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艳华 《黑龙江医药》2012,25(1):141-143
目的:分析婴幼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探讨输液外渗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静脉炎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分析婴幼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提出预防、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方法.结果:针对引起输液外渗的婴幼儿本身、药物以及护理操作技术等因素,给予相对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婴幼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结论:对婴幼儿静脉输液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采取预防对策及治疗。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在我科收治180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分析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规避风险,对症治疗。结果 16例患者发生静脉输液渗漏,占8.89%,发生2次以上输液渗漏的病例为4例占2.22%。经外用复方七叶皂昔钠凝胶对症处理,无1例注射部位出现皮肤坏死。结论通过学习引起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有针对性的预防,积极处理对症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分析引起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结果:通过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各类静脉输液外渗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结论:在患者输液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过程、减少患者痛苦具有良好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输液外渗后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或减轻不良后果.方法 分析输液外渗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湿敷、局部封闭、局部药物外敷、理疗等措施进行治疗,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31例6 ~ 24小时局部红、肿、热症状缓解;21例24~48小时内皮肤恢复正常;10例出现水疱、坏死者1周后恢复正常;4例瘀斑、坏死者1周后恢复正常,1例坏死后遗留红印约0.5 cm;局部硬结1例,4个月后消散.结论 分析输液外渗原因,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治疗或减轻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造成的损伤,减少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采取预防对策及治疗。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153例,分析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规避风险,对症治疗。结果:住院过程中共行静脉输液2295例次,平均15次/例,发生输液外渗321例次(321/2295,13.99%),其中局部表现为仅肿胀314例次(314/321,97.82%),肿胀累及穿刺部位周围20cm 6例次(6/321,1.87%),水疱1例次(1/321,0.31%),未出现局部皮肤组织坏死。321例次中,40.81%(131/321)由患者因素引起,26.17%(84/321)由技术因素引起,13.08%(42/321)由疾病因素引起,10.90%(35/321)由药物因素引起,9.03%(29/321)由其他原因引起。结论:通过学习引起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有针对性的预防,积极处理对症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静脉输液病例120例,年龄1~28 d,体质量1.2~4.1 kg,根据症状、体征和临床诊断,均满足静脉输液的标准。所有静脉穿刺均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师以上人员完成,穿刺使用静脉留置针。为降低外渗发生概率,尽量选择近心端血管,避免选择下肢及关节部位血管。每日对穿刺部位实施消毒护理,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外渗现象。结果 120例静脉输液病例中,发生液体外渗21例,占全部病例的17.5%,通过及时的护理处置,无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穿刺部位的红肿在3 d内全部消失。结论液体外渗的原因主要有血管因素、药物因素、操作因素和疾病本身的因素等几个方面。液体外渗的表现为局部组织肿胀;以穿刺点为中心的红晕;输液血管的条索状静脉炎或颜色苍白。严重者可出现烧灼疼或刺痛。一旦出现液体外渗症状后,护理人员须及时停止输液,抬高患肢,对患处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的概率高,而且一旦发生,危害巨大,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医疗纠纷,因此需要护理人员采取更精确的护理措施,提高穿刺技术,在出现液体外渗后,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不但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也可以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 收集 2012年 1月 ~2013年 7月间高血压脑出血 106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采取应对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 发生静脉输液外渗 46例,渗液与穿刺部位选择,技术操作,输液速度及患者配合有关.结论 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正确使用方法,采取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感染病科预防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预防静脉外渗为活动主题,找出引起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提出对策,对使用高危药品患者进行干预,活动前后对护士的预防外渗知识进行考核。统计外渗发生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品管圈管理活动后,护理人员对使用高危药品静脉外渗的预防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P〈0.01),输液后静脉外渗现象明显得到控制(P〈0.05),患者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能提高护理人员使用高危药品时静脉外渗的防范意识,可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与不安全因素的原因,探讨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260万例患者中的护理纠纷与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同时给予相应的对策。结果门诊输液室的护患纠纷有18例,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占56.6%;护理操作生疏占27.8%;静脉穿刺失败占11.1%;病情观察不到位占5.6%。仔细分析之后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护理纠纷很快得到及时的化解以及有效的预防。结论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纠纷,要认真分析原因,积极采取对策,提高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化解和预防护理纠纷,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收到好的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方法:对儿童急诊科2013年4月至2013年6月的输液外渗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原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儿童急诊科静脉输液外渗率从6.88%降至3.02%。