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容燕  吴少皎  李淑妮 《河北医药》2016,(19):3029-3032
目的:对比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机械通气配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d内X线胸片检查并评分、观察患儿3d存活率、2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上机时间、肺出血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2 d内后X线胸片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 P <0-.05),观察组于治疗后24 h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儿3 d内存活率:观察组患儿存活率93.5%,高于对照组82.76%( P >0.05)。上机之后治疗组的PCO2小于对照组( P >0.05),PO2大于对照组( P <0.05),pH值小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出血发生率以及上机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均可有效的治疗新生儿的呼吸衰竭,减少呼吸道的出现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的短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张峥 《哈尔滨医药》2022,42(1):49-51
目的 比较不同通气模式在呼吸衰竭(ARF)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150例ARF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儿不同通气模式分为研究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前者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后者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衰竭Ⅱ型患儿32例随机分为2组,2组基本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HFOV,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比较2组患儿上机24 h及48 h的血气分析及上机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24 h及48 h的血气分析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活儿使用呼吸机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地改善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的肺氧合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及费用,且安全性好,与CMV比较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式通气(SIMV)对呼吸衰竭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8月在某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呼吸衰竭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SIMV通气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SMIV通气30min之后改用BIPAP通气方式。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住ICU时间及院内病死率。治疗前后,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和pH值,利用血气分析仪监测患儿的吸氧分数(FiO2),计算氧合指数(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a/A PaO2)指数。结果:观察组呼吸衰竭患儿的有创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iO2、O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a/A PaO2...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常频通气和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时,分析和研究肺呼吸力学和脑血流的变化,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选择呼吸衰竭新生儿4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高频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观察两组上机前及上机后2、12、24、48 h及撤机前的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气道阻力(R)、肺过度膨胀系数(C20/C)、每分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脑血流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速度(Vs)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病死率、气漏及脑室出血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在呼吸力学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上机后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漏和脑室出血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机械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相比,可以减少气漏和脑室内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将40例达到机械通气标准的PPHN患儿分成2组。治疗组18例在常规机械通气基础上、采用从气管插管内滴入PS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其余治疗相同。比较分析两组肺动脉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肺动脉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PS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PPHN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常频通气应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8月至2009年11月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并与常频通气对照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所有例患儿治疗后6hPaO2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1);PaCO2治疗6h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的,非常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常频通气应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到2009年11月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并与常频通气对照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所有例患儿治疗后6hPaO2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1);PaCO2治疗6h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常规通气治疗难以比拟的优越性,非常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辅助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某院收治的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有创组和无创组。有创组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无创组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观测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平均压的变化等,记录对比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等指标,以评估两种通气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2h、4h、24h后,PaCO_2较上机前显著降低(P0.05),PaO_2较上机前显著升高(P0.05);有创组机械通气时间[(8±4),d]显著少于无创组[(10±3),d](P0.05),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无创组;无创组死亡率显著高于有创组(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相较于无创机械通气有效性更高,致死率显著低于无创机械通气。建议结合患者的临床实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本院进行诊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患者12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选用压力调节容量通气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并发症等情况,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分析对比得知,治疗组与对照组气道峰压值分别为[(18.6±3.16)cmH2O/(23.7±2.58)cmH2O],治疗组气道平均压、动脉血气等数值于治疗1h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55例,治愈率为91.6%,对照组治愈43例,治愈率为71.6%,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压力调节容量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进行治疗,可缩短上机时间,减少气压伤,对患儿病情的治疗及恢复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0我院的68例肺栓塞的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研究,划分组别,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常规呼吸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监测两组患者的PaO_2、PaCO_2、pH值数据变化。结果两组患者pH值数据变化差距不大,PaO_2值升高,PaCO_2值下降,观察组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数据变化波动更大,P<0.05。结论呼吸内科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应用效果显著,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由此可见无创呼吸机使用效果良好,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序贯组: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AECOPD患者16例,治疗达肺部感染控制窗后,撤离有创呼吸机,改为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AECOPD患者14例,以SIMV+PSV方式撤机。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等。结果序贯治疗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较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面罩无创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可行性。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3月重症监护室接受面罩无创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24例作为治疗组,另选择2010年3月-2011年2月同等病情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新生儿2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并发症、撤机失败、抢救成功情况。结果治疗组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医护合作面罩无创通气较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陈飞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166-167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给予抗感染和平喘等治疗;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出窗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序贯治疗组出窗后立刻拔出插管,接着采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行有创机械通气。分别对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治疗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序贯组各项指标明显较低。结论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给予抗感染和平喘等治疗;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出窗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序贯治疗组出窗后立刻拔出插管,接着采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行有创机械通气.分别对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治疗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序贯组各项指标明显较低.结论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防治。方法采用SIMV或CPAP模式+PSV、PEEP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146例,治疗组73例,规范治疗+防御性人工气道措施+通便、胃肠调理与早期肠道营养;对照组73例,规范治疗。结果治疗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积极规范治疗原发病同时,及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积极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配合防御性人工气道措施+通便、胃肠调理与早期肠道营养治疗,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VAP,提高抢救成功率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5例,给予抗感染和平喘等治疗;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待"肺感染控制窗"出现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拔除气管导管,改用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PSV)方式分别减少到7~9次/min和5~8cmH2O水平时直至脱机。比较两者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11.33±2.62)dvs(13.91±4.52)d,P<0.01],总住院时间[(18.63±3.62)dvs(21.20±6.42)d,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86%vs28%,P<0.01]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较传统的有创通气方式更优越,能够有效缩短总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源性呼吸衰竭患儿机械呼吸时吸入一氧化氮(NO)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新生儿缺氧性呼吸衰竭患儿给予机械呼吸者,平均气道压>10 cmH2O,吸入氧浓度>60%者为入组对象,18例为NO组,2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机械呼吸后6 h呼吸力学监测结果.结果 机械呼吸后6 h,NO组吸入氧浓度、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潮气量均小于对照组(P<0.01);而肺顺应性、气道阻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肺过度膨胀系数,NO组发生≤仅1例次,而对照组发生8例次.结论 肺源性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呼吸时吸入NO除能降低吸入氧浓度外,还能降低机械呼吸时所需的吸气峰压,因而使平均气道压下降,可使用较小的潮气量防止肺泡过度扩伤,减少气压伤和容积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序贯性机械通气的价值。方法选择AOPP并发呼吸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成序贯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序贯治疗组依次应用BiPAP-A/C-SIMV或SIMV+PSV-BiPAP或PSV+PEEP通气模式,对照组应用A/C-SIMV模式。结果序贯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以爱气时间、以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撤机失败、住院时间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OPP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有创-无创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有效方法之一,能明显降低呼吸机肺炎(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缩短有创通气及住院时间,减少撤机失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组30例加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动脉血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经BiPAP呼吸机治疗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