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750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从1993年6月至2010年6月,除了33例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在5年以内,其余717例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均在5年以上。结论只有加强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穿刺时的精心护理,才能获得手术的成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血透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价值,分析术后AVG一期通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AVG失功的临床资料。PTA术中应用高压球囊于血管狭窄处进行扩张,合并血栓病例采用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后造影评价疗效。术后随访1.5~45个月;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原AVG废弃或AVG反复狭窄、血栓形成行手术治疗。结果术中造影证实AVG单一狭窄22例,多处狭窄10例。狭窄长度(38.7±32.2)mm,狭窄程度(72.1±9.6)%,PTA后残留狭窄(23.7±8.9)%。手术临床成功率100%,手术技术成功率71.9%。Kaplan-Meier法示,术后AVG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累积通畅率为59.2%和18.3%,辅助一期累积通畅率为81.3%和49.2%,二期累积通畅率为86.8%和74.0%。Cox比例风险模型示,PTA技术成功及术中无静脉破裂发生是术后一期通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G失功临床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但术后一期通畅时间有限。PTA技术成功...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一种方法。血管通路是他们的“生命线”,其中动静脉内瘘具有出血少、易穿刺、血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而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因此保护好血管通路就意味着给患者更多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生存空间,那么对内瘘的保养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还要有扎实的内瘘护理知识和技术。76例患者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有效地减少了内瘘的并发症,确保了透析成功。现将“成熟”内瘘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患者行血管造影。31例血栓形成闭塞者行溶栓治疗,11例血管狭窄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结果初次造影结果显示,11例单纯性狭窄,31例血栓闭塞。31例通道血栓闭塞溶栓者即时开通率为70.96%(22/31);11例狭窄血管行血管成形术治疗,成功9例,失败2例,成功率81.81%。取栓8例,成功7例,成功率87.75%。结论血管造影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方法.方法 5例患者中4例经患侧肱动脉穿刺、1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前臂动脉DSA检查及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PTA).结果 5例狭窄程度达到90%~98%,范围4~9cm,血管内球囊成形术后狭窄程度改善到10%以下,技术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靳红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4):155-155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法。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易穿刺、血流量大、可长期使用等优点。因此对内瘘的保养和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7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应用及护理,减少并发症,以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及使用寿命。方法对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瘘术观察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内瘘尽快成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穿刺的方法及技巧,透析过程中的保护和观察,透析后压迫止血的方法及透析间期患者的自我护理。结果75例动静脉内瘘使用良好,3例因不同原因造成动静脉内瘘栓塞,其中2例溶栓再通后继续使用,1例不能再通重新手术造瘘,2例因病情变化死亡,2例放弃治疗。结论动静脉内瘘术后精心护理和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尽快成熟,把握动静脉内瘘启用时机,掌握穿刺方法和技术,观察透析过程,重视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以确保透析治疗顺利进行,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及成熟使用后的日常护理。方法对54例血液透析患者从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及成熟使用后的日常护理,加强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全程的护理管理。结果内瘘静脉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每次穿刺成功,血流量200~280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护理,使内瘘得到良好的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使用寿命,使患者得到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血液净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终末期肾衰患者越来越多,相对地透析时间也在延长。因此,长期维持血透的患者,如何保持动静脉内瘘的通畅,保持良好的动静脉血管通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并参考国内各大医院的应用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动静脉内瘘血管造影的指征 长期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终末期肾衰病人,应用内瘘的时间长短不限,只要在血透时,常规操作 相似文献
11.
经静脉途径球囊扩张治疗桡动静脉瘘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静脉入路球囊扩张成型术治疗血液透析用动静脉瘘管腔狭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患者资料,总结10例经静脉途径穿刺球囊扩张治疗上肢动静脉瘘狭窄的手术经验。结果 10例手术病例中9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0%;成功病例3个月通畅率达77.8%。手术后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动静脉瘘于术后0~3 d即可使用。结论直接经静脉途径的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简单有效,可以避免动脉途径可能造成的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后应用前列腺素E1对于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 方法12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拟行动静脉造瘘术前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动静脉造瘘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双嘧达莫50 mg, t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腺素E1 10 μ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后静脉缓慢推注,qd;术后1周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 术后1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动静脉瘘血流量,了解通畅情况,并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内瘘成熟后血管初次血液透析使用的时间. 结果 治疗组1个月内瘘通畅59例(98.3%),对照组通畅52例(86.7%)(P<0.05);治疗组内瘘血流量(466±147) mL8226;min-1,对照组为(351±89) mL8226;min-1(P< 0.01);治疗组内瘘初次使用时间(22.7±4.3)d,对照组为(28.2±7.1) d (P< 0.01).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因子Ⅰ均无明显改变. 结论 前列腺素E1能改善内瘘血流量,提高初期通畅率,促进内瘘的成熟,且不增大出血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比较改进后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内瘘术与常用动脉端针尖逆心方向穿刺内瘘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穿刺内瘘术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常用的动脉端针尖逆心方向穿刺术,乙组采用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术,血液透析为每周2次,共随访观察3年,对两组病员的肌酐下降率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优缺点。结果改进后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内瘘术较动脉端针尖逆心方向穿刺术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机率减小,肌酐下降率基本相同。结论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术较动脉端逆心方向穿刺术能较有效地预防假性动脉瘤形成,并未增加再循环,也不降低透析效率,可在血液净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对长期血液透析高位动静脉内瘘采取临床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9月在本院采取高位内瘘手术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试验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满意度给予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护理效果,而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的策略、方法、术中风险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28例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采用血管内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 28例患者中,根据病变的Mori分型选择合理术式,18例行球囊扩张术,10例行支架置入术。平均狭窄率由86%降至15%;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28例TIA症状消失,球扩组中1例于3个月后、另1例于6个月后TCD复查提示发生再狭窄,无相关临床症状。结论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可行、有效的,同时都有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临床中应注重积累经验,综合客观评价病变血管情况,选择合理的介入治疗方法,才能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并尽可能降低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需要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内瘘止血情况、血管壁的变化、内瘘并发症以及血液透析的效果变化。结果观察组渗血、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后的内瘘止血时间少于对照组,血管壁厚度小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能够减少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不良事件和血管增生,减少内瘘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吻合口动脉端狭窄致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在2019年3月~2019年8月治疗的100例需要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狭窄组51例,非狭窄组49例。结果:狭窄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发生率要高于非狭窄组,狭窄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要大于非狭窄组,狭窄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要小于非狭窄组,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吻合口动脉端狭窄会增加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发生概率,增加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时间和减少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