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分别采用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于上腔静脉进行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结果 分别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为6、9、26例,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24.00±2.95)d、(27.17±5.42)d、(145.45±14.45)d,颈内静脉组发生1例置管感染,无一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 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时间短,平均费用低,长期使用需定期换管,适用于外周静脉插管困难患者,PICC置管保留时间长,通常一次置管可完成乳腺癌术后6次辅助化疗,定期导管护理可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深静脉置管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ICU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深静脉置管患者125例,对其采用颈内静脉置管(7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25例)、股静脉置管(9例)、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16例)方式置管,并进行常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对比。结果 4种不同置管方式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1,P<0.01),其中PICC置管组导管留置时间较颈内静脉置管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静脉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及PICC置管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8、6.048、8.466,P=0.028、0.014、0.004),其中股静脉置管组发生率最高,颈内静脉置管组次之,PICC置管组最低。结论 4种置管方式各有利弊,在临床上可以互补,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在无禁忌证和血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首选PICC置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患者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的优略,总结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三种深静脉置管方式,观察三者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372例右锁骨下静脉患者中,导管堵塞6例,导管脱落1例,感染6例,局部肿胀2例,未见血气胸、血栓等并发症;36例右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导管堵塞2例,导管脱落4例,感染2例,局部肿胀1例;27例股静脉置管患者中,误入动脉4例,导管堵塞及感染各1例,导管脱落、血栓及局部肿胀各2例。结论经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是较安全,并发症少,且便于护理。  相似文献   

4.
李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7-12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解剖位置选好穿刺点,利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包内自带的穿刺针穿刺静脉,导入单针双腔静脉导管。观察所有患者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96.55%,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96.42%,股静脉置管成功率100%;股静脉导管平均留置时间87d,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无差异平均162d;主要并发症为局部感染13例,局部渗血32例,损伤动脉血管6例,导管堵塞3例,均经及时解决处理。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是无法行动静脉瘘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直达上腔静脉中下1/3处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无须局麻,留置时间长,避免了经传统的插入途径(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可能出现的气胸、血胸、  相似文献   

6.
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至2009年7月ICUCVC-RI确诊病例56例,分析CVC-RI与穿刺部位、无菌操作、感染病原体类型、静脉导管留置类型、留置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中锁骨下静脉感染7例、锁骨上静脉感染11例、股静脉感染38例 单腔导管感染22例,双腔导管感染34例 感染革兰阳性菌29株,革兰阴性菌21株,真菌6株。置管后第10~15天发生率最高。结论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缩短留置时间、选择单腔导管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中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行深静脉导管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4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深静脉导管的方式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其中有233例患者为颈内静脉置管,有93例患者为股静脉置管,有21例患者为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患者深静脉置管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预防护理。结果 347例患者的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5~164 d,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为(56.2±30.8)d。347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8.35%,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均为股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细菌学检查,其中有17例导管尖端的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58.6%。其中4例为血培养阳性,有8例为置管部位分泌物培养阳性。培养致病菌结果为:15例为溶血性链球菌,7例为表皮葡萄球菌,7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在患者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胃肠外科行PICC置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大剂量静脉化疗患者60例,观察其留置PICC导管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6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其中出现静脉炎3例(5%),感染1例(1.67%),导管堵塞4例(6.67%),导管脱出2例(3.33%)。结论PICC置管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提高了患者对PICC置管的信任,同时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A组(n=100)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100)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佛山特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1]。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95%,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80.0%(P〈0.05),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亦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少。