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保乳手术+放射治疗这一保乳治疗模式已成为欧美国家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且在我国大中城市已成为一种趋势。保乳术后放疗分为全乳腺放疗和部分乳腺放疗,而部分乳腺放疗与传统的全乳腺放疗比较,有降低乳腺癌局部复发率、保持乳房良好外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优点。因而得到了迅速地应用及发展。本研究就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部分乳腺放射治疗技术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常规调强放疗(IMRT)两种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推量放疗中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使用MONACO 5.1计划系统,分别设计VMAT和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PTV50Gy/25 f、PGTVtb60 Gy/25 f,评估两种计划靶区剂量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以及正常器官受照剂量(Gy)、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结果 VMAT计划中靶区剂量的适形度明显优于IMRT(P<0.05),而患侧肺V5、V10、V20及健侧肺V5稍高于IMRT组(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推量放疗,VMAT和IMRT计划都可以满足临床剂量学的要求,VMAT在适形度方面对于IMRT计划有优势,并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放疗剂量学优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搜集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103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比较全乳腺逆向调强和常规切线野治疗计划靶区的均匀性和心脏、肺受照剂量,以及调强放疗临床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结果 调强放疗、常规放疗临床靶区的95%~107%处方剂量的平均体积百分比分别为95.8%±4.90%、84.0%±20.7% (t=9.60,P<0.01);同侧受照剂量>20 Gy正常肺组织占全肺体积(V20)的百分比分别为15.70%±4.64%、23.11%±7.88% (t=-13.3,P<0. 01);63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30分别为4.44%±3.93%、15.55%±10.89% (t=-11.3,P<0. 01)。1、2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均为100%。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9%、99%、98%;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9%、99%、96%。放疗结束时急性皮肤反应1级98例,2级5例。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与常规切线野照射相比,能明显改善靶区剂量分布、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局部疗效好,临床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严重威胁广大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放射治疗已成为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各期乳腺癌治疗中发挥其应有的治疗作用,如早期乳腺癌的单纯放疗和保乳手术加放疗,可以获得与根治术相近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晚期乳腺癌接受姑息性放疗,也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乳腺癌放射治疗照光时因需特殊的治疗体位翻,如抬高患者胸廓保持水平保证各照射野的衔接,头转向健侧,以及胸壁照射时患者手上举等,这对放疗照光体位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科于2005年2月引进美国MED—TEC公司的MT-350型碳纤维乳腺托架应用于乳腺癌放疗中.乳腺托架的使用使患者体位固定重复性好,有效地减少了摆位的误差,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1例Ⅰ~Ⅱa期乳腺癌施行保乳手术联合术后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治疗(保乳组);并与同期施行改良根治术加综合治疗的56例Ⅰ~Ⅱa期乳腺癌(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保乳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局部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15例、象限切除+ALND术25例、单纯象限切除术11例。两组平均随访16.9个月,保乳组局部复发1例,对照组无局部复发;保乳组远隔脏器转移率为0,对照组为3.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保乳组与对照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7%和33.9%(P〈0.05)。结论临床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美容效果良好,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保乳治疗已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无瘤生存率方面能达到根治术的疗效[1-2].为了减少放疗后并发症,提高息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乳腺癌的放疗要求靶区剂量均匀并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肺组织的照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存活率和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988年6月~2005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304例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所选患者均行乳腺肿瘤局部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放疗.所有患者接受了术后化疗,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口服三苯氧胺.中位随访时间8.1年.结果 患者5年总存活率,疾病特异性存活率及无局部复发存活率分别为92.58%,93.46%,86.26%.10年总存活率,疾病特异性存活率及无局部复发存活率分别为85.29%,88.27%,77.75%.5年和10年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5%和11.7%.