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7,(3):530-531
目的: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抗菌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用药的合理性。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61例患者中,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居前5位药物有头孢曲松、头孢替安、头孢唑啉、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其使用频率分别为40.98%,34.42%,26.23%,22.95%和22.95%;其中单一用药占55.74%,联合用药中以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使用率为最高(占24.59%);其用药前后实施痰液微生物培养及其药敏试验的百分率分别为85.00%和78.69%;并对其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可见,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率均高于90%。结论: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用药是基本符合用药规则,但在用药前做病原学培养和检测,以及联用药的选择上仍有一定欠缺,尚须加强行政干预,杜绝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与分析本院2009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依据<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和<2006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60例CAP患者按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频率、疗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治疗结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100%,抗菌药物涉及6大类17个品种,抗菌药物使用排名前5位的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定、阿奇霉素、五水头孢唑林、氟康唑.抗菌药物平均使用8.5 d,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60%),不合理用药以用法用量不合理为主(30%).结论 本院CAP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临床用药水平仍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某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草案)》等相关材料,对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某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80例患儿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总例数达558例次,涉及十大类29品种;其中使用率前5位抗菌药物为头孢曲松钠(22.9%)、阿奇霉素(19.5%)、喜炎平(14.3%)、头孢呋辛钠(12.5%)和头孢他啶(9.9%);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方式以头孢菌素类+阿奇霉素或喜炎平为主。结论某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基本合理,但细菌培养送检率及敏感试验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对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初始经验性抗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初治有效组选择单独使用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比例(73.78%)明显高于初治无小组(36.3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为肺炎支原体感染(40.48%)、病毒(38.01)、肺炎链球菌(4.76%)以及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9.52%)。结论肺炎支原体是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原,单独使用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对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5):939-941
目的: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对肿瘤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各类肿瘤患者112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药物使用方式、用药频率及人均药物治疗费用。结果:112例患者无指征用药10例占8.93%,预防性用药20例占17.86%,治疗性用药82例占73.21%;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所占比例为56.25%(63/112)、林可霉素类药物的比例为14.29%(16/112)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居第3位(占12.50%);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人均治疗费用(658.48±15.46)元为最高。结论:抗菌药物用于肿瘤患者抗感染治疗常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人均药物治疗费用为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狼疮性肾炎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感染用药监护。方法:对1例狼疮性肾炎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制定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并随病情变化作修正或调整。结果:莫西沙星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联合用药,使患者的肺部感染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避免了潜在狼疮性肾炎复发或加重的危险。结论: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抗菌谱、抗菌活性,还应结合患者的个体特征和药动学特性来做综合选择,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情况,规范CAP治疗中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制作"CAP抗感染药物使用调查表",病原学、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作合理性评价,采用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es,DDD)测定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结论:通过病原学、药物经济学分析,为CAP治疗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基础,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研2009上半年我院部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依据《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54例CAP患者按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频率、疗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治疗结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前3位的是广谱青霉素/酶抑制剂、喹诺酮类、二代头孢。抗菌药物费用占住院费用的13.6%,处方者按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的42例,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占27.2%。结论我院CAP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临床处方用药水平仍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我院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所得资料进行合理性分析,以提高社会获得性肺炎的治愈率,改善医院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增强医院临床医师的合理安全用药意识。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抗菌药使用情况、给药途径、药物联用使用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在采用抗菌药物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静脉注射是其主要的给药途径,运用较为广泛的药物种类为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部分患者需采用药物联用的方式进行治疗,12.5%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结论我院社会获得性肺炎患者在进行抗菌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其抗菌药物的运用是基本合理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马军党  李红  周鹏  王莉  蹇小婷  倪泓  赵李民 《中国药房》2014,(22):2042-2045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3-4月10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等,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同时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发于老年患者,且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仅5例痰培养为阳性结果。抗菌药物初始单一用药49例,联合用药56例,15例在治疗过程中对药物进行了调整。抗菌药物共涉及6类14个品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左氧氟沙星,DUI在0.91.1之间的有3种。最常见的联用方式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存在药物选择不当、剂量过大、给药途径不当、疗程过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就诊的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讨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社区获得性在肺炎的效果。方法 60例患者分两组,治疗组: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对照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包括3例支原体抗体阳性者加用口服罗红霉素。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7%(29/30),对照组为80%(24/30)。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后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苏丹  徐姗  王林晓 《中国药房》2016,(8):1036-1040
