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巢粒层细胞瘤亦称卵巢颗粒细胞瘤,多发生于绝经期前后,亦可发生在少女或生育期。由于能分泌雌激素,可引起青春前期性早熟、生育期月经失调和绝经后阴道流血,常伴有子宫内膜增生、息肉,甚至发生腺癌。切面为实性,色淡黄;镜下可见成片增生的颗粒细胞中有小囊,小囊边缘的颗粒细胞呈放射状排列。根据年龄及病理特征可将卵巢粒层细胞瘤分为成年型和幼年型两种,其中以前者最为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粒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本院诊治的15例卵巢粒层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粒层细胞瘤患者中,2例为幼年型粒层细胞瘤,发病年龄6~20岁,平均12岁;13例为成年型粒层细胞瘤,发病年龄26~74岁,平均46.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腹部包块、闭经、腹水。巨检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光镜下成年型粒层细胞瘤可见典型的含Call-Exner小体的微滤泡结构及瘤细胞核内的纵行核沟,幼年型粒层细胞瘤缺乏此特征,瘤细胞有一定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表达inhibin-α、CD99和Vimentin,部分患者Melan-A、Calretinin和S-100阳性,CKpan、EMA、PLAP、Syn和CgA缺乏阳性表达。结论卵巢粒层细胞瘤临床少见,属于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确诊依赖于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病理诊断时要与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小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及无性细胞瘤等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卵巢颗粒细胞瘤(GCTO)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5%,及卵巢恶性肿瘤的6%,分成年型和幼年型两种类型。幼年型少见仅占GCTO的5%,主要发生在30岁以下。成年型占GCTO的95%,属低度恶性肿瘤,常发生在育龄期妇女,但也可发生于绝经后,有时发生在青春期前,预后良好,但临床有晚期复发的特点。本文报告1例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与p53的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p53在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IF-1α、p53在59例不同病理分级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59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HIF-1α、p53表达的阳性率均为47.5%.其中,HIF-1α与病理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肿瘤级别的升高,HIF-1α、p53蛋白的共表达率也有升高.结论 HIF-1α蛋白的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相关;HIF-1α、p53蛋白的共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恶性演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53和Ki6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彭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8例作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彭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胃炎患者66例作为胃炎组。观察两组患者p53和Ki67蛋白表达情况,按不同病理特征将胃癌患者分组并比较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患者p53蛋白和Ki67蛋白阳性率高于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p53和Ki67蛋白阳性率低于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浆膜下浸润患者p53和Ki67蛋白阳性率低于侵及浆膜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53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Ki67蛋白阳性率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按分化程度情况分组,两组患者p53和Ki67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53和Ki6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16和p53蛋白在胃癌和胃黏膜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20例胃黏膜异型增生、19例肠上皮化生、20例正常胃黏膜的 p16和p53蛋白。结果 胃癌的p16蛋白的阳性率为43.8%,胃黏膜异型增生的为75.0%,二者有 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的p53蛋白的阳性率为78.8%,胃黏膜异型增生的为20.0%,二者 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其p16蛋白低表达,p53蛋白高表达。结论 胃癌中有p16蛋白低表达和p53蛋白高表达,可以利用检测p16和p53蛋白的办法来协助诊断胃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73及突变型p53蛋白在人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一步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检测102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p73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检验,综合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类型、病理分级以及预后等重要的相关因素来分析每种蛋白表达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①p73蛋白在良性肿瘤中无表达,而在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中均有表达,与组织分化有关,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②p53蛋白在良性肿瘤中无表达,而在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中均有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有无腹水和淋巴结转移相关。③p73表达与p5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④p53蛋白累积与生存预后呈显著负相关,而p73表达与生存时间无关。结论:①p73基因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②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中,p73过表达与p53表达状况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WT-1蛋白在卵巢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WT-1蛋白在37例卵巢颗粒细胞瘤(GCT)和39例卵泡膜细胞瘤(TCT)及10份健康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卵巢GCT和TCT组织中,WT-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且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Ⅰ期、Ⅱ期与Ⅲ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组织学分级与临床分期提高而降低。