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睑眶缘凹陷型睑袋的整复方法。方法:27例下睑眶缘凹陷型睑袋要求整复的患者,其中13例选择结膜径路,切除眶内膨出的脂肪并将之即时回植充填于凹陷的下眶缘;14例选择皮肤径路,打开近眶缘端的眶隔膜后,将膨出的脂肪去除,剩余脂肪以“脂肪瓣”的形式间断缝合于眶缘骨膜上或不打开眶隔膜,将眶隔大部分游离并翻转后间断缝合于眶缘骨膜上。结果:患者术后脸颊平整自然,外形改善明显,随访3~15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眶脂肪回植充填或眶脂肪瓣转移充填,既能消除下睑局部的“囊袋”状膨出,又能平复下睑眶缘的凹陷,不失为整复眶缘凹陷型下睑袋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睑袋整形及其眶缘凹陷的整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消除下睑“囊袋”并平复下睑眶缘凹陷。方法 ①造反结膜径路:切除眶内膨出的脂肪并交这或即时回植充填(11例)、或在切除眶指后3个月取自体指肪移植充填(2例)于凹陷的下眶缘;②亦可造反皮肤径路:切开近眶缘端的眶隔膜后,将膨出的脂肪以“脂肪瓣”的形式适量提出,间断缝全于眶缘骨膜上(14例)。结果 脸颊平整自然,改善明显,随访2 ̄15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用眶脂回植填充或眶脂肪瓣转移充填,既能消除下  相似文献   

3.
凹陷型睑袋手术方法及睑袋分型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一种睑袋新主式,并进行睑袋分型的讨论,方法在局麻下形成皮肤和眼轮匝肌,释放眶隔脂肪,将脂肪翻折后固定于眶骨缘,与翻转轮匝肌瓣缝合填充睑袋凹陷。结果组共37例,男性8例,女性29例,年龄36-62岁,睑袋及凹陷均得到纠正。结明处眶隔脂肪-眼轮匝肌复合组织瓣形成加强了下眶前壁的张力,保证了眶外的生理屏障的形成及充填脂肪,肌肉的血供,本术式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睑袋矫治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眼鼻沟和颊睑沟解剖用小蚊式钳在眼鼻沟和颊睑沟眶缘骨膜上钝性剥离松解眼轮匝肌支持韧带附着于眶缘消玲下睑“囊袋”并平复眼鼻沟和颊睑沟凹陷.方法 1)选择结膜内切法(12例);2)亦可选择肌皮瓣外切法(14例):切除眶内膨出的脂肪后用小蚊式钳在眼鼻沟和颊睑沟眶缘骨膜上钝性剥离松解眼轮匝肌支持韧带附着于眶缘.结果 脸颊平整自然,外形改善明显,随访3~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用切除眶内膨出的脂肪后用小蚊式钳在眼鼻沟和颊睑沟眶缘骨膜上钝性剥离松解眼轮匝肌支持韧带附着于眶缘,既能消除下睑局部的“囊”状膨出,又能平复下睑袋状臃肿伴眼鼻沟和颊睑沟凹陷畸形,不失为修复下睑袋状臃肿伴眼鼻沟凹陷的一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根据不同年龄及下睑老年化程度差异,提出相适应的下睑年轻化整形术。方法 对350例30~68岁下睑老年化者进行了加强下睑支持结构的整复术,根据个体差异,选择膨出眶脂或肥厚眼轮匝肌去除;眶隔筋膜及眼轮匝肌纵横重叠缝合;眶脂释放保留眶缘填充固定;眼轮匝肌瓣及外眦赶忙带悬吊固定以及膨体聚四氟乙烯眶缘凹陷充填等手术方式。结果 术后及随访结果表明,施行适应于不同介体的加强下睑支持结构整复术,年轻化明显,  相似文献   

