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绝经期妇女腰椎BMD值,参照WHO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109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量减少组(OPl)组和骨质疏松(OP2)组,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骨代谢标志物包括血清骨钙素(0C)、Ⅰ型原胶原N端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25羟维生素D(VitD-T)和甲状旁腺素(PTH)的水平.结果 随着OP程度的加重,BMD值逐渐降低,而年龄逐渐增大;然而不同骨量组患者的OC、PINP、β-CTX和PTH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未提示与骨密度存在联系;血清OC、PINP、β-CTX和PTH只反映绝经后妇女骨转换的高低,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雷洛昔芬(RLX)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标志、脂代谢的影响及使用12个月的安全性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68例绝经后妇女分为试验(n=34)及安慰剂组(n=34),每日分别服用RLX 60mg 或安慰剂,疗程12个月.结果:RLX组用药后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均显著增加,腰椎骨密度升高2.30%,髋部骨密度升高2.07%,与安慰剂组比较骨密度变化的百分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血清骨钙素、C端交联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下降,其变化百分率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RLX能增加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降低骨转换率及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苏州市抽取261例45~70岁的绝经后妇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测定桡骨远端骨密度,分析骨质疏松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61例中,骨质疏松92例(35.25%)(A组),骨量减少117例(44.83%)(B组),骨量正常52例(19.92%)(C组).A组的绝经年限、分娩次数、腰围、腰臀比(WHR)、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高于B、C组(P<0.05).绝经年限(OR=2.29)和WHR (OR=3.79)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绝经时间长、中心性肥胖和多产妇女是骨质疏松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及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为绝经期妇女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策略。方法:某医院接受体检的绝经妇女8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BMD),并调查其护骨素水平(OPG)、身高、体重、年龄、绝经年龄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骨质疏松症的可能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为44例,非骨质疏松症患者为36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护骨素水平,体重指数、绝经时间、血清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均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只有护骨素(OR=0.977,P=0.001)和绝经时间(OR=1.127,P=0.001)进入回归方程,说明护骨素和绝经时间是影响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结论:护骨素与骨质疏松呈负相关,增加护骨素水平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绝经时间与骨质疏松呈正相关,绝经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利塞膦酸钠(第3代双膦酸盐类抗骨吸收剂)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240名绝经后妇女每天接受利塞膦酸钠5mg(n=120),或安慰剂(n=120),治疗12个月;每位受试者于服药前及服药12个月后,各进行1次BMD、血生化指标的测定,骨代谢标志物在用药前及用药后6个月测定。结果利塞膦酸钠组腰椎BMD百分数增加4.83%;而安慰剂组增加1.15%(P<0.001)。利塞膦酸钠髋部BMD增加3.52%;而安慰剂组增加1.84%(P<0.01)。利塞膦酸钠组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上升23.1%;而安慰剂组上升37.1%(P<0.05),2组C-端交联肽分别降低72.7%和40.6%(P<0.001)。结论利塞膦酸钠能增加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并降低了骨吸收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绝经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骼肌量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绝经妇女,根据其骨量情况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各50例。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试剂,通过罗氏cobase免疫测定分析仪检测血清25(OH)水平。通过Discovery骨密度仪扫描检测部位,对图像进行自动分析,计算四肢肌肉指数,以此评价骨骼肌量。比较三组肌肉指数和血清25(OH)D水平,分析骨骼肌量与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骨量正常组血清25(OH)D水平(53.32±10.85)ng/ml高于骨量减少组的(25.21±7.40)ng/ml和骨质疏松组的(13.09±5.9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肌肉指数(7.32±0.80)kg/m2高于骨量减少组的(5.65±0.85)kg/m2和骨质疏松组的(4.87±0.82)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女性患者绝经后骨密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测276例绝经后T2DM女性患者的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据此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88例)、骨量减少组(98例)和骨质疏松组(90例).同时也测定了HbA1c、血钙、血磷、ALP和25(OH)D水平.分析骨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激素治疗方案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服用倍美安,B组服用醋酸甲羟孕酮.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骨密度(BMD)、尿钙/尿肌酐(Ca/Cr)和骨钙素(BGP)的变化.结果 ①两组研究对象的骨密度( BMD)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t=1.131,P=0.301);②治疗后,A组尿Ca/C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t=2.782,P=0.032),而B组尿Ca/Cr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大(t=1.567,P=0.168);治疗后,A组血清骨钙素水平与治疗前的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4,P=0.097),而B组血清骨钙素水平显著升高(t=3.273,P=0.017).结论 单纯补充孕激素也可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骨流失,服用雌激素可以有效抑制骨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采用阿伦膦酸钠与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计124例,随机分为单采用阿法骨化醇+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n=62)与加用阿仑膦酸钠治疗实验组(n=62),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骨密度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骨密度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绝境后骨质疏松妇女采用阿伦膦酸钠与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疗效理想,能够明显提高骨密度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利塞膦酸钠防治我国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临床比较研究。入选56例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32例、骨质疏松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 28,服用利塞膦酸钠5 mg·d-1)和对照组(n=28,服用安慰剂)。两组均每日补充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3 200 IU,治疗12个月。观察指标为腰椎、髋部骨密度(BMD),骨代谢生化指标如血骨钙素、血C端交联多肽。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腰椎骨密度(L2-4 BMD)及总髋部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试验组L2-4 BMD平均增加(4±4)%,对照组平均增加(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总髋部骨密度平均增加(3±5)%,对照组平均增加(1±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血骨钙素(中位数)治疗后下降1.98 ng·mL-1,对照组则上升0.04 ng·mL-1(P<0.05)。试验组血C端交联多肽(中位数)治疗后下降0.36 ng·mL-1,对照组下降0.21 ng·mL-1(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益钙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骨密度以及骨转换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2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等分两组.对照组用乳酸钙治疗,观察组用益钙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骨密度以及骨转换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情况均有所好转,而观察组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改变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史(P<0.05).