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和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6例高血压病患者及4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瘦素、脂联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poA、载脂蛋白ApoB、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分析瘦数、脂联素与高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poB水平及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瘦数水平与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0.521,r=0.527),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52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下降,且与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山茯方和游泳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及胰岛素(ⅠNS)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高脂组(Ⅱ组)、山茯方组(Ⅲ组)、运动组(Ⅳ组)、运动+山茯方组(Ⅴ组)5组。于实验结束,最后一次游泳后24h,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脂和INS含量。结果: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Ⅱ组与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TC含量Ⅱ组与Ⅲ组、Ⅳ组、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含量Ⅱ组与Ⅳ组、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含量Ⅱ组、Ⅲ组、Ⅳ组、Ⅴ组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NS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Ⅱ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Ⅳ纽、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茯方能降低TC、TG水平,提高HDL-C水平,改善INS抵抗的作用。与90min游泳运动结合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肪素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测正常人、单纯脂肪肝、脂肪肝合并糖耐量低减(IGT)和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DM)四组人群空腹状态下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脂联素和肝、肾功能、75g糖耐量试验后的血糖、血胰岛素,并计算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另三组血清脂联素均显著降低(P〈0.05);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F)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mT(FI)组均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FD)组(P〈0.05),脂联素与BMI、WHR、TG、FBG、FINS、ALT、HOMA-IR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随着血糖升高逐步降低,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星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了解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对92例非糖尿病M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MS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15±0.81mg/LVS4.81±1.20mg/L,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S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P〈0.01),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正相关(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分子质量(high molecular weight,HMW)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血压、肥胖、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纳入76例研究对象,以有无原发性高血压分为对照组和高血压组(各3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口服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 胰岛素(2 hINS)及血脂水平,并以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hs-CRP 水平,酶免法检测 HMW 脂联素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清 HMW 脂联素质量浓度为0.82(0.46~1.46)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53(1.70~5.75)ng/L,P <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 HMW 脂联素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三酰甘油、空腹血糖、2 hPG、HOMA-IR、hs-CRP 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三酰甘油是血清 HMW 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HMW 脂联素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P <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血清 HMW 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与血压、肥胖、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 hs-CRP 密切相关,提示低 HMW 脂联素血症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脂软肝方对高脂诱导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模型组,去脂软肝方组。去脂软肝方组予去脂软肝方药液灌胃(1mL/200g)共12周;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测定大鼠血清血脂、肝脂、血浆血小板聚集率及肝组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12周末模型组大鼠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1水平比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匀浆(肝脏TC、TG)与比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脂软肝方组血清脂质和肝组织脂质水平比模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比正常组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vWF比正常组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去脂软肝方组血浆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肝组织vWF比模型组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脂软肝方能明显改善高脂诱导脂肪肝大鼠血脂、肝脂及肝组织脂肪变性。减少vWF分泌、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管及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减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吡格列酮组46例糖耐量减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于早餐前15min口服吡格列酮30mg/d,治疗16周后进行分析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治疗后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糖耐量减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吡格列酮治疗16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t=9.14,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t=5.10,P〈0.01);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治疗16周后相比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明显(t=7.63,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t=5.37,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后,糖耐量减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改善了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了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Chemerin水平、hs—CRP、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分析Chemerin、脂联素、hs—CRP与血脂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疗程结束后,普伐他汀组血浆Chemerin、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脂联素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血浆Chemerin与TG呈正相关(r=0.48,P〈0.01);hs—CRP与HDL—C呈负相关(r=-0.21,P〈0.01);血清脂联素与HDL—C呈正相关(r=0.56,P〈0.01),与Chemerin、hs—CRP均呈负相关(r=-0.43、-0.36。P〈0.01)。