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将80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系统、完善的精细护理为研究组,另80例仅进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出血并发症和预后。结果研究组发生牙龈出血为5.0%,消化道出血为2.5%;对照组发生牙龈出血为12.5%,消化道出血为7.5%,皮肤出血为10.0%,颅内出血为2.5%,比较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0.47±1.27)d,出院时的NIHSS评分为(4.63±1.21)分,Barthel指数为(73.16±19.41)分;对照组分别为(12.04±1.55)d、(8.87±1.55)分、(64.50±14.38)分,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患者进行系统、完善的精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邓红星 《江西医药》2022,(12):2103-210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出血性转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2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持续治疗14 d。通过观察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减低(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高(P<0.05)、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可增加脑部供血量,减轻神经损害,改善预后,且未增加出血性转化风险。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指在发病后超早期时间窗内,应用溶栓药物进行血管再通,以恢复脑血流.常用溶栓剂有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t-PA)、尿激酶等.其中rt-PA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仅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原结合,对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无明显纤溶作用[1],故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溶栓治疗要求争分夺秒,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否则可引起脑出血、再灌注损伤、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我科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对收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进行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现将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26):3711-3713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出血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ACI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A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0.6 mg/kg行静脉溶栓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0.9 mg/kg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溶栓后的出血情况、出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皮下瘀癍、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29%和14.29%、2.86%和12.86%、2.86%和11.43%、2.86%和11.43%,出血时间分别为(6.04±0.75)和(7.22±0.56)h、(24.63±10.24)和(35.22±9.87)min、(3.04±0.11)和(4.08±0.25)h、(3.12±0.48)和(4.53±0.66)h,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I患者通过阿替普酶实施静脉溶栓时需严格监测其出血情况,采用较低剂量的阿替普酶实施溶栓治疗,能降低患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8例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图表法均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巴曲酶静溶栓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进行两组疾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对比。结果有数据差异存在两组疾病治疗效果的对比上(95.8%VS75.0%)(P <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一致性明显(P> 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230.7±3.3)分VS(211.6±3.6)分](P <0.05)。结论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也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于子忠 《海峡药学》2022,(9):124-126
目的 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对效果及安全性观察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按照阿替普酶使用剂量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28例),中剂量组(30例)小剂量组(32例)、对照组(26例),对四组患者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小剂量阿替普酶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及中剂量组。结论 小剂量阿替普酶(0.4 mg·kg-1)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进行溶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药、自由基清除剂及抗血小板药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24 h,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于欣 《北方药学》2022,(10):68-70+73
目的:分析在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比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有所改善,且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经治疗,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所提升,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通过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有利于实现患者神经功能与临床指标的改善,对于患者预后健康的保障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期间应用基于文献检索急性脑梗死(ACI)阿替普酶溶栓患者出院准备度(DR)影响因素协同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17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文献检索的协同护理模式,检索影响DR的风险因素后进行针对性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家庭照顾者准备度量表(CPS)、健康感知能力量表(PHCS)和护理满意度优良率。结果:观察组RHDS(自身状况、疾病知识、出院后应对能力、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及总分)、CPS、PHCS(行为期望、结果期望、总分)和护理满意度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文献检索风险因素的协同护理干预可提高ACI阿普替酶溶栓患者的DR,改善照顾者准备度,增加患者的感知健康能力,增进护患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胃的评价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罩2013年5月78例AcI溶栓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未予溶栓治疗的ACI患者80例为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两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近期预后。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NIHSS评分(7.68±4.62),mRS评分(3.28±0.41),治疗后7d的NIHSS评分(5.25±4.43),mRS评分(1.11±0.6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患者齿龈出血58例(74%),7d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14例(18%),症状性颅内血肿3例(4%),死亡4例(5%)。非溶栓组齿龈出血2例(3%),7d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5例(6%),症状性颅内血肿2倒(3%),死亡3例(4%)。结论在ACI治疗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不增加病死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窗不同分为时间窗<3.0 h组和时间窗3.0~4.5 h组,各50例。时间窗3.0~4.5 h组在急性脑梗死发病3.0~4.5 h内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及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时间窗<3.0 h组在急性脑梗死发病<3.0 h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及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降低45%的时间、炎症相关指标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NHISS评分、白介素-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时间窗组治疗总有效率100%(50/50)高于时间窗3.0~4.5 h组的80%(4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时间窗<3.0 h组NHISS评分、白介素-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12.55±0.21)分、(61.78±2.35)pg/ml、(8.57±1.21)ng/ml、(1.25±0.18)分,均优于时间窗3.0~4.5 h组的(17.10±0.46)分、(124.29±12.01)pg/ml、(15.56±2.35)ng/ml、(2.02±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窗<3.0 h组NHISS评分降低45%的时间、炎症相关指标好转的时间分别为(7.52±2.21)、(7.50±2.21)d,均明显短于时间窗3.0~4.5 h组的(9.21±2.78)、(10.56±2.2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窗<3.0 h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1/50)低于时间窗3.0~4.5 h组的22%(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时间窗<3.0 h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控制炎症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戚恒  余天文 《贵州医药》2022,46(9):1371-1372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观察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量(CBF)及血清Hcy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CBF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cy含量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抑制血清Hcy的表达,提高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王云  刘定华  吴伟 《江苏医药》2013,39(16):1923-192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5h内的ACI患者64例分别采用rt-PA 0.6 mg/kg(最大剂量为60 m)(A组,30例)和rt-PA 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 (B组,34例).治疗后24 h、7、28和90 d用NIHSS量表评估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评分和日常生活(ADL)量表评分;以治疗期间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内病死率评估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90 d内颅内出血:A组2例(6.6%),B组4例(11.7%).90 d内死亡:A组1例(3.3%),B组3例(8.8%).结论 应用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的ACI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与讨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1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5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300例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20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神经营养药物、自由基清除剂和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发生5例出血,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出血,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过敏现象。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36例,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溶栓后6 h,患者NIHSS较溶栓前明显降低(16.75±4.56 vs.23.89±6.17,P〈0.05),24 h NIHSS较溶栓后6 h明显降低(10.78±3.72 vs.16.75±4.56,P〈0.05),7d NIHSS较24 h明显降低(5.47±1.96 vs.10.78±3.72,P〈0.05)。结论在一定的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共计90例,并为该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注射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多模态MRI评价溶栓后24 h及3个月时疗效,采用卒中量表(NHISS)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预后。结果 90例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63例占70.00%、不良者27例占30.00%,治疗前后NHISS的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行多模态MRI检查者阻塞血管完全再通17例占42.50%、部分再通5例占12.50%、闭塞18例占45.00%,与溶栓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79例占87.78%、不良者11例占12.22%,与溶栓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注射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剂量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低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及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内,观察组颅内出血0例,消化道出血3例;对照组颅内出血5例,消化道出血7例。观察组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心律失常;对照组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溶栓后脑大量出血3例、肺内感染与心力衰竭2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9.
20.
曾路 《江西医药》2021,56(6):856-857
目的 探究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70例,依据门急诊号或住院号就诊的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为35例.常规组采取临床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临床效果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实验组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