并随访1 .年。结果50例患儿治疗后,巨核细胞数正常组77.8%(21/27例)于2周内达完全反应,而巨核细胞数增多组仅 39.1%(9/23例)在2周内达完全反应。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