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EAE-磁性纳米粒子提纯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纳米磁性粒子纯化质粒。方法 将葡聚糖-DEAE通过共沉淀法包裹在纳米磁性粒子表面,利用带正电荷的DEAE与带负电荷的核酸之间的电荷吸附作用,通过离子交换,在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纯质粒。结果 可以提纯出高纯度的质粒。结论 在纳米磁性粒子外包裹上DEAE基团,可以提纯出高纯度的质粒。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偶联上链霉亲和素,用于VEGF质粒的提纯.方法用缩合反应将链霉亲和素偶联在磁性纳米粒子上, NBT/BCIP显色法和放射性核素标记法测定链霉亲和素的连接;利用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的高亲和力将生物素连接的探针连接在磁性纳米粒子上,制备成三链螺旋磁性纳米粒子;修饰好的粒子从含有VEGF质粒的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纯质粒.结果显色反应证实链霉亲和素连接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核素标记法显示其结合率在室温时为2.5 μg/100 μg,65 ℃时为22.28 μg/100 μg;三链螺旋磁性纳米粒子可以提纯出质粒,且纯度较高.结论通过一定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可以从含有质粒的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纯质粒.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偶联上链霉亲和素,用于VEGF质粒的提纯.方法用缩合反应将链霉亲和素偶联在磁性纳米粒子上, NBT/BCIP显色法和放射性核素标记法测定链霉亲和素的连接;利用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的高亲和力将生物素连接的探针连接在磁性纳米粒子上,制备成三链螺旋磁性纳米粒子;修饰好的粒子从含有VEGF质粒的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纯质粒.结果显色反应证实链霉亲和素连接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核素标记法显示其结合率在室温时为2.5 μg/100 μg,65 ℃时为22.28 μg/100 μg;三链螺旋磁性纳米粒子可以提纯出质粒,且纯度较高.结论通过一定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可以从含有质粒的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纯质粒.  相似文献   

4.
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表面积大、饱和度高、毒性低和磁化强度好等优点,在很多个领域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近些年磁性纳米粒子的发展非常迅速。但磁性纳米粒子在应用过程中也有缺点,比如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较高,在溶液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聚集反应等,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通过适当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可以提高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提高了其稳定性、可降解性,并且生物相容性也明显改善,提高了其应用的价值。该文主要从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功能着手,探讨这一粒子在环境分离以及生物分离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展望未来磁性纳米粒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靶向治疗用Fe_3O_4 及其白蛋白包被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Fe3O4及其白蛋白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方法采用部分还原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通过微乳化方法制备了白蛋白包被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结果Fe3O4粒径为10nm左右,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显示Fe3O4纳米磁性微粒是典型的尖晶石构型;白蛋白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直径在200nm左右.结论Fe3O4及其白蛋白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适于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磁性纳米粒子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无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RAW264.7细胞对磁性纳米粒子(二巯基丁二酸修饰的γ-三氧化二铁纳米粒子,DMSA-γ-Fe2O3)的摄入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磁性纳米粒子预处理的RAW264.7细胞吞噬大肠杆菌(E.coli)的吞噬能力.结果 Fe2O3磁性纳米粒子能够被RAW264.7细胞摄入,并且随孵育时间延长进入细胞内的磁性纳米粒子增多;与正常RAW264.7细胞相比,磁性纳米粒子预处理的RAW264.7细胞参与吞噬活动的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约为80%细胞有吞噬活动),但磁性纳米粒子预处理的RAW264.7细胞吞噬荧光标记的E.coli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而磁性纳米粒子预处理不同时间的RAW264.7细胞其吞噬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2O3磁性纳米粒子抑制了RAW264.7细胞的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聚集和表面分子吸附对磁性纳米粒子交流磁化率的影响,为发展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磁化率测量的生物传感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对磁性纳米粒子的磁核粒径、磁性特征进行测量,利用实验室自建的交流磁化率测量装置,对在不同聚集状态和表面吸附抗原、抗体等生物分子后磁性纳米粒子的交流磁化率谱进行测量。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测量表明,实验所用氧化铁纳米粒子平均磁核直径10 nm,但是由于溶液中粒子之间的磁偶极相互作用而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表现出较大的水动力尺寸及其分布。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表明,氧化铁纳米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为61.43 emu.g-1。交流磁化率谱测量表明,随着氧化铁纳米粒子在溶液中水动力尺寸的增加,即聚集体尺寸的增加,磁化率谱中对应的磁动力学特征频率减小,与理论预示一致。当缓冲溶液中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吸附IgG以及进一步结合羊抗人IgG后,磁动力学特征频率逐渐降低,这与表面吸附导致的水动力尺寸逐渐增加的结果是一致的。结论:溶液中磁性纳米粒子的聚集状态和生物分子吸附对其交流磁化率谱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粒子的水动力尺寸增加所导致的磁动力特征频率发生移动。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磁动力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一种稳定的水基磁流体.方法 采用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磁性粒子包裹剂的方法制备水基磁流体.采用常用的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粒,加入表面活性剂PVP包裹粒子,超声,减少粒子粒径,防止粒子的增大,纯化后即得水基磁流体.结果 获得粒径小而分布较窄的磁性纳米粒和磁流体,在水中分散性好,磁性性能较高.结论 PVP可以作为一种稳定磁流体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微乳法制备脲酶-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初步探讨其相关特性,以期获得一种合适的口服脲酶制剂.方法以碳化二亚胺为耦联剂,制备脲酶-Fe3O4磁性纳米粒子,后用Bradford蛋白测定方法测定脲酶耦联量;运用TEM测定其粒径,用FTIR来检测脲酶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耦联.结果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与脲酶耦联后,其粒径稍有增大;Fe3O4磁性纳米粒子耦联脲酶的量与其粒径大小、碳化二亚胺/Fe3O4纳米粒子(W/W)等因素有关,粒径越小,耦联剂用量越大,耦联脲酶的量越高;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80 nm,当温度为4℃,碳化二亚胺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用量比为1:2(W/W)时,脲酶的耦联率约为4.75%(W/W);固定化脲酶的活性约保留原酶活性的30%.结论Fe3O4磁性纳米粒子可用于酶、蛋白质等药物的固定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Fe2O3磁性纳米粒子进入3T3L1细胞后的代谢归宿.方法 普鲁士蓝染色观察Fe2O3磁性纳米粒子能否被3T3L1细胞摄入,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磁性纳米粒子在3T3L1细胞内的亚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Fe2O3磁性纳米粒子能够被3T3L1细胞摄入,且摄入量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进入3T3L1细胞内的Fe2O3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