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以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88%(37/3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79%(28/39),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提高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就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组采取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健康教育等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4周的生活质量SF-6量表各维度评分及住院天数、重复住院率。结果干预组25例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平均住院天数短,重复住院率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重复住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专业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IBS-QOL量表中烦躁不安、行为障碍、健康忧虑、饮食限制、社会功能及人际关系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不同组别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8周后分别采用症状积分及IBS-QOL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IBS-QOL量表各评分项目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IB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艳 《中国医药科学》2014,(16):101-10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7月~2013年3月170例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85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85例)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再加以心理干预,3个月后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估两组自测健康状况得分情况。结果两组自测健康状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及早进行心理干预,消除不良心理,促进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探讨情志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与情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2.5%,观察组明显更高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菌群失调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及干预肠道菌群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的影响。方法@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确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100例,其中85例完成试验,将85例完成试验者完全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②入选后,每4—6周检测粪便菌群,出现菌群失调的患者,干预组给予菌群调节制剂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治疗。③当出现症状时,记录患者IBS症状学积分,未出现症状要做无症状记录。结果①对照组发生菌群失调27例,其中出现腹泻症状者24例,症状发生率为88.9%(24/29),干预组发生菌群失调29例,干预后出现腹泻症状者15例,症状发生率为51.7%(15/27),对照组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②对照组发生症状时症状学总分、腹痛时间、腹痛频率及腹胀比例症状学积分明显高于干预组[分别为(10.4±3.3)分比(6.8±2.8)分、(2.0±1.0)分比(1.2±1.1)分、(2.0±1.0)分比(1.2±1.0)分、2分(1,3)比0分(0,1)],而大便形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及黏液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与IBS存在一定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IBS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因此,恢复正常肠道菌群有助IBS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的病例中,抽样96例随机均分为2组进行研究,即常规组48例予以正常化的常规护理,而试验组48例则在此基础上再予以护理干预,观察分析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护理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显效率高达97.92%(47/48)远高于常规组的62.50%(30/48),二者相比,显然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1.67%(44/48)远高于常规组的64.58%(31/48),二者相比,显然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有着积极作用,可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患者的预后康复提供保障,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影响情况。方法分析两院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临床资料,实施心理护理将患者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60例和心理护理组60例。结果心理护理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状态,改善睡眠,有利于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IBS患者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60例IBS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心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38.69±1.79)分、(35.44±1.88)分,与对照组患者的(46.64±2.45)分、(47.51±2.60)分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情感得分、健康指数、生活满意度及感情指数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明显较高(P <0.05)。结论心理干预对IBS患者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性别及性别相关心理差异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由消化科医师对IB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焦虑和抑郁量表、生活质量量表。统计调查资料、分析IBS患者性别及性别相关心理差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根据罗马Ⅲ标准收集IBS患者452例,年龄分布在14~79岁;男193例(42.7%),女259例(57.3%),男女比例为l:1.3。女性IBS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53.57±6.70)分、(40.81±7.15)分,男性分别为(49.19±5.99)分、(36.67±6.40)分,女性患者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t=7.191、6.459,均P〈0.01)。女性IBS患者IBS.QOL总分低于男性IBS患者(t=9.119,P〈0.01)。在量表包括的8个纬度中,女性IBS患者在烦躁不安、身体角色、健康忧虑、社会反应、异性概念等5个纬度得分低于男性(t=11.021、22.175、7.256、10.409、7.113,均P〈0.01),在冲突行为、饮食限制、家庭关系等3个纬度与男性无明显差异(均P〉0.05)。IBS患者SAS、SDS评分与IBS-QOL评分(总分及各个纬度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均P〈0.01)。结论性别不同IBS患者存在心理及生活质量差异,IBS患者性别相关的心理差异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75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和评价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75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护理干预有效。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临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门诊就诊的11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给予一般治疗及门诊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治疗,门诊随访4周,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肛门测压。结果临床总疗效比较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为38例,总有效率为67.9%。χ2=9.247,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直肠压力变化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总有效为31例,总有效率为44.6%。χ2=10.811,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护理干预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预后,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消化门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外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尤其是肠外症状,提高IBS诊断率。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并按照罗马Ⅲ标准诊断为IBS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866例,收回问卷847份作为统计病例。结果 IBS是一种复杂的身心疾病,除表现在胃肠功能紊乱,腹痛、腹部不适,排便性状、频率改变外,还表现有咽部不适及异物感,口干、口苦、口臭、无味觉,功能性消化不良,无饥饿感,腰背及肌肉酸、痛、纤维肌痛综合征等全身不明原因的疼痛,手心、脚心灼热等功能性低热,肢体凉、畏寒,失眠、头痛,心烦,慢性疲劳综合征,体重减轻,尿道不适,性交困难等肠外表现等。结论 IBS患者多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的各个科室,部分临床医生对IBS复杂的临床症状尤其是肠道外症状认识少,鉴别困难,使IBS诊断率低,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6.
欧红英 《北方药学》2014,(6):185-185
肠易激综合征指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表现,而缺乏明显形态学、生化和感染性原因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知异常、精神因素有关。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肠易激综合征的原因,探讨了心理护理干预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结果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或生化指标的异常[1~2].本文对IB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理学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肠易激综合征极为常见,可占到消化科门诊的30%~50%,多在20~50岁之间发病。发病后往往迁延数年、甚至数十年不愈,但本病预后良好。一、临床表现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各患者之间的症状与程度可有很大不同。但均以腹部不适和排便异常为主,临床上可按其主要症状的不同分为三型,三型之间并无非常严格的界限,症状可以有所混合,也可互相转变。 1.痉挛性结肠型以腹疼为主,位置不定,左侧为多,有些可表现为右上腹或脐周疼痛,每日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瑾  郭光丽  刘亚红 《河北医药》2010,32(8):1015-101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以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近年来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的心身疾病。对于IBS患者所引起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已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与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选取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40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后1个月、3个月电话回访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两组均在半年门诊复查时发放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EORTC QLQ-C30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可用于中国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测定。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各项EORTC QLQ-C30在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前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