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科于 1996 - 10~ 2 0 0 2 - 10采用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DCM) 30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符合 WHO规定的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即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收缩功能受损、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1 ] 6 0例患者。 UCG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 VEDD) >5 5 mm,左室射血分数 (EF) <4 0 % ,排除其它心肺疾病。 6 0例中男 4 2例 ,女 18例。随机分为 A、B两组。A组 (治疗组 )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平均年龄 4 6岁 ,心功能 级 11例 , 级 13例 , 级 6例。平均静息心率 (91.2 0± 5 .70…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开放式、前瞻性研究 ,6 8例扩张型心肌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3例给予心衰基础治疗 (洋地黄、利尿剂、ACEI) ,治疗组 35例在心衰基础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美托洛尔 37 5~ 10 0mg/d。每隔 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及胸部正位片 ,观察心功能参数、心胸比例及病死率 ,追踪观察 3年。结果 两组间第 1、2年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3年后治疗组病死率 2 0 0 0 % ,对照组 4 2 4 2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 3年后心胸比例、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在心衰基础治疗基础上 ,长期应用美托洛尔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夏晓利  艾丽奴尔 《临床荟萃》2000,15(21):990-991
一般认为 ,肠道柯萨奇 B(Coxsackie B,COXB)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是青少年猝死的重要原因 ,亦是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clCardiomoputhy,DCM)的重要发病基础。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方法对 72例患者进行血中白细胞和心肌组织肠道病毒的检测 ,探讨该方法 ,对病毒性心肌炎 (Virus myocarditir,VMC)诊断的价值 ,以及在心肌炎病毒感染持续存在时向扩张型心肌病发展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对象及分组1.1.1 心肌炎组 34例 ,年龄 2 1~ 45岁 ,男 14例 ,女 2 0例 ,汉族 2 4例 ,维族 10例。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忠才  陈良海 《临床荟萃》1997,12(14):636-637
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时容易发生心脏性猝死(SCD),预后差。本研究通过对DCM患者QT离散度(QT_d)的研究,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期望对病情估计、预后判断提供参数。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2年1月~1995年12月住院扩张型心肌病(1981年夏志鸿拟定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患者70例,心功能(NYHA)Ⅲ~Ⅳ级,排除近1个月内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洋地黄除外)、心房纤颤及电解质紊乱者,男4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1±15岁。对照  相似文献   

5.
高位硬膜外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收缩功能的延迟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 (TEB)治疗停止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是否继续改善。方法 上胸段棘突间穿刺至硬膜外腔 ,留置硬膜外导管 ,0 .5 %利多卡因 3~ 5ml每 2h推注一次 ,持续 4周 ,适当辅以常规治疗。测定并比较TEB治疗停止后 16周及停止初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 (FS)。结果  16周后EF值由 2 8.2 1%± 7.2 2 %升为 34.5 4%± 6 .16 %(P =0 .0 195 ) ,FS由 10 .5 7%± 2 .98%升为 13.43%± 3.18%(P =0 .0 2 12 )。结论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停止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继续改善 ,该方法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改善具有延迟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内科治疗可部分缓解症状及改善血液动力学障碍 ,但不能控制疾病进展 ,本文以阻滞心区交感神经 (TEB) ,扩张心区血管 ,阻断不良因素介导 ,切断恶性循环以达到遏制疾病并且恢复心脏形态及功能的目的。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采取 1995年 10月~ 1999年 10月我院住院患者。治疗组 :1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男 17例 ,女 1例 ,年龄 2 6~ 6 2岁 (平均 44 0± 11 6岁 ) ,病史两年内 9例 ,平均3 2± 3 5年 ,心功能IV级 15例 ,Ⅲ级 1例 ,Ⅱ级 1例。对照组 13例 ,男 11例 ,女 2例 ,年龄 2 4~ 6 2岁 (平均 44 0±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 (TEB)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胸3~ 4或胸4~ 5棘突间隙穿刺至硬膜外腔 ,留置硬膜外导管 ,每 2h推注 0 5 %利多卡因 3~ 5mL至硬膜外腔 ,持续 4~ 8周 ,适当辅以常规治疗。测定并比较TEB治疗前后 4周 2 4h心率变异 (HRV)指标的差异。结果 TEB治疗 4周后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HRV指标明显提高 ,SDNN由 (75 18± 34 5 1)ms升高至 (110 93± 37 0 6 )ms,P <0 0 1;SDANN由 (6 2 35± 2 7 5 5 )ms升高至 (96 85± 4 0 2 6 )ms,P <0 0 1;LnLF由 5 76± 1 5 0升高至 6 85± 1 4 3,P <0 0 1。结论 TEB可明显提高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 ,显著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与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目前尚无彻底治疗方法,一旦临床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预后不良。本文观察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作用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我院1996年5月~1999年4月,扩张型心肌病住院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6~57岁,平均43.6岁;心功能级14例,级8例,级4例。对照组(B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9~54岁,平均41.3岁;心功能级9例,级6例,级5例。1.2 方法 A组患者给10%葡萄糖250ml加硝酸甘油10mg,口服倍…  相似文献   