6.
代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63-64
目的评价改进下睑成形术在改善睑袋整复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20~68岁睑袋者采用经皮肤入路下睑成形术切口,在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剥离至眼轮匝肌下缘。距切口下缘1mm,眼睑中外1/3分离沿眼轮匝肌瓣达眶外缘,显露外眦韧带,并游离下半支。切断并固定于左眼2点位,右眼10点位。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如眶内脂肪过多,可做部分切除。将眶隔下缘连带眶脂肪下缘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3-5mm处的骨膜上,以缩紧眶隔和填充眶下缘前方的凹陷区。切除多余的皮肤与肌肉,缝合切口。结果术后及随访结果表明,除2例术后发生下睑退缩做两次手术矫正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结论下睑成形术的改进以加强下睑前壁张力为基础,对提高睑袋整复的美容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下睑袋及眼鼻沟区双袋畸形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俐 《广东医学》2001,22(10):959-960
目的 修复和缩紧下睑前壁松弛的各层支持结构达到矫正下睑皮肤松弛、脂肪膨出和脱垂、颊部肌肉重心下移、眼鼻沟区、眶下缘凹陷所致的双袋畸形。方法 分离下睑皮肤眶下缘,分离肌层至颧骨,将肌瓣中外侧做楔形切除后外侧端向外上牵拉折叠缝合于眶骨外缘骨膜上,并保留部分眶隔脂肪于凹陷处,矫正眼鼻沟部双袋畸形。结果 收集病例12例,均采用该方法,除1例局部出现小血肿及皮下瘀血外,余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本手术方法分离肌层较远达颧骨,并作楔形肌瓣切除,既加强了前壁支持结构,又矫正了又袋畸形,避免了常规下睑成形术的下睑外翻、凹陷畸形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睑袋是指下睑皮肤肌肉眶隔退行性变松弛,眶隔内脂肪堆积向前膨出而形成的下眼睑松垂臃肿征象,睑袋的出现是中面部衰老的标志之一[1]。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作者采用结膜入路及皮肤入路整复睑袋6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128眼),女51例,男13例,年龄27~55岁。按丁芷林[2]分型标准,单纯眼睑部皮肤松弛型15例,单纯眼轮匝肌肥厚型8例,眶隔脂肪增多型18例,下睑皮肤松弛合并眶隔脂肪疝出型23例。1.2手术方法1.2.1术式选择:单纯下睑眶脂肪疝出而皮肤和眼轮匝肌不松弛者采用结膜入路整复,对于下睑皮肤松弛、眼轮匝肌肥厚及下睑皮肤松弛合并眶隔脂肪疝出者均采用皮肤入路整复睑袋。本组结膜入路整复眼袋18例,皮肤入路整复睑袋46例。1.2.2手术操作:术前检查判定睑袋类型、睑袋范围、皮肤松弛量。结膜入路:下睑皮肤用10~20g/L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地卡因结膜表面麻醉,下睑皮肤缝合做牵引,翻转下睑板于结膜最隆起部位略偏内侧做长约1~1.5cm切口,深达结膜下,眼科钩牵拉创缘,眼科剪于结膜下分离达眶下缘,将眶隔筋膜打开,眶内脂肪会自动脱出,轻按眼球,适度切除突出内、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在眼袋整复术中,释放眶隔脂肪用于填充下睑眶缘凹陷的效果。方法对28例33~62岁眼袋伴下睑眶缘凹陷患者,采用经皮肤入路切口,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若脂肪过多,予以部分切除。将眶隔脂肪下缘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骨膜上,以缩紧眶隔以及填充眶下缘凹陷,达到重塑下睑外形的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血肿等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有2例患者眶缘凹陷处脂肪填充后膨起,予以切除皮下脂肪组织,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将眶隔脂肪释放并转移填充,对伴有下睑眶缘凹陷的眼袋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睑袋整形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美容整形手术,许多整形外科专家经过数年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创立了眶下脂肪疝出部分切除、松弛皮肤切除、眼轮匝肌提紧或切除、眶下缘眶筋膜松解移位等睑袋整复术的重要思路.根据需整复的内容不同,分别有皮肤入路及经结膜入路两种基本手术方法.我科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眶隔脂肪疝出部位,采用结膜径路间断小切口行睑袋整复术,术式灵活、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取得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Chang HJ 《JAMA》2011,305(18):1911-1912
  相似文献   

13.
张大伟 《中外医疗》2016,(21):194-195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在下肢骨折手术前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该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4月—2015年8月,所有下肢骨折患者均进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在手术进行前给予患者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观察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中存在14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8.00%,主要包括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胫后静脉、股深静脉、及胫前静脉等部位的血栓。结论进行下肢骨折手术前,对患者实施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能有效检验出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智慧并不局限于他的高智商,而是他待人接物的低姿态。低调做人就犹如风平浪静的大海,即使不能掀起千层浪,也能彰显出浩瀚、博大以及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下肺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下肺野结核 ( L L FTB)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 LL FTB的认识。方法 对 39例 L LFT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9例 ( 2 3% )表现为高热 ,34例 ( 87% )周围白细胞总数低于 10× 10 9/ L。胸部 X线示 :病变右侧多于左侧 ,最常侵犯部位是下叶背段和基底段 ,易同时侵犯两个以上肺叶 ,局部易表现为以段或叶分布的片状浸润实变影。 3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 8例 ( 93% )镜下有异常改变 ,13例 ( 4 3% )刷片抗酸杆菌阳性。结论 反复查痰找抗酸杆菌和尽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帮助早期诊断 L L FTB。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Ⅱ~Ⅲ1级,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每组30例。于L13-4或L2-3间隙穿刺,EA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给药,CSEA组以0.1ml/s的速度向蛛网膜下隙注入等比重混合局麻药布比卡因6~10mg,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用针刺法测观察两组感觉阻滞平面及起效时间,用改良Bromage法测运动阻滞程度,观察两组局麻药用量和麻醉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1)。CSEA组的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5)。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CSEA组优于EA组(P〈0.05或P〈0.01)。术后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只要控制用药量和麻醉平面,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