结论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痊愈妥薄片对预防经外围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CV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PICC、CVC穿刺点感染情况,依据穿刺点护理操作不同分为观察组(痊愈妥薄片组)和对照组(常规贴膜组)各30例.结果 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和隧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深静脉留置时间、患者经济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痊愈妥薄片覆盖深静脉穿刺点可预防或减少深静脉穿刺点和隧道的感染,延长深静脉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将留置导管送入血管。结果共计72例患者,其中颈内静脉27例,锁骨下静脉2例,股静脉43例。2例患者因感染无法控制而拔管并放弃治疗,1例置管栓塞改腹膜透析,58例患者应用置管透析直到其它血管通路的建立,其余11例继续应用至今。结论深静脉导管使用时间较长,在短期内栓塞率、感染率低,可满足血液透析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大肠癌患者化疗期间提供一个无痛性安全的静脉渠道,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以及置管后局部感染。方法: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385例结直肠癌患者从PICC置管输入药物和观测临床置管结果。结果:应用PICC导管385例患者,其中337例是一次插管,成功率为87.6%,留置时间为18~361d,平均置管时间165d,其中8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穿刺部位感染。但也有研究显示PICC导管在体内最长可留置1年11月[1]。避免产生感染的关键是在置管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置管后心护理。结论:PICC置管为大肠癌患者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渠道,确保大肠癌患者化疗的顺利,减少患者痛苦,但在置管及导管维护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置管用于透析患者在防止导管性感染和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面的经验方法。方法选择24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实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而对照组采取直接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在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感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置管用于透析患者可以有效地防止导管性感染,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林柳  刘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52-2855
目的 比较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在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总结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共190例,比较上述三种置管方法的置管操作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功能不全、局部静脉梗阻、感染及导管脱落等远期并发症.结果 三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相当,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少,留置时间最长,血流最稳定,但是出口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局部换药和应用静脉抗生素,其预后较好.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是建立血透临时通路的较好选择,但是应该注意预防出口感染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经过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其头端送入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主要用于需7 d以上静脉补液的患者和需要多次化疗的患者,一般可留置1年左右。置管时间长,感染的机会就增加,感染是PICC置管最严重的并发症。骆小京和康继红[1]报道导管的感染率为3%。因此,导管的感染防治极其重要,本文就PICC导管感染的诊断标准、原因分析、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4例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4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并发症,分别为:穿刺部位出血6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堵塞4例,导管脱出3例,感染3例,血液反流2例。分析以上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后,19例导管成功留置,5例拔除。结论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掌握正确的导管维护方法,预防并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和正确处理出现的故障,可避免或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置管失败退出的原因,探讨置管后护理策略,使临床合理选择置管方式,延长置管的使用时间。方法观察分析东莞市虎门医院血液透析室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6例血液透析长期置管患者,其中颈内静脉留置管64例,锁骨下静脉留置管2例。分析置管退出的原因。结果已退出长期留置管52例,其中,感染退出4例,管道破裂5例,管道堵塞2例,自行脱出16例,由于置管时间长(置管2年~2年9个月),外露管道变软,重新置管12例,肾移植和死亡19例。结论应用长期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效果好,医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正确使用留置导管和封管方法是保证患者长期使用深静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和护理体会,为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长期静脉通路。方法169例肿瘤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长期性和临床效果,分析PICC置管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预防措施。结果169例患者应用PICC置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7.04%,留置时间7~18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48天;其中7.1%出现静脉炎,4.73%出现穿刺点出血,2.36%出现导管堵塞,未出现严重相关并发症。结论PICC置管具有安全、简便、操作成功率高的特点,PICC置管操作人员的技术、置管后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对患者的宣教是降低并发症和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PlCC置管是肿瘤患者建立长期静脉通路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4种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方法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方法 30例颈内静脉置管组,6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45例股静脉置管组,14例PICC置管组。分别记录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组为86.6%,锁骨下静脉组为89.7%,股静脉组为88.8%,PICC组为92.8%(P〉0.05);4组深静脉置管的平均操作时间相似,没有明显差异(P〉0.05),PICC静脉置管的并发症高于其它3组,与颈内静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股静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4种深静脉穿刺技术均为成熟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上可以互补。建立良好的深静脉置管的管理方法,掌握正确的置管技术、封管技术和换药技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