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支持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评价两种营养支持方法的临床效果有何不同。方法将2008至2009年某医院4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术后24h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每日给予的热量、氮量相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术后肠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胃大部切除患者的营养指标,术后肠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周雄坤 《中国药业》2013,(23):92-93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联合肠外营养用于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独使用肠外营养的对照组,多潘立酮联合肠外营养的治疗组,各20例.观察比较两组营养状况、临床疗效和痊愈时间.结果 选取的78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有40例出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为5.13%,均发生在术后3~12d.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治疗组为(14.34±0.72)d,对照组为(20.03±0.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片(吗丁啉)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临床疗效。方法胃大部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吗丁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肠外营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营养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予以吗丁啉联合肠外营养治疗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吴树堂 《黑龙江医药》2011,24(6):977-978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将38例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纽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对64例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2例,通过不同护理措施护理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74±0.52)d、肛门排气时间为(3.71±0.54)d、住院时间为(18.02±3.02)d、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9.39%,同对照组患者的(2.71±0.42)d、(4.35±0.08)d、(22.16±5.17)d和34.39%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在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营养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8月入院的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5)行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对照组(n=45)行单纯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血浆谷氨酰胺、白蛋白水平,甘露醇/乳果糖(L/M)比值,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营养支持10 d后,观察组血浆谷氨酰胺及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M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肠外营养序贯过渡至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更好地预防感染、改善机体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科接受胃大部切除术后30例胃瘫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呕吐持续时间和腹胀持续时间短;恢复进食时间短,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改善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在术前、术后进行全面护理,2012年1月至6月同类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照两组患者在进食时间、静脉输液治疗时间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为(1.02±0.48)d,对照组为(2.11±0.74)d,观察组静脉输液治疗时间为(2.46±1.02)d,对照组为(3.51±1.57)d,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0.77±0.25)d,对照组为(1.54±0.41)d,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有效术前、术后护理,可帮助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1周后经血液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分别为(37.69±6.28)g/L、(72.83±8.20)g/L,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分到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观察组患者施以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施以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1.24±2.21)h、(22.56±5.37)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1.13±4.82)h、(36.75±6.94)h;两组比较,均有P <0.05。结论与胃大部切除术相比,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施以单纯穿孔修补术,可有效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强 《家庭医药》2016,(9):25-26
目的:探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实施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保守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对比组间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实施胃大部切除手术,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在恶性肿瘤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支持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5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按随机表分别进入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EEN+PN)或完全肠外(TPN)营养组,两组采用等热量、等氮量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术后并发症、营养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EEN+PN组与TPN组相比: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4.8%(4/27)与33.3%(9/27),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3.9±1.2)d与(4.5±3.1)d、住院时间(12.3±4.3)d与(15.2±5.1)d及费用(31358±3114)元与(44650±11977)元,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术后胰瘘、胆漏、切口感染、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营养相关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PD后的营养支持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皮内镜胃造瘘和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后机体营养疗效变化比较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情况,探讨两者的优劣性.方法 5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经皮内镜胃造瘘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26例,采用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后第1天、第7天、第21天观察血清白蛋白、血红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的变化及胃肠道并发症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第1、7天对照组同实验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格拉斯哥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实验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格拉斯哥分级评分分别为(36.9±177;1.7)g/L、(15.2±177;1.2g)g/dL、(27.3±177;1.7)%、(5.7±177;1.4)分,而对照组分别为(32.7±177;2.9)g/L、(13.0±177;1.5)g/dL、(23.4±177;1.4)%、(4.2±177;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在胃肠道并发症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经皮内镜胃造瘘较鼻饲管营养支持治疗在营养恢复以及降低并发症方面优势明显,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修补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十二指肠穿孔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优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和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优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接受开腹修补术相比显著优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观察给予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加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100例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徐玉英  陈倩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45-2146
目的 比较危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68例和肠外营养组20例,两组危重症患者在接受相应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胃肠内营养支持(EN)和肠外营养支持(PN)治疗,观察比较两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B)及转铁蛋白(TRF)等.结果 EN组与PN组相比,其患者ALB、TB、TRF等营养指标均显著增高,分别可以达到(36.01±5.74)g/L、(67.96±7.52)g/L以及(2.88±0.85)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9、4.13、3.93,均P<0.05);EN组并发高血糖、二重感染、肝功能损伤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x2=7.82、8.41、9.02、9.47,均P<0.05).结论 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选择适当的营养支持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急性胃穿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切除组与修补组各30例,切除组给予胃大部切除手术进行治疗,修补组给予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等。结果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5.3±14.5)min,术中出血量为(139.7±16.4)m L,住院时间为(16.4±3.3)d,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修补组手术时间为(47.2±6.6)min,术中出血量为(82.6±12.3)m L,住院时间为(9.1±2.8)d,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两组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术后1~18个月总复发例数明显少于修补组,且4~6个月、13~18个月其复发率明显低于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胃穿孔的患者来说,采用胃大部切除及单纯修补术均是有效的方法,但两者各有优缺点,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彻底,复发率低,单纯修补术安全性高,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肠外营养比较,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胃大部分切除的64例患者,分为肠内组和肠外组,各32例。肠内组在术后24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肠外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肠内组给予营养支持1周后营养指标优于肠外组(P<0.05);肠内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肠外组(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胃肠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严重脑出血患者常并有神智不清,不能自主进食,需行肠内和或肠外营养支持,维持和病情相符的营养代谢。而在应激状态下此类患者胃肠功能降低营养耐受能力差常合并消化道并发症。此研究将3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序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受胃肠并发症影响的情况,探讨序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出血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营养支持对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3例行近端胃癌根治术的T1~3 N0~1M0胃癌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将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A组,43例)和肠外营养组(B组,40例).测定手术当天、术后第1、3、7、9天血浆ghrelin水平.结果 两组术后第1天血浆ghrlein水平下降至最低点,分别为术前的(33.2±4.2)%和(34.1±3.7)%.术后第3天,A组血浆ghrlein水平的回升快于B组[(47.2±6.2)% vs.(38.4±5.7)%](P<0.05);至术后第9天,两组的回升幅度才相仿,分别为术前的(70.4±5.9)%和(67.1±6.3)%(P>0.05).结论 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能促进近端胃次全术后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