统计结果 显示,年龄(<40岁),腋窝转移淋巴结数量(>4)与疾病特异性存活率相关联;而年龄(<40岁),雌激素受体阴性与局部复发相关联.24例局部复发者均切除了同侧乳腺,随访5~130个月,有5例死亡.并发症为30例次.结论 保乳治疗具有很高的长期存活率,局部控制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可靠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近十年来我国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东南沿海地区4所医院,在1999年和2006年因乳腺癌接受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目的 、放疗技术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2006年接受保乳治疗(BCT)患者占全部乳腺癌放疗患者的13%,而1999年只有3%.与1999年相比,2006年有明显增加的内容有:采用乳腺专用体架固定(80%和46%)、CT模拟定位(14%和O%)、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70%和23%)、根治性手术后胸壁照射(90%和67%);而腋窝和内乳淋巴区受到照射的比例明显减少,分别是37%和69%及30%和76%;总剂量与分次方式则没有不同.结论 接受保乳治疗的患者虽有较明显增多,但在我国目前仍以根治性手术后放射治疗为主.较先进放疗设备与技术的应用明显增加,但在模拟定位、治疗计划设计、照射靶区选择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近十年来我国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东南沿海地区4所医院,在1999年和2006年因乳腺癌接受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目的 、放疗技术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2006年接受保乳治疗(BCT)患者占全部乳腺癌放疗患者的13%,而1999年只有3%.与1999年相比,2006年有明显增加的内容有:采用乳腺专用体架固定(80%和46%)、CT模拟定位(14%和O%)、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70%和23%)、根治性手术后胸壁照射(90%和67%);而腋窝和内乳淋巴区受到照射的比例明显减少,分别是37%和69%及30%和76%;总剂量与分次方式则没有不同.结论 接受保乳治疗的患者虽有较明显增多,但在我国目前仍以根治性手术后放射治疗为主.较先进放疗设备与技术的应用明显增加,但在模拟定位、治疗计划设计、照射靶区选择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近十年来我国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东南沿海地区4所医院,在1999年和2006年因乳腺癌接受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目的 、放疗技术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2006年接受保乳治疗(BCT)患者占全部乳腺癌放疗患者的13%,而1999年只有3%.与1999年相比,2006年有明显增加的内容有:采用乳腺专用体架固定(80%和46%)、CT模拟定位(14%和O%)、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70%和23%)、根治性手术后胸壁照射(90%和67%);而腋窝和内乳淋巴区受到照射的比例明显减少,分别是37%和69%及30%和76%;总剂量与分次方式则没有不同.结论 接受保乳治疗的患者虽有较明显增多,但在我国目前仍以根治性手术后放射治疗为主.较先进放疗设备与技术的应用明显增加,但在模拟定位、治疗计划设计、照射靶区选择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乳腺癌保乳手术及哨兵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临床确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均行区段切除及哨兵淋巴结活检手术,其中10例哨兵淋巴结阳性者加腋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根治性放疗,并根据临床评价38例行辅助化疗,36例内分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4~106个月,中位随访53个月,1例3年内复发,2例5年内复发,局部复发率4.8%。复发者均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论对于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及哨兵淋巴结活检术可行,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能够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和美观效果。方法109例保乳术后在我科接受全乳外照射和瘤床加量(boost)放疗,79例应用高剂量率插植技术,T1肿瘤用单排插植,针距为1.5cm,T2以上肿瘤用双排或三排插植。针距间单次剂量(DB)10~12Gy,靶区周边剂量为85%DB。30例采用电子线常规外照射15Gy。全乳照射应用6MV直线加速器,采用双切线半野照射技术,靶区剂量为45~52Gy(平均48.6Gy)。采用医生评分与患者问卷方法评价美观效果。结果全组109例应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5年实际生存率为93.8%。局部复发率为6.5%。全组无放射性溃疡发生,5例出现位于插植针孔周围急性皮肤炎症。在经临床随访体检的75例中,医生打分和患者自评满意度为优的比例分别为87%和81%,无统计学意义(P>0.05)。48例经组织间插植加量放疗;27例经电子线外照加量放疗。两组满意度医生总评为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1.2%和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少。不同的瘤床加量放疗方法不影响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单侧乳腺癌放疗所致健侧乳腺的剂量,并估算放疗诱发健侧乳腺癌的风险。方法 在同一医院调查49例接受单侧乳腺放疗患者的基本情况,从治疗计划系统上获取其健侧乳腺的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美国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委员会报告Ⅶ第2部分(BEIR Ⅶ phase 2)推荐的风险模型,结合我国人口寿命表,预测不同年龄段单侧乳腺癌患者接受放疗诱发健侧乳腺癌的风险。结果 患者的处方剂量均为50 Gy,健侧乳腺的平均剂量为(1.21±0.89)Gy (0.14~3.59 Gy),最大点剂量平均为(17.42±13.20)Gy (0.98~45.27 Gy);健侧乳腺的最大点剂量和平均剂量变化幅度大,且有显著相关性(R=0.527,P=0.000),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健侧乳腺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健侧乳腺的平均剂量,估算出受照年龄为35、40、50、60、70和80岁患者的健侧乳腺癌终生归因风险分别为2 449/10万人、1 857/10万人、994/10万人、446/10万人、173/10万人和55/10万人。结论 患者接受单侧乳腺癌放疗过程中,其健侧乳腺剂量可达1 Gy水平,可能增加健侧乳腺癌发生风险对年轻患者不容忽视,在制定放射治疗计划时应尽可能控制对患者健侧乳腺的照射。  相似文献   

14.