目的: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品用药频度(DDDs)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342例住院CAP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统计、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选入的342例住院CAP患者中,320例患者进行了微生物学检查,总微生物送检率为93.57%;痰培养和血培养病例共67例检出病原菌,阴性率20.18%;338例患者(98.83%)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余4例拒绝抗感染治疗。我院选用的经验性抗菌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50.07%)、喹诺酮类(35.70%)和大环内酯类(9.80%)。住院CAP患者以二联用药为主,在二联用药中以头孢菌素类联合喹诺酮类最为多见,共计178例次(占53.61%)。治疗期间,共有17例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3%。结论:我院住院CAP患者微生物学检查的送检率较高,但培养结果仍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辩证分析。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单用或联用为主,基本符合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4月-2011年2月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抗菌药物的治疗状况,以期为我院CAP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品用药频度(DDDs)和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我院2009年4月-2011年2月住院治疗的CAP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9年4月-2011年2月我院住院CAP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3.32 d,老年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显著长于中、青年患者。住院的CAP患者痰培养的送检率与阳性率分别为73.36%和33.12%。选用的经验性抗菌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其选用比率分别为20.37%,20.19%和12.52%。结论:2009年4月-2011年2月我院住院CAP患者痰培养率较高,但培养结果仍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辩证的分析。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单用或联用为主,基本符合了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推荐用药。  相似文献   

14.
曹季平 《抗感染药学》2020,17(3):323-327
目的:分析医院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CAP的诊治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7年-2018年收治的CAP患者151例临床数据,依据《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疗指南(2016版)》(以下简称《指南》)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分析和衡量其使用抗菌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合理性。结果:151例病例中,青壮年患者占比最大,且大多数病例伴随基础疾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均为100%;所用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为主,二联用药也常以上述两类药物联用;多数药物DUI值接近于1.00,用法用量较为合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多为常见反应。结论:医院CAP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指南》要求,部分药物DUI值波动大,联合用药不合理的问题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例年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抗感染药物治疗过程的回顾和讨论,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药物的选择。临床药师应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重视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在为患者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考虑到对非典型病原体的覆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282例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病例,对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联用情况、出院带药等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并对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痰培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2.09%);头孢哌酮的使用频率最高(19.86%);二联用药占大部分(56.51%);出院带药以头孢丙烯最多(24.82%)。结论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时基本符合抗菌原则,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7,(3):507-510
目的:分析和评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单病种抗菌药物治疗的质控指标,为下一步规范单病种管理提供资料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度入住呼吸内科患者,第一诊断为CAP且入组临床路径的病例96例,分析抗感染药物治疗的质控指标,分析其病原学诊断、抗感染药物治疗时机、初始抗菌药物的选择、初始治疗效果以及抗感染疗程。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病原学诊断仅为6.25%,96.9%患者能在入院4 h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初始抗感染方案选择针对重症肺炎的百分率为72.92%,全部病例均做了效果评价,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合格率达85.42%。结论:在CAP当中抗感染治疗的单病种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病原学诊断和初始抗菌药物选择方面;这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和初始抗菌药物选择的合理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社会获得性肺炎的住院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抗生素使用类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莫西沙星抗感染,对照组接受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1%、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和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时,疗效基本一致,可选用莫西沙星作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硬化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肝硬化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化。方法统计分析2016年我院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住院信息及抗感染治疗相关数据,结合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596例肝硬化住院患者中,16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7. 68%,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发热待查、肠道和腹腔感染。共计325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 5%,其中预防用药49. 2%,治疗用药50. 8%,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为33. 94%。抗菌药物使用以静脉用药为主,单药治疗占84. 6%,平均用药疗程(7. 50±4. 59) d,最长30 d。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头孢西丁,其次是头孢替安和头孢甲肟;在使用频率较高的10种抗菌药物中,8种药物的DUI值≤1。结论肝硬化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部分患者药物选择不当、个别药物剂量偏大等现象,且存在病原学送检率低、用药疗程不规范等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20.
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通过对呼吸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以及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