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心理护理方法对老年阑尾切除患者术后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普外科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4例,按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评分均有明显下降,生活满意度提高,尤以干预组各指标改善效果明显(除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及生活满意状况评分差别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干休所2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2012年1月至12月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2013年1月至12月在总结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治疗及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患者护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干预护理后效果更为显著,患者处于较好的心理状态,通过针对性护理消除其心理一系列负性情绪,从而更好的配合到治疗护理过程中来,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心身健康。结论在老年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把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提高其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有效配合整个治疗活动,为保证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研究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并且分析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所实施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共选入本研究患者59例,对于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心理特征,并且同时为患者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总结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效果。结果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主要表现为求治心切、害怕紧张、忧虑、自卑胆怯、依赖专家等方面,为患者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护理干预以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减轻,与护理干预之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探讨,其心理主要表现为多个方面,不良的心理情绪会对患者治疗产生影响,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综合护理体会。方法选取长春市朝阳区富锋镇医院2012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87例老年脑血栓患者,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康复指导,观察患者心理变化,总结综合护理经验与体会。结果患者心理特点包括悲观、急躁心理,积极心理,孤独寂寞心理,恐惧心理,语言、肢体障碍心理。相较于住院前,患者综合护理后焦躁、抑郁程度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心理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癌症患者癌性疼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癌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镇痛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焦虑、抑郁状态,护理后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的癌性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AS评分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癌症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癌性疼痛,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罗雪丽 《中国药业》2013,(21):90-91
目的 探讨异烟肼联合吡嗪酰胺治疗老年结核性脑膜炎后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治疗的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异烟肼联合吡嗪酰胺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综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18):122-12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门诊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前后,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大(P0.05)。出院时,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促使患者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等,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从而改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王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299-300
目的探讨对妇科疾病后无法生育的女性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因妇科疾病导致无法生育的女性28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不育的原因和心理特点,总结心理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指导、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措施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结论对不育女性实施心理护理,对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临床工作中的观察,总结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据其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为:不服老、自尊的心理;孤独寂寞的心理;悲观绝望频死感的心理;凡事依赖心理;迷信广告心理;睡眠障碍的问题。结论良好的心理效应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86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反应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情况。结果本组86例青光眼患者经有效护理干预后,SDS和SAS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青光眼患者调节好心理状态,消除焦虑、抑郁不良心理反应,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反复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通过观察反复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住院原因及心理特点,进行沟通技巧、心理干预、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老年人自我护理保健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复发,降低住院次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放化疗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2例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放疗联合CAP化疗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其中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另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2组护理前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用于老年肿瘤放化疗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总结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慢性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为:①恐惧、焦虑、敏感、脆弱;②孤独、寂寞、自卑、抑郁;③内疚、急躁、情绪不稳;④过度担忧及放任心理。护理措施是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根据不同的患者及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结果通过护士的心理护理,所有患者都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根据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变患者的不良思想情绪,使其以最佳的心情配合治疗,缩短康复进程,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后期开展该疾病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122例行老年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皮下血肿、穿刺处出血、低血压、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模式。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吕娟妹 《中国当代医药》2013,(11):137-138,14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院诊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将进行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干预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针对其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在神经外科的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心理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而心理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焦虑及抑郁情况等。结果心理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心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7%,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7.42%,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同时心理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变化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的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与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及护理后满意度情况,给与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前与对照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无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焦虑自评量平均值、抑郁自评量平均值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改善,且P<0.05,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术前焦虑患者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 将82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的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针对患者最关心最焦虑的问题予以及时的解答和引导,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手术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以及整体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2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17%,两组SAS及HAMD的评分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能够减轻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术前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情绪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的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人数;焦虑抑郁缓解时间、血压达标时间;护理前后血压、焦虑抑郁情绪功能指标;投诉率。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满意人数、血压、焦虑抑郁情绪功能指标、焦虑抑郁缓解时间、血压达标时间、投诉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 <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