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ICC导管置管后的并发症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60例PICC管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4Fr导管,总长度为65cm(可修剪)。置管选择贵要静脉38例,正中静脉10例头静脉12例,留置时间8d~170d,置管长度30cm~55cm。置管后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发生穿刺点感染发生率3.4%,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5.2%,导管堵塞发生率8.6%,管腔内返血发生率6.9%,穿刺点渗血发生率5.2%,穿刺点渗液发生率3.4%,导管脱出发生率3.4%。其余患者均顺利拔管。结论:PICC导管穿刺留置导管后,需要细致全面的导管护理;PICC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内科经PICC置管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85例患者资料,并通过开展强化护理培训、规范PICC置管操作流程、积极处理并发症、加强健康宣教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①干预前两年间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14%,并发症例次构成分别为导管堵塞27.68%、穿刺点渗血21.43%、置管处感染16.96%、静脉炎13.39%、导管移位9.56%、导管脱出7.14%、导管破裂3.57%,非正常拔管构成比为18.82%。②干预后半年内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07%,并发症构成分别为穿刺点渗血36.36%、导管堵塞27.27%、静脉炎22.73%、导管移位9.09%、导管脱出4.55%,非正常拔管构成比为7.14%。结论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是减少PICC置管化疗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必要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相关处理对策。方法对患者的不同部位及不同血管进行穿刺,观察比较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发生局部感染发生率3.6%,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3.6%,穿刺点渗血发生率3.6%,导管堵塞发生率4.8%,穿刺点渗液发生率2.4%,导管脱出发生率6.0%。其余患者均顺利拔管。结论在PICC置管过程中,需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PICC置管后,也需要全面细致的导管护理,不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置管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晚期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并发症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肿瘤晚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经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针对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89例患者PICC置管术后,发生PICC侧手臂水肿103例,静脉炎12例,导管感染10例,导管堵塞8例,穿刺点渗血1例,心律失常1例,导管脱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5%。结论 PICC置管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对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正确处理,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为病人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探讨置管前、中、后相关护理方法以及置管化疗中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60例行PICC化疗的肿瘤患者,给予置管各阶段相关护理措施,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穿刺点出血2例,穿刺点感染1例,静脉炎1例,导管阻塞1例,导管滑脱1例,通过处理好转,其余54例均于治疗结束后拔管。结论 PICC置管化疗可以有效减轻肿瘤患者化疗中的痛苦,保证化疗顺利进行,科学正确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PICC置管化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享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持续渗血的护理经验并分析原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73例,其中68例行PICC置管。患者年龄17~56岁,平均(37±14)岁,男性27例,女性41例。所有患者具有PICC置管适应证,具有穿刺部位感染、严重出血倾向、导管材质过敏、静脉炎或静脉血栓形成等禁忌证的病例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患者仰卧于操作床上,选择肘部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测量穿刺部位距离上腔静脉的长度。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单,操作者穿无菌手术衣、带无菌手套。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45~48 cm,妥善固定,利用放射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24 h内穿刺点无出血或仅有少量出血,并且出血量不能完全浸润一块小方纱,判定为无渗血。24 h内穿刺点出血量能够完全浸润一块以上纱布为渗血。渗血情况≥3 d,为持续性渗血。结果 68例PICC置管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24例,占全部病例的35%;发展为穿刺点持续性渗血15例,占全部病例的22%。经过相关治疗后,持续性渗血病例于7 d内,渗血情况消失。全部病例无感染、静脉炎、血肿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PICC以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输液穿刺的痛苦,减少外周血管损伤,减少日常护理工作量的优势而得到化疗患者大规模的应用。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面临持续渗血的高风险,护理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对高风险患者,建议使用两种以上的护理预防措施,可以起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8,(5):394-395
目的:通过观察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换药次数多少,论证PICC置管7 d后再行化疗穿刺点的渗血发生率是否减少。方法:将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ICC置管7 d后再行化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置管当天化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渗血发生率、换药次数等。结果:PICC置管7 d后再行化疗,穿刺点的渗血率和换药次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7 d后再行化疗,穿刺点渗血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讨PICC导管用于ICU患者救治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ICU收治的危重患者78例为对象,均应用PICC导管进行临床救治,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78例PICC置管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7.44%(76/78);置管时间平均(23.7±9.82)天;所有患者未出现因置管引发的并发症或局部化脓现象,仅有2例出现穿刺点渗血,2例出现导管阻塞,1例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结论 PICC导管用于ICU救治危重患者是一项有效安全的临床措施,注重做好预防导管阻塞及感染的针对性护理工作,有助提高PICC护理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60例PICC患者实施循证护理,58例患者予常规护理,针对置管过程中测量方法、PICC穿刺点渗血、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送管异位等问题按照循证思维提出循证问题,并予以护理干预,最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循证护理组P ICC患者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解决PICC置管过程中问题,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陈庆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89-2190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病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 insertion central catheter,PICC)常见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68例PICC选择贵要静脉48例,正中静脉15例,头静脉5例,留置时间7~270 d,置管长40~53 cm.