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筋骨平衡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筋骨平衡推拿法,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前后的田中靖久20分法、数字评估量表(NR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表(NDI)、颈椎病临床评估量表(CASCS)、颈椎生理...  相似文献   

2.
罗孟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2002-2002,2034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该病多因为颈椎退行性改变,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压迫刺激椎动脉及其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头痛、眩晕以及视觉症状、听觉症状、咽部症状等,严重者有猝倒症状.其发病比例占颈椎病的1/4[1].加之近年随着人们工作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CSA的发病率呈逐渐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2008年5月-2009年5月,笔者采用综合方法治疗该病患者60例,效果甚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蔡培素  吴仕财 《四川中医》2010,28(9):107-108
目的:运用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方法,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恢复情况。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无论在痊愈率、显效率还是总有效率上,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推拿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观察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中频脉冲治疗配合TDP照射.结果:治疗组58例,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58例,总有效率72.4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中频脉冲配合TDP照射.  相似文献   

5.
郭翠英 《山西中医》2012,28(4):39-39,41
目的:观察通调任督二脉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通调任督二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疗程均为10天。结果:治疗组全部有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调任督二脉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40~60岁为高发年龄。临床以头痛头晕、颈部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模糊,甚至猝倒等,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推拿治疗该病10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扩张剂、活血化瘀类药物等),治疗组给予推拿联合针灸疗法,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2.50%;治疗组临床治愈14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联合针灸疗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四步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世卿 《中医正骨》2002,14(5):16-17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Arteria Verlebralis CSA)是骨伤科常见病.作者自1997年以来,运用四步推拿法治疗该病80例,疗效满意.同时设机械牵引、静脉滴注脉络宁加黄芪注射液组各80例为对照进行比较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高压氧(HBO)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5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HBO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HBO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71例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观察组同时给予自拟方内服。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推拿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快速后伸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法治疗分组,采用快速牵引50例,为治疗组,传统牵引治疗50例,为对照组。治疗后以临床疗效评价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分别记录入组患者治疗后1天,14天,28天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显示治疗都有效,以第28天的疗效最为突出,有效率为100%。治疗组的优和良的倒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的倒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疗效改善最明显,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完全好转。VAS评分显示,两组治疗都有明显效果,两组VAS≤3分,最低VAS(0.40±0.76)分;属于轻微疼痛感觉,患者能忍受。两组比较,治疗组的VA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VAS评分显示第28天最低,VAS评分值随治疗时间越长,而疼痛感觉值越低。结论:快速后伸牵引能有效调节颈部力线,改善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其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推拿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8例,运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4例,治疗组予推拿罐治疗4次,对照组予针刺治疗10天,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评估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情况及脑供血指标,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总分均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LVA、RVA的Vm测值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A的Vm测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BA、LVA、RVA的PI、RI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推拿罐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2例予以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益脑推拿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益脑推拿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益脑推拿组(80例)和常规推拿组(8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血浆ET检测,观察两组患者血浆ET的变化。结果:常规推拿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略有下降(P>0.05),而益脑推拿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低血浆ET水平可能是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疗法治疗6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结果:67患者经治疗,治愈57例,占85.1%,好转10例,占14.9%,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CSA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加推拿手法治疗本病61例。结果:总有效率96.7%。结论:综合疗法治疗CSA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3例,两组同取百会、夹脊穴C3-C5、风池、天柱、足三里、内关,普通针刺对照组不加温针灸。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颈项九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项九针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均采用颈项九针为主治疗,对比治疗前后颈部彩色多普勒(TCD)检查,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痊愈38例,占63.33%;好转19例,占31.67%;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95%。治疗前后TCD检查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颈项九针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对30例彩超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颈性眩晕患者采用腹针疗法,针刺取穴中脘、气海、关元、下脘、商曲、滑肉门,每日治疗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第1次、第5次治疗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同步运用彩超观察双侧颈椎动脉血流变化.结果:除第1次治疗后头痛评分无显著改善外,30例患者第1次及第5次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P<0.05,P<0.01);患侧第1次治疗后及第5次治疗后椎动脉管径、平均流速、每分钟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亦有显著改善(均P<0.01).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 (30/30)、痊愈率为60.0%(18/30).结论:腹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能够改善颈椎动脉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