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宁调节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太宁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疗效及对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功能的影响,探讨太宁治疗便秘的机制。方法根据结肠运输时间和运输指数选择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给予太宁治疗,并设康妇消炎栓为对照。用药前后观察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肛管直肠功能变化。结果太宁治疗后,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症状评分显著下降,其有效率明显优于康妇消炎栓组,且太宁治疗后患者肛管静息压、模拟排便时的肛管压力及直肠感觉阈值均显著降低。结论太宁可恢复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直肠感觉功能,纠正直肠肛管动力异常,是对其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蒋上春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70-571
目的探究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梗阻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8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影像造影证明多数由于直肠套叠或直肠前突造成,全部行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手术治疗,通过比较量化评分的方式对比手术前和手术后症状、疗效的不同。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30min,手术4天后经VAS评分平均为2.8分。手术后经过平均7个月的随访时间发现出口梗阻症状发生率与手术前明显下降,其中排便梗阻或排便困难发生率下降超过71%,差异性显著(P<0.01)。比较量化评分,里急后重感与手术前相比下降83%,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疾病的治疗痛苦少、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腹泻型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的产生与肛门直肠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分析35例患者和16名健康人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测定结果。患者中(腹泻型20例,便秘型15例)。结果表明,便秘组和正常人的直肠及肛管静息压均显著低于腹泻组(P<0.05),便秘组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便秘型肛门直肠屏障压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腹泻型(P<0.05),腹泻型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05);IBS患者与正常人紧缩肛门及模拟排便时的缩榨压与直肠收缩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泻组初次感觉阈值、初次排便阈值均显著低于便秘组和正常人(P<0.05),便秘组平均测定值高于正常人,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便秘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较正常人及腹泻组迟钝。结论:腹泻型IBS症状的产生与静息状态下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及直肠肛管的机械压力无关,直肠高敏性是其主要原因;便秘型IBS的排便困难症状与肛门-直肠屏障压过高及结肠的慢传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直肠黏膜套扎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方法 72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肠黏膜下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焦虑症状积分、便秘症状积分、直肠肛门测压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4%(2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纳差、焦虑、痞满、失眠等焦虑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排便时间、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以及大便性状等便秘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和观察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直肠黏膜套扎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PPH在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PH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PPH治疗的口处梗阻型便秘共27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型17例,直肠前突型10例。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年,复查排便造影检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恢复顺利,并发症少。治愈24例,好转1例,治愈率88.9%,有效率92.5%。无效有2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型1例,直肠前突型1例)。结论PPH法治疗直肠前突型和直肠黏膜内脱垂型出的口梗阻型便秘,简便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出口梗阻型便秘21例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2004年4月~2004年9月,应用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21例,有效率达95.3%。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传输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联合其它手术方法治疗特发性慢传输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对1999-12~2004-12求治的15例单纯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和108例慢传输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吻合术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吻合术联合出口梗阻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其排便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年,无严重并发症和病死;术后排便满意者达85.4%,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慢传输性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在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同时对不同病因的出口梗阻型便秘进行联合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黄惠妍  杨杰  陈晓琴  周力 《贵州医药》2012,36(2):125-127
我省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尚缺乏国内外推荐的生物反馈治疗(Biofeedback therapy)手段,疗效不尽人意.OOC是由于盆底肌功能紊乱,排便时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不能适应性舒张,反而收缩致肛门口不松弛,大便不能排出的具备典型动力学特点的一种功能性便秘[1].我院从2011年3-10月采用生物反馈治疗OOC患者9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对出口梗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肛管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出口梗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1个疗程的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肛门直肠测压、盆底肌电图及结肠通过时间的变化。结果:经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的有效率为77.53%,治疗后伴随症状、盆底肌反常收缩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治疗后患者排便紧迫感阈值有下降(P=0.01),胃肠道通过实验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生物反馈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手术的指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放射影像学的发展,便秘的诊断技术如排粪造影、结肠运输试验等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手术治疗的选择起到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排粪生理的复杂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病因的多样化,加上造影技术本身的局限性,这些技术对治疗的指导作用应进一步评估。我们通过对12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者的手术治疗,评价排粪造影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PH治疗的直肠前突以及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女性患者共36例,随访6~12个月。结果治愈26例,好转8例,治愈率72.2%,有效率94.4%。结论 PPH法操作简便,创伤小,对治疗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安全有效,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蔡亭  薛庆海 《首都医药》2013,20(2):37-38
目的探讨中老年妇女功能性便秘时的直肠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询问排便记录和肛门直肠运动功能检查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中老年妇女随年龄增长引起盆底肌群改变,最终导致直肠肛管运动协调性紊乱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治疗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功能性便秘患者42例,经肛门直肠测压后确认排便时存在矛盾运动,对每名患者进行5~10次生物反馈治疗后,应用便秘症状评估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症状积分量表中排便间隔天数、排便困难、排便阻塞感及总积分均有显著降低,总有效率约89%。患者焦虑、抑郁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F-36得分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5个维度积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便秘症状,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杨大平  杨敏 《贵州医药》2007,31(9):799-8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onitis,UC)在我国较为常见,有关UC动力学改变的研究较少。我们采用瑞典CTD-SYNECTICS公司生产的PCPolygra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对32例UC患者进行了肛门直肠动力检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UC患者中男24例,女8例;年龄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手法针刺白环俞配合电针治疗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将受试者分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治疗组(A),盆底松弛综合征治疗组(B),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对照组(C)及盆底松弛综合征对照组(D)。结果在改善便秘临床评分方面,两组均有很好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不同手法针刺白环俞配合电针疗法治疗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价值,提高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病因的认识。方法对85例有不同程度排便困难的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观察患者静息、提肛、力排时直肠侧位像,并测量肛直角、肛上距、乙耻距、骶直间距等的数值和改变。结果85例均有不同形态的异常影像学改变,如会阴下降、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直肠前壁黏膜脱垂等,部分病例可见两种或两种以上异常改变。结论排粪造影检查能明确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因、病变形态及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PPH术后坐浴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PPH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术后坐浴的护理共27例,每人于术后次日上、下午便后(无大便者则换药前)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5min或20min后取样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自身对比的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分离出致病菌,54份样本统计t=135,P>0.05,无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5min和20min杀菌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PPH术后高锰酸钾坐浴时间5min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配合消痔灵注射对非动力型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8例非动力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4例。对照组行PPH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痔灵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便秘症状严重程度(Wexner评分)、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Wexner评分分别为(5.25±1.53)、(6.52±2.86)、(7.41±1.6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7±2.98)、(8.12±3.87)、(9.12±3.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中身体不适、心理不适、担心与焦虑、满意度评分及总分分别为(5.12±3.45)、(7.54±6.14)、(15.26...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改变,功能性便秘(FC)患者逐渐增多。近年在临床上应用的肛门直肠测压技术可以了解便秘的动力异常分型。在我们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便秘的动力异常分型与中医虚实证的辨证分型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本文旨在探讨FC的肛门直肠动力异常分型与中医虚实辨证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指导FC的中西医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并同时联合出口梗阻型便秘手术,治疗老年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06~2004-12在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住院手术治疗的36例70岁以上老年顽固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行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并同时联合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的排便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平均随访3年以上。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病死。术后1个月平均排便3~6次/d(平均4次/d),液体状大便。术后1年以后平均排便2次/d,固体大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排便控制能力良好,无大便失禁发生,排便满意度达89%。所有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老年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行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同时对出口梗阻型便秘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