9.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BPBC)的发病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 10年收治的 2 2例BPBC ,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2 2例均符合Leis提出的诊断及鉴别标准。发病年龄第一侧癌平均 41.6岁 ,3 5岁前 9例(40 .9% ) ,绝经前 17例 (77.3 % ) ;第二癌平均 45 .4岁。有肿瘤家族史者 5例 (2 2 .7% ) ,有乳癌家族史者 5例 (2 2 .7% ) ,4例曾患子宫肌瘤 (18.1% )。 2 2例均手术治疗 ,并结合淋巴结阳性情况配合化疗及放疗。 3例同时性者生存均未超过 5年 ,总的 5年生存率 5 4.5 % ,10年生存率 10 .1%。结论BPBC的发病与雌激素水平及家族史等多种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5年生存率与单侧乳癌相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并观察维生素 C静脉输注对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2 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 18例正常人。分别于维生素 C静脉输注前后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 ,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 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4.2 %± 4 .7% )明显低于正常人 (11.4 %± 3.7% ,P<0 .0 0 1) ,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2 7.4 %± 8.1% )和正常人 (2 8.3%± 8.4 % ,P=0 .32 )无显著差别 ;维生素 C静脉输注后 ,1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 (16 .3%± 5 .9% )明显高于静脉输注前 (4.8%± 4 .7% ,P<0 .0 0 1) ,但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 (2 4 .3%± 9.6 % )与静脉输注前 (2 3.1%± 8.2 % ,P=0 .37)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低 ;维生素 C静脉输注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表明氧自由基增加致一氧化氮降解增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M型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TeiIndex的测量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确诊的窦性心律扩张型心肌病 3 0例患者 ,分别采用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的心室功能并以健康体检者 3 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两种超声心动图方法获得的左心室TelIndex的相关性以及其对扩张型心肌病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3 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TelIndex为 0 .80± 0 .3 1,对照组为 0 .3 0± 0 .0 7(P <0 .0 1)。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TelIndex为 0 .92± 0 .3 4,对照组为 0 .3 3± 0 .0 6(P <0 .0 1)。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r =0 .783 ,P <0 .0 1)。以TelIndex≥ 0 .45为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界限 ,通过M型取得的TelIndex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敏感度为 10 0 % ,特异度为 93 .8% ,而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取得的TelIndex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 10 0 % ,93 .8%。结论 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取得的TelIndex一样 ,通过M型超声心动图获得的TelIndex是一种简单可靠 ,无创评估左室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指标 ,因此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曾立  朱钦剑  熊昊 《华西医学》2005,20(2):267-268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0例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0例服比索洛尔2.5~10mg/d,B组40例服安慰剂。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服药1~4年,平均服药时间为476天,1年后复查超声心动图。以临床心功能状况、超声心动图及主要终点事件———死亡率作为评估疗效的指标。结果:1年后A组患者心功能改善,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从平均58.1±6.3缩小至53.8±6.5(P<0.05)。左室射血分数从平均31.8±3.8上升至37.1±3.5(P<0.05),1年内A组死亡3例,B组死亡4例,死亡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2年和3年存活率分别是67.5%和55%。而对照组2年和3年存活率分别是45%和25%(P<0.05),治疗组远期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长期服用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使患者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扩张型心肌病 (DCM)系原发性、广泛性的心肌细胞变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 ,因心肌各部位病变严重程度不同 ,心电图表现亦各不相同 ,现将我院 1995~ 2 0 0 0年共收治的 DCM34例ECG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DCM32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33~ 84岁 ,平均 5 7.7岁± 4 .2岁。1.2 方法 参照 1980年 WHO/ ISFC制定的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除根据病史 ,临床症状外 ,每例均测定心胸比例、UCG、心电向量图、ECG。2 结果2 .1  UCG  32例均有房室扩大 ,室间隔 ,左室壁动度减低 ,波幅降低。2 .…  相似文献   

