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刘军  汪小明 《上海医药》2022,(14):33-36
目的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接诊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结石一次性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两组结石一次性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手术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效果相似,均对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前者手术时间虽稍长于后者,但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微创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标准与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67例肾结石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微通道)和观察组(标准通道),两组患者均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一期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肾结石患者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2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的方法,观察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PCNL)的方法,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结石残留率与清除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石残留率与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PCNL相比于MPCNL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两种方法在结石清除率与不良反应方面不具有差距,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243-245
目的探讨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肾结石患者9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感染和结石清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液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观察组肾主动脉收缩期峰值(Vmax)流速、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期流速比值(S/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通道相比,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可减少肾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改善肾主动脉血流,但其手术时间较长,结石清石率较低,且术后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脏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肾结石患者分到观察组(n=58例)和对照组(n=5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结石残留率、Ⅰ期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5.64±6.15)mL、(168.85±9.92)mL;结石残留率分别为8.62%(5/58)、18.97%(11/58);Ⅰ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6.21%(50/58)、68.97%(40/58);两组比较,均有P <0.05。结论相较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患者中采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结石残留率低、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3个月随访并评价结石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清除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增加,但并不增加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未增加,可取得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一样的结石清除效果,临床选择哪一种方式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本院治疗的肾结石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结石残留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疗效均可靠,结石清除率高,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短,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出血量少,两种手术方法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Ⅰ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9例结石性脓肾患者,按照硬币法分为2组:对照组(n=44)、观察组(n=45)。对照组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Ⅰ期治疗,观察组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Ⅰ期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针对一次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而言,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脓毒血症、全身炎性反应方面,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结石性脓肾治疗中,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Ⅰ期均具有创伤小、恢复迅速等特点,而前者治疗的一次结石清除率更高,并发症与炎性反应更少,值得临床选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通道及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在肾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80例肾结石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肾结石清除效果;肾结石手术清除操作相关指标和术后康复观察指标;干预前后患者SF-36量表评分;术后发热、集合系统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肾结石清除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肾结石手术清除操作相关指标和术后康复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SF-36量表评分相近,对照组(45.14±0.26)分,观察组(45.38±0.21)分,P> 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对照组(82.16±0.76)分,观察组(96.25±0.56)分,P <0.05。观察组术后发热、集合系统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其中,观察组术后发热、集合系统穿孔、出血、周围脏器损伤分别1、0、1、0例,发生率5.00%;对照组术后发热、集合系统穿孔、出血、周围脏器损伤分别5、2、4、1例,发生率30.00%。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在肾结石中的应用效果优于标准通道,结石清除率更高。相对于标准通道,其在操作方面创伤更小,时间更短,在康复方面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更好恢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1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所选病例分为微造瘘取石术组和标准取石术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标准取石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冲水量以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3.89±11.04)min、(14900±1800)ml、(68.54±8.10)ml,微造瘘取石术组患者分别为(101.66±12.56)min、(21000±1400)ml、(58.28±6.90)ml.与标准取石术组患者比较,微造瘘取石术组术后Scr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短,手术费用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结石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出血、介入栓塞、结石穿孔、脓毒血症等现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实际操作中可根据结石大小选择手术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侧卧斜仰截石位标准通道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复杂肾结石患者,应用等量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俯卧位标准通道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侧卧斜仰截石位标准通道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出血、尿路感染、肾积水)、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46.12±12.23)min、术后住院时间(7.01±0.96)d均短于对照组的(67.14±19.55)min、(8.12±1.11)d,一期结石清除率91.7%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侧卧斜仰截石位标准通道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对复杂肾结石患者病症进行治疗,有利于优化手术指标,提升结石取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焦作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结石一次性清除率为92.5%,对照组为80.0%,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效果显著,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了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m 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标准通道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应用B超引导下m PCNL与标准通道PCNL分别治疗150例肾结石。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Ⅰ期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肾造瘘管留置时间,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迟发型出血、感染等)。结果 m PCNL组与标准通道PCNL组一期分别建立F18和F24肾穿刺通道。标准通道PCNL组手术时间比m PCNL组缩短(P<0.05);单纯肾盂结石Ⅰ期清除率较m PCNL组要高(P<0.05);m PCNL组对多发性肾盏结石患者Ⅰ期结石清除率比标准通道PCNL组高(P<0.05)。m PCNL组术中输血率、肾造瘘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标准通道PCNL组(P<0.05)。结论 MPCNL与标准通道PCNL均具有术中损伤小、Ⅰ期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标准通道PCNL适合较大的肾盂结石,而肾盏多发结石应首先考虑m PCNL,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处理肾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44例孤立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无一例病例行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102.26±12.43)min,术中出血量为(56.86±4.41)m L。一期结石清除率为59.09%(26/44),14例病例行二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二期结石清除率为84.09%(37/44);6例行三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结石总清洁率为88.64%(39/44)。结论在孤立肾结石患者中施以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安全等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0年5月—2015年6月该院开展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502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0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14例因术中出血,终止手术后压迫止血,1周后再行手术。结石大小为15~48 mm,平均(21±5.9)mm,手术时间为30~124 min,平均(50±15)min,结石清除率93.8%,31例有小结石残留,其中19例2周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除14例术中出血终止手术外,余患者出血量在50~250 mL,平均(110±3.5)mL,无术后大出血病例。术后感染12例,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胸腹腔脏器损伤,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肯定,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8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术中流血量、手术时间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流血量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取石成功率和结石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流血量少,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与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PCNL组和MPCNL组,其中PCNL组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而MPCNL组肾结石患者则采用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输血率、肾通道裂伤、冲洗液明显外渗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发生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MPCNL组的术后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PCNL组(χ2=4.02,P〈0.05)。MPCNL组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高于PCNL组(χ2=8.55,P〈0.05)。结论 PCNL与MPCNL均是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方法,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是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MPCNL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而实验组首先实施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损失血红蛋白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7.83%、86.96%,对照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4.78%、69.57%,实验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损失血红蛋白量为(13.99±4.68)g/L,实验组患者损失血红蛋白量为(12.15±4.98)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87.98±30.8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08±33.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存在发热、尿色略红情况,但具有稳定的生命体征,经对症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实施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方案和应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软镜钬激光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某院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1组30例患者接受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软镜钬激光术,2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经皮肾镜碎石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结石清除率、残留结石直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残留结石直径、结石清除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狭窄盏颈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软镜钬激光碎石较常规经皮肾镜碎石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0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92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式手术组)96例和观察组(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组)96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一次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一次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SCL-90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好,可作为治疗肾结石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