在CT影像上勾画乳腺癌靶区体积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乳腺癌保守手术后或局部晚期乳腺癌作单纯放射治疗时需照射整个乳腺。常规放疗技术采用矩形切线野照射;三维适形或调强治疗技术既能减少对肺、心脏等正常组织的照射,又能提高靶区体积剂量的均匀性,但前提是在CT影像上精确地勾画出靶区体积的位置和形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放疗医生之间在CT影像上勾画乳腺靶区体积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保留乳腺治疗乳癌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临床Ⅰ、Ⅱ期乳癌患者实施了乳癌区段切除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化疗,放疗,或抗雌激素(TAM)治疗.结果:13例获随访,2例失随访.4例患者随访10~14年,6例随访8~9年,3例随访5~7年.所有患者随访期内存活,其中1例于术后4年10个月患侧乳癌局部复发,行患乳单纯切除;术后6年7个月发现对侧腋淋巴结转移而行乳癌改良根治术,随访10年仍健在.全组患者无病生存率92.31%,复发率7.69%,治疗效果不低于乳癌改良根治术.结论:保留乳腺治疗临床Ⅰ、Ⅱ期乳癌可作为同期乳癌根治性手术的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的保乳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百多年前Halsted开创乳腺癌的标准手术以来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加深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由小到大 ,再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尤其在过去 2 0余年里 ,由于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乳腺癌的治疗观点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保乳治疗(Breast-conservationtherapy ,BCT)由保留乳腺的外科手术和术后放疗两部分组成 ,手术范围包括完整切除肿瘤及其邻近乳腺组织加或不加腋窝淋巴结清扫[1] 。手术方式包括乳腺区段切除 (quadrantectomy)、肿块切除 (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低分割模式的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76例分期为TisT1~2N0M0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低分割同步加量调强适形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患者,放疗剂量分割方式为患侧全乳2.65 Gy/次,42.4 Gy/16次,共22 d,瘤床区给予同步加量3.1 Gy/次,49.6 Gy/16次,共22 d。乳房美容效果评估依据哈弗系统,不良反应评估采用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3.0标准。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发生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29(16~40)个月,随访率为100%。1、2、3年的生存率均为100%,无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1、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76(68.4%)和6/76(7.9%)。放疗后晚期1、2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为10/76(13.1%)和2/76(2.6%)。美容优良率为61/74(82.4%)。瘤床的平均剂量与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反应相关。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全乳同步瘤床加量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美容效果及急性/晚期不良反应均可接受,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进一步证实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影像诊断设备的更新及进步;使早期乳腺癌诊断比例不断增加。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患乳及胸肌切除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放化疗。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注重于美学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近年来对于一些早期的乳腺癌,开始注重保乳治疗,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7月对早期乳腺癌规范的保乳手术加根治性放疗进行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内乳淋巴结是乳腺癌的转移途径之一,早期治疗多应用扩大根治术,但是实践证明,扩大根治切除并不能提高生存率,所以目前已废弃.但近来又有不少文章报道术后包括内乳淋巴结区的放射治疗对生存率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3种调强放疗技术在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例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女性患者,年龄32~50(42.4±6.8)岁。分别设计基于固定角度适形调强放疗的混合调强(3DCRT+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混合调强(3DCRT+VMAT)和切线弧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t-VMAT),并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计划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参数以及治疗效率的差异。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3种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3DCRT+IMRT和t-VMAT两种计划相比,3DCRT+VMAT的靶区剂量学指标适形性指数(0.84±0.05对0.74±0.06对0.79±0.06)和均匀性指数(0.10±0.03对0.14±0.03对0.13±0.03)最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1~6.47,均P<0.05);3DCRT+IMRT对患侧(左)肺的V5[(35.92±8.01)%对(49.33±12.05)%对(60.58±12.94)%]、V10[(25.50±6.91)%对(26.92±7.23)%对(41.25±10.37)%]、Dmean[(10.14±2.43)Gy对(11.07±2.88)Gy对(14.52±3.32)Gy]和健侧(右)肺的V5[(0.50±1.45)%对(2.17±3.76)%对(3.00±4.94)%]、Dmean[(0.55±0.21)Gy对(1.79±0.58)Gy对1.75±0.70)Gy]及健侧(右)乳腺的V5[(0.17±0.58)%对(1.92±4.10)%对(8.25±8.61)%]、Dmean[(0.86±0.38)%对(1.65±0.45)%对(2.46±0.86)%]的保护最好。3DCRT+VMAT的心脏V30[(4.50±2.88)%对(5.00±3.25)%对(8.42±2.78)%]、V40[(2.50±2.11)%对(3.25±2.53)%对(4.58±2.07)%]明显优于3DCRT+IMRT和t-VMAT,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11~3.45,均P<0.05)。3DCRT+IMRT的平均机器跳数最小(280.90±52.18),t-VMAT的治疗时间最短。 结论 3DCRT+IMRT在低剂量区(<20 Gy)对健侧肺、患侧肺,健侧乳腺等危及器官的保护比较好,3DCRT+VMAT在提高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性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在高剂量区(>20 Gy)对患侧肺及心脏保护更好,t-VMAT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和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