WT-1蛋白阳性表达的病例10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T-1蛋白有望作为卵巢GCT和TCT的辅助标记物和影响预后的一个因素,能为病理诊断和判定预后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颗粒细胞瘤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对患者子宫、卵巢行多切面仔细扫查,观察患者一般临床表现,分析超声图像特点分型、不同声像类型颗粒细胞瘤大小和血流分布情况,分析患者病理结果。结果38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形态规则,边界清,平均肿块最大径范围(8.8±3.8)cm。16例合并子宫内膜增厚,4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10例有腹水。声像图类型实性6例,平均径线(5.0±2.0)cm,肿块内血流信号分级:0级1例,2级2例,3级3例,平均血流阻力指数(0.49±0.05);声像图类型为囊实混合性30例,平均径线(8.8±3.2)cm,19例表现为多发小囊散在分布于实性成分内,呈“蜂窝”征改变,肿块内血流信号分级:0级4例,1级3例,2级13例,3级10例,平均血流阻力指数(0.42±0.08);声像图类型为囊性2例,平均径线(21.0±1.3)cm,肿块内血流信号分级:0级1例,1级1例,平均血流阻力指数(0.53±0.03)。33例病理诊断为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5例诊断为幼年型颗粒细胞瘤。18例合并子宫内膜增生,4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病理结果与术前超声发现大致符合。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以囊实混合性最常见,具有一定的超声图像特征,肿块内含多发小囊散在分布于实性成分,呈“蜂窝”征改变,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超声有助于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PCNA、p5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良、恶性及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脑膜瘤全切除治疗并经12~134个月随访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的PCNA、p53抗原,以显微镜下的细胞核内出现棕色颗粒为阳性,计算两者的表达率.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肿瘤细胞的标记指数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1)PCNA、p53在不同病理形态脑膜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脑膜瘤、非典型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2)良性脑膜瘤中PCNA的表达在复发组明显高于初发组(P<0.05),而p53的表达在复发组与初发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PCNA、p53蛋白的表达与脑膜瘤的病理分型有一定的关系.(2)良性脑膜瘤结合PCNA的表达情况可用来判断有无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痞颗粒对胃癌癌前病变患者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胃痞颗粒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用胃痞颗粒一号与胃复春片一号,对照组用胃痞颗粒二号与胃复春片二号,连续应用6个月,进行相关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细胞凋亡指数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也比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显著;Bcl-2、P53、Fas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痞颗粒对胃黏膜癌前病变有逆转治疗作用。胃痞颗粒通过抑制Bcl-2、P53(突变型)蛋白表达,促进Fas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从而有利于胃黏膜异型增生的上皮细胞发生凋亡,这可能是胃痞颗粒治疗癌前病变获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urvivin、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这两种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Survivin、p53蛋白在15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69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恶性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6.7%(P〈0.05);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率为43.5%,在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率为13.3%(P〈0.05)。两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②Survivin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相关性(r=0.464,P〈0.05)。结论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卵巢癌的诊断、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且二者在卵巢上皮性癌的癌变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余晓虹  罗鸿  朱晓玲  李鹤  刘开瑞 《安徽医药》2016,20(10):1919-1921
目的 通过检测c-myc基因(c-myc)和p53蛋白在喉癌切缘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喉癌患者201例,将患者按复发与否分成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校正一般资料后,采用免疫组化法对两组患者喉癌组织和切缘组织中c-myc和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1)在喉癌组织中,c-myc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4.5%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8%和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切缘组织中,c-myc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7%和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8%和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边缘黏膜异型增生型发生率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别是63.6%和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缘组织中c-myc蛋白的表达与喉癌术后局部复发具有明显相关性,或可作为局部复发状况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是Ohta等于1996年克隆分离的候选抑癌基因,定位于3p14.2。目前认为抑癌基因失活、原癌基因激活、抗凋亡基因过度表达等一系列基因的改变所导致的细胞失控增殖参与了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已发现有抑癌基因FHIT异常转录、缺失、重排等变异。