结论 普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而且能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以降低hs—CRP浓度及血浆Chemerin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肝脏PGC-1α、TRB3、Akt蛋白水平及血浆脂联素的影响,探讨其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22周后处死大鼠,测量体重、体脂重量,取血检测血脂、血糖、胰岛素和脂联素;取肝脏检测PGC-1α、TRB3、Akt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增加27.1%(P〉0.05)、27.3%(P〈0.05)和68.8%(P〈0.01),血浆中脂联素含量降低,空腹血清TC、HDL—C、LDL—C及TG水平和正常对照组大鼠无显著性差异;高脂饮食组大鼠肝脏PGC-1α蛋白水平上升(P〈0.05),TRB3蛋白水平上升(P〈0.05),Akt蛋白水平下降(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产生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可能和PGC-1α/TRB3/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膳食结构,即高脂或高糖饮食对大鼠附睾脂肪组织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普通饮食组予普通饲料,高脂饮食组予高脂饲料,高糖饮食组予高糖饲料。喂养8周后,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测胰岛功能,取空腹血清测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等,并取附睾和肾周脂肪组织,称重,计算脂体比,免疫组织化学定量检测附睾脂肪组织RBP4表达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附睾脂肪组织RBP4和葡萄糖转运子4(GluT4)mRNA表达水平。结果8周后,高脂和高糖饮食组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均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P值均<0.01)。高脂和高糖饮食组大鼠0、30、60及120min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P值分别<0.05、0.01),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_(INS))均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P值均<0.01)。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和高糖饮食组大鼠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升高、脂体比增加(P值分别<0.05、0.01)。高脂和高糖饮食组大鼠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P值均<0.01),两组附睾脂肪组织RBP4 mRNA水平分别是普通饮食组的2.35倍和2.47倍(P值均<0.05),而GluT4则为普通饮食组的73.1%和66.7%(P值均<0.05)。结论高脂和高糖饮食均能引起内脏脂肪组织RBP4表达增加, RBP4可能与腹内型肥胖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饮食诱导肥胖与肥胖抵抗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140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100±10) g。随机抽取2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剩余120只用于模型建立,喂食高脂、高能饲料。连续8周后,将体质量大于正常对照组平均体质量+1.96倍标准差的模型大鼠作为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组(O-N组),体质量小于正常对照组平均体质量+1.0倍标准差的模型大鼠作为肥胖抵抗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组(OR-N组),并挑出O-N组体质量增加最多的20只和OR-N组体质量增加最少的20只作为实验对象。8周内动态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体质量变化,8周末每组随机取8只处死,比较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瘦素(leptin)含量、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能量利用率变化,并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结果 O-N与OR-N组大鼠在喂养期间体质量差距逐渐增大,至8周末,O-N组体质量显著高于OR-N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ALT、TG、leptin均显著升高(P<0.05,P<0.01),O-N组大鼠血清TC、TG、leptin、能量利用率均显著高于OR-N组(P<0.05,P<0.01);O-N组大鼠ISI、HDL显著低于OR-N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P<0.05);O-N组与OR-N组肝细胞内弥散大量脂肪空泡。结论 高脂、高能饲料在诱导SD大鼠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同时,发生肥胖与肥胖抵抗,血清leptin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其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单纯性脂肪肝患者 2 3例 ,正常对照者 1 7例 ,分别测定受试者的血清瘦素水平 ,以及肝功、血脂、血糖等指标。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 ,计算体重指数 (BMI)、体脂肪含量 (%Fat)。瘦素采用酶联免疫 (ELSA)方法测定。结果 脂肪肝组血清瘦素水平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血清瘦素与BMI、%Fa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胆碱脂酶 (CHE)相关。结论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是升高的 ,且与其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金黄地鼠糖脂代谢、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清洁级金黄地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2组均给予质量分数10%高脂膳食。运动组从实验第1天开始进行跑台训练,坡度5°,第1周速度由10 m.min-1逐渐增加至15 m.min-1,时间由30 min逐渐增加至60 min,第2周速度逐渐增加至20 m.min-1,时间逐渐增加至90 min,每30 min休息1次,每周训练5 d,共10周;对照组在原有条件下饲养,未作跑台训练。观察2组每周体质量变化,10周后检测金黄地鼠血糖、胰岛素、血脂、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及肝脏、肌肉、脂肪组织中的FFA,肝脏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肝脂酶(HL)、总脂酶、脂蛋白酯酶(LPL),脂肪组织中的瘦素及TNF-α。结果2组金黄地鼠体质量及体质量增加量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睾丸周围脂肪与体质量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运动组肌肉间脂肪与体质量之比低于对照组(P<0.01)。有氧运动对金黄地鼠血脂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不明显,2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血清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组肝脏T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apoA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氧运动对金黄地鼠血清、肝脏、肌肉及肾周脂肪中FFA影响不明显,2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肝脏LPL和脂肪组织中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以使脂肪重新分布,降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LEP)水平,探讨瘦素与暗肪肝患者的血脂、血尿酸及血清铁蛋白(FePr)之间的关系。方法:2002年6月至2004年8月我院62例脂肪肝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测定血脂、血尿酸和血清铁蛋白。结果:(1)脂肪肝患者LEP水平、血尿酸、血清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2)LEP与血尿酸及血清铁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高瘦素水平并与血尿酸及血清铁蛋白呈正相关,瘦素水平可以作为脂肪变性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观察初诊女姓 2型糖尿病 (DM )病人血清瘦素 (LPT)水平 ,探讨其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及其他激素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初诊未经治疗 1 1 1例 2型糖尿病病人 (男 5 6例 ,女 5 5例 )及 96例正常人 (男 4 8例 ,女 4 8例 )空腹血清LPT、睾酮(TT)、雌二醇 (E2 )、真胰岛素、血糖、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尿酸水平。③结果 女性DM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对照组 (F =1 7.985 ,P <0 .0 1 ) ;DM组及对照组中 ,女性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 (F =34.6 0 8、5 3.72 1 ,P <0 .0 1 ) ;绝经后女性DM组与绝经前女性DM组瘦素水平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女性DM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浓度、腰臀围比值及尿酸水平呈正相关 (t =4 .0 75~ 1 1 .72 5 ,P <0 .0 1、0 .0 5 ) ,与空腹血糖及血清睾酮水平呈负相关 (t=- 3.94 6、- 2 .30 5 ,P <0 .0 5 )。④结论 女性 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瘦素水平较正常女性明显降低 ;女性 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脂肪分布、胰岛素浓度、睾酮、血糖及血尿酸相关 ;雌激素不是影响瘦素的主要因素 ;瘦素参与了女性 2型糖尿病病人的糖代谢及尿酸代谢  相似文献   

16.
