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CT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12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晶状体半脱位范围在1/4~1/2圆周,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随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12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手术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均得到提高,人工晶状体位正,术后2眼出现角膜水肿,2眼出现暂时性眼压升高,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可提高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可防止人工晶状体的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半脱位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CTR)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12眼)半脱位晶状体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对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2圆周者,将囊袋张力环用缝线固定在悬韧带离断一侧巩膜壁上,随后行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12眼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均得以提高,人工晶状体位正,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可提高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可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虹膜拉钩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使用虹膜拉勾牵拉固定囊袋,然后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结果术中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内20只眼,植入睫状勾1只眼;术后人工晶体正位20只眼,人工晶体轻度倾斜1只眼;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囊袋撕裂和玻璃体脱出。结论虹膜拉钩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安全辅助工具;它具有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手术观察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内张力环再植入折叠晶体与硬晶体的观察。方法对18例半脱位晶状体行白内障手术,连续环形撕囊后在囊袋内植入张力环,再行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或硬晶体在囊袋内。结果术中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未出现张力环脱落及由于张力环不能植入问题。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基本位于正位。结论张力环囊袋植入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保持了囊袋的位置和完整性,减少了并发症及人工晶状体的偏位,提高了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手术成功率,植入折叠晶体和硬晶体区别不大,植入折叠晶体手术中对囊袋影响较小,硬晶体术后对增加晶体囊袋的稳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虹膜拉钩联合囊袋张力环(CTR)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虹膜拉钩对囊袋进行固定,植入CTR,随后进行超声乳化以及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比较两组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拉钩联合CTR治疗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效果显著,术后视力可以得到较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囊袋张力环植入在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至2014年入院治疗的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患者23例23眼,行白内障的治疗手术,手术中在连续环形撕囊之后,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之后,行超声乳化术将白内障摘除,在囊袋内,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23眼在治疗后,人工晶体均在正位,囊袋张力环均在囊袋内,无明显倾斜与偏位,基本正位。在术后随访3个月2年,其中视力矫正0.3者5眼,矫正0.42年,其中视力矫正0.3者5眼,矫正0.40.7者12眼,矫正>0.8者6眼,有一例出现后囊膜皱缩并后发性白内障,予行YAG激光治疗后视力为0.8。结论囊袋张力环植入在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治疗中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并可减少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可作为有效的白内障手术过程中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伴晶体半脱位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囊袋张力环的临床效果。方法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伴晶状体半脱位外伤性白内障12例(12眼)。悬韧带脱离范围<90°者4例,90°~180°者8例,均在表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过程中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及囊袋内人工晶体。结果随诊6个月,术后12例人工晶体均为正位,无倾斜及明显偏位,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囊袋张力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工具,在超声乳化中,可有效防止晶状体悬韧带范围扩大,增加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的可能性,防止术后人工晶体移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9):223-225
目的探讨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21例26眼因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患者,在微切口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将囊袋张力环植入不全脱位晶状体囊袋,观察患者术后视力、人工晶体(IOL)位置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视力得到显著提高,治疗后视力同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20只眼IOL位置良好,3只眼IOL有轻度倾斜,3只眼IOL有轻度偏中心。术后7d 2例患者出现眼压偏高,术后随访期间无玻璃体脱出患者。术中未出现因张力环张力过大而导致的晶状体囊袋撕裂现象。结论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应用囊袋张力环可以使晶状体位置移中固定、前房更稳定,利于提高微切口超声乳化在不全脱位白内障吸除术的成功率以及I0L植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方雯莉  陈凡 《安徽医药》2015,(8):1557-155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张力环技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体半脱位的效果,并总结手术操作经验。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晶体半脱位病例20例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悬韧带断裂范围给予不同的张力环处理。记录治疗前后眼压和视力水平变化,并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只患眼治疗后平均视力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平均眼压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治疗前患者裸眼视力均≤0.5,治疗后均获得好转,无0.1以下病例,且大部分患者视力均升至0.5以上,不同视力范围的患眼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张力环技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体半脱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压和视力,张力环的采用可有效保留囊袋、避免玻璃体脱出、减少术后并发症,术中应根据悬韧带断裂范围选择不同的张力环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通型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中重度脱位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11眼)白内障并伴有135°~225°晶状体脱位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其中6例(6眼)玻璃体脱出前房者先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后环形撕囊;将囊袋张力环两端孔穿过聚丙烯缝线固定于脱位侧巩膜上,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6~1.0者4眼(36.4%),0.3~0.5者6眼(54.5%),<0.3者1眼(9.09%)。