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来院治疗的76例高热惊厥患儿,依据患儿的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即1~76号,以编号奇偶数法分A组和B组,每组各38例,分别行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A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B组;护理后,两组的血清学指标均优于护理前,且A组优于B组;A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为高热惊厥患儿行综合护理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与血清学指标,且能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提高儿科急诊输液患儿护理质量中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来我院儿科进行急诊输液的患儿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10例以及观察组11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输液方式,观察组患儿引进个性化服务模式,通过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以及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观观察组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就诊流程、输液环境、服务态度、输液水平方面的满意度(9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服务在儿科急诊输液中的效果显著,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在儿科的急诊护理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方法,降低患儿病死率。方法将78例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9例患儿实施常规急救及护理,B组40例患儿实施常规急救及风险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B组患儿治疗优良率高于A组(P<0.05);B组患儿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患儿惊厥复发率低于A组(P<0.05)。结论积极抢救辅之以优质风险护理,可促进高热惊厥患儿退热,降低惊厥复发率,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在预防急诊高热患儿并发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急诊科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接诊的高热患儿116例。根据接诊流程,将2022年7—12月的患儿58例设为常规组,2023年1—6月的患儿58例设为优化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及护理干预,优化组采取优化的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分诊效果(急诊等待时间、急诊诊治用时)、热性惊厥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优化组急诊等待时间、急诊诊治用时均短于常规组,护理非常满意率79.3%(46/58)高于常规组的60.3%(3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优化组热性惊厥发生率6.9%(4/58)低于常规组的13.8%(8/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及护理干预能提高急诊分诊效果,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12月本院实施常规护理流程期间的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作为对照组;在2017年1月~12月本院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期间的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急诊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急诊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8.28%(57/58)、86.21%(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急救中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能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2例急诊抢救患者,根据急救管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6)、对照组(n=56)。观察组采用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有效时间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9.39%,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观察组的抢救有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3.93%(P<0.05)。结论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在基层医院抢救过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2月江苏省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3例。A组患儿采用苯巴比妥静脉推注治疗,B组患儿采用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电图异常、心肌酶异常发生率,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A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35)。治疗后,B组患儿脑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A组患儿脑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的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明显优于苯巴比妥,可有效减轻患儿脑功能损伤及心肌损伤,促进患儿恢复,缩短患儿病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优质化的急诊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优质化的急诊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抢救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院内AMI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AMI复发率、院内再行PCI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组间住院时间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可增加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率、减少抢救时间,可在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到达前死亡(DOA)患儿死亡发生原因及影响复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郴州市儿童医院56例DOA抢救不成功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该院急诊患儿人次及抢救患儿人次逐年增加,但急诊收治的DOA患儿占抢救患儿的比例逐年下降;家长自行抱送入院42例(75.0%),而外院120转运14例(25.0%);入院时均心搏呼吸停止,停止小于10 min 15例(26.8%),10~30 min 14例(25.0%),>30~60 min 7例(12.5%),另20例(35.7%)停止时间不详;DOA患儿的原发疾病以新生儿疾病、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颅内感染等为主;所有患儿均按心肺复苏抢救流程,但全都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完善儿科急诊医疗体系,提高家长的文化安全素质和健康保育方式,开展大众心肺复苏培训,可减少DOA发生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流程再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急诊抢救流程,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按照急性脑梗死常规急诊流程进行抢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急诊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流程优化再造。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及抢救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及TNF-α及IL-6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低(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32例(94.12%),明显比对照组(76.47%)高,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流程再造明显的缩短了患者临床救治时间、降低了救治费用、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对再造后对急诊流程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应用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当中所发挥的护理作用。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300例到我院治疗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31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通过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 (1)两组患儿在抢救之前体温较高,且组间无明显的差异(P> 0.05),抢救后6 h和12 h,观察组患儿的体温状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 <0.05)。(2)观察组(15例,占5.00%)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38例,占12.26%)低(P <0.05)。(3)观察组患儿的惊厥抽搐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都短于对照组(P <0.05)。(4)观察组(291例,占97.00%)患儿护理以后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274例,占88.39%)更高(P <0.05)。结论 将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应用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中能有效的改善小儿的体温状况,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促进患儿的恢复并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患儿急诊抢救过程中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儿科接受急诊抢救治疗的患儿90例,回顾性分析其疾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结果 90例患儿中,急性疾病抢救的前5位主要是各种中毒、各种创伤、新生儿窒息、过敏以及高热惊厥。高热惊厥、过敏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创伤或各种中毒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且多发生于0~3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患儿急诊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基本抢救措施,对患儿家属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以便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将82例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及干预组患者分别纳入患者41例,分别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急救效率、NIHSS评分、FMA评分、抢救成功率、致残率、Bethel评分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分诊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以及抢救总时间均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NIHSS评分更低,FM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内比较,两组干预后Bethe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 <0.05);组间比较,干预前患者Bethel评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干预后干预组2、3 d Bethel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有显著性差异(P <0.05)。干预组抢救成功率更高,残疾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为82.93%,干预组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为97.56%,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救治效率及救治成功率,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有重要价值,可有效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急诊护理流程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急诊护理流程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改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常规急诊护理的基础上行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方式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n=32)。A组行常规急诊护理,B组在其基础上行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方式护理,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心肌灌注用时、住院天数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抢救成功率(90.63%)高于A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心肌灌注用时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A组(P 0.05);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25%)明显低于A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急诊护理的基础上行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心肌灌注用时和住院天数,患者恢复较快,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诊全程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A组给予全程化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抢救情况、住院时间、复发概率和再次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概率。结果 A组的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时间略短于B组,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院内AMI复发率(5.13%)和再次PCI率(5.13%)均少于B组的23.08%和25.64%,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实施急诊全程化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与再次PCI率,可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应用抢救护理流程的观察组和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对比两组有效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的急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急救时间为(45.18±11.69)min,抢救成功为95.35%,急救满意度为90.69%,较之对照组均有明显优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失血性休克应用抢救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家属的急救满意度,是一种高效优质的护理流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脉搏血氧饱和度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200例,根据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方式,观察组在常规预检分诊基础上加入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就诊后建立吸氧时间、误诊漏诊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就诊后建立吸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所有患儿经过相关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中加入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有助于医师进行诊断,有效减少或避免误诊、漏诊发生。发现血氧饱和度低下时,尽快对患儿进行吸氧等治疗,从而可有效避免或纠正低血氧症。有助于抓住抢救时机、节约抢救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值得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化创伤急救流程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105例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救治;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的116例多发伤患者为观察组,实施优化创伤急救流程,比较两组在急诊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1.38%与对照组的83.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诊抢救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优化创伤急救流程缩短了患者在急诊的抢救时间,为进一步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对减少伤残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基于人文关怀的急诊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定急诊科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接诊的60例AM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人文关怀的急诊管理,比较2组急救指标、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至会诊时间(DTC)、肌钙蛋白结果获取时间、急诊室至球囊扩张时间(DTB)、急诊室至导管室时间(DTL)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23.33%),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人文关怀的急诊管理可有效缩短AMI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赢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与赞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