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应激状态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急性脑血管病 (ACVD)发病急性期患者可出现某些应激反应 ,这些应激反应统称为应激状态 ,它会使临床表现复杂化 ,在处理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并可能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为了探讨ACVD应激状态的临床特点 ,我们在2001年对收治的98例ACVD患者进行了连续观察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98例ACVD均系我院住院病人 ,其中男57例 ,女41例 ,年龄19~86岁 ,平均年龄55 96岁。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8例 ;脑梗死 (CI)包括脑干、小脑梗死60例 ;脑出血 (CH)包括脑干、小脑出血21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血钠代谢紊乱的临床症状、发生机制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24h内,取其静脉血进行首次检测钾、钠、氯,并于48~96h及1周后进行再次复查,同时对测定结果出现异常、抑或临床、临床估计病患极可能发生了电解质紊乱者,要给予每日以及隔日,抑或进行随时复查,取其最低值或最高值,分析脑血管病血钠浓度改变。结果入院24h内低钠血症总的发病率为33.11%,且SAH组显著高于C1组和CH组,但48~96h及1周后下降与其他两组无差异。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时伴水、钠代谢紊乱不完全是治疗中的并发症,而病患在发生早期轻度血钠变化时,从客观角度讲,一般不影响预后。但是,如果病患在1周后出现持续高钠血症抑或出现严重低钠血症时,则是预后不良的显著的、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急性期血糖升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96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0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及血糖升高组,对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正常组基本治愈比例明显高于血糖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基本治愈与显著进步共同所占比例也明显高于血糖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升高组的无效与死亡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早期血糖升高的患者预后明显比血糖正常者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89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例,脑梗死74例,根据有无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分为首发组和复发组。其中74例脑梗死患者中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DM)组、非糖尿病(NDM)组。并选取本院体检者56名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中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健康对照组高;复发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首发组;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梗死容积均大于正常血糖组,糖尿病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重,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较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高(P<0.05)。其中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高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结论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并影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及时地控制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和不同病理学机制造成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各异,具有多种不同的临床病理学亚型。因此,用一种模式来治疗所有的脑梗死患者是不切实际的,需要一种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维持足够的灌注压是缺血脑组织存活的基本前提,改善脑循环是脑梗死治疗的核心,这2个目标必须贯彻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的全部过程。包括降纤、溶栓、抗凝、抗血小板及降压、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尿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降尿酸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随访6个月、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随访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复发情况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尿酸有助于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效果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笔者现就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21/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9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2/3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1/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6,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改善患者血脂和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加入0.9%氯化钠500ml中静滴,q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左旋糖酐500ml内加入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qd,疗程均为二周。结果:尼莫地平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其降压作用受输注速度影响。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有效安全的。尼莫地平注射液能有效地防止脑血管痉挛,选择性扩张脑血管,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0.
金纳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金纳多 (Ginaton,EGB761)的疗效 ,我们对临床66例患者进行了观察。1对象和方法1 1对象 :66例病人均为2000年3月~2000年12月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诊断和分类标准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脑血管疾病分类 (草案 )”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38人 ,脑梗死28人 ;男40例 ,女26例 ,平均年龄 (42 42±8 03)岁。1 2方法1 2 1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TIA19人 ,脑梗死14人 )和对照组(TIA19人 ,脑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性癫痫发生率、发作类型、病变部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发作机制、预后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脑电图头颅CT或MRI证实的90例急性脑血管病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患者中,84例呈不同程度异常,占93.3%,14例为广泛轻度异常改变,占15.5%,54例为中度异常伴局限性改变,占60%,16例为重度异常改变,占17.7%,6例未见异常。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性癫痫发作与发生时间、发作类型、病变部位密切相关,脑电图检测对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可改善急性脑血管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登青  肖颖秀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59-1560
目的 探讨血糖在不同性质、不同程度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变化及其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意义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脑血管病时的血糖资料,并与临床进行对比。结果 196例急性脑血管病中脑梗死病例107例,脑出血89例。血糖升高在脑梗死病例中占42%,在脑出血病例中占45%;按部位丘脑内囊组与基底节外囊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患者意识状态和24h内死亡率在不同血糖浓度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血糖一过性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病情性质无关,与病变部位、范围、病情程度有关,并且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IL-6、TNF-α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对机体炎性细胞因子进行降低,与常规治疗进行互补,使得患者机体康复进程加快,能够对患者生存质量以及预后改善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急性ICVD62例,分为2组,纳洛酮治疗组32例,给予纳洛酮4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天1次,共15天;对照组30例,用脑复康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天1次,共15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与56.6%(P<0.01),纳洛酮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ICVD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NF-α指标、IL-6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机体炎性细胞因子,与常规治疗起到互补作用,加快机体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患者更易接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急性感染是儿童缺血性中风的重要危险因子.然而,在成人,感染与中风之间的病因联系尚未完全明了.为进一步搞清成人感染与中风之间的是否相关联,笔者做了有关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D)的关系。方法选取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98例住院患者,根据监测UA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各49例,比较两组出现ICD和相关的生化指标。结果高尿酸组出现ICD高于非高尿酸组,而且ICD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均高于非IC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ICD呈正关系,血尿酸升高,是发生ICD的危险信号,临床可通过血尿酸水平对ICD进行预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急骤,后遗症多,复发率高,致残率高.以往多采用维脑路通、脉通等扩血管药物和神经营养剂等治疗,疗程长、作用缓、瘫痪肢体恢复缓慢.近年来,采用尿激酶早期冲击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了满意效果,治疗后患肢肌力恢复好转明显,现将临床护理中的一些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46例均为住院病人,均为发病6h以内入院。意识清醒,有突然肢体瘫痪体征,经CT检查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及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以外的全身疾病,特别是有出血倾向的各种疾病。其中男34例,女12例;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饲对急性脑血管病血清电解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5年来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分为鼻饲组和非鼻饲组,鼻饲组于发病后第4天插胃管鼻饲,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电解质及近期、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鼻饲组和非鼻饲组之间的血液电解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近期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远期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饲可显著改善急性脑血管病的近期预后,而远期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TCD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研究颅内外血管狭窄的数目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证实了颅内外血管狭窄数目对脑卒中的发病及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