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接受选择性冠脉搭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0例(A组)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另10例(B组)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围术期48h内监测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改变。结果:两组无住院死亡,心梗和急性肾功能不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NAG较体外循环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较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明显减轻对肾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法施行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调我院实施冠脉搭桥手术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观察组33例应用非体外循环法冠脉搭桥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搭桥支数、术后苏醒时间、住院费用、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术后肾功能不全、低心排、围术期死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应用非体外循环法冠脉搭桥术,可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罗勇  张力  王伟  袁武  黎新建  陈剑  曹安强 《西部医学》2013,25(3):357-359,362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技术、安全性和近中期手术效果。方法 2004年3月~2012年4月接受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包括微创冠脉搭桥)患者35例,人均搭桥2.7支(1~4支)。其中常规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30例,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脉搭桥5例。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化冠脉搭桥8例,同期行一根乳内动脉和静脉做常规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248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死亡率、并发症、桥血管数目和近中期疗效等。结果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仅1例患者因胸骨感染死亡,34例症状明显改善顺利出院,随访效果均良好,无心绞痛发作,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体外循环下搭桥少,总的风险更低,但因患者病变、病情及各种因素,本术仍不能完全取代冠状动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技术.方法 对4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多个环节的观察和研究.结果 通过对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手术的难度和术后危险降低.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4例接受冠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非体外循组和体外循环组,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非体外循环组患者的手术搭桥支数、术后苏醒时间、带管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支持时间均少于体外循环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患者的损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不停跳搭桥 )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术式 ,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停跳搭桥 )相比 ,具有许多优点 ,但对此术式的推广普及仍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为此 ,我们对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997年 1月— 2 0 0 0年 4月我院收治 3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 ,其中停跳搭桥 2 1例 ,不停跳搭桥 17例 ,患者年龄 34~ 72岁 ,平均 5 8岁 ,男 2 6例 ,女 12例。停跳搭桥组 :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级 12例、Ⅳ级 9例 ;EF 2 6 %~ …  相似文献   

7.
董辉  熊利泽  陈敏  巩固  李杰 《医学争鸣》2003,24(7):F001-F001
0 引言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OPCABG) ,由于不需体外循环 ,减轻了对患者的生理干扰 ,术后合并症少 ,恢复快 ,费用降低 ,而成为目前冠心病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1,2 ] .日前 ,新西兰心血管外科手术组在我院成功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 (OP CABG) 8例 ,我们将介绍其麻醉方法及术后早期康复情况 ,并与我院同期所实施的 10例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做一对比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非体外组 (8例 )和体外组 (10例 )共 18(男 15 ,女3 )…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心肌损伤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明  吴朝光  谭威 《医学争鸣》2008,29(16):1533-1533
0引言 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具有术野静止、无血的优点,便于准确、完全地进行冠脉搭桥.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术无体外循环,避免了低温体外循环的诸多因素.目前临床上对两种方法的选择存在争议.我们通过对两种方法术后早期心脏损伤的生化标志物和临床指标进行观察,探讨心肌损伤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避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对病人围术期生理干扰小,手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1] .目前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趋势.在麻醉管理上,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本文回顾我科2011年OPCABG97例,总结分析其麻醉管理.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浩  曾飞  高伟 《大家健康》2013,(1):89-90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0PCAB)后患者临床症状的中药干预。方法将12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60例)在冠脉搭桥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红颗粒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西医冠脉搭桥术后常规治疗,比较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中医证侯积分变化及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情况。结果两组经治疗3个月,中医症状总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改善明显(P0.01),在中医症状疗效判定的比较中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中药干预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