结论 益钙宁能够有效帮助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减少骨质疼痛,抑制骨吸收,降低骨钙的释放作用,促进新骨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观察服药后骨痛改善及同密度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240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补钙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40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临床验证,总有效率98%,显效86.6%。骨密度测定结果,100%丢失率减缓,显效30%,血骨钙素(BGP)服药后平均增加2.81l ng/L,尿吡啶并酚(PYD)平均下降16.3 nmol/mg。结论在老年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中活性型维生素D3类制剂有其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女性(糖尿病组)42例,绝经后血糖正常女性(对照组)21例。所有研究对象全部进行一般项目、临床资料调查、生化指标测定。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L1、L2、L3、L4及腰椎前后位总体(LH),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区、股骨大粗隆、股骨的骨密度值(BMD)。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显著性水准a设置为0.05。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BMI、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将糖尿病组进一步分为糖尿病组骨质疏松组、糖尿病骨量减少组、糖尿病骨量正常组,糖尿病骨质疏松组骨密度较骨量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独立相关,与BMI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绝经后血糖正常女性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年龄、BMI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徐枫 《现代临床医学》2018,44(6):415-416
研究中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康复医学科、中医科治疗的62例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门诊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另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痛VAS评分、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9%(P<0.05)。中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疗效显著,尤其在缓解症状、减轻骨痛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雷奈酸锶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骨痛、骨密度、骨代谢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作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老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被随机分为雷奈酸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进行开放、对比研究。雷奈酸锶组:雷奈酸锶2 g.d-1,口服,同时口服钙剂600 mg.d-1;对照组:钙剂600 mg.d-1,口服。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腰背痛的VAS评分、L1-L4椎体、股骨颈、全髋的骨密度值及T值、骨代谢指标,并观察2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雷奈酸锶组VAS评分明显改善,低于对照组,但骨痛缓解过程较为缓慢;雷奈酸锶组L1-L4椎体、股骨颈、全髋的骨密度值及T值在治疗6月后较治疗前上升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骨代谢指标在治疗6月后骨钙素(N-MID)明显上升,β-CTX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雷奈酸锶组;雷奈酸锶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及皮疹,对照组主要为便秘。结论:雷奈酸锶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骨痛,但作用较为缓慢。它能有效提高骨质量,改善骨代谢标志物,降低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hPTH(1-34)]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调节骨代谢的机制。方法绝经后女性90名分为骨质疏松组和正常组,骨质疏松组每日皮下注射rhPTH(1-34)20μg+钙剂600 mg+维生素D_3 200 IU,正常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干预。检测腰椎骨密度(BMD),血钙、磷、MMP-1、TIMP-1、内源性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以及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水平,并分析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正常组BMD、血钙高于骨质疏松组(p<0.01),而iPTH、BSAP、MMP-1和尿NTX低于骨质疏松组(P<0.05)。rhPTH(1-34)治疗后,骨质疏松组患者腰椎BMD,血钙、磷、MMP-1、BSAP和尿NTX增高,而iPTH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TIMP-1与腰椎BMD成负相关(r=-0.376,P=0.014),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后关系仍然存在;MMP-1与其他指标没有相关性。结论小剂量rhPTH(1-34)可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MMP-1水平增高,从而使成骨活性增强,这可能是其促进骨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骨转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群  章振林 《药品评价》2012,9(13):41-44
使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而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可以反应骨代谢状况,适用于骨质疏松和代谢性骨病骨重建的诊断、分类,以及疗效评价。选择正确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及给药剂量,监测用药依从性,且能比目前其他可行的检测手段更早地判断治疗效果。虽然近年临床逐渐推广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但仍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效果及对骨代谢水平、骨密度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骨化三醇口服,两组均治疗9个月,比较两组的骨痛情况、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水平[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TRACP-5b)]及骨密度。结果:治疗组的疼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BALP、TRACP-5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骨密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化三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能够明显改善骨痛症状,提高骨密度及骨强度。  相似文献   

19.
赵宇宙  马蒲阳  陈晓静  张平方 《安徽医药》2020,24(11):2213-2217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腰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 2017年 5月至 2017年 8月入华北石油总医院体检男性共 1368例,年龄(50.91±0.30)岁,年龄范围为 25~6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身高、体质量、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I);利用定量 CT(QCT)测量 L1、2椎体的平均骨密度值及 L2层面的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FA)与 VFA。根据研究对象的骨密度分为骨量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比较各组年龄、 BMI、VFA、SFA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正常骨量组 805例、低骨量组 449例及骨质疏松组 114例。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年龄分别为(39.25±9.33)、(56.17±7.61)、(67.28±8.19)岁, BMI分别为(24.31±4.62)、(22.65±2.81)和(19.84±3.11)kg/m2;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年龄均高于正常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年龄高于低骨量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 BMI均低于正常骨量组;骨质疏松组 BMI低于低骨量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内脏脂肪量(VAT)[(25.59±2.11)g和(39.68±5.05)g]和 VFA值均高于正常骨量组(24.20±2.09)g,同时骨质疏松组 VAT、VFA值明显高于低骨量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腰椎骨密度与 VFA呈负相关,且控制年龄及 BMI因素后,男性腰椎骨密度与 VFA仍呈负相关。结论男性腰椎骨密度与内脏脂肪组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密度测定在2型糖尿病型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骨密度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人群防控骨质疏松合并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病史、血糖水平、骨密度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组(观察组,n =60)、2型糖尿病非骨质疏松组(对照组,n=60)及非糖尿病组(正常组,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