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AGCT)中FHIT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可能存在的关系,以探讨FHIT在该肿瘤的发生和演化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c-myc和p53蛋白在喉癌切缘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月1~2016年1月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喉癌患者201例,将患者按复发与否分成两组,复发组A和非复发组B,校正一般资料后,采用免疫组化发对两组患者喉癌组织和切缘组织中c-myc和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①在喉癌组织中,c-myc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4.5%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8%和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切缘组织中,c-myc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7%和2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8%和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边缘粘膜异型增生型发生率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别是63.6%和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缘组织中c-myc蛋白的表达与喉癌术后局部复发具有明显相关性,或可作为局部复发状况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多种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在卵巢粒层细胞瘤(GCT)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及组织形态学特征讨论此瘤与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SLCT)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2例GCT(成年型18例,幼年型4例)与13例SLCT(高分化6例,中分化7例),检测5种常用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包括Inhibin、CD99、calretinin、WT1和melan-A)以及其他多种非特异性标记物(包括CK5/6、CK18、EMA、Vimentin、SMA、S-100、CD10、ER、PR、AR、p53、Ki67)在这两种肿瘤中的表达特征。结果在GCT的粒层细胞,Inhibin的表达率最高(94%),而WT1的表达率最低(78%);而在GCT的间质细胞,WT1的表达率最高(100%),CD99的表达率最低(阴性)。其它非特异性标记物在GCT和SLCT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结论结合临床特征与组织学特点,用Inhibin、CD99、calretinin、WT1和melan-A作为一组抗体,有助于GCT与SLC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分化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SLC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8例中分化支持-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中分化SLCT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5.5岁。5例血清睾酮升高(7.3~15.5 nmol/L),并出现相应症状,1例60岁绝经后患者表现为雌激素升高(286.0 pg/ml),2例无激素分泌异常,血甲胎蛋白(AFP)均在正常范围内。肿物大体均为单侧,囊实性,质地略硬,切面灰黄色,见出血坏死。镜下显示肿瘤细胞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支持细胞及Leydig细胞构成,呈结节状或小片分布,见少许小管样结构,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AE1/AE3、inhibin、CD99、calretinin均不同程度阳性表达,EMA(-)。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8年无复发转移。结论中分化SLCT较为罕见,确诊需结合临床、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表型,主要注意与颗粒细胞瘤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无成熟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李洁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3):426-427
目的为乳腺癌诊断提供血清学新方法.方法用免疫-聚合酶链反应(immuno-polymerase chain reanon,PCR)法检测血清抗p53蛋白(一种抑癌基因)抗体,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p53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抗p53蛋白抗体阳性率为39.5%,而非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抗p53蛋白抗体均为阴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抗p53蛋白抗体显著高于非癌患者和正常人(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抗p53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4.2%,明显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组,血清p53抗体测定与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检测血清抗p53蛋白抗体是检测组织p53蛋白理想的替代工具,抗p53蛋白抗体可以作为乳腺癌血清学诊断新标志,用于乳腺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pi)与p53蛋白在肠癌和增生性病变中表达及其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肠腺癌,16例肠腺瘤伴非典型增生,20例肠腺瘤,10例肠息肉组织中GST—pi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GST—pi与P53蛋白在肠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和86.1%,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腺瘤伴非典型增生组的表达率为81.25%和68.75%。结论在肠道增生性病变中既有GST—pi与p53蛋白的表达,并随着细胞增生程度的增高、非典型增生到肠癌其表达率亦明显增高,说明肠道病变中细胞的异型性与GST—pi、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可作为检测肠癌和肠道的癌前期病变的一个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宫颈鳞癌组织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22例宫颈鳞癌患者设为A组;将同期住院治疗的8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患者设为B组;将40例宫颈炎患者设为C组。利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组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含量,并进一步分析ki-67和P53的表达量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关联性。结果 3组宫颈上皮组织的ki-67和P53含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C组的ki-67和P53蛋白含量依次递减。对于宫颈鳞癌患者而言,Ⅱ期鳞癌的ki-67和P53表达含量均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妇科疾病患者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宫颈鳞癌的临床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