谢亨银 《九江医学》2007,22(2):12-14
目的:调查公务员脂肪肝患病率,探讨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BMI、体脂含量等营养指标的关系.方法:测量993例体检人员的体重、身高、体脂含量、上臂围、小腿围和血脂,进行24h膳食调查,采用B超诊断脂肪肝.按性别、年龄段分组比较脂肪肝的患病率,并分析各项营养指标与脂肪肝患病的关系.结果:男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32.0%,女性9.9%,P<0.01);女性脂肪肝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 P<0.01),男性大于30岁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升高(P< 0.05);脂肪肝患者的BMI、W、AC、CC、TG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脂肪肝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脂肪肝组的TG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肝与对照组比较24h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酗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公务员脂肪肝发病与性别、年龄、BMI、体脂含量、血脂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化痰泄浊方对脂肪肝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及瘦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化痰泄浊方对大鼠脂肪肝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东宝肝泰组、化痰泄浊方高剂量和低剂量组.用高脂饮食联合四环素腹腔注射法制作大鼠脂肪肝模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检测肝功能、血清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肝匀浆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的含量.结果:各用药组的血清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肝匀浆FFA、TG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化痰泄浊方组的抗脂肪肝作用显著优于东宝肝泰组(P<0.05).结论:化痰泄浊方治疗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主要为促进脂质代谢、改善胰岛素及瘦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坎地沙坦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索Ⅱ受体1拮抗剂(ARB)--坎地沙坦改善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NC组,15只),高脂饲料组(HF组,15只)和高脂饲料坎地沙坦药物组(HF+C组,15只).HF+C组每天灌胃坎地沙坦西酯8 mg/kg,其他两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4周后测定血清生化、胰岛素,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和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实验,评估坎地沙坦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和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 HF组大鼠体重、肝脏、附睾及肾周脂肪重量均明显高于NC和HF+C组(均P<0.01),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F+c组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明显低于HF组[(6.3±0.5)mmol/L vs(7.3±1.2)mmol/L,P<0.01].钳夹结果显示HF+C组葡萄糖输入率明显高于HF组[(22±5)mmoL/L vs(14±4)mmol/L,P<0.01].HF+C组肝脏和脂肪PPA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F组.结论 坎地沙坦可明显改善高脂饮食大鼠的胰岛素抵抗,肝脏和脂肪组织PPARγ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9.
针刺减肥中脂肪分布与瘦素、胰岛素关系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针刺减肥中脂肪变化的特点及瘦素、胰岛素与脂肪分布的关系。方法耳体针结合辨证治疗45例肥胖病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相关肥胖指标及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统计疗效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针刺显著改善各肥胖指标,瘦素(Leptin)的差率与除腰/臀比值(WHR)、胸围以外的所有肥胖指标的差率显著正相关(P<0.01);胰岛素差率只与体质指数(BMI)和腰围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针刺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了内脏脂肪的含量;通过改善瘦素抵抗降低了全身脂肪的含量,尤其是皮下脂肪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莉  曲波 《黑龙江医学》2007,31(6):412-413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在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62例脂肪肝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LEP)水平,并同步监测体重指数(BMI),酶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指标,来评价瘦素水平与脂肪肝发病的关系。结果(1)脂肪肝患者LEP水平、BMI、ALT、AST、TG、TCH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2)LEP与BMI、TG、TCH呈正相关。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高瘦素水平及瘦素抵抗,高水平的血清瘦素在脂肪肝的发病中不仅是果而且是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