1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常可以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其中甲状腺激素对心肌代谢、心脏收缩功能有重要作用 ,其变化可能涉及到CHF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和预后。我们对 88例CHF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及心脏超声心功能测定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 1997年 3月~ 2 0 0 2年 8月住我院的扩张型心肌病 (65例 )及缺血性心肌病 (2 3例 )心功能 (NYHA )Ⅲ~Ⅳ级者共 88例 ,为CHF组 ,其中男 5 9例 ,女 2 9例 ;年龄 2 0~ 78岁 ,平均 5 4± 14岁。全部患者均排除甲状腺疾病 ,未使用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  相似文献   

15.
黄春涛  姜玲  石延科  宋芬 《临床荟萃》2001,16(12):544-545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长期预后不佳 ,发生猝死多由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1] 。本文探讨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性 (HRV )时域指标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2年至 2 0 0 0年 8月间收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45例 ,男 2 7例 ,女 18例 ,年龄 2 1~ 48岁 ,均符合Goodwin标准[2 ] ,即不明原因收缩功能抑制性心肌疾患 ,并除外其它心肌病、冠心病和瓣膜病。1.2 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美国ATL公司产Ulramark9,探头频率 2 .5~ 3 .5MHz ,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以左室…  相似文献   

16.
辅酶Q10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翠萍  吴照德  刘山 《临床荟萃》2000,15(17):792-792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病中的最常见的一型 ,发病率较高。由于其病因不明 ,心肌病变弥散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预后较差。我科自 1 988年以来对收治的 42例原发性心肌病患者应用 COQ1 0 和卡托普利治疗 ,效果满意。现对其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男 2 8例 ,女 1 4例 ,年龄 2 3~ 72岁 ,平均 ( 43± 4.5 6 )岁。病程 3个月至 1 6年 ,平均 ( 2 8.0 2±7.2 4)个月。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 (见表 1 )。心功能分级 级者6例 , 级者 2 2例 , 级者 1 4例。常规做血、尿常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10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扩张型心肌病为原发性心肌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其主要特征为左 右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损害 ,产生心力衰竭 ,80 %~ 90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各种心律失常发生 ,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是本病患者常见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如 β -受体阻滞剂和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等[1,2 ] ,但长期药物治疗 ,面临较重的经济负担和依从性等问题。最近 ,国外有人作了自体骨髓干细胞 (h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研究[3 ,4] 。我院借鉴国外的经验 ,对 2 0 0 3年 6月~ 2 0 0 4年 1月 10例扩…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 (心衰 )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而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的严重阶段[1] 。扩张型及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治疗颇为棘手。药物治疗不外乎有正性肌力药、利尿药、扩血管药等[2 ] 。我院于 1997年10月开始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国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治疗扩张型及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 ,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 1 对象与方法1 1 1 对象  1997年 10月~ 1998年 10月住院的扩张型或缺血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入选标准如下 :(1)扩张型心肌病 (DCM)或缺血性心肌病 (ICM)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联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70例并与同期52例用传统方法治疗者(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对照组同治疗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6%vs65.4%,P<0.05)。结论联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近年研究发现 ,慢性病毒性心肌炎 (VMC)、扩张型心肌病 (DCM)与持续性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抗体有关。Fu等[1]在DCM患者血清中发现抗M2 胆碱能受体抗体。本研究以与人心脏中M2 胆碱能受体胞外第二个环形结构 16 9~ 193位置氨基酸序列作模板 ,以人工合成多肽作抗原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M2 受体抗体。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VMC患者 5 0例 ,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 12~ 6 0岁。DCM患者 5 0例 ,男 33例 ,女 17例 ,年龄 16~ 5 9岁。均符合 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诊断标准。健康献血员 4 0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