结论:分析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儿童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小儿静脉输液所致药物渗漏的主观及客观原因、护理对策和防治措施的探讨。方法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与防治措施,对50例患儿药物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大限度的降低输液所致药物渗漏的发生、减少后遗症。结果除2例因未及时治疗局部组织坏死遗留瘢痕外,其余49例痊愈。结论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减轻渗漏对患儿的损害,小儿静脉输液所致药物渗漏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静脉输液患者预防药物外渗的效果。方法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前后,分别调查护士对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知识,记录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以及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前护士答题的正确率为73.00%,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答题的正确率为94.00%,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前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为13.36%(29/217),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为3.13%(11/35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12%(163/217),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34%(318/35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加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是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且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药液从静脉血管中渗出进入皮下组织,引起的局部红肿热痛,严重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引起护理纠纷,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所以预防输液外渗及渗后及早实施相应护理对策会减少患者身心伤害,从而可提高护理质量,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ICU患者药物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分析药物外渗的原因,找到预防药物外渗的措施及发生药物外渗的处理办法。结果对于长期静脉输液的ICU重症患者,为了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需要根据患者以及药物的基本情况提前做好血管评估,了解高危外渗药物的药性,采取相应血管保护措施,及时最大程度减少血管损伤,加强护理管理,提高重视度,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结论实施外周静脉输液时需要根据患者以及药物的基本情况加强护理管理,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DI评估联合PAOE护理在新生输液外渗透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足月新生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采用DI评估联合PAOE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干预后静脉外渗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静脉外渗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且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95.84%,显著高于对照组72.92%(P<0.05)。结论 DI评估联合PAOE护理干预新生输液,明显降低了新生儿静脉外渗发生率,外渗预防效果佳,且新生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高,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门诊小儿输液外渗风险、护理需求,评价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输液外渗等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间的门诊输液小儿,总计300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监护人知情同意,按照1∶1法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分组护理。对照组(n=150)患儿采取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n=150)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门诊小儿输液依从性、家长满意度、输液外渗等静脉输液风险。结果 小儿输液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患儿的总依从率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家长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静脉输液风险方面,观察组患儿的输液外渗、针头脱落、重复穿刺等发生率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结论 门诊小儿输液外渗、针头脱落等风险较高,具有可预防性。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预防小儿输液外渗,提高小儿的输液依从性、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满足患儿与家属的护理需求,护理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探讨静脉输液外渗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静脉输液外渗。方法回顾我院近年来静脉输液外渗患者的情况。结果患者发生输液外渗,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结论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姚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443-444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如何有效避免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就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作一综述,以帮助寻求防治方法,避免和解除静脉渗漏给患者造成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方法对我科305例患者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穿刺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5例患者留置时间(5.7±2.1)d,在留置过程中发生各种并发症42例,占13.78%,其中穿刺处发生感染5例,占1.64%,静脉炎15例,占4.92%,液体外渗11例,占3.61%,导管堵塞9例,占2.96%,静脉血栓2例,占0.66%。本组未留下任何后遗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9.02%(302/305)。结论针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徐辉  万双青  陆春红  龚霆 《淮海医药》2008,26(4):360-361
目的对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的静脉炎判断标准,对静脉输液引起的Ⅰ°-Ⅱ°静脉炎采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11例Ⅰ°-Ⅱ°静脉炎患者均于2~4d内痊愈,静脉炎症状消失。结论50%硫酸镁局部湿敷治疗和预防表浅性静脉炎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