UBM提示所有的人工晶状体均正位无偏斜。结论对于晶状体大范围脱位者应用缝线固定普通型囊袋张力环有利于囊袋完整及人工晶状体植入,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固定术治疗晶状大范围半脱位的疗效和技术.方法:18 例(18只眼)晶状体大范围半脱位患者(脱位大于两个象限),在应用1根晶体固定线(两针一线)固定大范围半脱位的晶状体后行超声乳化术,然后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固定术,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人工晶体的位置及术后视力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并发症主要是玻璃体脱出(22.2%),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66.6%)、一过性高眼压(16.6%)等,前房及晶体表面渗出(33.3%),未见有人工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及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晶体固定线固定大范围半脱位的晶状体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后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固定术,安全可行,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白内障或无晶状体眼患者合并各种虹膜缺损在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同时虹膜修复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总结在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各种原因所至的虹膜部分缺损患者18例20眼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其中并发白内障1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同时行虹膜修补术;无晶状体眼8眼植入人工晶体入睫状沟并缝线固定同时行虹膜缺损修补术。结果 所有术眼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并成功修补缺损虹膜。术后随访6~24个月.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预测视力,瞳孔正常生理功能得到恢复,畏光、眩光等不适症状消失。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手术治疗效果。结论 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虹膜缺损修补术是治疗白内障或无晶体眼合并虹膜缺损的有效复明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植入在晶状体半脱位合并白内障行非超乳小切口摘除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14例(14眼)白内障患者行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术中植入CTR,然后行免核并注吸皮质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对14患者术前后进行护理总结。结果 14例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无明显偏位及倾斜。术后矫正视力良好;未见由CTR引起的并发症,通过早期给予正确、科学的护理,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收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在非超乳小切口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手术中运用CTR,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是良好的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手术辅助工具,手术前后配合科学的护理能有效地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4例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给予术前检查和针对性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术中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未发生进一步扩大,42眼顺利植入,且居于正位,经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伴有不同程度并发症,但多为轻微症状。经6个月随访,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650例725眼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人术.术中小切口下充分水分离白内障核后用晶状体注水圈匙托起晶状体核,再用虹膜回复器把晶状体核向下压碎,并用虹膜同复器及注水圈匙一起把碎核夹出的方法摘出晶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观察碎核情况、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后2天裸眼视力≥0.5者630眼占86.90%.术后角膜内皮轻度水肿53眼占7.31%,角膜平均散光与术前对比相差0.50~0.75D.结论 作角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挤压碎核夹出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手术不需要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少、角膜水肿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袋内植入晶状体囊袋扩张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52例6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植入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体,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8者15例(21眼),0.6~0.8者29例(33眼),〈0.5者8例(10眼)。术后2a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1例。后囊膜混浊的2例。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植入晶体囊袋扩张环能较好的维持眼内组织稳定性,视力恢复明显,并有效地预防视网膜脱离及后发障的发生,使高度近视白内障的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7.
何华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30-131
目的 分析眼球挫伤所致的晶状体脱位并发症及其手术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眼球挫伤导致的晶状体脱位19例(19眼)的手术治疗方法研究,即根据晶状体脱入部位不同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包括脱入前房内行晶状体圈匙托出晶体并作前段玻切,半脱位者做晶体超声乳化或囊外摘除术并植入人工晶体,伴青光眼或网脱者行抗青光眼手术,视网膜复位手术.结果 手术效果很好.11例65%提高视力.术后并发症有玻璃体积血4例,玻璃体疝2例,葡萄膜炎3例.结论 根据晶状体脱位的位置,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宋明娟 《北方药学》2014,(6):121-121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02例160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视力恢复0.1-0.3者12眼(7.5%),0.3-0.5者20眼(12.5%),>0.5以上者128眼(80%)。46眼出现并发症,均为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混浊27眼,葡萄膜炎3例,后囊浑浊5眼,术后暂时性高眼压11眼。治疗后一周内好转。未发生视网膜脱离、人工晶体脱位及眼内炎病例。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虹睫炎后粘连小瞳孔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6只眼虹膜后粘连小瞳孔白内障,其中15只眼为抗青光术后,11只眼为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用撕膜和剪膜以及用综合方法扩大瞳孔,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结果术后1月视力明显提高,0.1~0.3者5只眼(占19.23%),0.4以上者22只眼(占84.6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手术方法对虹膜炎而引起小瞳孔并发白内障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损伤小,安全性高,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89例(106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0.5者占77.36%,视力≥0.3者占93.40%.并发症主要为瞳孔缩小10眼(占9.43%),晶状体后囊破裂2眼(占1.89%),角膜线状混浊26眼(占24.53%),虹膜部分后粘连7眼(占6.60%),前房有纤维素性渗出9眼(占8.49%),色素弥散于晶状体表面6眼(占5.66%).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施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必须充分认识其特殊性.控制手术前后血糖、术中采取预防措施、术后加强管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