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循证气道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重点从气道管理方面循证,获取最佳证据,制定气道管理方案,指导临床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方法 进行气道管理.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病死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死率为10.0%,对照组为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案,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循证气道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重点从气道管理方面循证,获取最佳证据,制定气道管理方案,指导临床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气道管理。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病死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死率为10.0%,对照组为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案,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湿化和吸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人住我院ICU的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气道湿化和吸痰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吸痰后SpO2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结束时、吸痰后1min、吸痰后5min血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湿化和吸痰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减少SpO2的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4.
李晓琴 《家庭医药》2016,(7):173-173
目的:观察分析循证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为观察研究病例,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重症颅脑损伤常规护理组)各24例,观察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病情转归情况,探讨循证护理的护理模式以及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意义,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重症颅脑损伤循证护理组的患者在临床治愈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截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共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循证组及常规组各12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循证组持续高热16例,肺部感染27例,压疮3例,1周内死亡2例,比较常规组分别低11.67%、15.00%、4.17%、5.83%;循证组Barthel指数:(88.9±16.9)分、Fugl-Meyer评分(59.5±9.2),较常规组分别高(14.2±4.8)分、(17.0±2.5)分,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行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一周内死亡率和提高康复后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预见性气管插管应用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性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将2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93例,治疗组在治疗早期即行预防性气管插管,对照组93例在出现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后再行气管插管组。观察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致残率与病死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14例,发生率11.4%,致残16例,致残率13.0%,死亡11例,病死率8.9%;对照组入性肺炎发生26例,发生率27.9%,致残24例,致残率25.8%,死亡18例,病死率19.4%,两组比较,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明显低对照组(P<0.01)。结论预防性气管插管可以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该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普通护理;另选择该科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23%(1/31)]明显低于对照组[76.47%(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该术式开展之前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GOS评分,观察组恢复良好17例(30.9%),死亡13例(23.6%);对照组恢复良好12例(21.8%),死亡16例(29.1%),两组恢复良好率及病死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势显著;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残死率,还利于生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照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等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KP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中枢性高热、1例关节僵硬和1例继发感染,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中有1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5例中枢性高热、3例关节僵硬和3例继发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KP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取得了明显的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174-177
目的探究对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94例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应用循证护理)、对照组(47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格拉斯哥评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满意度(97.87%)高于对照组(80.65%),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51%)低于对照组(25.53%),P 0.05;观察组干预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格拉斯哥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有较佳的效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昏迷程度,值得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 ,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0.00%)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比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更为有效,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救治效果。方法对本院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观察组:由本院急诊中心出车院前急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对照组:由边远基层卫生院转入路途1h以上患者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院前急救成功66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4.2%;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例,院前急救成功28例,死亡7例,抢救成功率为80%,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χ2=5.08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成活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防止并发症发生,保证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开颅术治疗。通过对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比较,评价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55%)明显高于对照组(25%),而病死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35%),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的脑切口疝、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率(5%和5%)明显低于对照组(15%和20%),两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的脑积水、外伤性癫痫发生率(15%和15%)与对照组(10%和15%),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优于常规开颅术治疗,显著降低病死率及某些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张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02-203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常见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按入院顺序单双号法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重度颅脑外伤常见并发症,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及患者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颈部压疮、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护理组恢复良好者12例,占46.2,对照组8例,占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常常危重,常引起多系统并发症,我们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朱丽群  徐征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235-223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颅脑损伤患者142例,男90例,女52例.根据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强化护理)和对照组(基础护理),其中观察组71例,对照组71例,比较两组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5%与60.5%,P<0.05).结论 强化护理能够明显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良好率为54.2%,对照组为25.0%,观察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病死率为10.4%,对照组为16.7%,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脑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6.3%、22.9%,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分别为8.3%、35.4%,观察组脑切口疝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较好,能够降低常规骨瓣开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 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6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良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加快恢复患者的脑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基于戴明循环理论下的QCC活动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3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41例和观察组(基于戴明循环理论下的QCC活动干预)42例。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都升高,且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生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对照组(26.83%)(P <0.05)。结论 基于戴明循环理论下的QCC活动干预更有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并研究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配合优质护理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护理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61.7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并发症更少,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更高,综合比较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上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采用优质护理能够起到更好的好礼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减少患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更容易得到临床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和认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