置管后进行观察记录.结果:穿刺部位渗血6例,发生穿刺点感染2例,机械性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2例,管腔内反血2例,导管脱出3例,接触性皮炎2例.其余病人均顺利拔管.结论:PICC留置导管后,需要细致全面的导管护理,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76例,根据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分别采取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1.58%,并发症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6%,P0.05;观察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94.7%,对照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89.5%,P0.05。结论: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高,对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发生置管后并发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护理。结果:置管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依次为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和穿刺点渗血等,给与积极护理后均痊愈结论: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配合以及护理人员的积极干预可极大程度地降低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其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46例妇科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对46例妇科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置管效果。结果 46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渗漏、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PICC置管技术,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强、留置时间长、减少了患者痛苦,有利于化疗周期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7例,分为观察组(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32例和对照组(按传统PICC置管)35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静脉、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选择贵要静脉比例高,头静脉比例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鼻咽癌患者行B超引导PICC置管穿刺口渗血效果观察。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住院行B超引导PICC置管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加预见性护理,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PICC穿刺口有无渗血、渗血程度。对两组PICC置管穿刺口渗血发生率、渗血程度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渗血发生率36.6%(11/30),观察组13.3%(4/30),观察组置管后穿刺口渗血发生率、渗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B超引导PICC置管鼻咽癌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穿刺口渗血的发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化疗中行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炎的危险性因素,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在化疗中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炎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对其出现静脉炎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PICC置管患者并发静脉炎多发生在置管后的3~14 d,原因主要有:血管选择不合理7例,操作人员操作不当8例,其他原因5例,且经过及时处理后均症状消失。结论 PICC置管患者在化疗中并发静脉炎的因素具有多样性,而操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穿刺置管的技术,合理选择血管置管,及时发现静脉炎并处理,是确保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减少或是防治静脉炎发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郅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4,(10):219-22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方法在我院确诊恶性肿瘤需要化疗患者318例,对其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定期观察、记录穿刺点情况并行相应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血栓性静脉炎;血栓形成;皮肤红肿、针眼渗液或皮肤出现红斑、瘙痒;导管堵塞。结果 318例中,无症状患者287例,血栓性静脉炎16例;血栓形成5例;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渗液或出现红斑8例;导管堵塞2例。经采取治疗和相应护理对策,不需拔管23例,无患者发生肺栓塞。结论 PICC前对患者血管的评估,穿刺次数越少,穿刺针的正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尤其对于静脉炎、血栓形成采取及时治疗与护理对策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肿瘤患者留置 PICC 共76例,对留置PICC 肿瘤患者76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其解决措施。结果 PICC 置管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0例,其中1例出现心律失常,2例患者置管不成功,3例患者穿刺口出现渗血,16例出现静脉炎,1例出现导管异位,2例患者皮肤出现过敏,2例患者导管发生脱出,1例患者导管出现堵塞,1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1例患者出现拔管困难。结论在 PICC 留置过程中,要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视并积极解决,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原因,探讨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对策。方法对50例接受PICC置管后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护理及康复指导,采取多种护理措施防范其并发症的发生,观察并分析并发症的原因,优化护理对策。结果本组中共有10例(20%)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其中感染3例,静脉炎2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穿刺后局部渗血3例。通过精心护理,100%的患者顺利完成全程化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采用PICC置管较为安全方便,操作简单,减少了化疗药物外渗导致组织坏死与静脉炎症的可能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便于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PICC维护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门诊进行PICC维护的肿瘤患者228例为观察对象,对发生PICC置管并发症的患者根据情况给予有效处理,并进行详细记录,回顾分析,总结经验。结果:228例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的19例,并发症发生率8.33%。分别为导管堵塞5例,发生率2.19%;穿刺部位感染4例,发生率1.75%;皮肤过敏3例,发生率1.32%;穿刺点渗血2例,发生率0.88%;导管脱出2例,发生率0.88%;导管回缩2例,发生率0.88%;导管断裂1例,发生率0.44%。结论: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出院前要详细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并作为重点病人进行随访,提高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在导管维护过程中的并发症进行正确处理,保证导管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