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10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经皮微创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椎弓根切开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Cobb角及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以及椎体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关节功能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高于本组治疗前,椎体Cobb角小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1.21±0.21)分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14±0.26)分,关节功能评分(96.21±2.11)分、椎体前缘高度比(92.12±5.21)%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4.68±2.17)分、(84.68±5.78)%,椎体Cobb角(6.11±1.02)°小于常规治疗组的(8.15±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常规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加速骨折的愈合,减少失血和引流量,减轻疼痛和更好恢复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96例椎体骨折病例作为受分析病例,随机分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各48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脊柱Cobb角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Cobb角恢复幅度与对照组相仿,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皮椎弓根钉能够改善脊柱Cobb角度,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是椎体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横突上嵴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治疗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胸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椎弓根钉植入术,观察组采用经横突上嵴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椎弓根穿透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9.6±8.2)min短于对照组的(72.3±8.0)min,手术切口(2.0±1.5)cm小于对照组的(8.5±0.6)cm,术中出血量(25.2±5.9)ml少于对照组的(167.4±18.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椎弓根穿透优良率94.3%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横突上嵴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治疗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胸椎前后缘高度,恢复患者的Cobb角,并可获得良好的椎弓根穿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4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变化情况以及VA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和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等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有效缩小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降低其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减轻患者疼痛,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疗效,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的无神经损伤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6个月,观察Cobb角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Cobb角为(8.75±2.31)°,对照组为(8.95±2.24)°,两组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72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后凸Cobb’s角。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61.38±2.44)cm、术中出血量(95.31±23.38)ml、术后引流量(14.67±3.12)ml及VAS评分(2.16±0.6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22.32±3.08)cm、(276.32±41.54)ml、(165.19±36.35)ml、(3.78±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后凸Cobb s’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后凸Cobb’s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疼痛,其远期效果与开放式手术相当,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联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伤椎内植骨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即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胸腰椎前缘高度比、后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脊椎Cobb角则明显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下降,对比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联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伤椎内植骨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疼痛,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无需进行神经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T12椎体骨折者10例、L1椎体骨折者15例、L2椎体骨折者7例,均为Magerl A型骨折。结果: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螺钉损伤脊髓、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手术时间(95.2±28.4)min,出血量(95.3±46.5)mL,住院时间(11.2±3.6)d,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6.5个月。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67.4%±12.5%),术后(91.5%±4.5%),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丢失(4.5%±2.3%);术前脊柱后凸Cobb’s角(16.3°±9.5°),术后(5.8°±93.9°),术后12个月随访时增加(2.2°±1.4°)。所有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无需进行神经减压的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是微创治疗该类骨折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组实施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分析VAS疼痛程度、Cobb角度以及椎体前缘丢失高度;手术出血、下地时间、手术耗时;并发症。结果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组手术出血、下地时间、手术耗时、VAS疼痛程度、Cobb角度以及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并发症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其出血较少,可减少手术时间,更好恢复脊柱生理结构和功能,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和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入院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Cobb角、疼痛程度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椎体高度术后丢失[(4.86±0.81)%]与术后Cobb角水平[(3.85±0.6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35±1.24)%,(7.55±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VAS评分[(1.89±0.52)]显著低于对照组[(5.0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丢失[(4.77±1.16)%]与末次随访Cobb角水平[(5.19±1.09)°]显著低于对照组[(11.63±4.59)%,(11.42±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采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45±53)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1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30±72)ml.术后所有患者脊神经压迫症状减轻,无一例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手术前后患者AMS评分有明显改善,患者椎体高度及Cobb角术后较术前恢复效果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可行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0例),分别给予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Cobb角度数等。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Cobb角度数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术后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助于促进术后胸腰椎解剖结构和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按照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30)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n=30)接受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伤椎椎体压缩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优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可迅速缓解疾病症状,防止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及脊柱矫正角度丢失,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椎单节段骨折伤椎置钉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住院患者中选用合适的惠者,使用后路脊柱椎弓根固定系统(RSSⅡ)对伤椎置钉治疗65例,在手术中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同时固定伤椎及临近椎体、C臂X光机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椎弓根置钉及固定情况,根据视觉疼痛评分(VAS)、Cobb氏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420个月,平均(16.9±4.2)月,术后1、3、6个月,治疗组病例在视觉疼痛评分(VAS)、Cobb氏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评分中,较对比组中更好的评分。结论胸腰椎单节段骨折伤椎置钉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有效恢复胸腰椎序列的稳定、降低了患者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让患者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锥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有20例患者接受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为观察组),另外20例患者接受经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为出现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度均较术前好转(P<0.05),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与传统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相比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大,而且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并减少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1月于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n=31)。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组则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对两组患者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进行统计以及比较。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57.3±9.5)min、术中出血量(53.1±11.4)ml、术后引流量(6.8±4.7)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后Cobb’s角(4.8±3.4)°、椎体前缘高度(89.7±2.8)%,开放组手术后Cobb’s角(4.9±3.7)°、椎体前缘高度(90.1±3.2)%,均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与传统开放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预后恢复快等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观察手术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前与手术治疗后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好转。无一例患者出现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以及手术治疗失败的情况。结论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且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1例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为对照组,31例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均显著增加,而Cobb角、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obb角、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中经皮手术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在本院收集64例发生胸腰段骨折的患者,32例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方法治疗,定义为椎弓根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胸腰段骨折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椎体前后凸高度、Cobb角以及并发症。结果椎弓根组的患者手术时间少,患者的手术效果显著,且椎体前后凸高度、Cobb角均恢复到正常大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治疗效果佳,短时间复位骨折,促进疾病愈合,临床应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